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哈市烟草专卖局一分局民航中队接到举报,广州有一件伪包装的“卷烟”将运抵哈市道外区某货站。“卷烟”到达货站后,稽查人员发现一名南方人长相的男子打车前来取货,办完手续后将一件伪包装的“卷烟”装进出租车后离开。出租车在香坊区珠江路26号“芙蓉名酒名茶总汇”门前停下,这名男子将“卷烟”扛入店内。随后有3个南方男子来到“芙蓉名酒名茶总汇”,用黑色塑料袋各装了20多条“卷烟”,其中一人步行回到红旗大街261号“军友名酒名茶店”,另一人回到湘江路的“中天名酒名茶总汇”(后更名为国窖1573——九鼎酒业),另外一人骑电动车返回红旗大街淮河路交口处的“正和名酒名茶总汇”。稽查人员根据调查分析,这不是简单的放货,四家店都叫名酒名茶总汇、都是无证业户、都有南方男子在跑腿……哈市烟草专卖局立即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对其立案侦查。
确定“嫌疑”四家店后,稽查人员分别进行蹲守。2012年春节前夕,案件终于有了头绪。经调查,该团伙成员均为河南人,外号“小康”的康某5年前来到哈尔滨,开始经营“芙蓉名酒名茶店”,后将其哥哥康某某(外号“大康”)招来,开始经营“名酒名茶”,之后逐渐呼亲唤友,建立供销网络,以“康氏两兄弟”为首的团伙开始了售假活动。
为逃避打击,“康氏兄弟”等人将门店的招牌全部换成了“名酒名茶店”,实际上经营的是“名烟名酒”。“康氏兄弟”以名酒名茶店做掩护,从事假烟假酒生意,并逐渐“富裕”起来。
哈市烟草专卖局一分局副局长王霁弘介绍,哈市最早出现名烟名酒店是在2000年左右,当时不超过10家。2006年初,名烟名酒店扎堆“掘金”,突然增至近300家。2006年8月到2008年1月,通过烟草和公安等部门联手整治,烟酒店少了近一半。由于执法部门对贩卖假烟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假烟买卖失去了生存空间。目前,有合法手续的名烟名酒店不足百家。
“小康”在看守所
康氏兄弟“潜伏”5年落网
2012年4月28日,稽查人员获得信息,“康氏兄弟”联系了大庆市一个买家,将要在哈市中转一批“伪运卷烟”运至大庆。4天后,这批运往大庆的5280条卷烟、案值23多万元被查获,抓获涉案嫌疑人3名。稽查人员得知“康氏兄弟”没有露面,到香坊区一货站取货,便决定“收网”。今年1月18日,哈市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和哈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十一大队民警,将前来取货的“康氏兄弟”抓获。与此同时,“康氏兄弟”的12个门店和3个库房同时被查封,抓获康坤永、康坤伦、张艳丽等犯罪嫌疑人18名,现场查扣假冒伪劣卷烟涉案金额86万元,假冒品牌白酒涉案金额100余万元。其中名烟有中华、玉溪、黄鹤楼、云烟等,名酒有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舍得、洋河蓝色经典等,还有地方知名白酒,如玉泉和谐清雅、富裕老窖、北大仓君妃等。
假烟酒被查封
“知道违法,没觉那么严重”
33岁的“小康”一直在外地打工,2007年7月来到哈市,在红旗大街军友酒店一楼大堂租了一块地方开了“军星仓买”。当时办了工商执照,却没有烟草、酒类经营许可证。之后,在位于嵩山路和浦江路分别开了“御景仓买”和名酒名茶总汇,实际上是以销售假烟酒为主。
“小康”交代,他来到哈市时,就知道这里的有关部门在严打假冒伪劣卷烟,而重点打击的目标是名烟名酒店。为了不引起监管部门注意,他将店铺的名字都换成了“名酒名茶店”。他说,虽然有关部门在打击假冒烟酒,但仍有大量的需求者存在。他的进货渠道一是上门推销假烟假酒的,还有部分是从南方贩子手里低价购买。如一条软中华卷烟,上门推销价140元左右,云烟、玉溪、芙蓉王每条近百元。如果从烟草专卖局购进真烟,价格则高出一两倍甚至更多。为了不让“识货者”和监管部门发现,他在货架上摆上真烟作为样品,卖时则从货架下或从其他藏匿处拿取。对于假酒的出处,上门推销价格比从正规厂家总代理拿货便宜一半以上,每瓶五粮液在代理商取货700元,推销员300元左右;舍得酒价格是400元,推销员价格还不到200元。
在看守所的“大康”则“少言寡语”,承认2009年来哈市开了2家“名酒名茶店”,上货方式和弟弟“小康”差不多,还从“小康”处“串货”。而这些“名酒名茶店”都没有合法手续。如今“康氏兄弟”的父母及亲属朋友均被抓获,他们很后悔,说贩卖假冒烟酒知道是违法,但没觉得那么严重,以为罚点款就可以解决问题。
“康氏兄弟”的表姐张某说,有表弟等人的照顾,她近年来经营的几处“名酒名茶店”很赚钱,每年至少能获利三四万元。稽查人员在张某家卫生间的顶棚暗格内以及库房,分别查获大量假烟假酒。张某解释说,不是正当光明进的货,就不敢放在明处。2011年,张某曾被哈市烟草部门查处,但事后还是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又偷偷地进行违法经营。
目前,“康氏兄弟”、张某、徐某等4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被哈市检察机关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