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胡司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11月
困扰着中国最聪明头脑的重大问题,不是关于我们是谁和我们是什么,而是关于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如何组织社会,以及如何确保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和我们为之承担责任的人的福祉。通过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法律文件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地援引例子,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如何深刻而全方面地影响了当代世界。本书讨论了八个中国思想中自古至今始终关切的核心领域,包含为政之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礼”的意涵与功用,以及鬼神、自然、工作和饮食。探讨从时空、至道、为政、公私、礼法、神明、祖先、自然、食货等等中国思想的层累剖面。
《“孝宣情结”与东汉政治》
田丰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11月
纵观东汉一朝,其政治与“孝宣情结”皆有莫大关联。在“孝宣情结”的驱使下,东汉皇帝重构国家政治,拔高宣帝地位,如光武重新确立宣帝在汉家宗庙中的位置以颂扬其功,更换精明能干的太子以继承大业;以班固为代表的一批文士则综合前史塑造,以历史书写的形式固定了汉宣帝的中兴形象。东汉末年,“孝宣情结”则出现了明显的异变,使得“孝宣情结”从对王朝的归属与对治道的认同走向了更加纯粹的治道认同与异象比附。
《世说俗谈》
刘勃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
《如朕亲临》
黄博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
围绕宋代帝王肖像的史实与逸事,看图说话,分析考辨,绘制出一幅别致的宋代政治生活画卷。全书以轻快的文笔驾驭严谨的学术主题,拥有象征意义的宋代帝王肖像,在两宋的外交往还、军事对峙中发挥了“如朕亲临”的神奇效果,更在北宋的败亡离散中,催生出一幕幕“誓死保卫御容”的动人故事,体现出帝王肖像的视觉展示对于皇权运作的重要性;同时,透过御容殿的迁转与重建,以及皇帝肖像对神仙与先贤圣人的“角色扮演”,揭示了仪式背后皇权与士大夫、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为宋代政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阅读趣味性。
《天骄成吉思汗》
李峰著现代出版社2023年1月
从成吉思汗的性格、成长经历、个人魅力、用人及用兵之道等方面入手,描述了成吉思汗如何将弱小的游牧部落发展成一代草原帝国的历程,全面解读成吉思汗及“黄金家族”取得令当时世界震惊的庞大国家版图的成因,并对草原部落变迁史、蒙古铁骑发展史(尤其是其令欧亚大陆胆寒的战术战法)、蒙古征战史等作了细节呈现。
《忽必烈》
周良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2023年1月
完整还原了一代雄主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立体呈现了开国帝王功过纷纭的复杂面向。既充分肯定了忽必烈在上述诸方面的历史功绩,又详细分析了在其治下蒙古贵族、色目人及汉人官员间相互倾轧、争夺的政治升沉,其纵横捭阖的政治权术以及穷兵黩武的对外侵略战争等。虽然是一本小书,但处处可见作者深厚的史学积淀与深刻的史识见解。
《倏如飘风:明武宗正传》
杜洪涛著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12月
以明武宗的人生轨迹为线索,生动地记述了正德一朝的政治风云和军事活动。明武宗这个被认为是明代最荒诞、最另类、最有个性的谜一样的皇帝,其出身之谜、宠幸之谜、荒诞之谜、好战之谜、巡游之谜……在本书中被一步步揭开谜底。向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鲜活的君主形象,也折射了他所处的动荡、变革时代。
《我是王阳明》
宗承灏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年1月
《发现王夫之:晚清以来的船山升格运动》
陈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
明末大儒王夫之(号船山)受到不同派别、集团的推崇,出现过“人人都说船山好”的现象。曾国藩、郭嵩焘等晚清中兴名臣所推崇是理学家王船山,谭嗣同、章太炎、章士钊、杨毓麟等推崇的是民族主义者王船山,在现当代,人们推崇的是哲学家、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王船山,甚至是启蒙家王船山。这其实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在明清之际寂寂无名的王船山及其哲学是如何被不断升格的?本书是首次系统地考察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中的“船山升格运动”,并揭示“船山升格运动”背后的哲学史逻辑发展动因。
《倾城:中国历史上的三十位女性》
高晓春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
关于历史、文化和女性的系列散文,所写的30位女性,都是在中国的历史被讲述、记载最多的女性,正因为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就像“箭垛”被堆积得看不清她们的本来面目,本书的作者高晓春,以史学家的谨严与作家的文采,为这30位重要的女性描摹画像,让读者能够更为接近真实地感知她们所生活的时代与她们作为女性在当时的男权时代所绽放的生命之花。
《诗词里的中国史》
朱畅思著择壹|企业管理出版社2023年2月
《花盐:三百年川南小城史》
龚静染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22年11月
《籀园守门人梅冷生》
卢礼阳编文汇出版社2022年12月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余斌著译林出版社2023年1月
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学者余斌历时十年,用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真实。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我有意无意间充当了杨先生和读者的中间人,它应该是一部可以面向一般读者的口述史。”
《书船长载江南月:文学山房江澄波口述史》
江澄波口述韦力张颖整理古吴轩出版社2022年11月
《拥书万卷面百城》
韦力著活字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12月
韦力出新书不不新鲜了,总是一本一本又一本,我也是出一本读一本。这本书不是全面宏观对于中国藏书文化的介绍,而是聚焦其中连绵不绝的民间藏书文化,以书楼、书事、书家三章为结构,选取藏书历史中较有代表性的藏书楼、藏书家,深入他们的藏书逸事、书香传奇,在历史与现实的绵密交织中,让读者进入中华书香文化的世界,进而探索中华文化斯文不绝背后的精神脉络和文化内涵。
《识小录》
陈子善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
陈子善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耨勤而耕深,本书可视为其长年研究的一个缩影。所论多建基于第一手资料之上,不乏稀见版本、手稿、书信,既谈及鲁迅、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巴金等大家名作,也发掘了一些相对鲜为人知的作家作品,以拾文学史之遗。书中析述文辞,校释版本,品鉴装帧,漫说文人文事。如此挖掘考辨,摘抉隐微,显发文学史的多重面向,亦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延拓出更深层的阐释空间。
《为荷而来》
潘文龙周晨编古吴轩出版社2022年12月
一花一世界,一书一主题,这里有学者、作家、画家、书法家、科学家、摄影家、媒体人、藏书家,他们用各自的专长来贡献书中的内容。全书分为荷风、荷影、荷味、荷事四个部分,内容涉及地方文史、艺文掌故,书画摄影,美食风物,古代诗歌等,装帧用纸考究,手感舒适,图片印制精美,封面设计清新,兼具时尚与朦胧之美。
《宝水》
乔叶著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年10月
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正在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生机和活力重新焕发出来。人到中年的地青萍被严重的失眠症所困,提前退休后从象城来到宝水村帮朋友经营民宿。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渐治*愈,终于在宝水村落地生根。
《燕南园的星空:北京大学女诗人诗选》
李少君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3年1月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新诗的发源地,一直是新诗创作、批评和研究的重镇。这本《燕南园的星空》是对北大女诗人诗歌创作的一次全面梳理,收录了秦立彦、周瓒、顾春芳、曹疏影、尹丽川、马雁、刘丽朵、倪湛舸等三十余位北大女诗人的作品。从诗歌内容到诗歌立场,在延续了北大诗歌优良传统的同时,也集中呈现了北大女诗人的独特生命体验和她们诗歌风格的多元化。
《复调:巴赫与生命之恸》
〔美〕菲利普·肯尼科特著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母亲死后,肯尼科特决心开始学习巴赫最伟大也最复杂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希望从中探寻音乐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练习《哥德堡变奏曲》的过程充满艰辛,它以超高的难度挑战演奏者的自信,同时在情感上让人不得不直面意识最深处、最私密、最孤独的自我。肯尼科特将他应对悲恸与练习乐曲的经历写成了这本《复调》,不断探索并试图回答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怎样才算认识一首乐曲?怎样才算了解一个人?
《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
[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著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欧洲是如何走到1914年夏天那个战争比和平更有可能的境地的?那些决策者行事时都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没像之前那样把局势往回拉一下?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和平戛然而止?战争,当它最终到来之时,所有人都惊骇莫名;但“一战”绝不是稀里糊涂发生的。无论帝王君主、官员政客,还是普罗大众,人人都想利用战争,人人都在制造危机。各国政要复杂多变的性格和动机、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威胁日盛的军备竞赛,以及不断变化的联盟体系,终结了长久的和平,带来了一场改变欧洲和世界的战争。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美]墨磊宁著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
以中文打字机为对象,追溯了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历史。近现代以来,汉字作为非字母文字,在技术语言现代化的过程中遭遇了来自字母文字中心主义的重重阻碍,其一便是无法适应西式打字机。本书通过讲述中文打字机的发明历程,展示了汉语世界的机械革命,探索了中文寻求生存、适应且影响科技变革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近一个世纪之间,中文使用者在发明中文打字机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尝试、经历种种失败或成功的故事,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权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时代,重新获得独特地位。
《中世纪的身体》
[英]杰克·哈特内尔著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在中世纪生活的各方各面,身体都是重要议题。一方面,它被视为体内各元素相互平衡、与体外环境相互协调而运作的整体,也是实践医学观念的场所;另一方面,它具有复杂而奇妙的象征含义,人们既有可能凭借身体获得某种共通的内在体验和身份认同,也有可能因其差异而产生恐惧进而相互仇恨。透过本书,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人们如何探索、理解、幻想科学主义盛行前的世界。
《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
[新加坡]约翰·N.密西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
《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
口述|[法]法尼娅·费内隆执笔|[法]玛塞尔·鲁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
她们是纳粹灭绝营里命悬一线的女囚。她们曾是专业乐手或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她们为出工、收工的劳动队伴奏。她们上午为即将被送入毒气室的难友演出,晚上又要为完成杀戮的刽子手奏乐消遣。音乐给了她们一线生机,音乐为她们提供嘲弄、反抗屠夫的武器。忍辱偷生,她们是奥斯维辛的女子乐队。法国歌手法尼娅·费内隆是乐队的一员。走出生天三十年后,她终于决定直面这段地狱般的岁月,给夜夜折磨她的集中营记忆除魔,首次向世人讲述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的故事。
《昆汀·塔伦蒂诺访谈录》
[美]杰拉尔德·皮尔里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的导演,风靡全球的电影鬼才。这部访谈录汇集了昆汀接受的二十四篇重要采访,时跨二十年,涉及他的方方面面:在音像店打工的穷苦经历,功成名就之后的随心所欲;其电影遭人诟病的暴力场面,对流行文化的指涉,对各种导演与类型片的借鉴;对朝九晚五的工作的不屑,对财富自由的满足,对名气的矛盾心理;对童年、亲情、爱情的记述……
《印刷中的革命:1775—1800年的法国出版业》
[美]罗伯特·达恩顿[法]丹尼尔·罗什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11月
印刷在法国大革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虽然这个问题也曾引起过讨论,但还从来没被认真研究过。历史学者通常认为印刷品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一种记录,而忽视了印刷品伴随事件一起发生,本身就是事件的一部分。其实,印刷促成了其所记录事件的发生,是历史上一股活跃的力量,尤其在1789年至1799年期间,当时,争夺权力就是争夺对民意的控制。本书作者希望通过考察印刷业,为从整体上研究法国大革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
[法]塞尔日·格鲁金斯基著东方出版社2022年11月
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西班牙人征服了新大陆,葡萄牙人在非洲、印度和中国的海岸登陆。这不仅仅是商业或军事的扩张,伊比利亚水手、士兵、商人和牧师对外输出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行为模式、经济制度、建筑、音乐及艺术风格甚至时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这次全球行动理解为第一次欧洲全球化,并视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东京八平米》
[日]吉井忍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11月
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为“四畳半”,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因为八平米房间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她兴致勃勃地写起如何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间逼仄,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公共空间,写东京的洗衣店、钱汤、咖啡馆、24小时漫咖店、独立电影院、小餐厅等等,同时写下她遇见的东京平民的故事,这些人物是“看不见的、真正的东京人”,他们的故事为我们铺陈日本的世情百态,亦照见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