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室内外装修设计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装饰公司的大量出现,3D效果图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许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开设了相应的软件课程以适应市场需要。虽然有些制作者的软件运用已经很熟练,但由于缺乏相应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科学的软件操作技巧,导致其效果图制作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很难制作出细致、真实、生动的效果图来抢占市场争夺客户,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一、效果图制作要求
要制作高水平的3D效果图,首先要明确优秀的效果图该符合哪些要求,或者说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总体来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良好的布局和明确的风格
在效果图制作中,整体布局是整个制作的结构因素,只有在整体布局中做到合理安排人的活动区间、家具摆放、设施与建筑的相互关系等才能有合适的装饰效果。有了好的结构布局再去进行装饰设计,就像在超级名模身上穿衣服一样,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好效果。
在3D效果图中,恰当的、吸引人的风格可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优秀的效果图必须要有好的观念,观念服务于整个制作工作,决定表达的内容和风格,使整个作品流畅、自然。
2.精良的制作
模型、材质及后期处理没有明显的技术错误,制作者要掌握设计、透视、比例、人体工程学等知识,并能够自由、合理的运用到效果图的制作中。
3.合理灯光、摄像机的设置
室内效果图中灯光是营造环境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效果图制作中最困难的部分。灯光应该可以看出出处,能够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并且符合要表达的观念。
摄像机对于整个制图流程有着统观全局的重要意义,摄像机将自始至终的影响对场景的构建和调整,在构图、建模和灯光的设置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4.和谐的色彩、材质搭配
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制作出符合以上要求的3D效果图,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自己的材质库和模型库
在3dsmax中,材质就是指对真实材料视觉效果的模拟。场景中的三维对象本身不具备任何表面特征,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与现实材料相一致的视觉效果。为产生与实际建筑材料相同的视觉效果,只有通过材质的模拟来做到,这样场景对象才会呈现出某种真实材料的视觉特征,具有真实感,为此最好建立自己的材质库。
模型库储存的是可以直接调用的线架,室内效果图中,有些灯具、家具可以使用已经制作好的线架模型,只要把调用的线架调整到合适的尺寸,重新赋予场景匹配的材质即可,因此模型也应该按类别集中到硬盘上,建立一个模型库。模型库要注意高版本软件制作的模型低版本软件打不开,使用时要注意软件版本的差别。
2.注重专业规范的学习
3D效果图与纯艺术的绘画作品不同,我们在作图时不仅要追求艺术性、美观性,还要重视一些建筑装饰行业的规范。举例来说,在做室内装饰的玻璃造型时,仅仅为了好看而选择了一种颜色,但实际上市场中根本就没有这种颜色的玻璃出售,那么就会造成效果图与实际施工后效果的脱节;另外制图员事先要与设计师和预算员进行沟通,不能擅自改变设计师和预算员选好的材料。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要系统的学习建筑装饰专业知识外,还要经常与工程师甚至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沟通。
3.作图前先做好整体规划,分清重点,减少工作量
4.及时为模型组件命名和群组
5.尽量不要在总场景中直接建模
不推荐在总场景中建模,因为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室内装饰效果图,通常也会由近万个面构成,加上灯光、材质和贴图,每次渲染下来对CPU、内存和显卡都是一次考验。建议在独立的场景中为不同的物体建模,然后再用Merge(合并)命令将不同的子场景进行合并,得到一个总场景,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3D影视制作的前期准备
第一种方法:数据化
接下来,我们也许需要一个计算视差的软件。这是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的基础。
1.在WindowsMobile系统上使用的BaseCalc
2.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StereoDepth3DCalculator(SD3D)
3.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SpeedWedgeIODCalculator
4.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Dashwood3DA1Calc
5.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RealDProfessionalStereo3DCalculator
6.在Android系统上使用的APP应用iRiSS3DStereoScopicBaseandDisparityCalc
7.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Cine3DStereographer
8.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3DMovieCalculator
除此之外,这个记录的数据也是有一定讲究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真的需要依照这个数据来进行拍摄,那么这个镜头所对应的3D参量,就必须至始至终地记录清晰,这就像场记一定需要记录好镜头和坏镜头,电子打板器一定要和摄像机时码同步一个道理。因为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这些3D镜头也许需要配合一些后期制作的3D场景特效,如果两者的3D参量不一致,将会导致观影时候的空间错乱,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也就是说,这个数据同样适用于后期特效的3D制作,虚拟建模和特效的3D效果和现实拍摄稍有不同,区别主要在于虚拟场景和特效的S3D渲染用的多是离轴渲染(OffAxis),而现实拍摄用的是夹角拍摄(In-Convergence)或者平行拍摄(Parallel)方式,这三种方式的观影效果稍有不同,但是影响不大,所以实拍的数据同样可以对后期制作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种方法:眼见为实
这种做法适用于有经验的3D导演和团队。
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也许就简化很多,3D导演同样会对分镜头进行标注,通常也是用视差或者视差比例来表示出屏入屏的关系,但是这个数据仅仅具有参考意义,因为3D导演会用一种“眼见为实”的方式,来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3D导演通常也会拥有一个视差计算器,但是他不会依赖于视差计算器,因为就像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视差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镜头的立体感,却并不完全决定,而3D最终需要确认的,恰恰是画面的立体感问题,这个立体感涉及到轴间距、观影距离、观影屏幕尺寸等,并不能简单量化成视差。3D导演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是用眼见为实的方法,在3D拍摄制作的实际过程中,监控3D效果。这样的3D理念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第一种方法的数据化背后,是一种无限的创造力,所以没有更多具体的可明确说明的东西。需要确定的一点就是,无论何种方法,都需要设备的支持。
设备的支持是整个3D影视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3D影视业说是刚刚兴起,也大概有三个年头了,国内外的S3D器材、设备、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材设备和软件,将是我们下次介绍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