这次疫情让行业暴露出了线上电商化不足的问题。
文|中国微酒岳治中
编辑|吴弩
在过去的30多天里,不少酒类批发商销售停滞,举步维艰。然而世事无绝对——有这样几家批发商,疫情期间不仅没有停摆,反而把生意拓展了出去。
在批发商不被看好的当下,他们是怎么干的?疫情过后,还能这样干吗?
三板斧下的100万
为了家人的健康,在河南郑州做酒批商的李女士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早在1月17日疫情刚露苗头时,李女士就把员工们劝留了下来,并在仓库里囤积了生活和防疫物资。
当疫情到来时,李女士的应对办法有三点:
其次是产品。疫情初期,因有少量春节行情叠加,因此李女士主推老郎酒、赖茅等中档价位产品,而随着疫情的发展,考虑到消费能力等因素,她又将重心转移到了玻汾、牛二等光瓶酒,以及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的开发产品上;
靠着这“三板斧”,在疫情爆发至今的30多天里,李女士累计销售近百万元。其中,仅2011年的年份老酒“老郎酒1989”就卖出近200箱,价值约40万元。
求生游击队
赵先生是成都华丰食品商贸城的一名酒批商,从事浓香酒销售二十余年。疫情期间,他申请开通了二维码线上销售,新老客户均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下单。
不过对他这种老酒商来说,线上售卖终究不是熟悉的方式。因此,赵先生与合作的批发商、终端商们联系,在不影响彼此收益的情况下,为这些商家的客户提供买赠、送货上门等服务。
同时,在1月30日华丰市场关闭后,他还借助门店靠外的优势,把酒水产品放到自己和员工的车上(六辆面包车,四辆私家车),连带着采购的75%vol酒精和生鲜食材,前往成都周边乡镇进行流动售卖。
2月22日,华丰市场复市,赵先生又积极与生鲜食材的商家合作,在彼此的客户圈子里优势互补,在对方的店铺里摆放主打酒水产品,帮助其配送。在利润分成的前提下,食材商帮赵先生寻找客户,并在自己的消费者中进行推广。
渠道整合加剧,线上或将成“生门”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两位酒批商在疫情时期的举措,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消费流量,也让他们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获得了提升。
事实上,除批发商们用“线上+线下”来自救以外,酒企们也纷纷在加强线上营销手段。此前,潭酒针对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情况,上线云店系统,实行“一网点一云店”;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也在线上平台发力;1919更是以餐酒融合的形式来将流量转化为销量。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则表示,疫情会加速酒业流通渠道的整合。社区化营销和线上营销本就该做,竞争者之间比拼的是低成本的获客、转化、留存等多方面的能力。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酒企及经销商做的仅仅是存量市场,还是酒企提供产品、物流,经销商提供用户的模式。
近年来,“批发商不转型等于死”、“会有50%-60%的批发商消失”的说法在业内此起彼伏。
经此疫情重击,2020年,批发商的整合似乎已成定局。对于二批商来说,转型之路无非是加入现有大型平台、被酒企收编、自建社群等几条路。而本文的两个案例,或许会给批发商的求生求存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