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变迁中,常州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老店、老字号。这些老店和老字号不仅是品牌的象征、历史的印痕,还是我们这座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人们对“老常州”的情感记忆。《城事·档案柜》栏目今天起推出“常州老字号”专栏,讲述那些常州老店、常州老字号的故事。
朱秋生每次路过广化桥北的太平洋保险大厦时,当年的常州广益酒酱店的模样就会呈现在眼前,而他在酒酱店工作时的情景也会像放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朱秋生(前排左1)参加《常州商业志》编纂,其中就涉及常州广益酒酱店
那时候,常州人喜欢到这家店买烟酒和调料品
“常州广益酒酱店座落在市中心广化街横兴路口,门面有四开间宽,营业面积大约有100多平方米,后院有几十平方米,用于堆放坛坛罐罐。”时隔30多年,66岁的朱秋生对老东家的过往情况仍记忆犹新,尤其是对于一些细节,讲起来仍如数家珍。
朱秋生回忆,广益酒酱店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原名为“同凡裕”酒酱店,解放后公私合营时期改了店名。
上个世纪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城市增设工厂企业、商店、服务业,从而带动了就业人员的增加。朱秋生就是在这个大趋势下,从镇江老家来到常州,顶替从常州老大房副食品店退休的父亲,被分配到常州广益酒酱店的。
朱秋生回忆常州广益酒酱店往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个店里的商品超过400种
由于朱秋生是高中毕业生,店里安排他做了一名核算员,核算每天的营业情况。进店当了核算员他才知道:这个专业性的酒酱店,在当时来说规模真不算小,因为经他手进行核算造表的商品就有400多种。
他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烟、酒、调味品、酱菜等大类商品的品牌。香烟虽然是凭票供应,但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牡丹、凤凰、红双喜、大前门、飞马、恒大、红金、劳动、红塔山、云烟、玉溪等牌子的香烟,高中低档齐全。
酒类中五种酒齐全:白酒有全国知名品牌酒如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等;地方名酒以江苏产为多,洋河、双沟、高沟、汤沟大曲,还有湖南产的德山大曲;黄酒有古越龙山、花雕、女儿红、丹阳陈酒,丹阳封缸酒、金坛封缸酒、常州产黄酒(坛装)、湖州产坛装黄酒;啤酒是鹅牌和光明牌黄啤,而在夏季,常州东风糖果厂还有应季散啤供应;红酒牌子不多,主要是张裕、花果山和通化等牌子;药酒的品种也有好几种,最著名的有华佗牌十全大补酒,健民牌虎骨木瓜酒,五加皮酒。
调味品主要是糖、盐、酱油、醋、味精、料酒等,既有本地产品,也有外地产品。
20年前,朱秋生(右1)下海后到湘西参加商业活动
朱秋生特别提到了酱菜系列。在他的印象中,店堂里有一长条的玻璃柜,里面都是装的酱菜,品种将近二十个,例如什锦菜、腌乳瓜、玫瑰大头芥,龙须菜、宝塔菜、香菜心、萝卜头、青条萝卜、常州萝卜干(甜香干、咸香干)、糖醋大蒜头。此外,店内还有多种口味的腐乳、以及黄豆酱、甜面酱等等。
柜台规定、腌菜季,都带有那个年代的明显特征
“因为柜台内收的营业款就放在柜台抽屉里,店里为此制定了柜台规矩:柜员在柜台内双手不能插袋或者拢袖,严冬也不例外。虽然规定奇葩,但天寒地冻天气,大家没人犯规。站柜台的营业员不能少于2人,因为一个人在柜台内无人监督,易生枝节。另外一条是凡有营业员中途离开柜台外出如厕等,要做一个动作,高举两手拍响,示意双手是空的才能出去。”
令朱秋生难忘的还有腌菜季,这也是广益酒酱店的一景。那时的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冬腌青菜、雪里蕻、萝卜干,春腌芥菜。
上世纪九十年代,朱秋生(左1)下海后和金利来老板曾宪梓先生合影
那时普通人家都没有冰箱,许多调味品只能分期少买,如黄酒,冬天可存放,夏天则不行。“因此就会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另外,夏季常州东风糖果厂生产鲜啤应市,每天傍晚,居民们都拿着锅子、杯子来拎鲜啤回家,清暑解乏。”
在常州广益酒酱店工作5年,他收获了很多
作为一个镇江人,刚开始来到常州工作时,朱秋生就在语言上遇到了难题。“那时候,常州老百姓讲本地话的很多,不像现在,人们大多讲普通话了。”
后来,他做了营业员,每天和大量的常州老百姓打交道。为了方便与顾客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他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学会了常州话。
此外,他在常州广益酒酱店还收获了很多。“在那里工作5年,我对商品和商品流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营业员,我学会了好多种商品包扎技术,如包三角包、酒瓶捆扎等。”
1982年,朱秋生想报考电大文科班半脱产学习,店里的领导当即拍板同意。电大学习的经历,让他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视野更加开阔。
1985年,朱秋生被调入常州市糖烟酒公司办公室工作,曾任办公室秘书和办公室主任。据他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常州广益酒酱店退出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朱秋生下海经商,开启了另一段崭新的人生。
“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商品更加丰富了。之前,人们只能在少数店里购买烟酒酱料,现在,这些东西到处可以买到。我们生活在现在,真的很幸运、很幸福!”朱秋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