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卖套的,主打一个杜蕾斯以下市场。
疫情3年8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工人就天天招都招不满。
23年断崖式下降,关了近半数生产线,勉强做个房租。
24年开年生意了了,新单子几乎没有,全是去年底的订单,一台机器开一天休息两天的干。
更可怕的是51假期过后直接凉凉,工厂停工,工人放假,大家仿佛突然境界升华了,一个个都禁欲了。
作者:爱吃红豆沙的狮子
市里官方那种团委市委联谊会相亲会已经不带私企打工人玩了,工作仅限于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编央企,还有医生律师,私企老板。
结婚生孩子家庭教育医疗目前为止是最烧钱的玩意,结婚是第一环并已经断崖,结婚率生育率已经断崖了,结婚登记不用户口本也没用,医院妇产科主任天天骂年轻人不生孩子。
教培机构彻底傻了,闲鱼上卖各种二手乐器的老多了,价格直接骨折,国产钢琴一万块钱能买四五台了。
本地老字号酒楼都放下身段做抖音团购了,写差评知道回应了。
作者:别欺负我胖虎
2013年入行的时候
看到前辈们每天上班必捧一杯星巴克
那时候不流行美式,基本上是拿铁,焦玛
我就算了一下38×30
妈耶一个月喝咖啡1140
基本工资才3000来着
后来我也变成了前辈
也是每天早上一杯星巴克冰美式
那时候还没有瑞幸刚开始开拓市场
下载APP免费喝一杯拉人头免费喝一杯那种
一直到2021年,房地产3条红线政策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出台
敏锐的我感觉到了危机,每天的星巴克换成了瑞幸9.9
一个月支出300
降级70%
接着遭遇房地产三年暴击
班不能不上,咖啡因不能不摄入
今年5月份开始入手浓缩咖啡条
各种大牌都在做浓缩咖啡条
9.9三条
降级66%
从最初的一个月1200到今天的99
消费降级92%
作者:1379号设计师
9月初去某大学对面的重庆鸡公煲店吃饭。
快12点了,店里没有一个客人,老板娘招呼我坐下后赶忙打开风扇和空调。
我点了一个小份鸡公煲,我觉得一个人就够吃了,就没点配菜。
后面上了菜,老板娘满脸笑意的说给我加了一份豆芽,怕我不够吃。
我没太在意,道了谢就开吃了。
吃到一半老板娘说饮料免费喝,随便喝,我不爱喝饮料,拒了,心想餐饮业卷成这样了都。
结账的时候我问多少钱,老板娘说17元,我瞬间明白这是她想给我优惠,但是还是觉得出于礼貌应该问一下,我说菜单上标的不是18元吗,还有米饭,老板娘支支吾吾的说是有折扣价格忘记改了云云,解释的也是不太自然。
总之,我是明白的,老板娘只是在用尽全力讨好一个客人罢了,一份足量的鸡公煲,额外送配菜饮料免费不限量,后面干脆报价低一些,只为能让我下次还来吃,以前从未遇到过消费十几块钱还要优惠的餐厅,经济下行时餐饮业的不容易,可见一斑。
直到我吃完要走,店里都没来其他客人,临走时,老板娘还十分恳切的说以后常来之类的,应该是把我当成对面大学的学生了,我只觉有些心酸,因为我只是路过,马上就离开这个城市了
鸡公煲味道尚可。人多,端午节的时候去张家界,本以为节日会人多,在网上搜了很多往年的攻略都说百龙天梯+要排队几个小时,我战战兢兢去排队了,结果就20分钟吧就坐上了,百龙天梯好一般。山上的游客也稀稀拉拉的,好多观景位置我一个人呆很久都没有其他人过来,这可是端午节啊,远近闻名的张家界竟然没多少游客,而网上说的那些韩国游客很多很多的,实际上,是有韩国人,但是不多,零零散散有些,然后整个韩国旅游团的也就看到一个,9成基本都是中国人。
本来想去电影院看异形2来着,后来觉得它不配,还是自己在家看更便宜。
本来就不喜欢外卖,但是以前也会时不时点一些高碳水的食物解解馋,现在更是彻底不点了,点一份外卖的钱可以去超市买一大兜子菜,还健康。说起外卖,可能是点的人少了,感觉也没有以前新鲜好吃了。超市买菜终于知道自己带袋子了,以前都是每次去超市花好几毛现买一个环保袋子。
倒也不是缺钱,就是觉得未来会没钱赚,根本不敢花。
抖音商城给推了很多一分钱的东西,随手买了一个给猫梳毛的梳子,结果到货是质量很好的那种有些意外了,电商也是很卷。
今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看着以前买的几百上干的衣服都觉得以前消费观念好离谱。但是也有好处,贵的衣服可以有质感多穿几年。不穿的旧的衣服思虑再三也是没舍得丢掉,以前都是断舍离不喜欢通通扔掉。
闲鱼上出的二手,以前很快就会有人来问,大部分东西便宜点很快就有人买走,现在放在闲鱼上的东西基本没有人问没有人买了,即使我放的价格都特别特别便宜。
开始在意水费了。出门也知道关灯了,甜的发齁的月饼也能吃得下去了,之前都是放很久再丢掉。
除非东西真的很便宜,很少网购了。能不买的就不买。
小猫爱抓床单,以前用过的旧床单,被罩,又拿出来重新用了。
护肤品,敏感肌现在只用珂润了,几十块钱一瓶面霜,爽肤水没再买了直接省了,以前的护肤品都是大几百的,从来不用这种几十块的面霜,不过它确实好用。
给家人买节礼,现在看性价比了,价格实惠看得过去就行,以前都是挑好的贵的包装好看的看上去有面子的。
家里的水管坏了,先修,修不了,凑合用。再有修不好的东西,那就不买新的了大不了不用了。
还是会想出去玩,旅游再怎么也花不了几个钱,也能接因为不确定的未来,让我更想要活在当下,受便宜的酒店了。
知乎的会员,今后不会再续了。
爱奇艺腾讯优酷的会员都不再续了。会从网上找免费的资源了。
实在想看某本书就找电子版,实体书不再买了,也幸亏之前买的多,并且都没看。
直观的感受到这艘大船在快速下沉,可是船上的我们却无能为力,只能不断挣扎自顾不暇,亦或冷眼旁观明哲保身+。
想到什么再补充吧。
作者:佚名
我给大家讲一个残酷激烈的商战故事,就发生在我家小区后门的十字路口,让大家领会领会什么叫挣钱难。
先交代商业竞争的大背景。
这里有十栋超高层建筑,每栋楼44层,大概200来户,入住率40%,按每户平均住四个人算,也就是800户*4=3200人,旁边还有两个洋房别墅社区,入住率10%,算100户吧,大房子人多,按每户8个人计算,满打满算一共4000人(实际上肯定没有4千人),这就是这条街的消费市场。这是直辖市主城区哦。
这条街原本有两家卖熟食的卤菜店,一家传统的家庭作坊式:
一家是本地很出名的连锁店紫燕百味鸡:
菜品都差不多,卤味的各种素菜、猪头肉、盐焗鸡、猪下水、牛下水、卤鸡脚..等。
两家店相距不到50米,去年前后脚开业,本来两家店各卖各,相安无事我跟两家店的老板和营业员偶尔聊天,将将能把房租和人工开支挣回来。
去年年底,市场风云突变,一个强有力的搅局者横空出世,彭二娃卤菜。将原本的老兵卤菜和紫燕百味鸡杀了个措手不及。
彭二娃不讲武德,一个简易三轮车,在十字路口支棱起来,,低价揽客,将老兵卤菜和紫燕百味鸡的顾客截流,干得好不热闹。
彭二娃逼得老兵卤菜只能弃门而出,也到彭二娃摊位旁紧挨着摆摊,同样的低价还送代金券:
紫燕百味鸡输在连锁经因为这两个摊位就在紫燕百味鸡门口,直线距离不超过五米,客流被抢完,营的决策弊端和执行力稍差,因为顾客被抢完了,菜品卖不出去白白损耗,只能停业休息:
老兵卤味属于家庭作坊,反应快执行力强,和后来者彭二娃+针锋相对。
这时候,最受伤的是紫燕百味鸡,因为市场被另外两家摆摊的抢占先机,濒临倒闭,老兵卤味牺牲了利润但是保住了现金流和市场占有率。
彭二娃后来居上,以游商的低成本优势抢占市场赚得利润。
两强相争,把第三者弄死了(紫燕百味鸡),意外不意外
就这样每天他们两家都准时出摊,卖力吆喝,火药味十足。
持续了大概三个月,一直到上周,局势又迎来了转机。
所谓商场如战场,天下无常势,那真是峰回路转,暗流涌动。
大概是沉寂了三月之久的紫燕百味鸡出手了,也可能是风水变了.这时候一股神秘的力量出手了,扶大厦之将倾,紫燕百味鸡迅速扭转颓势,一举反杀!
两位穿制服的站立处就是原来彭二娃和老兵卤味摆摊处,后面紫燕百味鸡的灯光又亮起来了。
水无常态,兵无常势,彭二娃单枪匹马掀起卤味江湖腥风血雨,杀得行业大佬紫燕百味鸡丢盔弃甲,给我们带来一段精彩纷呈的商业大战。
天妒英才,英雄薄命,在六扇门+的摧枯拉朽之下,最终彭二娃遗憾败走。
我们始终相信,走了彭二娃还会有张二娃李二娃,正所谓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今天开车出去办事,在内环快速道看到下面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彭二娃。坐那吃的消费降级,站那卖的是灵活就业。摆摊的归城管,停车吃饭的归交警江湖再见!彭二娃!
钱难赚,屎难吃,噫唏嘘~~~哀民生之多艰!
————————————————————
我经常在反思,这样普遍的社会现象背后到底反应了什么样的问题
比如这个故事中因为利益牵扯到的三方,他们谁对谁错呢
老兵卤味和彭二娃都是夫妻齐上阵,两对年过四十的中年夫妇,一身油污,满面烟火色,鬓角的白发与眼角的皱纹交相辉映,疲惫的眼神里透露出深深的焦虑。
这是四个鲜活的生命,两对勤劳的夫妻,他们肩上还有上学的孩子与年迈的父母。
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愿意为了这破落营生锱铢必较针锋相对脸红脖子粗呢
难道是他们不够大度吗还是他们不想体面吗
紫燕百味鸡就一定错吗他们老板大概也欠着巨额的银行贷款,还有几百上干的员工要缴社保发工资,上游供货商还指着他这大客户养家糊口。
他但凡能有个“干爹"给他整点垄断资源,弄个啥指标干点左手倒右手的无本买卖也不致于非得在这种繁琐且麻烦的项目上冒风险。
包括那对在高速路边卖盒饭的夫妻,或许只是想找一处没有CG驱赶,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地方求得日三餐和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
CG也委屈,他们有法可依,依法处理,他们只负责执行…他们也是端了饭碗必须要干活。
谁都苦,谁都有委屈,而且全都勒奋且努力!
但是大家都过得不好,心酸、辛苦!
生产力发展了,生产资料+怎么分配生产关系如何变化
作者:不蒸馒头争包子
大环境恶劣啊,实体人可能感受更深。
我们家有个实体店,开了20年了。
以前一条街上全是同行,但大家都能挣到钱,开店连房东都眼红,老是有房东想挤走商家自己干,经常为租金的问题吵架,我们房东其实也有点想,但她和我妈关系很好,开不了口,我妈也装傻,就这样不了了之。
后来电商崛起干倒了一批,然后政策又干倒了一批,期间同行老板换了又换,到18年的时候,这条街就剩两家同行了,不过都是新店。
疫情的时候,有小半年没啥收入,但房租要照交,家里孩子都得上学,有一家亏不起,把货处理给我们之后店铺就转让了,我们家还有我爸挣钱,我也快大学毕业了,我们也不需要还房贷车贷,我妈就咬牙坚持住了。
另一家是我们房东,她之前逼走了另一个铺子的商家,自己接手了,最后因为没有经营能力砸手里了,她那些货还是我们店接的手。
然后这条街上只剩我们家了,没有同行,没有竞争对手,生意虽然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也还算过得去,稳稳当当干了一年多。
中途也有机灵的同行开新店搞竞争,以各种手段各种喇叭低价促销,好多老顾客在那儿薅到了不少羊毛,薅完转过头来劝我妈想办法应对,不然客源全被抢走了。我们房东更急,天天去人家店门口说人家扰民、乱丢垃圾,各种找茬。因为她已经空一个小的店铺了,我们家店面积大租金贵,只要转让就基本不会有人来租。最后我妈什么都没干,那家店自己承受不住亏本先认输关门走人了,开业不到三个月。开玩笑,这个大环境,一个新店来抢十几年老店的顾客,不狠狠脱层皮怎么抢得走,不敢亏钱怎么抢得走,他要是坚持个一年半载,我们家说不定就承受不住了。
再说大环境,那是真的恶劣,我妈开店这么多年,只有没带钱的熟客和骗子要求过赊账,疫情那两年开始,有好多面熟但没在店里买过东西的生客开始要求赊账,有个二孩年轻妈妈甚至赊了账还想借点钱,不多,也就百来块钱,说是娃他爹在外地被封了,没有寄工资回来,一家三口连菜也买不起了。还有个带孩子的妈妈,也是生客,就30来块钱的东西,愣是母女俩人一人付一点凑出来的。
我们家老顾客多,我妈为人又幽默风趣,大家都喜欢来我们店和我妈聊天,一开口十句里面八句是倒苦水,说经济如何如何困难,开销如何如何巨大,赚钱如何如何困难,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然后还表示佩服我妈,说我妈应该算是现在为数不多还能赚到钱的。
其实也只是外行看热闹罢了。我们家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意急转直下,大家都不敢消费了,能省则省,今年上半年的收入更是较去年上半年直接腰斩。隔壁卖水果的老板都说难,他们家过年那两天是绝对旺季,往年靠送水果上门都可以收入三四万,去年过年就没啥顾客订水果了,一问就是订不起了。
我妈和隔壁水果店的叔叔阿姨都是生意狂,这条街上其他老板淡季都在打牌的时候,她们依然坚守。现在都已经佛了,和这条街上其他店的老板打起了羽毛球,大家说钱赚不到不要紧,把身体养好,省笔药费也算节流。
顾客挣钱难就不敢消费,零售商赚不到钱就不去进货,批发商没有下游就不敢订货,工厂没有人订货就不敢生产,不敢生产就意味着不缺工人,那工人就赚不到钱,工人即是顾客,旋回来了又。
再看看体制内吧,其实也就官比较滋润,吏也相当惨,特别是直接和劳动群众打交道的吏。比如我们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好的时候连临时工也可以随意给商户脸色看,现在包括正式编制的,要是哪位来检查的时候态度不好,这条街连房东带商户加顾客一起骂他,已经骂走好几个临时工了。没办法,外面经济形势越困难,底层就越仇视那批吃公家饭还妨碍自己吃饭的人,大家戾气都大着呢。隔壁不远处那家卖烟酒茶叶的老板战斗力是真强,一句:“laozi们开门做生意再xiajian,也比你高贵,你tm一条狗,都是laozi们养起的,说话还趾高气扬的呢?”给人姑娘当场骂哭了,回去就把工作辞了。商户们对正式工态度好一些,但是他们正式工多聪明啊,自己来的时候象征性管管,但凡触及商家利益的,回回派临时工来。商家也知道他们的心眼,但大家都得有一个出气筒不是?所以临时工是真惨啊。
实体商户算是最文明的了,毕竟大家以后还要相处,我们街道那些游摊的摊主骂起人来啧啧啧,全是打码内容,或者咒人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