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炒瓜子的人里最有名的?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瓜子”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符号的人物,甚至很多人忘记了他的真名——年广久。
这个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都不会写的安徽芜湖人,因为炒瓜子,被称为“中国第一商贩”
“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让‘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
可惜,正像冯仑说的,40年来,他没什么长进,除了一个又一个换老婆。不仅企业没有做大,后来把企业交给儿子的时候,也弄出巨大风波。
倒是他的后辈,有人炒出了百亿身家,有人开了600多家店。
1、安徽大学生,炒瓜子炒出百亿身家
其中一个后辈是年广久的安徽老乡,他叫陈先保,合肥人,和年广久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不同,陈先保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
毕业后,陈先保被分配到安徽省商业厅管辖的糖烟酒公司工作。当时正是年广久成为全社会讨论热点的时候。
按部就班干了10来年,已经升任科长的陈先保,1995年辞职“单干”,租了一个食品车间,生产“棒棒冰”等儿童冷饮食品,几年之后,年营销售收入达到了800万元。
1998年的一天,他召集高管开会,突然提出要做瓜子。高管都不同意,当时除了大名鼎鼎的“瓜子”,还有小刘瓜子等众多品牌,但陈先保认为,冷饮食品季节性很强,市场难以做大。
不久后的一天,他晚饭后外出散步,突然被一阵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声吸引了,附近的空地上,有几个人在跳恰恰舞。他突然来了灵感——就叫“恰恰”。
不过,他把“恰”字改成了“洽洽”。因为,他在考察瓜子市场时,发现一种煮的瓜子非常好吃,比炒的瓜子更入味,而且不容易上火。他决定做煮的瓜子。
第二年,他们推出“洽洽瓜子”,当年就卖了3000万元。
2011年,洽洽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瓜子第一股。2021年,洽洽股份的年营业收入达近60亿元,净利润超过9亿元。
在2021年胡润百富榜上,陈先保的财富达155亿元。这样的身家,不知道是年广久的多少倍。
2、河北人在济南发家,开了600多家炒货店
“瓜子”名震全国时,河北省沧州市薛堂村一个名叫薛兴柱的农村小男孩,还在上小学,以那时候的信息传播,他当时很可能没听说过“瓜子”和年广久。
14岁那年,他来投奔在山东省会济南市做粮食小生意的父亲。由于他有些内向,父亲想看他是不是做生意的料,正好临过年了,就进了一板车枣子,他小薛兴柱推着到街上卖,没想到,他很快卖完了。
从此,他就跟着父亲做起了粮食生意。
199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经过一个李姓人开的炒货店,闻到了诱人的瓜子香味,很多人在购买。他想到自己卖粮食很累,5年里蹬坏了3辆三轮车,挣不到几个钱,而瓜子只是炒一下,钱就哗哗来。
于是,不到20岁的薛兴柱决定改卖瓜子,他四处学手艺,包括向那位李姓老板学,其实,小时候,薛兴柱的母亲卖过香油,他见过大人炒过芝麻,凭鼻子就能闻出炒芝麻的火候。自认为掌握了炒瓜子的技巧后,他在济南的英雄山早市租了摊位,晚上在家炒瓜子,白天拿到市场上卖,后来又改成为现炒。他在摊位上打出招牌——“薛家瓜子”。
刚刚在早市上打出了一定的名气,不久后,英雄山早市被取缔,他又到其他地方炒瓜子卖,2002年,在济南二七新村开了一家店,名字改名——薛记炒货专卖店。
最近,济南人突然发现,街头巷尾突然多出一个个“薛记”。其实,之前10多年,薛记在济南是有些名气,但店不多。到2020年年初,仅有31门店,现在已经超过了120家门店。
而且,他们还已经在山东省内各市开店,甚至还走出了山东,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郑州、石家庄等地也开有店面,目前总店数超过600家,而一年半前,总店数才100多家。最近1年多的开店速度,犹如一辆驶上了高速公路且猛踩油门的汽车。他们还打造出了“枣有杏心”(奶枣)等几款网红产品。
讲故事的尽头是上市,疯狂扩张的背后总有资本的影子,类似的操作在很多公司身上都曾上演过,如果不出意外,薛记离冲击上市应该不远了。
当年在济南街头支小摊炒瓜子的河北小伙,如今一出手就是上亿元。今年3月,薛记在遵化建设的北方仓储加工生产基地签约,项目计划投资就达3.5亿元。
不久后,可能又有一个超级富豪诞生。
年广久可能想不到,后辈们的生猛程度不亚于自己当年,财富更是远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