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若干规定》,港股通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中的一部分(简称沪港通),是指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通过上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SPV),向联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股票。
港股通的吸引力
投资者参与港股通投资,可以进行更分散化的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
港股通业务的开通方便快捷。港股通投资者可以使用沪市人民币普通股账户进行交易,不用去香港市场开户,业务办理便捷高效。
港股通投资者直接以人民币与证券公司进行交收,避免了人民币出入境的不便,且投资不受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金的结汇、换汇额度限制。
哪些股票可以成为港股通股票
根据《联合公告》,在试点期间,港股通股票范围为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以及不在前述指数成份股内但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H股。但是,
(1)在联交所以港币以外货币报价交易的股票不纳入;
(2)同时有股票在上交所以外的内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发行人的股票不纳入;
(3)上交所上市A股为风险警示板股票的A+H股上市公司的相应H股不纳入。
此外,具有上交所认定的其他特殊情形的股票不纳入。截至2014年11月10日,可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的股票共268只。
提醒
港股通股票在什么情形发生时可能被调出?
投资者使用何种货币参与港股通交易?
港股通交易以港币报价,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实际支付或收取人民币。
港股通交易日是怎样安排的?
港股通将仅在沪港两地均为交易日并且能够满足结算安排时开通。具体交易日安排,将由上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在其指定网站对市场公布。沪港通开通当年的交易日安排将在开通之前向市场公布。如果发生上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认定的特殊情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港股通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的,那么上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可以调整港股通交易日并向市场公布。
二、了解香港证券市场
香港是全球闻名的国际大都市,亚太的金融中心,更是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并称“纽伦港”。
恒生指数(恒指)是通常用作追踪香港股市表现的基准指数,有超过35年的历史,是香港最早推出的股市指数之一。截至2014年6月30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国企指数)涵盖40家H股公司;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中资企业指数)涵盖25家红筹公司。
香港股票市场主要特征
从市场层次上看,香港股票市场包括主板和创业板两个层次。在总体市场规模和筹资方面,主板占有主导地位。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同时,海外投资者所占比例高。就成交量而言,截至2014年4月,整体机构投资者成交占比高达61%,远远高于个人投资者23%的水平;从地域分布来看,海外投资者占比46%。
从上市公司构成来看,在联交所市场,油气服务行业、金融行业特色类公司(如资产管理)、地产特色类公司(如地产经营)、可选消费(如专卖店、鞋类、运动与休闲服装、电影与娱乐、博彩、餐饮等)、电信与科技(电信公司、互联网与软件)等行业的品牌具有优势。
港股交易弹性低换手率小
换手率比较:历史10年港股主板平均换手率为0.27%,而A股主板为1.51%,2014年初以来的A股主板换手率维持在1%,而港股只有0.1%~0.2%之间。
香港市场重大历史事件
1973年香港股灾
1972年,借着中美会谈,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西)德建交、中英关系改善的国际大背景,香港股市万马奔腾,高潮迭起。1973年,越南战争停火,港府宣布兴建地铁,各公司相继派息并大送红利,加之西方金融继续动荡,香港股市更加狂热,宛若遍地黄金。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恒生指数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一路高歌的股价远远脱离了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以至于制度上的创新和变革都被忽略了,行情过急、过剧、过滥的膨胀与扩张,终于乐极生悲,酿成股灾。
如脱缰野马般暴涨的股市并未能与经济因素相契合,行情过急、过剧、过滥的膨胀与扩张,终于乐极生悲,酿成股灾。从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数从1700多点跌至500多点,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次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国、西德、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西方各国股市一泻千里,恒生指数在上年狂跌75%之后再跌60%!
1973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从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数从1700多点跌至500多点,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次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国、西德、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西方各国股市一泻千里,恒生指数在上年狂跌75%之后再跌60%!政府为冷却股市,曾出动到消防员以消防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即所谓的“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同时市场出现一些如“鱼翅捞饭”、股民辞工全职炒股、“鲍鱼煲粥”、“用老鼠斑制鱼蛋”、“用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等疯狂现象,而牛奶收购战进入高潮,置地利用股民对股市知识缺乏,宣布一送五红股,当年股民没有“除息”、“除权”的概念,不知送红股实乃数字游戏,争相抢购,加上当年股票过户需时,冻结大量置地股份造成市场假象,曾经由12元,炒至历史新高67元。当置地除权时股价调整至六份之一,再加上市场出现假冒合和实业股票,担心所持股票成为废纸引起市场恐慌。4月4日税务局突然在各大报章刊登“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资本增值税”,人心更加不安。
踏入1974年中东发生石油危机,香港实施灯火管制,和记洋行受到股灾波及,由高点44元,下跌至1元多,1975年9月,和记国际召开股东大会,董事局要求股东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财政危机,但被汇丰银行所代表的股东所否决,而债权人则正循法律途径要求清盘。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董事局被迫接受汇丰银行的建议,由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收购和记国际33.65%控股权,汇丰银行成为和记国际的大股东,由“公司医生”的韦理(W.R.A.Wyllie)入主整顿。
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50.11,跌幅达91.54%,只及1969年时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则要待1981年7月17日的1810才略为打破,其后再跌回其下,要待1986年四会合并及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及引入外资经纪行才正式站稳其上。不料翌年再爆发股灾,恒指于1987年10月19日和26日共急泻33.33%,复见1894点,最后要到1990年打破4000点以及于1993年12月穿破10000点才稳定上升至1997年的16000点之上。
港英政府立法局在1974年通过了《1974年证券条例》、《1974年保障投资者条例》。同年4月及8月,香港先后成立了证券登记公司总会、证券交易所赔偿基金,期待以此拨乱反正,恢复市场秩序。
1987年全球股灾
10月19日星期一,恒生指数开市已下跌120点,中午收市下跌235点,全日收市共下跌420.81点,收市报3362.39,各月份期指均下跌超过300点跌停板。晚上美国杜琼斯指数大幅下跌508点。10月20日清晨,联交所主席李福兆咨询了财政司、金融司及证监专员后,宣布10月20日至23日股市及期市停市四天,以便清理大量未完成交收。
10月26日星期一,恒生指数开市后15分钟已跌去超过650点,全日下跌1120.7点,跌幅高达33.33%,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单日跌幅;期指更下跌1554点,以每点$50计,每张期指亏损$77700,导致很多期指多仓持有者无法履行合约。以八万张未平仓合约计,共62亿,远超保证公司的承受能力,10月25日政府外汇基金及多家金融机构出资20亿挽救保证公司,港府从股票及期货交易中征费偿还,当日期交所主席湛佑森及副主席李福兆宣布辞职。十月股灾后,恒生指数辗转下跌至12月7日的1876.18,由10月1日3949.73点计,共下跌52.5%。在此情况下,当时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在获得当时财政司同意下,宣布香港股市停市4天,至10月26日重新开市。这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唯一停市。结果10月26日当日,恒生指数再下跌超过1100点。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1月,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003年SARS(非典)
当时,香港正在奋力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缓慢地从“谷底”爬升。但2003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正在复苏的香港经济陷入了新的困境。
2003年,香港经济出现波动,年初曾一度出现较好发展势头,第一季度GDP增长4.5%,但很快因受SARS疫情冲击,经济形势出现逆转,第二季度GDP衰退0.5%。港股市持续低迷,恒生指数跌至8000点左右的低点。5月份底开始,香港股市在美国与周边地区股市普遍上扬的大势下,开始走出低谷,6月18日冲破万点大并,从谷底反弹20%左右。然而受香港政治社会动荡的冲击,港股在7月1日大跃550点,跌幅超过5.5%。
2007年港股直通车
2008年香港股灾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风暴新一波危机爆发,,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政困难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数每况愈下,2008年10月27日报出最低位10,676.29点,为04年5月以来的新低。第一次股灾是1月中,美国次贷风暴的影响开始浮现,导致恒生指数于1月16日下跌1386点。虽然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其后宣布救市大计,但市场对此信心不大,令全球股市继续大跌.香港由于没有实施限制沽空,在市场一有消息出现时往往成为沽货首选地,令股市波幅异常大跌。第二次股灾是2008年9至10月间,因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时美国国际集团亦濒临破产边缘而引发的金融震荡,继而引发的全球股灾。恒生指数由19,300点,在数日期跌到16,300点。后来香港金管局突然宣布注资救市,使恒指一度倒升,最后只微跌4点,维持在17,600点的水平,被市场形容为大奇迹日.但到了10月,投资者忧虑环球经济会因金融海啸而步入衰退,市场再次出现恐慌性抛售.恒指再受拖累而大幅下泻,月底时更一度跌至10,000点边缘。从07年的历史高位比较,恒指一年内已回落超过两万点,跌幅超过65%。
更新
港股
交易日不同
周一至周五,国家法定假日和交易所公告的休市日除外
每周一至周五,交易所公告的休市日除外。圣诞前夕(12.24)、新年前夕(12.31)或农历新年前夕,香港市场将仅有半天交易。
集合竞价:9:15-9:25连续竞价:9:30-11:3013:00-15:00
开市前时段:9:00-9:30持续交易时段:9:30-12:00、13:00-16:00取消交易时段:12:30-13:00延续早市:12:00-13:00
交易规则不同
实行T+1交易制度,T日买入,T+1日或之后卖出
实行T+0回转交易,日内投资者可不限次数地买卖
T+1日
T+2日
反馈涨跌停板规则不同
有涨跌幅限制10%(风险警示股票为5%)
不设涨跌幅限制
买卖单位不同
通过竞价交易买入股票的,申报数量应当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卖出股票,余额不足100股的部分,应当一次性申报卖出
每只上市证券的买卖单位由各发行人自行决定,港股通股票交易单位,由100到5000不等
最小报价单位不同
0.01元人民币
不同价位的股票,最小的价格变动单位不同。现时港股通股票交易单位为:0.25至0.50适用价位0.0050.50至10.00适用价位0.01010.00至20.00适用价位0.02020.00至100.00适用价位0.050100.00至200.00适用价位0.100
申报价格限制不同
有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股票,申报须在涨跌幅限制内;无涨跌幅限制的股票,集合竞价申报价格在前收盘价[900%,50%]之内;连续竞价申报价格不高于最低卖出价的100%,不低于最高买入价的90%。
买卖盘价不得超过当时按盘价9倍或以上,以防止键入错误小数位。除开巿价的报价,买(卖)盘价一般不可低(高)于当时买(卖)盘价24个价位;
申报最大限制不同
股票单笔申报最大数量应当不超过100万股
每个买卖盘手数上限为3000手,每个买卖盘股数上限为99,999,999股(系统上限)。
交易货币不同
人民币
港币港股通对港股买卖以港币报价,以人民币交收,交易过程需要换汇
订单类型不同
开盘集合竞价:1.限价订单连续竞价:1.限价订单;2.市价订单,其中市价订单又包含两种申报方式:(1)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订单、(2)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价订单
开盘集合竞价:竞价盘(对盘次序优于竞价限价盘);竞价限价盘连续竞价:限价盘(成交价只能为输入价);增强限价盘(不超过输入价的最优十档价格成交剩余转为限价盘);特别限价盘(不超过输入价的最优十档价格成交剩余撤销)
退市制度不同
存在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在证券简称前加入相应标记(例如,ST及*ST等标记)以警示投资者风险的做法。
在联交所市场,没有风险警示板,联交所采用非量化的退市标准且在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拥有相对较大的主导权。这使得联交所上市公司的退市情形较A股市场相对复杂。
四、香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沪港通业务不改变现有沪港两地市场监管架构和市场运行模式。其中,关于港股通股票信息披露,适用联交所有关规定。
“披露易”网址为:
对投资者比较关心的年报及半年报(香港市场称为“中期报告”)等,不仅可在“披露易”网站上查阅,还可以向上市公司索要中文或英文的电子和印刷版本的年报。
公告板的网址为:
至于上市公司自设的网站电子地址,投资者可以通过查阅联交所网站的“网上联系”栏目获取。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财经网站、证券公司等渠道获得。
披露文件类型
1.港股通股票信息披露文件的类型包括公告、通告、通函、财务报表、环境社会及管治材料、月报表和权益等。常见的公布内容包括,损益表、周年股东大会及特别股东大会的详情、业务性质的转变、董事人选的改变、股份截止过户日期、须予披露的交易、关联交易、建议进行的供股安排、拟进行的收购活动或私有化,以及就不寻常股价或交投量的波动做出解释等。
2.关于定期报告,与A股不同,联交所主板公司的季报属于自愿披露内容,部分公司基于公司策略及商业机密的考虑而不披露季度报告。
3.关于权益披露,公司内幕人士须在以下事件发生时,向联交所及有关的上市公司发出通知: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5%或以上任何带有投票权的股份别的权益的个人及公司,必须披露其在该上市公司带有投票权的股份的权益及短仓;上市公司的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必须披露其对某上市公司(或其任何关联实体)的任何股份的权益及短仓,以及他们对该上市公司(或其任何关联实体)的任何债权证的权益。投资者可以在“披露易”网站的“披露权益”一栏内找到上述人士向联交所披露的资料。
1.公告及通告不得在正常交易日8:30-12:00或12:30-16:15期间,或者在圣诞节前夕、元旦前夕及农历新年前夕(不设午市交易时段)8:30-12:00的期间刊登。但是,海外监管公告、没有附带意见的股价或成交量异动的澄清公告、没有附带意见的新闻报道或报告的澄清公告、短暂停牌或停牌公告这四项公告不受此约束,投资者可以及时了解。
2.股息及业绩公告,一般应在正常交易日12:00-12:30、或16:15收盘后公布。
3.例如“通函”及“年报”等其它类型的上市公司文件,在交易日6:00-23:00期间、及在交易日之前的非交易日18:00-20:00期间随时刊登。
五、港股通投资风险
港股通投资规则与目前内地A股市场存在着诸多差异,投资者在打算参与港股通投资前,了解投资风险并评估自己的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
重要提示:我们尽量为投资者提示参与港股通交易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因素,但不可能全部列示。所以,投资者在参与交易前还应认真阅读联交所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等内容,了解和掌握其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1.市场联动风险
2.汇率风险
由于港币是紧盯美元的联系汇率,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港币面临贬值风险,那么,在人民币升值这样一个背景下,投资香港市场面临一定的风险。
3.信息不对称风险
4.股价波动的险
由于港股实行T+0交易机制,且不设涨跌幅限制,加之香港市场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种类相对丰富,因此,港股通个股股价受到意外事件驱动的影响而表现出股价波动的幅度相对A股更剧烈,投资者持仓的风险相对较大。
5.交易成本风险
在交易日方面,港股通投资者应注意:
(2)在内地长假期间,由于港股通业务暂停,而无法对持续交易的港股产生的股价剧烈波动及时应对的风险。
(2)在圣诞节、元旦、农历新年前一日,如果该日为港股通交易日,那么港股通交易将仅有半日交易(即没有午市交易),且该日为港股通交易的非交收日。
7.个股流动性风险
不同于在内地市场中小市值股票的成交较为活跃,在香港市场,部分中小市值港股成交量则相对较少,流动性较为缺乏。因此,如果投资者重仓持有此类股票,则可能因缺乏交易对手方交易,进而面临小量抛盘即导致股价大幅下降的风险。
8.因港股通标的证券范围存在限制可能面临的风险
9.因额度控制可能导致的风险
投资者应注意到,在试点期间,港股通实行每日额度和总额度控制。当总额度余额少于一个每日额度时,上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自下一港股通交易日起停止接受投资者的买入申报。这样,港股通投资者将面临不能通过港股通买入标的股票的风险。
此外,在联交所的开市前时段,如果当日额度余额使用完毕的,那么在此时段内新增的投资者买入申报将面临失败的风险;在联交所持续交易时段,当日交易余额使用完毕的,投资者将在该港股通交易日面临不能通过港股通进行买入交易的风险。
10.港股交易实行T+2交收,投资者可能面临的风险
此外,提醒投资者注意,因港股通交易的交收期为T+2日,已申报净买入但尚未完成交收或已申报净卖出但尚未在持有数量中扣减的港股无法用于质押。
11.境内市场结算风险
港股通境内结算适用于分级结算原则,港股通投资者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1)因结算参与人(即投资者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未完成与中国结算的集中交收,导致投资者应收资金或证券被暂不交付或处置的风险;
(2)结算参与人(即投资者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对投资者出现交收违约导致投资者未能取得应收证券或资金;
(3)结算参与人(即投资者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向中国结算发送的有关投资者的证券划付指令有误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
12.碎股交易风险
港股通股票实施分拆合并前后,有关股票以原有代码和临时代码进行交易的交易手数不同,在分拆合并期间和完成后港股通投资者持有的有关股票可能产生碎股。而碎股只能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公司的半自动对盘碎股交易系统卖出,同整手买卖的交易价格相比可能存在较大折价。
六、业务规则
业务规则
七、港股通小词典
1.A+H股上市公司
指在境内注册、其股票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公司。
2.按盘价(按盤價)
即名义价格,指根据不同情况,在联交所上市的股票在开市前时段的参考平衡价格、在持续交易时段的买盘价或卖盘价、或者前收盘价。
3.暗盘买卖(暗盤買賣)
即灰市交易。沪港通业务禁止暗盘买卖,即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参与者或者会员不得自行撮合投资者通过沪港通买卖股票的订单成交,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在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场所为通过沪港通买卖的股票提供转让服务。
4.长仓(長倉)或好仓(好倉)
即多头仓位。
5.长揸(zhā)
即长期持有.
6.参考平衡价
指若当时进行对盘(即报价撮合)可以成交最多股数的价格。
7.除牌
即摘牌,指联交所为维持市场公平有序,令符合《上市规则》规定情形的公司股票摘牌,使其不在联交所市场交易。
8.除净日(除淨日)
即除权日,指过户日期的前2个交易日。投资者只有在除净日前买入股票,才能获得公司已公布的股息。此外,在除净日,股价也会被调低,以反映派息对股价的影响。如果投资者持有股票直至在除净日当日或之后才卖出,他们仍会获派股息。
9.出市员(出市員)
即出市代表,指在证券交易所内的证券交易员。
10.大额持仓申报制度(大額持倉申報制度)
即大户报告制度。
11.大手交易
即大额交易。
12.淡仓(淡倉)或短仓(短倉)
即空头。
13.董事袍金
即董事费、董事报酬,指董事为公司工作的报酬。
15.定期参考价
指紧挨着每个计价日之前的5个交易日,所挂钩的股票的平均收市价。
16.对盘(對盤)
即报价撮合。
17.对盘系统外交易
即相当于大宗交易。
18.覆盘(覆盤)
即确认指令、执行委托回报。
即风险披露书。
20.港股通
投资者委托上交所会员,经由上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联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股票的交易安排。
21.港股通股票
指投资者可以通过港股通买卖的规定范围内的在联交所上市的股票。
22.港股通投资者
指委托上交所会员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通股票的投资者。
23.高于面值(高於面值)
即溢价。
24.股份代号(股份代號)
即股票代码。
25.股份购回(股份購回)
即股份回购。
26.股份过户登记处(股份過戶登記處)
即股份登记处、证券登记机构。
27.股份拆细(股份拆細)
即股份分拆、分割。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面值不固定,如果公司的股价大幅上升,被认为已经达到散户投资者无法购买的水平,为了增加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提高散户介入兴趣,公司可将股票面值降低,增加股本,即股份拆细。股份拆细后,每位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不变。
28.股息
即红利、股利。
29.沽空对冲(沽空對沖)
即卖出保值。
30.沽盘
即卖盘,指输入系统以出售证券的指示。
31.H股公司
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并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到港上市的公司。
32.好友、看好股市者
即多方。
33.毫子股
即香港专有用语,指股价低于港币1元,但高于港币1角的股票。
34.行业(行業)
即板块。
35.核数(核數)
即审计。
36.核数师(核數師)
即审计师。
37.红股派送(紅股派送)
即送股。
38.红背心(紅背心)
即红马甲,指证券交易所内的证券交易员,又被称为“出市代表”。
39.红底股(紅底股)
即香港专有用语,指股价超过港币100元的股票。
40.互惠基金(互惠基金)
即共同基金,也就是投资基金。
41.基金单位持有人(基金單位持有人)
即基金份额持有人,指依据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持有基金份额的自然人或法人。
42.价位
指交易规则规定的证券价格最小变动单位。
43.价格稳定期
指在招股文件中载明的适用于该股票的稳定价格期间。
44.竞价盘
指没有指定价格的市价盘,相对于竞价限价盘优先对盘(即报价撮合)。竞价盘在开市前时段
45.竞价限价盘
内对盘后即自动取消。指联交所《交易所规则》规定的一种适用于联交所开市前时段的可以指定价格或者更优价格成交的买卖盘。
46.精确算法
中国结算为确保每个投资者所得的股票股利之和等于本公司从香港结算收到的股票股利,对投资者账户中不足1股的零碎红股,按照投资者零碎股份数量大小顺序排列,零碎股份数量相同的,由电子结算系统随机排列。按照排列顺序,依次均登记为1股,直至完成全部送股。
47.联交所参与者
指符合联交所《交易所规则》定义的交易所参与者。
48.裂口高开(裂口高開)
即跳空高开。
49.累积(累積)
即积累。
50.落后股(落後股)
即补涨股。
51.落盘(落盤)
指经纪商工作人员在接到投资者的交易指令后,对交易指令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并及时发送至交易所。
52.轮候队伍
53.入场费(入場費)
即投资起点、认购起点。
54.上市法团
即上市公司。
55.升幅
即涨幅。
56.神仙股
即香港专有用语,指涨跌幅很大的股票。
57.市场失当行为(市場失當行為)
即香港特别行政区《证券与期货条例》及联交所交易规则规定的违规交易行为。
58.实物股票(實物股票)或实股(實股)
即实券。
59.碎股
即零股,指在香港市场上,在任何证券报价或交易时,数量少于一个完整买卖单位(即完整一手)的证券。
60.窝轮(窩輪)
即权证。
61.细价股(細價股)
即小盘股。
62.仙股
即香港专有用语,指股价低于港币1毫(10分)的股票。
63.限价盘(限價盤)
即限价委托,指投资者向经纪商发出的具有最高买入价或最低卖出价的委托。
64.新股认购(新股認購)
即申购新股。
65.行使
即行权。
66.行使日期
即行权日期。
67.盈利警告、盈警
即利润警告。
68.拥有权(擁有權)
即所有权。
69.预托证券(預託證券)
即存托凭证。
70.债券孳息(債券孳息)或债券息率(債券息率)
即债券收益。
71.增强限价盘
72.折让(折讓)
即折价。
73.证券组合费
指香港结算根据证券账户自然日日终港股持有市值,计收的证券组合服务费用。
74.止蚀盘(止蝕盤)
即止损委托,指当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其可以在股价下跌至某一预先订下的价格水平时,售出股票以限制损失的投资策略。
75.重磅股、重量级股票(重磅股;重量級股票)
即重仓股、权重股。
76.中介人
即金融中介机构
77.中期报告
即半年报。
78.做好、做淡
即做多、做空。
79.最终参考平衡价
指在“输入竞价买卖盘时段”及“对盘前时段”结束后、于“对盘时段”计算出的参考平衡价格,并以此作为开市前时段的成交价。
八、投资者常见问答
1.投资者参与港股通业务是否需要新开立证券账户?
答:投资者通过现有沪市A股账户持有港股通股票,不需要新开立证券账户。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账户业务指南》规定,机构投资者可以开立多个证券账户,自然人投资者参与港股通交易可以开立多个沪市A股账户。
2.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使用哪种货币?
答:对于参与港股通买卖的投资者而言,港股通采用人民币进行交收。投资者仅限买卖港币报价的港股通股票,以人民币与券商进行结算,券商也以人民币与中国结算进行清算交收,中国结算换汇后用港币与香港结算进行清算交收。
3.投资者参与港股通业务是否影响证券账户指定交易变更?
4.投资者买入港股通股票何时可以取得证券权益?和A股有什么区别?
5.投资者卖出港股通股票何时丧失证券权益?和A股有什么区别?
6.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通股票的换汇安排是怎样的?
7.参考汇率与结算汇兑比率有何不同?
8.投资者可通过何种途径查询参考汇率和结算汇兑比率?
答:投资者可通过上交所网站查询参考汇率、结算汇兑比率信息。
9.交易日与T+2交收日之间汇率发生波动,对投资者有影响吗?
答:没有影响。投资者T日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T日日终已经锁定交收日的换汇汇率。因此,T日日终至T+2交收日之间的汇率变动,不会影响投资者T日交易的人民币结算资金金额。提示投资者注意,T日,是指港股通交易日;T+2日,是指港股通交易日后第2个港股通交收日。
10.沪港两地节假日安排不同,投资者如何确定港股通的交易日、交收日?
答:沪港通业务交易日、交收日的确定,原则上将选取两地股票市场的共同交易日进行交易,但由于双方市场节假日存在差异且两地结算公司的交收周期也不同,所以会出现在若干共同交易日也无法进行交易和交收的情况。因此,沪港通仅在沪港两地均为交易日且能够满足交收结算安排时开通。具体交易日安排,将由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在每年年前共同进行研究确定并对市场公布。沪港通开通当年的交易日安排将在开通之前对市场公布。
11.确定港股通业务交易日、交收日的原则有哪些?
答:港股通业务开展初期,交易日、交收日的确定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最小交集”:仅在沪港两地均为交易日且能够满足结算安排时开通。(2)内地放假、香港放假的均不作为交易日和交收日。(3)香港市场规定,若圣诞、元旦及农历新年的前一日为工作日的,则该日上午半天交易,为非交收日,简称“半日市”。遇“半日市”,港股通交易半天,但当天为非交收日;(4)对于内地放假香港不放假的情况,为避免无法完成资金交收,内地放假首日之前的两天不作为港股通交易日。以2014年9、10月份为例(其中:H代表香港法定节假日,S代表内地法定节假日)
12.投资者买入或卖出港股通股票在半个交易日时,交收日怎样确定?
答:如果圣诞节前一天(12月24日)、元旦前一天(12月31日)和农历新年前一天(农历腊月三十)为工作日,则香港市场上述日期为半日市:上午半天交易,且当日不是港股通交收日。那么,半日市(L日)、半日市前一交易日(L-1日)交易证券的交收均在L+2日完成。例如:12月22日、12月23日为港股通交易日,12月24日为港股通半日市,12月25日至12月28日为圣诞期间休假日。12月29日将完成:12月22日交易资金的交收、12月23日及12月24日组合费、公司行为资金的交收;12月30日将完成:12月23日、12月24日交易资金的交收、12月29日组合费、公司行为资金的交收。
13.除法定节假日外,香港市场台风和黑色暴雨期间,港股通是否存在其他特殊清算、交收安排?投资者如何知晓?
答:香港市场是台风和黑色暴雨的多发地,对此香港市场有一套既定成熟的做法。遇特定节假日、恶劣天气等情况,香港市场会在交易、清算、交收方面作出特殊的安排,届时中国结算会相应作出调整,并及时通知结算参与人。
14.投资者需查询持有的港股通股票并打印持股证明书,该如何办理?
15.港股通投资者的港股持有余额包含哪些信息?
答:投资者港股持有余额分为日终持有余额(Balance)、可交易数量(Available)、未完成交收数量(Pending);如发生冻结,还记录冻结数量(Frozen)。可交易数量(A)=日终持有余额(B)+未完成交收数量(P)-冻结数量(F)
16.投资者查询港股的持有及持有变动记录时,如何收取查询费?
答:参照投资者查询A股标准收费。当投资者同时查询沪市人民币普通股票账户中记录的A股和港股时,港股的持有及持有变动查询收费根据证券账户与A股合并计收,不单独收取查询费。
17.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港股可否转存管至香港证券经纪商?
答:不可以。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港股,只能通过港股通卖出并取回人民币现金,不能跨境转存管,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18.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港股,是否可以提取纸面股票?
答:不可以。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港股,只能通过港股通卖出并取回人民币现金,投资者不能要求存入或提取纸面股票,也不能在香港市场进行任何其他投资。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19.港股通投资者持有的港股是否可以办理质押?
20.港股质押期间,哪些孳息一并在中国结算质押?
答:港股通投资者以其持有的港股,办理质押登记后,质押的质物包括质押登记申请所记载的相应数量的证券及该部分证券在质押登记有效期内通过香港结算派发的红股和无选择权的现金红利。若派发的红股为非港股通标的证券但在联交所挂牌交易的,出质人可在质押解除后卖出该股份。无选择权的现金红利将在质押解除后按照香港结算向中国结算派发的金额,通过出质人证券账户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发放给出质人。
21.港股通投资者可以办理哪些港股通股票非交易过户业务?
22.中国结算办理港股通股票非交易过户业务的流程是怎样的?
23.港股通投资者办理质押、非交易过户业务,该如何计算需缴纳的税费?
答:港股通投资者办理非交易过户业务需缴纳印花税、过户费,办理质押业务需缴纳质押登记费,税费标准如下:项目标准缴付人缴付对象非交易过户印花税按转让股份上一港股通交易日收盘市值的1‰计收,如所计得的印花税包括不足1港元之数,该不足之数须当作1港元计算。(采用当日参考汇率卖出价换算成人民币收取,四舍五入取整到元,并根据实际换汇汇率多退少补)转让双方投资者印花税署非交易过户费按转让股份上一港股通交易日收盘市值的1‰换算成人民币计收(四舍五入取整到元),最高上限10万元人民币(双向收取)(换算汇率采用上一港股通交易日结算汇兑比率)转让双方投资者中国结算质押登记费以上一港股通交易日收盘市值作为基础换算成人民币计收(四舍五入取整到元),换算汇率采用上一港股通交易日结算汇兑比率。500万市值以下(含)部分按该部分市值的1‰元人民币收取,超500万市值的部分按该部分市值的0.1‰元人民币收取,起点100元人民币。质押登记申请人中国结算。
24.中国结算办理港股通股票质押、非交易过户业务的受理日期是怎样的?
答:中国结算在工作日均受理并办理港股通质押、非交易过户业务。如香港为非工作日、内地为工作日的,中国结算也受理并办理港股通的质押、非交易过户业务。
25.港股通投资者是否会出现在港股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之中?
答:不会。港股通投资者持有的港股,由中国结算在香港结算开立证券账户,代所有投资者名义持有并存管于香港结算,最终以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的名义出现在港股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中。
26.为什么港股通投资者不会出现在港股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之中?
27.港股上市公司股东名册中不显示参与港股通的投资者,是否影响投资者行使股东权利? 答:中国结算作为港股通投资者港股的名义持有人,将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以中国结算名义存管在香港结算,通过香港结算行使对证券发行人的权利。为充分保障投资者的权利,中国结算通过投资者指定交易券商,在充分征求投资者意愿后为投资者提供港股通股票权益分派、投票等公司行为代理服务。 28.什么是香港市场公司行为?什么是香港市场公司行为资金? 29.港股通投资者如何参与香港市场公司行为? 30.中国结算提供哪些名义持有人服务? 31.中国结算暂不提供哪些名义持有人服务? 32.港股通公司行为的业务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34.如果港股通投资者取得了联交所上市非港股通证券,该如何处理? 答:因港股通股票权益分派、转换、公司收购等情形,港股通投资者取得联交所上市非港股通证券的,可以通过港股通卖出,但不得买入,上交所另有规定的除外。 35.如果港股通投资者取得了联交所上市股票的认购权利,该如何处理? 答:因港股通股票权益分派或转换等情形,港股通投资者取得联交所上市股票的认购权利在联交所上市的,可以通过港股通卖出,但不得行权。 36.如果港股通投资者取得了非联交所上市证券,该如何处理? 37.什么是“供股”行为? 答:“供股”是指联交所上市公司向现有证券持有人作出供股要约,使其可按持有证券的比例认购证券。供股权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转让。可超额认购,超额认购部分可获配数量取决于中签率。提示投资者注意,(1)为确保供股缴款结算和换汇的时效性,中国结算设定的供股权申报截止日早于香港结算设定的截止日三个沪市工作日。(2)供股交易不影响供股权申报,供股申报确认结果以港股通投资者缴款结算时的供股权可用数量(实际供股权持有量扣除卖出未交收和已冻结数量)为限确定。例:H股03968招商银行的供股详情为每10股招商银行股票可认购1.3股新的招商银行股票,每股认购价为港币10.06元。某投资者在股权登记日持有1500股招商银行股票,将可获配195股供股权。计算方法:1500/10×1.3=195股供股权。在获得供股权以后,该投资者可选择是否行使供股权:⑴选择行使供股权,投资者可以每股港币10.06元的价格获配195股招商银行股份;⑵在交易期间内通过股票市场出售供股权;⑶不采取任何行动,则供股权失效。 38.什么是“公开配售”行为? 答:“公开配售”是指联交所上市公司向现有证券持有人作出要约,使其可认购证券。公开配售处理与供股类似,区别在于公开配售权益不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转让,只能行权申报。例:港股01226中国投融资的公开配售详情为每持有两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发售股份,每股认购价为港币0.2元。某投资者在股权登记日持有1500股中国投融资股票,则该投资者可以以每股0.2元的价格获配750股股份。计算方法:1500/2×1=750股。 39.什么是“以股息权益选择认购股份”? 40.中国结算怎样汇总股利选择权申报结果,并进行后续处理? 41.什么是“精确算法”? 答:是指中国结算在送股业务中,为确保每个投资者所得的股票股利之和等于中国结算从香港结算收到的股票股利,对投资者账户中不足1股的零碎红股,按照投资者零碎股份数量大小顺序排列,零碎股份数量相同的,由电子结算系统随机排列。按照排列顺序,依次均登记为1股,直至完成全部送股。精确算法也适用于股份分拆与合并业务。 42.港股红利派发与A股相比有什么差异? 答:港股红利派发与A股相比,主要差异包括:(1)港股红利可能派发除港币外的其他外币,中国结算将在换汇后统一以人民币形式将红利资金发给投资者。(2)港股红利可能有股利选择权,即,投资者可以申报不超过股权登记日所记录的红利权数目,选择以股票股利代替现金股利。(3)今年以来,上海市场实施上市公司红利R+1发放,港股因存在股利选择权等情况,红利登记日与红利资金实际派发日之间间隔较长。例:港股00011恒生银行6月3日发布公告,权益登记日为6月11日,红利资金发放日为7月4日,每股红利0.5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6.21,可以选择以股票股利代替现金股利,以股代息价格是10美元。某投资者6月11日持有200股恒生银行股票,其选择了100股红利权数以股票股利代替现金股利,则其可以收到(0.5×100)/10=5股恒生银行股票,和0.5×100×6.21=310.5元人民币红利资金。 43.港股红利资金派发为何较香港市场可能会晚? 44.收到港股通股票现金红利后,中国结算如何进行现金红利业务处理? 45.港股通股票红股可卖首日为何会较香港市场晚一个港股通交易日? 46.港股通股票因送股、股份分拆及合并等业务产生的零碎股,是如何处理的? 答:因港股通股票送股、股份分拆及合并等业务,港股通投资者账户中可能产生零碎股。中国结算对港股通投资者账户中小于1股的零碎股,进行舍尾处理。中国结算从香港结算获得的红股总数或分拆、合并股票数额大于港股通投资者账户舍尾取整后的总数的,中国结算按照精确算法分配差额部分。 47.股份分拆及合并业务可能对投资者账户中的港股通股票产生哪些影响? 48.港股投票业务与A股相比有什么差异? 答:主要差异包括:(1)港股通投资者对于同一项议案,可以同时投赞成、反对和弃权票(如有);(2)港股投票业务存在无股权登记日的情形。无股权登记日的投票以投票截止日日终的持有为基数。 49.中国结算如何办理港股通投票业务? 50.中国结算如何办理强制性公司收购业务? 答:中国结算办理强制性公司收购业务,根据香港结算的通知公告,对港股通投资者的相应股份作收购保管和注销处理,无需投资者申报。中国结算在收到香港结算支付的收购资金或股份后三个港股通交易日内,完成收购股份的过户登记及其对应的收购资金(证券)的支付。提示投资者注意,若账户中股份有质押或者冻结,支付方式为现金的,收购资金暂不发放,待冻结或质押解除后再按照相应金额发放;支付方式为股份的,支付收购股份托管在相应证券账户后进行冻结。 51.中国结算如何办理非强制性公司收购业务? 52.投资者参与非强制性公司收购业务,应注意哪些事项? 53.投资者如何获取港股公司行为信息? 54.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通股票需要支付哪些税费? 答:投资者在进行港股通交易时,主要支付交易税费、结算及交收服务费用、存管和公司行为服务费用。具体包括:大类小类项目缴付对象收费/计算标准交易税费(交联交所或由联交所代收)交易税费印花税印花税署双边,按成交金额的0.1%计收(取整到元,不足一元按一元计)。交易征费证监会双边,按成交金额的0.003%计收(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交易费联交所双边0.005%(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交易系统使用费双边,每笔交易0.5港币。结算收费(交香港结算)结算及交收服务股份交收费香港结算双边,按成交金额的0.002%计收,每边最低及最高收费分别为2元及100元(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存管及公司行为服务证券组合费香港结算代理人根据持有港股的市值设定不同的费率,详见证券组合费费率表。 55.对于港股通而言,证券组合费是什么费用?怎样收取? 答:证券组合费是指香港结算根据中国结算名义持有账户每自然日日终港股持有市值,按逐级递减的费率标准,所计收的存管和公司行为服务费用(详见下表)。中国结算依据相同标准,对每个持有港股的A股证券账户进行收取。持有港股的市值(币种:港币)年费率小于或等于港币500亿元0.008%大于港币500亿元,小于或等于2,500亿元0.007%大于港币2,500亿元,小于或等于5,000亿元0.006%大于港币5,000亿元,小于或等于7,500亿元0.005%大于港币7,500亿元,小于或等于10,000亿元0.004%大于港币10,000亿元0.003%提示投资者注意,由于证券组合费根据投资者证券账户持有市值以一定的比例按自然日进行计算收取,也就是说,如果持有港股通证券,即使不交易,也需每日缴纳证券组合费,投资者应避免因此发生资金透支。 56.证券组合费是不是投资者港股通交易的额外成本? 57.投资者为什么要在账户内预留一定的资金余额,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账户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