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王顺明对小罐茶的接受源于更早的一次有趣的谈话。2014年,在武夷山大红袍产区,杜国楹团队来找王顺明,起初,王顺明以腿脚不便为由推辞,由其女婿代为接待。双方在茶桌上畅谈良久,一位拄拐老者静坐一旁,默不作声。时至最后,老者却突然一拍桌子,激动道:“我等了你们一辈子!”此时,大家才发现,这位老者就是王顺明。
“第一次接触小罐茶,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品牌”,王顺明肯定道,“中国茶文化发展了几千年,需要新鲜的血液来支撑其发展,小罐茶的品质保证和创新基因,注定了它将带领中国茶行业重新走向世界。”
同样备受鼓舞的还有王艳薇。时尚简约的小罐茶磐基店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她的店里喝茶了:“其实以这种反传统的模式进入厦门这个传统老茶区,我们是有一定压力的,包括成为总代理商后,我们在市场打造和发展分销商的时候,大家一开始都会有所质疑,但小罐茶用成绩证明了它的市场魅力,这让很多人很快就改变了看法。”
她进一步说道:“茶市场需要一个优秀的品牌,帮助消费者更方便地选到好茶。小罐茶最大优势便是它的格局,它一直都是以用户价值为导向,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解决问题,珍稀原料与大师的结合可以简化消费决策,让大家很快便意识到即使不懂茶也能买到好茶,买好茶就选小罐茶的印象,这对买卖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局面。茶行业还有很多空间,小罐茶不是来抢占市场,是要把市场做大。”
酒商的优势
“作为五粮液的省级平台商,我一直在協助厂家做市场的基础建设和品牌维护等工作,茶品牌也应该像酒那样,不需要费太多唇舌,客人就会有意识性地购买,但很多茶叶品牌却难以给消费者这样的认知,所以酒商们做茶也很难。所以当我了解到小罐茶的运营模式后,我就觉得这品牌是可以做的。小罐茶的市场定位和宣传,包括对大师茶的打造等,很大程度上解决我们前期的推广难题和品质顾虑。”李建春很快便在湖南开设了小罐茶的专卖店,并在五粮液的分销商中推广,不久以后,很多分销点也卖起了小罐茶。他说道:“小罐茶给经销商的利润其实比传统茶行业少很多,但是这些成本已经体现在源头的建设、标准产品的研发、产品的宣传上了,厂商把这些做好,我们卖起来才没有后顾之忧,正所谓细水长流,做得长久才有赚头。”
从传统茶行业做起
张明军在传统茶行业摸爬滚打了16年。一开始他从事散茶批发和零售;从2014年起,他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开设了一家集合店,卖各种品牌茶叶;2016年下半年,当他接触小罐茶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小罐茶纳入自己的集合店内。他说道:“我去小罐茶的总部考察,公司的团队很年轻也很有理想,参观和了解了小罐茶的方方面面后,我当时就觉得可以尝试。”
2017年上半年,张明军成为了小罐茶的扬州总代理商。自从小罐茶入店以来,它的销售量一直遥遥领先于其它品牌,一年后,店里销售额整体提升了三分之一,这让张明军欣喜不已,也更坚定了他继续大力推广小罐茶的步伐。
“目前传统茶行业的生命力有15年的跨度,消费力主要集中在70后到85前这个年龄层,如何拓宽年轻人的茶视野,一直是传统品牌的难点。小罐茶抓源头、重标准、全国统一价格,这都为年轻人识茶降低了门槛。什么是茶文化?现在很多茶企业打造的茶文化都太高高在上、飘忽不定了,只有采取每个年龄层都能接受的方式,才能让中国茶文化真正传播出去。”张明军认为,中国茶是有机会得到90、00后年轻人喜爱的。
在小罐茶扬州渠道的建设过程中,因为经销商的利润相对低,很多茶商都对销售小罐茶保持观望态度,反而却又有大量来自养生、快消品等领域的经销商加入。张明军认为,其他行业多数都有成熟知名的品牌,他们更能以品牌的角度去审视小罐茶,接受度较高;而茶行业人则更愿意卖高利润茶叶。在他看来,中国的传统茶行业,要多借鉴其他行业的做法,摆脱“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小农思想,暴利思想”,盘子大了、利润自然足了,这才是真正的复兴。
跟着“主流”做茶
2017年,肖林成为西安小罐茶的总代理商。提到做代理商的初衷,他先聊起了杜国楹,原来,他很早就开始跟着杜国楹,也曾是总部团队的一份子,后来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他决定到地区做总代理,负责开拓区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