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建设的目的在于推进遵义工业化进程,形成产业发展的载体,通过园区建设,提升支柱产业的竞争地位。其核心在于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建设什么样的园区基础条件,实施什么样的园区政策,就成为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我市工业园区布局要依托中心城镇、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依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对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要全面规划,择其重点,兼顾现状和区域发展的需要。要处理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相互协调),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园区准入),与园区内外企业的关系(享受政策内外有别)。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选择符合实际的园区管理模式,使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背景分析
第一,工业园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系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把科技活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解决科技应用与经济发展相脱离的问题,将有力地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促使科技成果向高技术产业转化,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第二,在新世纪,智力资源的开发、科技成果的转化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必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加速其规划和发展,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新形势下,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高我市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经济总量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因此,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
第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工业化。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政府将从政策调整和资源配置两个方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要做强做大我市工业经济,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而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能够较好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因此,为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合理配置资源,合理产业布局,整合行业竞争实力,客观要求通过兴办工业园区来加快工业化,使之成为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有效载体。
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以实现局部跨越式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为主要指导思想。工业园区建设以一定的区位条件为基础,不能遍地开花,布局上在于精而不在多。工业园区建设既要有发达的交通,还要有良好的信息网络,运用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发展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设以带动各个产业发展,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这是体现工业园区建设成果的关键。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催化剂”作用,有效地促进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从投资主体、投资客体、投资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遵循“政府支持、企业为主、市场驱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走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路子;处理好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发挥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走发展高科技的路子;处理好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此,提出以下若干具体发展思路。
第一,园区建设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坚持超前构想、合理规划。
第二,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有代表性的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构筑重点产业发展的载体。
第三,在国家政策和市场调节的引导下,形成一些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
第四,以园区(点)、产业带(线)、密集区(面)的渐次推进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功能,全面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园区建设除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外,更要大力招商引资,有效拓宽各种融资渠道,完善投资机制。
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本规划的规划期:近期为2003—2005年,远期为2005—2015年。
(一)目标:以培育江南航天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遵义药业园区和茅台河谷名酒工业园区为重点,推动我市机械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名优酒工业的发展壮大,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我市工业园区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核心作用,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至2003年以后全市工业园区将逐步入驻企业100家,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解决就业人员2万人左右。预计“十五”期末初见成效,“十二五”期末确立在国内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探索一条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新路子。
(二)任务:强化创业环境建设,建立创业孵化体系;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扶持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的企业入住园区,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吸引建设资金和科技人才进入园区;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逐步提升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着重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优势资源开发企业发展,提高重点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
四、工业园区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设想
(一)工业园区生产力布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理规划、集中布局、高起点、有特色、形成产业密集;2、靠近大学和科研机构;3、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4、优惠的地方政策;5、靠近投资机构;6、较低的启动资金;7、寻求发展中的新区;8、基础设施良好;9、服务设施便利;10、吸引专业人才;11、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气氛;12、整体生活质量优良。
(二)我市工业园区生产力布局的总体设想
按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材、烟酒、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为我市的重点产业,而机械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名烟名酒工业是极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其科技水平相对较高,创利税高,极具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工业园区布局的基本原则,并结合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现状,我市工业园区以培育江南航天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遵义药业园区和茅台河谷名酒工业园区为重点,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推动我市机械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名优酒工业的发展壮大。
——江南航天高科技园区。机械电子工业要依托航天工业的O六一系统,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军民结合,调整产品结构,走挖潜、改造、联合、专业协作的道路。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具有独立设计开发能力,集国内技术质量领先的科研生产基地,具有战时动员能力,适应国家防卫需要,并具有战略地位的“三线”军工基地。具有较强综合开发能力,研制开发高科技机电设备、仪器等电子元件产品,并能承接大型成套工程项目、专业设备设计制造的知名企业。因此,江南航天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布局于开发区;
——茅台河谷名酒工业园区。我市酿酒工业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沿赤水河流域,更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源远流长的名酒文化和独具一格的酿造工艺,该地带冬暖夏热,其降雨量、温湿度、风力风向等气候条件和赤水河沿岸的红土地以及特殊的植物群,造就了一个活跃的微生物群,形成了赤水河酿制美酒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赤水河两岸盛产的高粱具有特殊品质,成为酿制美酒的最佳原料。茅台集团位于仁怀市茅台镇,仁怀是闻名中外的国酒之都。因此,茅台河谷名酒工业园区布局于茅台镇和习酒镇之间的茅台河谷。
——遵义药业园区。我市中药材资源分布广、量大、品质好,全市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2048种,常用的有200余种,动物药资源56种。植物药分布广泛,杜仲、吴茱萸、天麻、半夏、天冬、银花、白芍、木瓜、五倍子、黄柏等品种畅销国内外。目前,在加工方面,原遵义市制药厂生产的一些产品曾热销全国,原遵义市二化厂曾是全国最大的五倍子加工企业,该厂有6个产品获省部优。已初步建成的有家诚药业、的确神药业、环宇药业、万胜药业、瑞康制药等制药企业,这些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规模生产能力,目前正加快GMP的认证改造步伐。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利用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中医学院进行人才培训。因此,遵义药业园区按照“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基本思路,建立一个统一的对外药业园区,各点分布于董公寺、忠庄、南白。
——根据全市资源及生产力布局现状,考虑到工业化进程在不同县、区(市)的差距,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工业小区的聚合效益,顺应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客观要求,承接东部资金技术的转移,适应农村经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拟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布局一批工业小区,以促进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更好地招商引资,加速各县、区(市)的工业化进程。
五、三大工业园区生产力布局
(一)开发区江南航天高科技工业园区
江南航天高科技园区是200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2]352号文批复,落户于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园区规划范围:东起河溪坝村,西至香港路,南起长沙路(含梅岭化工厂、集团总部大院、302研究所和812研究所),北至鱼牙村,占地面积3100亩。
园区产业定位:按照“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发展格局,形成以航天产品(含卫星应用与信息技术)、化学物理电源、机电一体化装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及零部件、信息产业等为主导的5个产业区。
园区规划建设内容:按1225工程进行构想,即:一个科技创新柔性平台,二个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创业服务体系),二个工程(持续创新工程、科技标志工程),五个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孵化建设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高新技术国产化重大装备基地)。
园区规划重点项目:梅岭化工厂的锂电池;航天汽车制造厂的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海尔电器集团的冰箱及其配套工程;653厂液力变速器生产项目;247厂精密基础件及铸造件(单齿轮生产项目,达到3000万套/年的生产能力)。
总投资及经济发展目标:园区建设总投资5亿元,预计2004年完成,建成投产后年产值50亿元。
园区管理体制:属军民结合型,由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公司与遵义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军品实行封闭式管理。
(二)遵义药业园区
1、忠庄药业园
规划范围:位于红花岗区忠庄镇遵义大道两侧,红花岗区与遵义县交界处,东面至贵遵高等级公路,南面至遵义县马寨村,西面为杨家松林等丘陵、农田,北临新规划的忠庄集镇新村,园区占地面积141.6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内容:规划占地约2000亩,分为三期建设,一期500亩,已于2002年10月底完成;二期500亩,2003年2月底完成;三期1000亩,预计2004年元月底建成。
建设进展:总体规划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完成一期500亩的征地、拆迁、平场工作,园区主干道、标志性建筑、标准厂房、供水工程和500米涵洞已建成;完成二期500亩规划、测绘、土地丈量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场地平整。三期工程正进行土地丈量、房屋登记等前期工作。
经济发展目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可吸纳大中型企业15户,在2004年可望达到总产值5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解决2000人就业;2005年可达到总产值15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解决2000人就业。
企业入驻情况:按照红花岗区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园区办公室的多方对接和招商服务,目前已有12户企业入园购置建设用地,预计总投资19100万元。
2、董公寺药业园
规划范围:位于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董公寺镇和平村,园区规划属遵义北部新城副中心区域,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良。园区南抵亿斤粮库,北接遵义县高坪镇,东为高坪河,西至遵崇高速公路。园区用地规模800亩,容积率0.6,绿地率45%,建筑密度35%。园区紧临210国道、遵崇高速公路、汇川大道、遵绥公路和遵义火车北站集装厢货场,交通十分方便,董公寺变电站距园区不足2公里,可完全保障电力供应,日供3000吨的城市供水管道已铺设至园区,还可利用曲家沟水库优质的水源供应,让建设和生产无后顾之忧。
产业定位: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园区主要是医药类生产、开发、科研,并达到国家GMP验收标准。
规划项目:现有贵州联盛药业公司和贵州瑞康制药公司,积极引进一批按国家GMP标准建设的药业企业入驻药业园区,集中一批高中级医药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园区建设,并最终形成高新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并向全省及全国辐射,促进遵义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目前,联盛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贵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分别投资2000万港币和3000万人民币建设药业生产、科研基地。
经济发展目标:预计至“十五”期末,实现年工业产值2亿元,创利税3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300人。
3、南白药业园
规划范围包括南白、龙坑2镇,沿210国道和川黔铁路,北至龙坑镇,南至南白镇。该区域现有人口约1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7亿元,是正在建设的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工业基础较好,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现有家诚药业公司、环宇药业公司、的确神药业公司三家上规模药业企业,预计2003年产值将达2亿元。
产业定位:未来5年内,依靠家诚药业公司、的确神药业公司、环宇药业公司三家重点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品种,扩大市场占有率,药业工业产值达5亿元以上。
(三)茅台河谷名酒工业园区
规划范围:以茅台镇和习酒镇为中心,两镇之间的赤水河谷地段为基地,形成相对集中联片的工业园区。沿茅习公路和赤水河两岸,由茅台镇、二合镇、合马镇、沙滩乡至习酒镇,南至仁怀市茅台镇,北至习水县习酒镇,形成百余公里的狭长河谷地带。
规划目标:1、“十五”期末,茅酒厂新增4000吨/年茅酒生产能力,总规模达1万吨/年,投资162343万元(其中一期100500万元)。项目建成投资后新增产值176000万元,上交税收29900万元,新增利润528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5000人。引导和推动现有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推进规模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建一批制度先进、机制灵活、管理科学、信誉优良、绩效显著、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2、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到“十五”期末,预计园区产值达22亿元,实现利税9亿,解决就业人员1.5万人。
园区管理体制:
1、以仁怀市为主,建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园区内各镇乡土地、税收、入住企业审批,企业产品质量监督、税收征管、环境整治等工作。
2、统筹规划酿酒生产布局。仁怀市、习水县凡新建白酒生产企业、现有白酒生产企业改扩建必须进入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之外不再审批新建白酒生产企业项目和白酒工业改扩建项目,鼓励园区外酿酒工业企业迁往或投资工业园区。凡座落在工业园区的酿酒工业企业,统一使用“茅台河谷名酒工业园区”地域名称。
3、规范酿酒行业准入制度。(1)原则上园区内不再注册登记新的酿酒企业,质监部门不再新办白酒生产许可证。鼓励各地客商收购、兼并、控股、参股园区现有白酒生产企业,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改造现有白酒生产企业进入园区,从事白酒生产经营活动。(2)进入茅台河谷名酒工业园区的企业,原则上要达到年产酱香型白酒400吨或浓香型白酒1000吨的最低生产规模。同时,为配合茅习名酒片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在园区内新建的建筑物要符合有关要求,绿化面积达到国家有关规定。(3)使用“茅台河谷名酒工业园区”产地名称的企业,其生产工艺严格采用当地传统工艺进行纯粮酿造,生产原料必须使用该地区优质无公害高粱、小麦,生产过程必须保证无公害、无污染。其产品必须具备该地区特殊品质和风格特征,必须达到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有关规定。禁止生产配制酒、液化酒。
4、培育白酒销售市场。(1)加大力度培育和涵养园区白酒交易市场,把白酒交易市场培育成为国内著名的常年性白酒市场。园区内规模企业的营销机构原则上进场集中办公。(2)计划每年秋季举办一次中国茅台白酒交易会暨赤水河酒文化节,用独具特色的白酒文化吸引各地客商。到2005年,前往白酒交易市场洽谈业务和参加中国茅台名酒交易会暨赤水河酒文化节的客商达到上万人次,白酒交易量力争达到6万吨。
六、工业小区建设布局
工业小区指从生产力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一定区域范围将具有一定特色,并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点产业进行聚合,从而避免产业布局的零乱和重复,同时改善企业投资运行内外环境。通过小区规划、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含量,使产品、产业形次梯次转移,并促使工业小区向工业园区过渡。
(一)小区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
按照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的总体要求。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连片发展,力求重点突破,非均衡推进。根据全市工业总体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逐步调整工业结构,立足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使之逐渐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通过小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小区聚合效益,更好地为小城镇建设服务,为广大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全市“三化”进程。
第一,要通过小区建设,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通过技改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
第二,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改变资源型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产业、产品的梯次转移。
第三,要通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产品,逐步建立起功能各异,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
第四,要遵循经济的合理性。考虑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县域经济状况,企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技术水平、发展方向等因素有较大差别,要求工业小区数量适中,规模适度,选址得当,讲求统一规划,避免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要明确企业的主体行为。
第五,工业小区布局的基本要求:一是充分考虑能源供应、供水条件、交通运输、通讯以及对生态的保护。二是有利城镇繁荣,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三是尽可能接近农产品或原料产地、有利增加农民收入和产品运输销售。四是充分考虑区域工业发展现状等因素,量力而行,因地制宜。
(二)工业小区生产布局
根据全市资源及生产布局现状,按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原则,在全市布局12个工业小区,各小区由各县、区(市)自行建设和管理。
以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小区包括赤水市竹木轻工业小区、凤冈县绿色食品工业小区、红花岗区新蒲食品工业小区、外高桥和董公寺工业小区、湄潭协育食品工业小区、绥阳马槽沟工业小区、桐梓娄山工业小区,分别布局于赤水市、凤冈县、红花岗区、开发区、湄潭县、绥阳县、桐梓县。其它冶金、化工、能源、建材工业小区全部布局于红花岗区、遵义县、习水县。
1、开发区董公寺铜箔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位于开发区董公寺镇和平村,规划属遵义北部新城副中心区域,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良。地处董公寺镇北部、南为一条城市干道、北至董公寺药业工业小区,东为210国道,西至遵崇高速公路。小区紧临210国道、遵崇高速公路、汇川大道、遵绥公路和遵义火车北站集装厢货场,交通十分方便。董公寺变电站距小区不足2公里,可完全保障电力供应,日供3000吨的城市供水管理已铺设至小区,还可利用曲家沟水库优质的水源供应,让建设和生活无后顾之忧。具体用地情况:项目预计占地400亩。容积率0.7,绿地率40%,建筑密度40%。第一期为50亩(已征),其余350亩为预留。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亿元。
经济发展目标: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为67000吨/年铜箔,年创产值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生产能力为2100吨/年,年创产值1.6亿元,创利税16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200人。
2、开发区外高桥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位于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桥镇,南抵高桥扎钢厂,东达长征十二厂,西至巷口镇为界,小区距市中心二公里,距遵义开发区行政办公区大楼二公里左右,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高泥路贯通整个小区。现已有遵义巨星集团、遵义天阳食品有限公司、遵义康康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绿色食品企业进入小区从事生产经营。
选址依据及优势:
——规划区域属城市附中心,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高泥线、茅老线二条10千伏供电线路沿高泥路延伸,可保障电力供应,市北郊水厂离小区不到二公里,能很好保障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高泥路穿区而过,配合将来建成的武汉路、洛阳路、秦皇岛路等,可保证小区交通运输需要。小区距遵义铁路集装箱货场,不超过六公里,铁路运输便捷。
——规划区域地形相对平坦,可节省企业基建成本;区域规整,便于规划和封闭管理;环境优美、适合绿产企业生产。
——规划区内现已进驻多家遵义市的绿色产业龙头企业,对引进企业入区具有显著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规划区现有住户共240户,7家企业及泥桥监狱实用性楼房共99025.4平方米。规划区为高桥镇所辖新舟、泥桥和高桥、黄泥四个村,这四个村领导和群众积极支持在该地区建立绿产小区。
规划建设方案:占地1000平方米,将首先进行武汉路和洛阳路的建设,使武汉路、洛阳路与高泥路构成环路。然后,分步进行小区秦皇岛路、连云港路等4条支线建设,逐步将小区土地全部征为国有进行统一规划。在武汉路西侧新建农民新村,将小区内住户全部迁出小区进入新村;完善小区供电、供水和通讯设施;新建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提供企业租用或购买。
小区建成后,武汉路将成为进出小区主要通路,高泥路主要承担小区内交通运输任务。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预计总投资3659万元,其中征地费1163万元,土建费1751万元,路灯安装102万元,道路绿化68万元,交通标志17万元,还房260万元,自来水277万元,测量设计费21万元。二、三期工程及后续投资根据小区发展需要逐步投入。
——通过开发区国有资产营运公司自筹资金将小区土地征为国有,再通过土地的资本运作及争取上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进行小区武汉路、洛阳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目标:依据小区现有绿色产业骨干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为主的工业体系,并最终形成高新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小区,从而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至2005年,预计实现年工业产值6000万元,创利税6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50人。至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
3、红花岗区坪桥工业小区
位于红花岗区东南面深溪镇坪桥村,距市中心15公里,206省道由东南向西北经过小区边缘。规划范围:东面和北面以206省道为界,南面至马兰山,西面大致以坪桥至马兰山的小路为界。规划总面积1.85平方公里。
小区海拔标高800~1000米之间,地形主要为荒地和山体,并有少部分耕地和工业用地,沿206省道有零星农民住宅,规范范围内现有常住人口368人、92户,全部为农业人口,有35KV/10KV变电站一座,变压器1台,装机容量10000KVA。
产业定位:以冶金、化工为主,配套机械制造及维修,集生产、管理、生活设施为一体的工业小区。
总投资及工期:总投资4.5亿元。分三期进行,近期以小区大道建设为核心,大致以环峰北路为界;中期逐步开发发展路以北的区域;远期为工业用地开发。其中:近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概算990万元。
经济发展目标:小区规划面积3000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可吸纳中型以上企业80户,年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3亿元,可安排就业人员4000人。
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规划建设670亩,吸纳企业20户,年工业总产值15亿元,创税1亿元以上,解决就业人口1200人。
企业入驻情况:按照红花岗区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大量的招商引资和对接服务工作,小区已有16户企业入驻,现已有11户企业投产,小区全部建成后年可创产值15亿元以上,创税1亿元。
小区管理体制:小区规划建设启动后,红花岗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坪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具体负责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引资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
4、红花岗新蒲食品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新蒲食品工业小区位于红花岗区新蒲镇326国道一侧,东至中桥村鸭溪组、西至四野村怀荫组、南至文武村朝阳组、北至326国道。规划总面积2500亩。距市中心10公里,区域内有变电所一座,容量800OKVA,开通了移动和联通通信,程控装机近2000门,拟建小区附近有小Ⅰ型水库一座,供水系统完善,能保证园区供水,小区紧靠326国道,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良,区域内有省蚕科所,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农干校等多家科研机构、院校,有中坪观光农业园区、高科技农业孵化器、瑞安水泥和大山食品等近百家企业,电力医院已在区域内筹建。
新蒲食品工业小区总体规划面积约为2500亩,将分步实施,由四个功能区和一个核心工业区组成,其组成为:
1、核心工业区:位于新蒲镇四野村双堰、怀荫村民组(G326线以南),总体规划占地1000亩,引进高科技含量、新技术、一流的管理水平的新型食品加工企业入驻。
2、农副产品功能区:位于中桥村中合、鸭溪组(G326线以南),总体规划占地400亩,现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山食品厂进驻。拟建成以无公害蔬菜、大蒜、辣椒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功能区。
3、肉质食品功能区:位于文武村新华组,总体规划占地400亩;引进如牛肉、猪肉、山羊等肉类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带动全市及周边县市的畜牧养殖业发展。
4、茶叶加工工业小区:位于四野村,规划占地300亩,吸引周边茶叶加工企业入驻,进行茶叶深度加工,形成茶叶加工功能区。
5、粮食食品加工功能区:位于新蒲村、文武村,规划占地400亩,引进粮食产品深度加工企业入驻。
5、遵义县铝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包括南白、苟江、三合3个镇,沿210国道贵遵高速公路和川黔铁路,北至南白镇,南至三合镇,东至苟江。该区域有川黔铁路、贵遵高速公路和210国道通过,水、电、交通、通信方便,具备建设大中型企业的条件。该区域现有人口19.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工业总产值10亿元,区域内有遵义铝厂、苟江铝土矿公司、南白正合铝业加工厂等效益较好的冶金企业。
产业定位:以现有企业为主,搞好配套服务,重点发展铝及铝加工,铝工业原料。
规划目标:未来5年规划重点抓好40万吨氧化铝、20万吨电解铝、铝制品加工10万吨项目,建成贵州省第二铝业基地。到“十五”期末,预计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创利税43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4000人。
6、遵义县磷化工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包括南白镇的后坝、三合镇的新站、九屏一片,位于川黔铁路以西、贵遵高等级公路以东,小区面积5500亩。
产业定位:以磷化工、冶炼业为主,同时向精细化工、冶炼压延业发展。
规划区项目情况:小区内现有鑫宏化工厂、众立化工厂、万亨公司、遵义县综合化肥厂、兴发冶炼厂、新茂有限公司。拟建项目:年产15万吨生铁,20万吨轧钢生产线,2万吨黄磷,1.5万吨磷酸,1万吨六偏磷酸,8万吨三聚磷酸钠,30万吨化肥。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5亿元,创税1.1亿元,解决就业人员4200人。
7、遵义县鸭溪能源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以鸭溪镇为中心,沿326国道一线。区域内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供水条件好。现有35间年产3万吨的煤厂,鸭溪输变电工程已经竣工投产,鸭溪电厂(4×30MW)已开工建设。
产业定位:重点发展发电、输变电、煤炭等产业,为“西电东送”工程配套。
规划重点项目:以鸭溪火电厂开工为契机,抓好鸭溪、枫香、泮水煤炭工业,对现有56家煤炭企业进行技改,使之上规模、上总量。认真抓好已引资正在新建的六枝工矿集团等5家年产30万吨煤炭企业的建设,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在2003~2005年再引资新建30万吨煤炭工业企业3~5家,3年内达到年产450万吨的能力,使之发展与火电厂配套。
经济发展目标:到“十五”期末,实现年工业总产值4亿元,创利税1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000人。
8、凤冈县绿色食品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位于县城北何坝乡祠堂坡,距326国道线100m,共占地1000亩,基本属荒山。周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面紧靠龙潭河,区域属低中山丘陵地貌。
产业定位:新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升值,将“生态家园小区、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总体定位。
基础设施建设:在建1.6万吨净化水厂一座;11万伏高压线从厂区内通过;拟建一座500T制冷保鲜库;拟建一个可供小区共用的供热汽锅炉;拟建一座公共废水处理厂;完成场地平整,进场公路建设。
运作管理:基础设施部分由县政府实现三通一平;环保排污由政府解决;供电、供水由水电部门完成投资;其余设施采取专项资金和外来投资相结合建设;食品检测由防疫站统一设立;土地按投资商需求布局;成立小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制定严格的准入和准出制度。
建设工期:2003—2004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2003—2004年冷库保鲜库建成使用;2003—2006年完成20家小区企业建设。
经济发展目标:通过论证测算,小区项目建成后,年创产值6.9亿元,实现利税1.03亿元,解决就业人口2000人。
9、赤水市竹木轻工业小区
赤水市为全国十大竹乡之一,楠竹面积36.9万亩。现主要布局有金华竹业园区,主要拥有竹地板厂、竹胶合板厂、竹家俱厂、竹工艺厂,年生产竹地板40万平方米、胶合板30万立方米、数万件家具、竹工艺品等,竹业年收入1.5亿元。对赤水市竹木轻工工业小区拟采取“一园多点”的布局办法,新建金华竹业小区和复兴长江竹业小区。
规划范围:分布于赤水市金华办事处、复兴镇两地。
产业定位:依托其竹资源,加快新产品开发,重点发展具有广阔市场的竹地板、竹胶合板以及竹系列装饰材料,实现以竹代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投资及质量,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规模化生产,使竹基地、竹浆、竹制品一体化发展,真正达到产业化的良性运作。
经济发展目标:生产竹浆、高档厚纸、竹地板等,至“十五”期末,年产20万吨竹浆、100万平方米竹地板、5万立方米胶合板,预计竹业年总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解决就业人员1万人。
重点项目:新建年产20万吨竹浆厂;扩建100万平方米的竹地板厂;扩建5万立方米的胶合板厂;新建5万立方米腹膜板厂。
管理体制: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包括外商投资、股份制、个体私营等多种管理体制。
10、湄潭协育绿色食品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位于县城湄江镇协育,距县城中心3公里,地处湄江河北侧,湄江新区西侧,小区规划占地1875亩。区内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建设用地以缓坡和丘陵为主,建设条件较好。区内水电路建设条件良好,326国道自西向东沿小区通过,现有湄潭酒厂、天利达植物油厂、甘油厂、兰馨制茶厂四家工业企业。
产业定位:新建或改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升值,发展特色绿色食品工业。分为茶叶加工、植物油加工、食用菌加工、辣椒加工、优质米加工,其它食品加工六个功能区。
基础设施建设:小区范围内现生产和生活日供水200m3/日,现有0.5KVA的变压器3台。按照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小区公路、供水、供电投入,确保“三通”。道路实行“三纵三横”,其中:30米宽的道路1100米,24米宽的支路1500米,15米宽的支路2400米;新建1000吨/日的供水配套设施;新建35KVA的变电站一座;新建排污、绿化工程。
建设工期:2003—2005年完成小区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起企业入驻小区。
经济发展目标:小区建成运行后,年创产值1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解决就业人员3000人。小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
管理体制:成立具有独立资格的小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小区建设和管理。
11、绥阳马槽沟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以绥阳县马槽沟一线沿三五三五厂、三五三一厂为规划地域,占地500亩。区内现有工业企业比较集中,工业基础好,交通、通讯、水电等条件具备,主要有几家国防工厂搬迁后闲置大量的规范厂房和附属设施可供使用。
产业定位:该小区形成三个相对完整的功能区。利用三五三五厂搬迁后闲置厂房和较好附属设施为基础,形成食品工业功能区,大力发展辣椒加工业、果蔬加工业。利用三五三一厂搬迁后的厂房设施形成塑料工业功能区,发展塑料制品业。以墙地砖厂为依托,形成建材工业功能区,发展建材业。
食品工业功能区产业布局及经济发展目标:
辣椒加工产业。绥阳县是全国七大名椒生产基地之一,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产品品质优良。目前年产量已达1.4万吨,“十五”规划产量3万吨。其品种提纯系育和规模规范种植已在《绥阳县辣椒良种提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中拟定实施。主要产品有神骏辣椒系列、乡里得辣椒系列、巧姐辣椒系列。投资及效益情况:神骏辣椒系列,投资180万元,年产辣哈哈系列产品3000吨,年产值4500万元,年利税600万元。乡里香辣椒系列,投资100万元,年产乡里香系列产品500吨,年产值500万元,年利税30万元。巧姐辣椒系列,投资150万元,年产巧姐系列产品500吨,年产值500万元,年利税40万元。
果蔬加工产业。绥阳县地处亚热带雨淋气候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瓜果蔬菜生长。县境内现有白菜、胡萝卜、芹菜、茼蒿菜、蒜薹、宽阔水原始森林大萝卜、胭脂萝卜等各种品质优良的蔬菜和柑橘、梨、桃、李、苹果、杨梅、葡萄、猕猴桃、刺梨、荸荠等多种水果。县拟定的《绥阳县无公害蔬菜示范生产基地》建设计划,正在组织实施。计划开发的项目有:浸渍—脱水双联真空干燥蔬菜水果生产线。投资800万元,年产量2780吨,年产值1900万元,年利税400万元。浓缩胡萝卜汁生产线。投资3600万元,年产量6000吨,年产值6000万元,年利税900万元。技改和扩建色拉油生产线。投资3500万元,年产色拉油3.75万吨,年产值33330万元,年利税1070万元。
塑料工业功能区产业布局:以青岛义庭工贸有限公司、华旗工贸有限公司在绥阳投资新办的海尔冰箱塑料制品、塑料板材生产等为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塑料工业。
建材功能区产业布局:以墙地砖厂为依托,逐步发展其它建材工业。
管理体制:成立具有独立资格的小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小区的建设和管理。
12、桐梓娄山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位于桐梓县娄山关镇,占地面积3000亩,川黔铁路、210国道及在建的崇遵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小区内工业用水由桐梓河支流天门河、溱溪河供给。该小区由三个功能区组成:马鞍山轻纺工业功能区、天门功能区、蟠龙冶金能源工业功能区。
产业定位:分区域实施轻纺、农副产品深加工、冶金、能源、化工等。
1、马鞍山轻纺工业功能区:发展以纺织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目前入住有:彩阳电热毯厂、桐梓金旭公司(年产1.2万吨山野菜加工保鲜项目)。
2、蟠龙冶金能源工业功能区:目前入住有金兰伟明铝业有限公司桐梓伟明电解铝厂。
基础设施建设:
2、拟建内容:按照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小区供水、供电、公路投入,确保“三通”。天门功能区内规划一条铁路绕行小区大半周,沿天门河南岸修建一条大道,并通过5条支线横跨天门河。蟠龙冶金能源工业功能区内过桐官公路和桐石公路横跨桐梓河修建8条联接葫芦坝的公路网。通过对小区内杨柳坪电站(2×6.30万KVA)扩容至2×15万KVA;东周变电站(2×3万KVA)扩容至2×6万KVA,使小区内供电容量达44.15万KVA。
经济发展目标: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成后,企业入住29户,预计年总产值50亿元,年创利税8亿元,可安排各类就业人员5000人。
管理体制:成立具有独立资格的小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小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3、习水县马临工业小区
规划范围:小区位于习水县城西南部,距县城7公里,仁怀至合江公路贯穿境内,东北两方毗邻东皇镇,西抵民化乡,南接习酒镇和隆兴镇,总面积52500亩,总人员153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750人,耕地面积8358亩,境内呈低山、中山和中高山三级地貌,平均海拔890米,碳酸盐岩类广泛分布全区。
小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硫铁矿、石灰石、高岭土。煤炭储量3亿吨,煤层稳定易采,构造简单,埋藏较浅(500米以内),普通开采煤层3层,平均厚度为1—8米,均属低硫,低灰份,高发热的优质无烟煤;石灰岩矿产广泛分布,层位、厚度、质量较为稳定,是化工、水泥和冶金用石灰岩的A等品。
产业定位:以现在的马临场为中心,主要以建材(水泥)生产和煤炭(生产)为主,带动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
经济发展目标:预计小区至2005年,年产值1.4亿元,年利税3500万元,解决就业1200人。
七、工业园区建设的管理制度及基本要求
我市工业园区的建设要面向市场;要依托中心城区,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要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要高起点、有创新、有特色,合理规划、集中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益,名牌效应。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时空布局,政策设计,制度创新。
(一)探索工业园区建设的管理制度创新。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最大限度地实现园区经济关系的市场化、经济运行的自由化、高新技术发展的开放化和高新技术管理的法制化。政府的性质和结构决定了它在直接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不具有民间企业所具有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真正适合政府起作用的是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应当在弥补市场失灵的领域中如建立市场秩序,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相当部分的经济资源还是掌握在政府手中,在营建工业园区的过程中,政府还将继续起重要的作用,主要是要为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等的各类专业人才各展所长创造适宜的创业环境。主要是为创业活动开拓广阔的空间;建设良好的法律环境;疏通融资渠道;提供支持性设施和共用技术的开发。
(二)发挥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上的作用。从宏观上讲,第一,强调知识与技术的创新,重视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源头。第二,建立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机制,为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进入市场,建立有利于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成立不同形式的技术转让机构或网络。第三,促进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最贴近市场的优势,始终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通过扶持以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四,政府采取政府采购政策、实行买(卖)方信贷政策等手段对园区提供市场支持与保护。第五,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多渠道吸引资金投入。第六,重视科技教育,大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三)完善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要因地制宜建立园区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建立行使一定行政性、服务性管理职能的区域性管理机构。园区开发建设实行政企分开,可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如:设立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政府管理职能,选择企业进入园区,其他的一切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企业化方式运作,不受政府其他部门干预。同时,组建园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开发、招商引资、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等业务。第二,按国家有关规定、尽快出台园区管理条例,明确园区的管理权限、园区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促进园区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促进园区制度环境的改善。
(四)促进工业园区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市场的重要主体是独立自主的企业。企业首先是要经过政府的特许才能建立的,要铲除壁垒,降低门槛,使得那些愿意创业的人有条件从事创业活动。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入园企业必须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一是注意企业经营理念创新。二是要注意企业组织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注意企业文化创新,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五)明确工业园区的生产格局。工业园区建设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其产业定位,发挥特色优势,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积极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入驻。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地理位置相对集中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前提。工业园区除积极引导外资企业进入外,还应向区域内企业广开大门,应用激励政策,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积极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策划储备一批好的项目,争取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工业园区。
(六)建立优质的工业园区创业服务体系。关键是:建立园区科技创新机制,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激励创新政策;建立科技人才、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吸引人才投身园区重点产业建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拓展园区投资信贷渠道,设立政府主导的创业基金,重点支持机电、医药、名酒等工业发展。
(七)制定进驻工业园区企业的扶持政策。在政府主导的土地供给优惠政策、税收支持发展政策、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立方面,应有重大突破。
第一,特别在园区建设用地方面,国土部门按园区规划调整原拟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二者相互衔接。工业园区土地征用,可采用先总体征用后再分块出让的方式,即先将规划区内的土地全部征用,然后再分别出让给进驻园区内的企业,以减少土地审批程序。
第二,在园区内的基本建设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市、区两级建设管理部门上门办理基本建设中的“一书两证”,并派驻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员到企业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第四,按照环境评价的有关规定对每个工业园区开展总体区域性环境评价,减少审批程序。
第五,在园区企业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推行年薪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