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场消息称贵州习酒或将在今年年底取消“开门红”政策,一时引起行业热议。
调查:“开门红”模式在“松动”
酒水专家欧阳千里、肖竹青的调查结果与记者的一致。二人皆表示,在与各地经销商沟通后,发现经销商对于参与酒厂“开门红”一事意愿不强。记者就是否取消“开门红”政策一事采访贵州习酒,截至记者发稿前,贵州习酒方面尚未有回应。12月12日,贵州习酒将举行经销商大会,届时,谜底或将揭晓。据悉,今年多数名酒企业的年度销售计划亦推迟落地,也有酒企选择下调打款任务比例,同时强化市场费用投入、提供贴息贷款。
分析:小规模、多频次进货或成主流
“白酒价格倒挂、库存压力大,终端现在一般是卖一箱货再进一箱货,如果一次性进两箱货,消耗慢,就有一箱货会贬值。”肖竹青分析,产品价格倒挂,不敢压库存,成为经销商打款迟疑的重要原因。
“取消‘开门红’是必须要做的‘选择’。多数酒企(含部分白酒上市公司)已经降低了营收目标,希望渠道持续去库存。以习酒为例,部分习酒经销商库存高企,在经营压力之下会选择窜货、破价等方式回款。取消‘开门红’有利于习酒市场稳健发展。”酒水专家欧阳千里告诉记者,市场处于酒业新周期,以往的压货方式正在失效,取消“开门红”也是酒企尊重经销商的体现之一。
董先生预计,取消“开门红”的几率不大,各酒厂或主动下调“开门红”打款任务,或改变形式,比方从年度打款改为月度或季度打款这类更具灵活性的方式。“小规模、多频次进货可能会成为主流。”
趋势:酒厂应为渠道减负,厂商新生态正萌芽
敢于主动作为、积极变革调整的企业,往往能更早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前,许多头部白酒企业正尝试以多种举措谋求新的突破点。
有的川酒酒企正加大贷款贴息,绝大多数头部白酒企业正主动开展终端营销活动,帮助终端开发市场。这些举措,已透露出厂商关系的新变化。
广东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告诉记者,厂家与经销商应当共同应对挑战,厂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业绩增长目标、销售政策和市场管控措施,经销商则要发挥市场和贴近消费者优势,加快市场动销,一方面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风险,另一方面扩展产品线,分散市场风险。厂商共同携手,打造酒业厂商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