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5月31日消息(记者张雯雯实习生郑蓉)手上一把垃圾夹、提着一个小罐头桶,用手一夹、一提、一放,烟头便入了桶。这是宁波87岁的“烟头爷爷”余志法在街头捡烟头的一个场景。
出生于1935年的余爷爷是一位老党员,平时生活都很规律,每天上午打门球,下午就提上小罐头桶,带上垃圾夹出门散步捡烟头。“每天下午12点半出门捡烟头,早上走同样的路打门球只需要45分钟左右,要是捡烟头至少要3个半小时,在中山公园里转一圈,打牌的、下象棋的、唱戏的环境里都有烟头。”
问起沿路捡拾烟头的缘由,余爷爷说,宁波是文明城市,但他在日常散步时常常发现,有些人随地乱丢烟头,“烟头乱丢不仅不卫生,而且有很大隐患。电视里,有太多因为未熄灭的烟头引发火灾的新闻呢!”
3公里的捡烟头之路,余爷爷一路上遇到环卫工人都会热情地打个招呼,站着聊几句。“大爷给我们捡了烟头,我们轻松多了。我们自己也捡,有些看不到的地方他替我们捡了,捡了以后,烟头少了,没有那么多了。”一位环卫工人阿姨感慨道,保洁工作最难对付的就是烟头,有时刚前脚捡干净,转个身就又有人丢下了;公园里扔下的烟头,很多都在花坛里,草丛里,不容易被发现也很难清理。
宁波中山公园门球场边上,是余爷爷存放烟头的地方。他说,起先并没有存储这些“战利品”的习惯。“我怕烟头有火星,把路边的垃圾桶烧起来。”后来,他就索性在每天打球的场地边上腾出个地方,给烟头找了一个临时的家。
存放完烟头,余爷爷坐公交回家。他回家前总要在门球场边上的水龙头下把垃圾夹、罐头桶仔细清洗干净了,再用袋子装起来拎着。“一定要洗干净,这样在公交车上就不会影响到别的乘客。”
从2016年起,余爷爷开始义务捡烟头。他摸清了城市道路上烟头的“重灾区”:等红绿灯的位置、有休息椅的周边、路边花丛里、垃圾箱周边;也探清了烟头出没的“高峰期”。“双休日烟头特别多,平时一路走完一罐头桶刚满,但是双休日一罐头桶可能不够用,还要另外用袋子装。”
2020年余爷爷加入了宁波市城管义工协会,据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5月31日,他们曾帮余爷爷把4大袋烟头送给环卫部门进行处置,2021年2月5日,又联系了环卫师傅,处置了3大袋用黑色垃圾袋装着的烟头。据统计,这些烟头加起来有近200斤重,估计数量超过3万个。
“‘烟头爷爷’的义举是文明宁波的一个缩影。他捡起的,不只是地面上一个个脏兮兮的烟头,他是在帮大家捡起遗落在地的文明和良知。希望甬城街头能出现更多像余爷爷这样的义工,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宁波市城管义工协会秘书长刘拥军说。
“在我有生之年,大的力出不了,发挥点余热,还是能坚持的。”余爷爷很感激那些在路上给他送水、送绿豆汤的路人们,带着这些善意,他说他要一直坚持下去。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余爷爷呼吁大家要下决心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