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人的少年阅读记忆:感谢那时与书相遇没钱买书小哥俩靠收旧书卖破烂挣钱买书

生活报4月15日讯从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开始,我省将于每年在此前后组织开展“龙江读书月”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古今中外的文人圣哲提起读书的好处都是赞不绝口。生活报记者采访时,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谈到少年时的阅读经历对一生的影响。都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智者,少年与书在灯下交谈,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也让自己的人生之路从此变得别样精彩。

八旬老人:儿时听评书被“忠义”吸引爱国诗书得偷着读

86岁的向阳老人曾任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一辈子写书、看书,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只要身体允许,仍喜欢“爬格子”。

儿时的向阳,因为对学校教材里当时歌颂“中日亲善”的内容很反感,还时常逃学到出租书屋花两分钱租各类小说看。“有一次我偶然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巴金书简》,他的作品那时是禁书。翻看第一页,我便被他那充满浪漫激情的序言所吸引,立刻花两角钱把书买来回家细细品读。书的内容是他写给青年读者的一些书信,他的爱国激情如火焰燃烧着我的少年心,一下子就和我的心灵相契合,读此书后我反满抗日的思想更加浓厚了。”

1946年初,东北民主联军到达并驻军在向阳的老家肇东昌五镇。那时年仅13岁的向阳,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民兵基干队,并加入了新青团(共青团的前身)。后来,领导分派工作,要他去供销社,他却说自己书没念够,请求去有书看的地方工作。于是1950年,他被分配到县新华书店。“小时候的读书经历,让我已然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到书店工作后,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文学的营养。白天在书店工作,晚上在书案子上铺上被褥,睡前读的是五四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等许多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也让我的人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向阳感慨道。

七旬退休干部:少年时靠捡废品卖钱买书看跟哥哥比着读

“现在网络发达了,好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读书了,但我仍然喜欢手捧着书读一读的感觉,既能闻到油墨香,隐约之中又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的力量。读书、藏书、著书是我今生最大的乐趣”。说这话的是69岁的肇东市金融系统退休干部齐海林。

齐海林祖辈世代务农,但聊起小时候读书的事,他却有唠不完的“嗑儿”。齐海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也没什么零花钱,但他有个喜欢读书的哥哥,没有钱小哥俩就捡废品换钱买书看。那时他们一放假就会到处“搜刮”牙膏皮、废纸、啤酒瓶……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拿去卖废品,换回零花钱立刻去买书。“读小学时我们爱看小人书,上了中学就通读《岳飞传》、《隋唐演义》等书籍。我们读书时还不忘标出重点,并写心得进一步加深记忆。我们哥俩是比着看谁读得认真。”齐海林说,要是收废品能收到书籍,他们哥俩能高兴好几天。

齐海林说自己对烟酒没有瘾,买书看书著书却非常有瘾,只要路过书店书摊,总是忍不住进去瞧瞧,看到喜欢的书就会不计成本买下来。第一部《汉语大词典》1986年出版,齐海林花掉接近两个月的工资,38元钱,买下了这本大型工具书,在当时可以说是“巨资”了。

据了解,在几十年间,齐海林痴心买书藏书读书,与书形影不离。不管去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还是去偏僻的小县城,他都不忘去当地的书店看看,看到心仪的书,能背则背回来,背不动就往回家邮寄。1990年,齐海林和妻子去天津看望在部队当兵的儿子,尽管背包、行李数十斤,可他们回来时竟装了满满几个纸箱的书,足足有二百多斤重。“那次丢下不少生活用品,书却一本也没落下”,齐海林乐呵呵地说。如今,他家中有各类藏书1.3万多部,22大类,且种类繁多,堆满了八九个大书柜。

70后媒体人:老房子不舍得卖因为有去世父亲留下的几大柜藏书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最近落下帷幕,在媒体工作的小林(化名)和妈妈是节目的忠粉。看到一些孩子在舞台上背诗,48岁的小林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背诗的情形,“我小时候生活在林口县的姥姥家。姥爷是小学校长,退休后把教家里晚辈背诗当成了人生乐趣。”小林因为脑子灵背得快,格外受姥爷的疼爱。“一有外人来家里,姥爷一定会让我背上几首。”小林笑着介绍道,别人的夸奖、赞许的目光也成了她背诗的最大动力。

6岁的时候,小林回到父母身边上学。来到哈尔滨的家中,她最惊讶的就是那一面墙的大书柜。“姥爷虽然也喜欢书,可毕竟住在县城里,家里虽然订了十几种报纸,可藏书远远不及父亲。”那时小林的父亲张清是哈师大中文系的讲师,书早就成了家中的必需品。在小林的记忆中,父亲的手里总是捧着书,即使是做饭,也是一边干活一边看着书。“因为父亲看书太入迷,锅扑了、饭糊了的事时有发生。”

父亲对书的热爱也深深影响着小林。因为年龄小,父亲并不愿意小林接触书柜里那些世界名著,“现在想来,可能是爸爸怕我过早地走进成人的世界中,但这恰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总是趁爸爸不在,偷着拿他书柜里的书,贪婪地读完,然后悄悄放回原位。”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这是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一句话,小林说家里的几个孩子受父亲影响,都很喜欢读书。父亲去世后,家里的老房子一直舍不得卖,因为那里有父亲几大柜子的书,而父亲留给她的最大财富,莫过于读书习惯。生命中与书相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让人生变得丰盈。

THE END
1.还有坚持的必要吗掌柜阿庆给大家分享一个洛阳烟酒店的情况,店有3档位太低,才17档。你既然是做烟酒店,就是专业的烟酒,那么你的17档就不行,应该干到28/29/30档。如果他的烟档正在30档,那么你一年3万6的房租是完全可以躺着挣钱的,只是挣多挣少的事。 4你白酒做不好,你的口粮就得做好。两样都不好,那么你的生意就很难干。 https://www.toutiao.com/w/7444852822329265467/
2.职业乞丐月入7000超白领虽同为职业乞丐但收入差别挺大——中国挣钱全都靠演技 以前的职业乞讨者一般都会扮演成残疾人的模样,但因为频频被识破,最近他们开始转向扮演别的角色。 在泰安东岳大街西段,许多市民经常遇到手拿“驴友请求帮助,施舍一顿饭钱”等牌子的伪驴友,向来往市民寻求帮助。9月底,市民赵先生就在泰城连续两次遇到同一伙人,年龄也就二三十岁,穿着户外衣、戴骑行头盔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edu.youth.cn/jyzx/jyxw/201610/t20161021_8770215.htm
3.有一朋友做烟酒生意,一年赚了300万步行街主干道步行街主干道开烟酒店利润高吗 发布于北京阅读73650这些回复亮了 坤乾2020-01-16· 北京 真烟不挣钱,挣钱的是假烟 酒有好的渠道是真挣钱,但是也就挣个中秋和春节,要不就是把酒压着放几年当期货炒高了再甩。 亮了(288) 查看回复(3) 回复 丹青不知吴钩了2020-01-16· 广东 想说什么?他干这个挣了300万https://m.hupu.com/bbs/31820128.html
4.运城:直击街头农民工找活挣钱真好难桥头一家烟酒超市店主说:“这些农民工在这找活干,已经好些年了,看看他们,风餐露宿的多不容易。有些人白天找不到活,就等到晚上十来点,总想碰碰运气捡个漏。希望有关部门,多关心一下这儿的农民工。” 盐湖区交警大队二中队民警景森说,他从2015年以来就在这儿执勤,之前相关部门把农民工集中到火车站那边的劳务市https://www.sxgov.cn/content/2019-08/14/content_9569594.htm
5.不起眼却能挣钱的十个小本生意,,原来这么赚钱!收藏起来!不管什么时候,对美的追求是所有人永恒不变的,尤其是经济下行期间,许多人要换工作或者搞副业,需要有好的形象,这时候如果开个美容理发的店,是可以挣钱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一行,相对利润空间大,因为用的材料和成本相对比较便宜,但是价格相对比较高。只不过,干这一行需要提前学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实操的实践https://www.jianshu.com/p/8d19b0dc8ce8
6.未来实体烟酒店如何生存和发展?零售终端消费者在消费时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所谓漫无目的、跟风消费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这无疑增加了烟酒店生存和发展压力。再加上网店的蓬勃兴盛,使得一些实体店尤其是实体烟酒店情况不容乐观,钱难挣,难挣钱成为许多实体烟酒店老板的口头禅。那么,未来实体烟酒店到底应该如何生存和发展呢?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lszd/675806.shtml
7.适而可止的美篇永远都是父母亲。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敢二干三成功,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渡无缘之人。 说话,是一种本能,会说话,是一种修行。一句温暖的话,让人如沐春风,一句恶毒的话,让人如遇寒冰。要学会善言,温和待人,好好说话,为自己积口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https://www.meipian.cn/4hhgfl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