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沟镇位于芜湖市鸠江区西部,北枕裕溪河,南滨长江黄金水道。2013年3月区划调整由原无为县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下辖12村、2个社区,镇域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水面1.44万亩,户籍人口约6.5万人。2021年获评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汤沟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紧邻巢黄高速、合芜高速,G347通江大道、省道军二路(无为大堤)穿境而过,县道裕新路、汤马路、汤王路在汤沟镇域内构成四通八达、全域覆盖的交通网络,岸线资源丰富,其中:长江岸线6.76公里,裕溪河岸线14.5公里。
2023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200万元,同比增长110%;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2.1%;规模以上建筑业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49%;服务业2.4亿元,同比增长55.6%。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主动外出开展项目招引,全年新签约产业项目11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达规工业项目3个。持续盘活国有资产,收益约200万元;降低平台税源兑现比例,地方实得部分预计增加500余万元;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全年兑现各类资金6070万元。
2023年,汤沟镇始终做到重任面前敢迎敢接,矛盾面前敢上敢“啃”,风险面前敢作敢为,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下,稳妥实施通江大道秀石小产权房施工保障拆除、湾谷科技园孙某琼户危房拆除,对G347快速化项目孙某户依法报裁,特别是板桥村湾谷科技园孙某琼户危房一体搬迁拆除,得到时任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为全镇征收乃至其他各项工作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弘扬正气。全年共承接征收项目19个,累计完成房屋签约104户、土地签约314.1亩、塔基征收180基,累计完成房屋拆除170户、土地清表621亩,净地交付楚江大道(西湾段)等项目14个。
2023年,汤沟镇推深做实10项暖民心行动,新建快乐健身、老年助餐等23个暖民心点位。稳岗就业全面“起势”,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开设就业技能培训4个班次,完成叉车培训班考证22人,中式烹饪班3个班188人。建立助童、助老、助残、助困服务对象需求清单,发放低保金1102.8万元,特困保障金290.5万元,孤儿保障金19.4万元,临时救助金5.7万元,高龄津贴资金137.6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9.2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1.6万元。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开展关爱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共30余次,参与志愿者人数约500人,受众群众约4000人。依托新街好人街、三汊河好人广场、道德讲堂、好人工作室四大平台开展志愿服务。累计开展书画教学、文明宣讲、政策解读、暖民心等志愿服务100余次。完成县道提升7.11公里,较大自然村联网路12条,4.7公里。投入300万新建4个二级站,新建2个站(涵)闸门,对光华大黄二级站进行技改提升,对3500米沟渠进行清淤。
2023年,汤沟镇创新开展“青年读书班”特色学习系列活动,开展“万名书记进党校”培训,镇村上下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争星夺旗”为契机,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全面消除“零星空白”村,14个村居得星数148颗(含征收得星26颗),得星率10.57,江北四镇第二;不含征收得星的得星率为8.71,江北四镇并列第一。全面优化年轻干部培育模式,给年轻干部压担子、交任务,今年以来选拔10名年轻干部担任部门正副职;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选配2名村党组织书记、7名支委。党委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全镇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灵活采取集中轮训、专题研讨、辅导讲座、在线学习等形式,累计参训2237人次,有力加强了全镇党员的党性教育。倡导“马上就办”,开展比学赶超,注重“选用育管”,强化考核奖惩,坚持正向激励,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全镇上下干部作风为之一新。
汤沟社区是汤沟镇政府所在地,由原观安村、黄拐村、华滩村、河埂村和街道5个单位合并而成,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人口9536人,党员数379人,设53个村民组,9个党小组,社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辖区内单位20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学校5所,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503个,街道商品琳琅满目。目前社区办公面积1010平方米,社区工作者11名,其中社区“两委”干部4名,其他工作人员7名。2013年区划调整后,为改变汤沟社区办公场所小、办公条件差的现状,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社区克服场地、资金、人员等困难,多方面筹集资金约140万元,利用原汤沟社区院内建设用地,建设汤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802平方米。该综合服务中心布置合理,功能齐全,是按照三星级社区的标准设计而成。设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兵连、退役军人服务站、党员活动室、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农家书屋、青年之家、妇女之家、残疾人协会、综治中心等功能室。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和为群众办事效率,汤沟社区组织人员到其他社区等地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和能力,增强为民服务本领。社区将加强制度建设,建章立制,实现为民服务制度化。
近年来,汤沟社区将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打造为民服务的快速通道,建设和谐社区。一是做好“三代办”工作,提高为民办事效率;二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扎实开展民生、基层治理等工作,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三是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水平;四是积极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进一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提升社区文明形象;五是加强党建工作,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六是全面实施暖民心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七是服务江北新区建设,完成福渡至华为220KV高压走廊、江北弋矶山医院10KV高压双回路、3.5KV高压线路迁改等多个征收项目,完成塔基建设13座,征地约20余亩。
三汊河社区组建于2005年初,由原三汊河乡胡老、贾桥、星星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三汊河社区坐落原三汊河乡人民政府,依居裕溪河畔。在汤沟镇北面,距汤沟人民政府10公里,距芜湖长江大桥约25公里,位于汤沟镇秀石路的最北端,西边是曙光村,南北是楼梯村,东边是黄马村,北面与马鞍山隔裕溪河相望。社区耕地总面积8815.24亩,总人口6848人,住户2064户,共有34个自然村。三汊河社区党总支下设街道、胡老、星星、贾桥四个党支部,党组织班子成员5人,党员180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流动党员56人。
2023年三汊河社区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对花园上坡路、沙庄、东王、西王、顾村、油坊、小路、汤村、虞村、杨庄直埂路进行硬化,共计约3千米;对江庄、虞村、新庄机耕路进行修补,共计1750余米;对杨庄直埂路段、江庄路段和贾村村口等塌方段道路进行修补回填。为了方便居民农业取水,对胡老、韩湾条主要沟渠进行梳理,共约1千米。
三汊河社区先后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人居环境整治激励示范村、市级“文明社区”等荣誉,2023年完成创建凡拐村宜居村庄建设。
光华村地处无为大堤内圩,位于汤沟镇东南,与二坝镇对接,汤东路穿村而过,与我村各自然村道路相通,交通便利。全村辖区32个自然村,总面积12185亩,耕地面积7550亩,水域面积785亩,村庄道路3850亩,总人口5560人,共有党员121人,村“两委”7人,第一书记1人,后备干部1人。全村经济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为主。
近年来,汤沟镇光华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模式,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丰富载体抓引领,以党建领航、组织推动、能人促动方式,成立芜湖光心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牵头、全民入股”的工作思路,吸引了424户农户入股,并通过“农技服务+秸秆回收+一村一品+爱心食堂+一品汤沟”等举措,带领村民创富增收。一是秸秆变费为宝,与饲料厂、肥料厂对接,承接水稻、玉米秸秆回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项目;二是栽种“光华搅瓜”,迈出乡村振兴崭新步伐,村民群众跟着干、带着富,构筑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富裕、一个品牌彰显一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新气象。三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启“爱心助餐”暖民心行动,让辖区内的老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暖心饭”。四是光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打造“一品汤沟”党建品牌,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3年光华村村集体收入突破280万元,荣获年度“鸠地比拼·争星夺旗”中评为四星级红旗村,鸠江区四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第四届区级文明村,区级四星级合作社,芜湖市改革示范村,芜湖市“双联双应”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单位,安徽省百家皖美书屋等荣誉。
前进村位于汤沟镇西南部,北临通江大道,南靠无为大堤,交通十分便利。区域总面积约8.59平方公里。全村有47个自然村,1542户,总人口5455人。党员169人,根据举贤选优的原则组建“两长”队伍23人。前进村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属于典型的江北圩田农耕风貌,村庄被河流、水塘簇拥,拥有22%的水体面积,构建起“水行于外、田成于内、绕堤而居”的特色田林水庄风貌。耕地总面积约7500亩,以水田为主,耕地集中连片,呈块状分布。主要从事特色种植、水产养殖为主,截止目前进行规模流转6349.2亩,规模化稻虾混养共计2892.95亩。集中流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3200余亩,未来将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圩田文化为主导核心,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前进村充分发挥好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筑牢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坚强堡垒。构建“五治”融合治理体系,以“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幸福农村”为目标,以为民服务“最多跑一次”为导向,不断深化“1+2+3”工作模式,夯实“7301”工作法,打造“桐树下的革命红”党建+特色品牌。整合资源禀赋以“红色引人,绿色留人”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文旅”一体化产业发展带富带强村集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近年来先后荣获“芜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芜湖市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芜湖市乡村文明示范村”、“芜湖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持续擦亮“共治、共富、共助、共创”的“鸠”字系列品牌,增强为民服务本领,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板桥村位于汤沟镇东北侧,东临二坝镇雍南社区,南临二坝镇提树村,西临本镇早映村,北临裕溪河与沈巷镇隔河相望,芜湖北站、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北区、湾谷科技园坐落在辖区内。本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江大道贯穿全境,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辖有31个自然村,1561户,5319人口,耕地面积6800亩。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160名党员。村流动人口2199人,在外主要从事建筑、纺织、经商等行业;村内主要从事种植业和水产业,种植业以玉米、大棚蔬菜瓜果为主,水产业以河蟹、河虾、鱼为主。截止2023年底,板桥村人均年纯收入达18450元。
为优化板桥村为民服务体系,板桥村规范落实建设“两长”人员选配,建立了以村工作人员、党小组长、自然村长为一体的“三网合一”为民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8个工作网格,组建了八个为民服务工作组,旨在便民服务、精准服务、全程代办。
2023年,板桥村集体股份经济经营性收入72.75万元,其中经营性净收入48.07万余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面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大幅度提升了全村环境卫生美化、亮化,村内道路、通讯、供水、供电及有线电视等设施齐全,极大地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023年全年,板桥村为江北新区发展贡献地方力量,涉及全年共交付湾谷总部经济园、江北西路、通江大道2期、江北变110kv等7个项目,完成房屋征收25户、房屋拆除42户,土地签约181.91亩,清表153亩,当前部分项目正在保障施工中。
黄马村位于汤沟镇北端,东与二坝镇相邻,北靠裕溪河,村部距离通江大道约4公里,辖区内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主要农作物有蔬菜、水稻、小麦,共有耕地5693亩,水域面积约900亩。村内总人口3218人960户、外出务工人员936人,共有27个村民小组,2023年度村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500余元。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下设两支部、八个党小组,党员数112人,其中女党员20人,外出流动党员18人。黄马村以“建设平安黄马、构建和谐社会”为品牌核心,致力于将黄马村打造为党群同心、和谐共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年来,汤沟镇黄马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治理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按照“相邻、相近、便于管理”原则,划分网格7个,选配党小组长7人,为民服务网格27个,选配村民组长36人。“两长”人员深入了解网格内村民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当前需求,让“两长”化身“多面手”,在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环境治理、防返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解决群众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协同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2023年黄马村有小陈村、110V和220V高压杆线等征收项目,在全体村民和两委干部的努力下,按时按点按量的完成征收任务,为建设美丽江北舔砖加瓦。23年也是标准化农田收官之年,通过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的水泥路、砂石路、砌护清淤及修建泵站等,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面貌“增颜”,群众幸福“加码”。
冠军村位于汤沟镇东部,全村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共1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2384人653户,现有耕地面积2915亩。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下设2个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70人。村庄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村内农作物以大棚葡萄、水果玉米、蔬菜种植为主,水产养殖以鱼为主,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冠军村名为进军村,其大兵渡江之意。隶属于原光华社管辖,由于当时的农业生产竞赛,本辖区取得了第一,撤社时更名为冠军大队。故冠军村由此得名并延续至今。1987年原汤沟区成立水楼乡,冠军村划归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时冠军村划归雍南镇,1995年又划归汤沟镇。
近年来,冠军村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将汪小自然村打造成宜居村庄,以点带面;利用项目申请对前、中、后巷三个自然村进行污水处理改造;新建四好农村路374米,硬化村庄道路520米,清淤沟渠3条1100余米,铺设沙石路条2130米,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提升。以高质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复耕土地70余亩,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同时利用新乡贤带动有思路、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当好群众增收创收“好帮手”和“引路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规模葡萄产业种植园种植以及绿色蔬菜冷链运输,全年实现人均增收1200元,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红旗村坐落于长江沿岸,位于长江巨埠,皖之中坚。隶属汤沟镇唯一外护圩村,于2006年由原先的三坝村和姚王村合并为红旗行政村。属无为大堤南边,东南临长江,东边与二坝水楼村相邻,北边与本镇冠军村和光华村隔无为大堤相邻,西边与白茆镇隔汤沟小江相望,总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2亩,水域面积690亩,总人口4658人,辖区共有33个自然村,6个党小组,党员132人,村党委下设姚王和三坝2个党支部,村干部8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旗村成立“长江护绿”志愿服务队,吸纳村“两委”“两长”、网格员等30余人加入,定期对每户房前屋后、水塘沟渠、长江沿岸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加强长江禁捕工作日常管护,建设省级长江禁捕示范点。
水美惠民,温暖民心。红旗村利用农田水利和高效灌溉,完成高标准农田治理面积3800余亩,以往杂乱零散的耕地实现了“集中连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大力发展豆类、薯类、吊瓜等大棚蔬菜瓜果;依托水利资源优势,打造鱼虾、螃蟹等水产养殖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近年来,红旗村先后荣获芜湖市2016年打桩抢险一等奖;鸠江区2018年打桩抢险一等奖;鸠江区2019年打桩抢险一等奖;芜湖市2020年抗洪抢险先进集体、鸠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2次荣获鸠江区最干净村居。
长江之滨,红旗飘扬,以党建执笔,依长江为画,绽放新时代文明之花。
马圩村位于汤沟镇西北,前临无为大堤,后至通江大道,有汤三路、汤王路两条水泥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辖区面积有5.2平方公里,人口3219人;外出务工1823人。总耕地面积5203.6亩;村集体经营面积约360亩;下辖19个自然村,水塘42个;村内共包括:渔业(养殖鱼、虾、螃蟹)、养殖业(家禽)、农业(水稻、小麦、玉米等)年产值约1425万元左右。马圩村党总支由4人组成,党总支有党员132名(含3名预备党员)。下设2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由3人组成。7个党小组网络,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工作制度,去年发展党员2名,党组织以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以“向心聚力、三网共治”为党建载体开展服务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马圩村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坚持党建为引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党组织领办的“村社合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村党组织+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芜湖市福永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023年成功打造沙地和美乡村中心村,踏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近年来,马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先后荣获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鸠江区文明村等荣誉。
三元党群服务中心各功能室全部对外开放,同时创办“留守儿童书法培训班”,农民文化大舞台多次承办市、区各类主题活动和文艺演出,展示三元新面貌。近年来,三元村党总支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实施“向心聚力、三网共治”,打造“同心、绘三元”党建品牌,致力于通过党群议事、民主协商将三元村打造为党群同心、和谐共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元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省级示范点、安徽省“十百千”家庭发展中心示范点、安徽省美好乡村示范村、芜湖市远程教育示范点、芜湖市第三届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芜湖市全市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芜湖市第八届文明村镇、芜湖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鸠江区建设幸福鸠江先进集体、鸠江区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芜湖市第九届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流泗行政村坐落汤沟镇西,邻陡沟镇华龙村,通江大道贯穿村部,交通发达。解放初期,原江桥、流泗、余桥三片属流泗乡人民政府,2006年并村时命名流泗村。村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29.61亩,水面1214.7亩,由余桥、流泗、江桥三个片组成,共有27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有1155户,户籍人口426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下设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数143名。流泗村中有卫生室1所,专业医生2名,方便村民就近就医,村中设置健身场所2处,方便村民健身休闲。流泗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以水稻、小麦、玉米种植以及稻虾混养为主要产业。村内建有食品(特色糖果)加工企业1家以及厕所管护站一处。
近年来,流泗村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的德行教化、行为约束作用。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人员等在村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村民作为“四会”成员主体,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邀请老干部、老教师审议修订,重新修订了适合本村的《村规民约》,破除农村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为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和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充分利用村农家书屋、远教平台、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让群众的生活美起来。
2023年以来,流泗村借助“一中心一广场一项目”完成丁滩自然村260余米道路硬化、汤王路升级改造“刚改柔”、“白改黑”完成4.5公里乡道提升,清理沟渠及农业用水主河道6个,累计长度5000余米,以确保群众旱涝保收,农村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社会文明指数明显提高。
楼梯村地处通江大道南北,由原楼梯村和石滩村合并而成,地理位置居汤沟镇中心,距长江大桥只有十二公里,东有汤马路、四农路,西有秀石路,通江大道贯穿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17个自然村,其中3个自然村整村拆迁,现有人口3578人,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8亩,楼梯党总支现有党员82人(流动党员14人),下辖2个支部:楼梯支部和石滩支部,两委干部7名,返聘人员1名。辖区内企业单位78个,其中小学1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1个。
本村群众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年人均收入约9500元。种植业主要以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小麦、毛豆为主,养殖鸡年出栏量约50万只,储备出栏量约40万只,水产养殖年销售约100吨。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楼梯村成立了芜湖市为民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村办企业),目前采购的24辆汽车全部租出,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后期将近一步扩大汽车租赁规模,强村富民,迈出乡村振兴崭新步伐。
曙光行政村曙光行政村位于汤沟镇西北角,东接三汊河社区,南邻流泗行政村,西与无为县陡沟镇接壤,北临裕溪河,与含山县运漕镇隔河相望。村内汤王柏油路与农八水泥路纵贯南北,农七、裕溪河水泥路横亘东西,交通颇为便利。曙光行政村由原永庆、王港、三圩、万桥四个行政村合并构建而成,辖39个自然村,59个村民组,当下设有8个大网格,16个小网格。党总支下辖两个党支部,党员人数170人,村两委干部共7人。现今土地面积12.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445.78亩,水面面积2350亩,农业人口5460人。传统农作物涵盖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农产品,村内水网交错,适宜发展诸如鱼、虾、蟹等水产养殖。
曙光行政村是典型的集聚提升类村庄,产业架构完备。党总支抓工作保障,坚持村居发展问题导向,以“鸠地比拼·争星夺旗”为主要抓手,村两委立足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繁荣、生态治理、组织建设统筹部署,谋划行政村建设发展,常思群众所需。村两委干部奋力引领村民创业致富,发展大棚蔬菜、稻虾混养、特色水产等农业项目,申请高标准农田建设壮大传统农业规模,积极引进渔光互补、华为长廊电力工程优化产业体系。党总支坚持将党员身份亮在一线,充分发挥“两长”网格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发挥作用,解决村居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期望改进的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全村上下兴实干之风,行落实之能,村两委、“两长”、网格员、志愿者多方主体持续补齐振兴短板,在全面推进曙光振兴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早映村位于汤沟镇以东,东边与本镇板桥村以大套河为界,西临汤马路与汤沟社区、楼梯行政村、黄马行政村接壤,南靠中港河与二坝镇提树村隔河相望,北邻本镇黄马行政村。早映村交通便利,通江大道穿插而过,辖区面积约为4.8平方千米,由原早映片和军场片合并,下辖25个自然村,村民户数1021户,总人口3450人。早映村党总支下设早映支部和军场支部,党员共95名。早映村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江北大龙湾西湾园区,拥有38家企业。辖区共有6个小区,分别为早映绿城、南苑华府、九堂春天、曼顿庄园、华恒园、南苑豪庭,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2023年早映村以党建引领,将党旗插在征收一线阵地,2023年重点征收项目G347快速化通道项目已全部完成。福渡至华为220V塔基杆线项目已全部完成。弋矶山双回路项目已完成。全年征收任务基本完成。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达成年初制定目标。2023年结合区交通局“最后一公里”工程硬化了小刘路700米,方便了4个村庄群众的出行。2023年早映村“暖民心”活动正常开展,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居民小区,老年人多,早映村大力开展“老年助餐”活动,深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