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人的少年阅读记忆:感谢那时与书相遇没钱买书小哥俩靠收旧书卖破烂挣钱买书

生活报4月15日讯从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开始,我省将于每年在此前后组织开展“龙江读书月”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古今中外的文人圣哲提起读书的好处都是赞不绝口。生活报记者采访时,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谈到少年时的阅读经历对一生的影响。都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智者,少年与书在灯下交谈,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也让自己的人生之路从此变得别样精彩。

八旬老人:儿时听评书被“忠义”吸引爱国诗书得偷着读

86岁的向阳老人曾任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一辈子写书、看书,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只要身体允许,仍喜欢“爬格子”。

儿时的向阳,因为对学校教材里当时歌颂“中日亲善”的内容很反感,还时常逃学到出租书屋花两分钱租各类小说看。“有一次我偶然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巴金书简》,他的作品那时是禁书。翻看第一页,我便被他那充满浪漫激情的序言所吸引,立刻花两角钱把书买来回家细细品读。书的内容是他写给青年读者的一些书信,他的爱国激情如火焰燃烧着我的少年心,一下子就和我的心灵相契合,读此书后我反满抗日的思想更加浓厚了。”

1946年初,东北民主联军到达并驻军在向阳的老家肇东昌五镇。那时年仅13岁的向阳,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民兵基干队,并加入了新青团(共青团的前身)。后来,领导分派工作,要他去供销社,他却说自己书没念够,请求去有书看的地方工作。于是1950年,他被分配到县新华书店。“小时候的读书经历,让我已然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到书店工作后,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文学的营养。白天在书店工作,晚上在书案子上铺上被褥,睡前读的是五四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等许多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也让我的人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向阳感慨道。

七旬退休干部:少年时靠捡废品卖钱买书看跟哥哥比着读

“现在网络发达了,好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读书了,但我仍然喜欢手捧着书读一读的感觉,既能闻到油墨香,隐约之中又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的力量。读书、藏书、著书是我今生最大的乐趣”。说这话的是69岁的肇东市金融系统退休干部齐海林。

齐海林祖辈世代务农,但聊起小时候读书的事,他却有唠不完的“嗑儿”。齐海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也没什么零花钱,但他有个喜欢读书的哥哥,没有钱小哥俩就捡废品换钱买书看。那时他们一放假就会到处“搜刮”牙膏皮、废纸、啤酒瓶……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拿去卖废品,换回零花钱立刻去买书。“读小学时我们爱看小人书,上了中学就通读《岳飞传》、《隋唐演义》等书籍。我们读书时还不忘标出重点,并写心得进一步加深记忆。我们哥俩是比着看谁读得认真。”齐海林说,要是收废品能收到书籍,他们哥俩能高兴好几天。

齐海林说自己对烟酒没有瘾,买书看书著书却非常有瘾,只要路过书店书摊,总是忍不住进去瞧瞧,看到喜欢的书就会不计成本买下来。第一部《汉语大词典》1986年出版,齐海林花掉接近两个月的工资,38元钱,买下了这本大型工具书,在当时可以说是“巨资”了。

据了解,在几十年间,齐海林痴心买书藏书读书,与书形影不离。不管去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还是去偏僻的小县城,他都不忘去当地的书店看看,看到心仪的书,能背则背回来,背不动就往回家邮寄。1990年,齐海林和妻子去天津看望在部队当兵的儿子,尽管背包、行李数十斤,可他们回来时竟装了满满几个纸箱的书,足足有二百多斤重。“那次丢下不少生活用品,书却一本也没落下”,齐海林乐呵呵地说。如今,他家中有各类藏书1.3万多部,22大类,且种类繁多,堆满了八九个大书柜。

70后媒体人:老房子不舍得卖因为有去世父亲留下的几大柜藏书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最近落下帷幕,在媒体工作的小林(化名)和妈妈是节目的忠粉。看到一些孩子在舞台上背诗,48岁的小林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背诗的情形,“我小时候生活在林口县的姥姥家。姥爷是小学校长,退休后把教家里晚辈背诗当成了人生乐趣。”小林因为脑子灵背得快,格外受姥爷的疼爱。“一有外人来家里,姥爷一定会让我背上几首。”小林笑着介绍道,别人的夸奖、赞许的目光也成了她背诗的最大动力。

6岁的时候,小林回到父母身边上学。来到哈尔滨的家中,她最惊讶的就是那一面墙的大书柜。“姥爷虽然也喜欢书,可毕竟住在县城里,家里虽然订了十几种报纸,可藏书远远不及父亲。”那时小林的父亲张清是哈师大中文系的讲师,书早就成了家中的必需品。在小林的记忆中,父亲的手里总是捧着书,即使是做饭,也是一边干活一边看着书。“因为父亲看书太入迷,锅扑了、饭糊了的事时有发生。”

父亲对书的热爱也深深影响着小林。因为年龄小,父亲并不愿意小林接触书柜里那些世界名著,“现在想来,可能是爸爸怕我过早地走进成人的世界中,但这恰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总是趁爸爸不在,偷着拿他书柜里的书,贪婪地读完,然后悄悄放回原位。”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这是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一句话,小林说家里的几个孩子受父亲影响,都很喜欢读书。父亲去世后,家里的老房子一直舍不得卖,因为那里有父亲几大柜子的书,而父亲留给她的最大财富,莫过于读书习惯。生命中与书相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让人生变得丰盈。

THE END
1.转发微博转发@孙武当:很多卖烟酒的一来自厦门千里树转发微博【转发】@孙武当:很多卖烟酒的一间店看着没啥生意,里面天天坐着喝着名茶,外面停着豪车,为啥很挣钱? ? L孙武当的微博视频 https://weibo.com/7086871890/OqZCT6axS
2.二手·城市不卖假货的"欢喜烟酒店"二手·城市|不卖假货的"欢喜烟酒店" 2009年我搬到南京四卫头,一位朋友告诉我,那里有一家很好的烟酒店,他结婚用的几十箱酒就是从这家店拿的。店的名字叫做“福瑞烟酒”(化名),我记下了。我不太理解烟酒店能好在哪里,没过几天就去找了一下。 福瑞烟酒店所处的街道。 本文图片均来自作者。https://news.sina.cn/2017-11-02/detail-ifynmvuq7998193.d.html
3.在家带娃不上班也可以赚钱的方法5.开烟酒店 如果手上有那么一点点资金,考虑开个小的烟酒店也是很好的,烟酒茶类比普通百货类的经营更省心,烟有烟草局专门配送到店,酒有经销商配送到店,茶也有经销商专门供应,只需要看店就好啦。如果再加入彩票业务,生意应该会更好。 6.卖文档 如果你有工作经历,可以把工作相关的文档整理出来,经过脱敏处理后挂出https://www.jianshu.com/p/9f1b6aeb15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