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一)设立背景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009年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日标志

(二)设立意义

(三)2013年防灾减灾主题“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二、震后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后,积极的展开自救与互救是减少财产损失及挽救生命的最有效方法。

(一)震后自救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四)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五)施救和护理

三、居民防台措施

(一)台风来临前的准备要点

2.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3.从危旧房屋中转移至安全处。

4.处于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区的人要及时转移。

5.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6.幼儿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必要时停课。

7.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8.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

(二)台风来了如何避险?

1.尽量不要外出。

3.如果你是开车的话,则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4.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

居民防台措施之关好窗户、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5.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6.如果你已经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7.如台风加上打雷,则要采取防雷措施。

8.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

四、一氧化碳中毒

天气转冷,防止煤气中毒变得愈加重要。我们只有科学的认识煤气中毒,才能避免危险的发生。

一氧化碳(即煤气)中毒(carbonmonoxidepoisoning)大多由于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或因大风吹进烟囱,使煤气逆流入室,或因居室无通气设备所致冶炼车间通风不好,发动机废气和火药爆炸都含大量一氧化碳。

据测试,汽车运行时,发动机转速在每分钟1500~3000转时,所排出的废气中是不会有过量的一氧化碳的;但是,当发动机在怠速空转时,因为燃烧不充分,往往会产生含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在运行中,油门过大,转速超过每分钟3000转时,油与空气之比超过了正常的1:12.5,油多空气少,也会出现含一氧化碳极浓的废气。

轻度中毒

头痛、头晕、头胀、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站立下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

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浅表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急性一氯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又称神经精神后发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约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

北京的一氧化碳气象指数分为4个等级:

3级:自然气象条件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居室内一氧化碳气象指数较高,使用燃煤及炭火取暖等人员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当一氧化碳气象指数达2级或以上时,北京专业台将通过电台、报纸、网站等专业服务渠道,将一氧化碳气象指数预报提供给公众和专业用户;

1.冬季天气寒冷时,尽量不要使用煤炉或燃气取暖。如果使用的话,应该安装排烟管道,并且仔细检查管道是否畅通、不漏气。北方的冬天寒冷多风,烟筒水平向外排风会使煤气倒灌反而更增加危险,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把出风口做成90度角,风口朝地面。使用煤炉一定要安装向外抽空气的风斗,并要定期检查有无漏气的地方。煤炭要烧尽,煤炉不要闷盖。如果煤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就会发生危险。

2.屋内应该经常开窗,不应因为天气寒冷,而将门窗紧闭。一个流通的室内环境可以避免80%以上的煤气中毒事件。

3.在家庭使用煤气时,如果发现火焰的颜色是红色,那么就要注意了,这是火焰燃烧不完全的现象。正常的火焰颜色应该是蓝紫色的。同时,如果,一次没有打着火,就应该稍等一会再打火,等煤气散尽。

(六)一氧化碳中毒应采取什么措施

一旦发觉煤气中毒,一般都会发生头痛,浑身无力等症状。这个时候应趁着意识清醒,尽量在地上匍匐爬行,避免猛然站起,引起血液回流晕厥过去,然后应迅速逃离煤气中毒现场。

2.对于中度中毒、并且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如病人情况严重,则应迅速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然后送医。

误区一: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会醒。

寒冷能刺激精神,使人保持清醒。很多人就想当然的认为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会醒。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并迅速向“120”呼救。

误区二:认为有臭渣子味就是煤气。

一些劣质煤炭燃烧时有股臭味,会引起头疼头晕。而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儿就不会中煤气,这是完全错误的。

误区三: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还有些人以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但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要想预防中毒,关键是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保持透气良好。

误区四:煤气中毒患者醒了就没事。

煤气中毒患者必须经医院的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有并发症或后遗症者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毒患者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它历时短、天气剧烈、破坏性极强的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以大尺度天气系统为背景,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或决定着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生成、发展和移动过程,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又对大尺度天气系统有反馈作用。就广东省而言,强对流天气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强对流天气——冰雹

(1)发生季节早、结束迟。

广东的强对流天气一般2月开始发生,至9月以后逐渐减少,个别年份可提前在1月出现,推迟至10~12月结束。

强对流天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强对流天气——大风

飑线从生成到消亡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一般经历3~5个小时,有6级左右大风,并伴有雷雨。

飑线、龙卷风和雷雨大风最突出的气象要素之一是强风。尽管飑线的水平尺度小,但在其影响的范围内都将发生强大的风、雨灾害,可导致树木折倒,房屋掀翻,瓦砾飞行,人畜受伤受害,庄稼倒伏。由于各类强对流天气有各自的发生季节和发生特点,农业生产为户外作业,又是根据季节来安排的,所以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类作物的危害不尽相同。上述的洪涝、强风、雹是强对流天气灾害中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几种危害。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危害是外力摧毁庄稼,间接危害是由内涝诱发和传播病虫害致庄稼减产甚至绝收。

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成灾种类多,破坏力大,常造成严重灾害,目前尚无有效办法人为削弱及防治,因此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策略。

1、建立抗灾夺稳产的农林牧结构和措施

(三)作物受灾后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后,作物除遭受机械损伤外,还有许多间接危害,因此,应根据不同灾情,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抗灾能力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培育优良的抗强对流天气灾害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抗灾能力。

2、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和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理论研究

3、建立、健全防灾系统

(二)兴修水利,清理沟渠,疏通水道整治脏、乱、差,以防强降水造成内涝积水。

六、空气污染对人的危害

空气污染是大气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它是研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稀释、转化和移除的规律及应用的科学。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减轻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构成了当今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

概述

空气污染气象学研究的内容

①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

③污染物浓度观测与计算技术方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方法。

空气污染

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要吸10—12立方米的空气。由此可见,消除空气污染或保持污染浓度低于某个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

污染源与污染物

向大气排入有害物质的源地称污染源,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

大气环境质量(品质)

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优劣程度,称大气环境质量或大气品质。空气洁净则其大气环境质量便高,如远离城市或工业区的山区;大城市或工业区的空气污染严重,其大气环境质量便低。

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③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

④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减轻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构成了当今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大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③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④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复旦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城市高污染条件下发生的雾中含有致癌致畸物——多环芳烃。

雾有如此之“威力”,雾里到底都是些啥?复旦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城市高污染条件下发生的雾中含有致癌致畸物——多环芳烃,这些多环芳烃来自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也就是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这是国内第一次量化测定了雾霾中的污染物种类及含量,为我国实施控制化石燃料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发展战略、降低大雾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研究是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陈建民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进行的,通过多年研究,课题组定量揭示了雾水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其“源解析”。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李想博士介绍,课题组通过自行设计的雾水收集器,对一些地区的雾水进行了采样,并运用雾监测仪对起雾过程全程观测。

李想表示,在一些工业城市采集到的雾水大多颜色较深,存在一定污染。雾水中可检测到多环芳烃等有害物。

通过对不同季节的雾水进行检测,课题组还发现,大城市冬天污染要比春天秋天严重很多。“因为冬天大家都在取暖,化石燃料燃烧比较多,造成的污染比较厉害,而且冬天又非常容易起雾。”李想解释说。

高温热浪的标准主要依据高温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则定为:日最高气温高于25℃,且持续5天以上,其中至少有3天最高气温高于30℃。

那末人到底能耐受多高的温度呢?人在静止状态体温调节极限温度为31℃(相对湿度85%)、38℃(相对湿度50%)和40℃(相对湿度30%),也就是说超出极限温度,人体机能受损,将出现病症—中暑或一些并发症。但是不同人群耐高温的极限是不同的。上面给出的是一般人群的极限温度,而对于儿童、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或功能减退,或功能障碍等,都将使其耐热极限下降。所以在高温天气里,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则,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老弱病幼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高温天气,人体内钠、钾随汗液的排出而大量丢失,可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人体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随汗液的排出而丢失,可引起营养素的代谢紊乱;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证高温天气下,人体营养需要与膳食合理,对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代谢活动和电解质平衡,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身体健康,均至关重要。首先要补充水分。夏季,气温在36℃~38℃环境下,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10L~12L;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2L~3L。补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响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样会引起无机盐丢失,故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补充无机盐。同时还要注意,应增加维生素C、蛋白质、能量的摄入。

合理膳食喝出健康,人们除把电扇、空调作为纳凉消暑的工具外,那么到底“喝”啥能解暑呢?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喝茶是解暑的最佳方法,不管是红茶、绿茶还是菊花茶,如果附之冰糖、山楂、橘皮、决明子等,不但口感极佳,而且也不失为清热祛暑的良方;夏季人们饮食不喜油腻而趋于清淡,因此各类粥制品成为市民喜好的食物,那么调制几款既营养又可口的粥制品也不失为防暑降温的好选择。比如:小米绿豆粥、苦瓜粥、玉米粥、薄荷粥、莲子粥、百合粥等;同时,夏季多喝诸如绿豆汤、百合汤、酸梅汤和苦瓜汤之类的食品也是消暑降温不错的选择;另外高温天气下常喝果汁对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也有较好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常见的桃汁、梨汁、苹果汁、葡萄汁、草莓汁、西瓜汁等果汁均可适量饮用。

THE END
1.你知道适量饮用红茶,竟然有这么多的好处吗?医生给出了真相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睡眠质量差,这些困扰是否也在逐渐侵蚀你的健康?很多人为了提神醒脑,习惯性地喝咖啡,却忽略了另一种温和又健康的选择——红茶。你或许没想到,适量饮用红茶,不仅能舒缓身心,还能给你的健康带来诸多益处。一、红茶的营养成分:一杯小茶中的“大能量”黑茶外表朴素无华,却蕴含丰富营养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82763794872825&wfr=spider&for=pc
2.红茶致癌?真相或许不止于此红茶致癌?真相或许不止于此 1、红茶的基本介绍 红茶是一种发酵后的茶叶,产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它的外观呈现出红褐色,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和口感。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益处,红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但是近年来,有人声称喝红茶会致癌。这个说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起了许多争议。https://www.coffee.cn/tea/post/5756.html
3.红茶+柠檬=致癌!14个饮食搭配毁掉你降河北食药科普网红茶+柠檬=致癌! 14个饮食搭配 毁掉你健康 -拉面+米饭这可以说是很多白领中餐的常见搭配,但是因为两者都是碳水化合物,容易缺乏维他命B1。碳水化合物无法转换成能量而囤积于脂肪细胞里,这就是肥胖的原因。拉面的汤盐分很高也是必须注意的地方。此外,碳水化合物最好和蔬菜一起摄取。http://sykp.hebei.com.cn/system/2014/03/20/010677781_07.shtml
4.红茶+柠檬=致癌14个饮食搭配毁掉你的降我们知道,每一样食物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和营养,对人体健康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美国《循环研究》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证实,心脏病高危男性每天饮用两杯(约300克)无酒精红葡萄酒(如零度干红),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分别下降了14%和20%。http://health.cnr.cn/jkysbj/ysys/20150204/t20150204_517632411_17.shtml
5.肝不好的人,多吃三绿,少碰三物,记住6个字,肝脏慢慢变降!一是因为,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产生了致癌物,如亚硝酸盐; 二是因为,在放置时,受到了外来细菌的二次污染。 记住6个字,肝脏慢慢变健康 一、喝好 1、蒲公英根红茶 蒲公英,是“药食两用”的小植物,将其根部,按照红茶发酵工艺,制成蒲公英根红茶,可降低蒲公英寒性,每天泡水喝,可很好的保护肝脏,促进肝脏排毒。 https://www.jianshu.com/p/3ef27db11700
6.红茶+柠檬=致癌!14个饮食搭配毁掉你降原标题:红茶+柠檬=致癌! 14个饮食搭配 毁掉你健康 ■吃肉+喝茶 有的人在吃肉食、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后,不久就喝茶,以为能帮助消化。 殊不知,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http://www.ce.cn/cysc/sp/info/201404/03/t20140403_2597433_6.shtml
7.红茶+柠檬=致癌!14个饮食搭配毁掉你降降14个饮食搭配毁掉你健康 原标题:红茶+柠檬=致癌! 14个饮食搭配 毁掉你健康 ■起司+毛豆 单独摄取起司的话对身体很好,但是毛豆的植酸会抑制吸收起司中所含丰富的钙质。 所以,上菜时一开始先是毛豆,到最后才上起司也是有其理由的。两样都想摄取时,中间最好间隔一段时间。 【1】【2】【3】【4】【5】【6】【http://m.people.cn/n4/0/2016/0806/c167-7352990-11_1.html
8.衣柜有臭味道是怎么回事柜子里有异味怎么去除2、使用红茶 将300克红茶用热水浸泡在两个洗脸盆中,放在室内,打开窗户呼吸。48小时后,室内甲醛含量会迅速下降,基本可以消除刺鼻的气味。 3、使用盐水 在新买回来的衣柜中放上两盆盐水,很快就能去除油漆味了。 4、使用菠萝 菠萝是粗纤维类水果,不仅可以吸收衣柜中的油漆和甲醛味,同时还能散发出菠萝的清香,加快去除https://m.qizuang.com/gonglue/yigui/131581.html
9.喝茶有益,但为何有人喝后失眠,有人毫无影响?或和3个原因有关全发酵的红茶,在制茶过程中茶多酚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等多酚类氧化产物,不仅降低了对肠胃的刺激性,所含有的咖啡碱也会大大减少,相对于绿茶,更适合新手饮用。 三、关于喝茶的疑问,从未停止 作为饮品界的“顶流”,关于饮茶的各种传闻并不少,一边有人说喝茶可防癌,另一边就会表示喝茶会致癌;一边有人说喝茶要趁热https://m-mip.39.net/food/mip_8962496.html
10.阿斯巴甜被列为致癌物?解析代糖的秘密,以及14款无糖可乐的代糖分析最近一个很火的新闻,就是世卫组织要把阿斯巴甜列为致癌物了,甚至好多人开玩笑说要趁正式发布公告之前赶紧再多喝两口无糖可乐压压惊。而阵主,则是望着刚刚买的这一堆准备评测的无糖可乐,无语。。。 不过回头一想,这也是天降素材啊,就让我正好,无耻地蹭一波阿斯巴甜的热度吧~事情就是这样的,昨天世卫组织WHOhttps://post.smzdm.com/p/a4p008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