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不受影响,公平与不公平掺杂创造了一个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他给人磨难,看着有些人抱怨,愤怒;看着有些人笑看人生;看着有些人冷漠处事.他开心!继续制造磨难,看着我们人类自相残杀又相互关心.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人的力量更是渺小的.生活!总是含着安详的笑创造着一切,看着他手中的一粒沙-----人类!因困难而伤心而自杀而怨天怨地,看着他们怎样一步步他给他们的困难,成为强者,看着他们坚强的眼神,坚定的神态,他总是安详的注视.....注视.........永不受打扰!
生活!一个深奥又满腹博学,道理的哲学家,实践家!生活,我在探索,探索你的真谛,也许我现在获得的只是九牛一毛,但我好开心,好开心,我获得了一毛.
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常会导致以肺部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单用抗生素治疗常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文献报道,在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使用有清热解毒、涤痰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治疗,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在加速毒素排泄、痰液清除、呼吸功能改善、意识恢复等方面均能取得积极作用[1]。我们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30例重症肺炎患者,探讨其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收治60例重症肺炎患者均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制定的新定义[2]。主要标准:(1)需要机械通气;(2)入院48h内病变范围扩大超过50%;(3)少尿(尿量)177μmol/L(2mg/d1)。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RR)>30次/分;(2)氧合指数(PaO2/FiO2)
排除既往有肿瘤、严重肝病、肺纤维化、肺结核等病史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50.8士14.6)岁;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49.5士1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各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和血气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抗感染、祛痰、机械通气、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日1次。均用药至患者症状缓解出院或死亡。
1.3监测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的病情以及检测指标变化。(1)心率(HR)、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PaO2/FiO2;(2)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
1.4疗效判定标准:(1)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2)肺部湿音明显减少或消失;(3)动脉血气恢复正常或血气指标明显改善。5d内病情好转为显效,10d内病情好转为有效,14d以上无变化者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疗效比较:对照组中15例显效(50.0%),10例有效(33.3%),5例无效(16.7%),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中20例显效(66.7%),8例有效(26.7%),2例无效(6.6%),总有效率为93.4%;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2.2两组检测指标变化,见表1。
3讨论
重症肺炎会导致以肺部损害为主的MODS,当重症肺部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病死率极高[3]。因此,早期给予积极治疗,控制全身性炎性反应尤其重要,但单用抗生素治疗常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其原因是重症肺炎病原体多为革兰阴性细菌,而抗生素在杀灭革兰阴性细菌的同时尚可促使细菌内毒素释放,内毒素是致全身性的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内毒素的治疗有助于感染控制及病情好转[4]。而中医药在此方面有所突破,运用中医药防治脓毒症及MODS可能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5]。
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其方黄芩为君药,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熊胆粉、山羊角为臣药,熊胆粉味苦性寒,入肺、大肠经,加强了清热解毒,化痰解痛之功效;金银花为佐药,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作用;连翘为使药,其味苦性微寒,引领诸药入肺经,加强了清热宣透作用[6]。药理研究发现,痰热清同时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能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痰热清对感染等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肺泡炎性渗出和微血管损伤的低氧血症等病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7],可减少ARDS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可降低TNF-α、IL-8水平而升高血清IL-4水平,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减轻炎性介质所致的炎症反应,减少MODS的发生[2,3]。
我们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发现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种炎性反应指标,临床显效率显著提高,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PaO2和SaO2均有明显提高,PaO2/FiO2明显改善,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可明显拮抗抗炎反应,使抗炎与促炎反应趋向平衡,从而阻止MODS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是痰热清注射液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清除内毒素、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释放,从而起到保护器官组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
[2]MenendezR,FerrandoD,VallesJM,eta1.Influenceofdeviationfromguidelinesontheoutcomeof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J].Chest,2002,122(2):612.
[3]PaganinF,LilienthalF,BourdinA,eta1.severe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assessmentofmicrobialaetiologyasmortalityfactor[J].EurRespireJ,2004,24(5):779.
[4]周红,郑江,王浴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抗生素诱导的内毒素释放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3,19:58.
[5]姚咏明,盛志勇.M0Ds抗炎治疗研究的反思[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8):456.
[6]熊旭东,周吉燕,曹康裕,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痰热雍肺证)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97.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清注射液;疗效
1引言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该病的药物及方法甚多,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病原体的变异,临床耐药现象十分普遍,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笔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2009年1~11月,入住我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均符合[1]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9±2.3岁,病程4-30年,平均13.2年;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2.9岁,病程5-31年,平均18年,排除合并肺结核、糖尿病、肾病、肿瘤及免疫性疾病患者。观察病例入选前3天未用过消炎、祛痰、镇咳药。胸部X线均示肺纹理增多、紊乱或有斑片状炎症阴影,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
2.2.1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2.0g/d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小时滴完,1天2次,并于雾化吸入(沐舒坦15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mg、生理盐水10ml)及止咳对症处理,发热予物理降温,不予退热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
2.2.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每天体温、症状和体征变化,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CRP、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或CT变化,并进行比较。
2.2.3疗效标准[2]痊愈: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消失、白细胞、CRP正常、X线胸片肺部炎症吸收;显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CRP正常、胸片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白细胞、CRP正常或高于正常,胸片肺部炎症有所吸收;无效:体温正常或高于正常,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白细胞、CRP高于正常,胸片肺部炎症未吸收。
2.3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控制: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病情级别由重度改善到轻度;有效:症状和体征好转,病情级别由重度改善到中度或中度改善到轻度;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改善或有恶化者。
3结果
3.1两组疗效比较: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2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长期慢性气道感染,反复使用抗生素,使敏感菌被清除而新的耐药菌株又产生,故使用一般抗生素疗效欠佳。我们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作用的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其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用抗生素者。
痰热清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连翘组成,是一种纯中药制剂。黄芩的有效成分为黄芩苷,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抗炎、清除自由基、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及良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金银花、连翘有广谱抑菌、抗病毒双重作用,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有明显的抑制[3]。并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松弛平滑肌作用。药理研究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有解热、镇静、祛痰镇咳、抗炎作用。
本组结果提示,痰热清注射液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中不但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同时可减少抗生素用量,缩短病程,明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恢复纤毛清除功能,对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因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7-58.
关键词:市场营销包装设计中国元素
一、市场营销对现代包装设计的要求
包装设计是为产品的包装而设计的。从市场营销的整合传播观念来看,包装设计已不只是产品销售中的一个环节,它已成为营销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后一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包装已由简单的保护、容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融和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俗风貌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宣传商品,更可以促销商品和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概念定位、超乎寻常的艺术语言,最终让消费者因为产品的包装而对产品从心灵上达到共鸣,以满足消费心理的整体需求。正如经济学家杜森·佰瑞说:“在人类涉及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找到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不管是产品的购买,还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不管是提供物质上的途径,还是精神上的享受,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包装设计已不能只满足的产品信息传达,同时也要传播特定的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对产品包装艺术性、文化性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应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更高层次的文化包装。美国心理学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求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一个需求等级模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明随着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文化氛围的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文化以特色著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是其能否在全球文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证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现代营销中只有独具文化风格的产品包装,才能激发消费者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只有在各种文化艺术潮流中,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风格,才能最终促进产品的竞争与销售。
二、中国元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作用
现代包装设计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国外文化艺术的设计理念及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包装设计的形式语言,促进了我国包装设计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包装设计如不确定自己独特的文化定位与认同,将面临被消融的危险。这种文化认同的基础即一个国家的文化个性,象征着特定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是对自身作为人类文明一分子的文化生存权的肯定。
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大量涌入,使得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力、消化力和创造力逐渐退化。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经济行为,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样的思考中。包装设计以艺术手法与信息受众产生互动,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它蕴涵着合理的、可延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方面的内容,与社会现代化发展有着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特征,注重设计形式和本土人文精神内涵。因此,立足于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及审美意识,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具有民族气派和中国元素的包装设计更容易实现其传情达意的设计目标。转贴于
具有民族特征的视觉图形、色彩语言以及艺术形式以其强烈的生命力支撑着民族视觉艺术个性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细心剖析本民族独特而丰富的中国元素,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体系,以本国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吸取民族艺术精华,融古通今,拓展视野,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包装设计建立自主的设计立场和文化身份,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根本。
三、中国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1.设计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注重发展
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进去,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期“意”传其“神”,让中国元素为现代包装设计注入新活力。以现代视觉造型设计来看,传统艺术创作的精简与传意力量已达到非常高的标准,并极具现代感。全球化进程强烈的刺激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神经,为传统文化的更生带来许多的思考和契机。所以,在认识和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成为现代包装设计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是塑造中国包装风格的必由之路。
2.设计元素在借鉴的基础上注重创新
包装设计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其目的不是怀古或恋旧,而是在对其合理的借鉴基础上进行现代性的改造,使中国元素不断获得与时俱进的动力。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符号、色彩等基础元素进行设计分析与再造想象,形成崭新的富有时代感的视觉审美形象,已成为现代包装设计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包装设计运用中国元素,不是对传统文化直线性的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统中的扬弃,是在民族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再创造。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吸取外来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的包装设计;进而才能引发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真正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1](美)斯黛茜·金·高登.包装再设计——适应市场变化的平面再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3](美)玛丽安·罗斯奈·克里姆切克.品牌的塑造——从概念构思到货贺展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5
论文摘要:本文以现代营销中,包装设计是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为出发点,分析了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文化性的需求,论述了中国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运用,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提出只有在对传统文化合理继承与再创造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体系并在市场营销中立于不败之地。
包装设计是为产品的包装而设计的。从市场营销的整合传播观念来看,包装设计已不只是产品销售中的一个环节,它已成为营销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后一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包装已由简单的保护、容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融和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俗风貌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宣传商品,更可以促销商品和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概念定位、超乎寻常的艺术语言,最终让消费者因为产品的包装而对产品从心灵上达到共鸣,以满足消费心理的整体需求。正如经济学家杜森·佰瑞说:“在人类涉及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找到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不管是产品的购买,还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不管是提供物质上的途径,还是精神上的享受,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包装设计已不能只满足的产品信息传达,同时也要传播特定的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对产品包装艺术性、文化性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应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更高层次的文化包装。美国心理学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求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一个需求等级模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明随着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文化氛围的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文化以特色着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是其能否在全球文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证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现代营销中只有独具文化风格的产品包装,才能激发消费者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只有在各种文化艺术潮流中,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风格,才能最终促进产品的竞争与销售。
现代包装设计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国外文化艺术的设计理念及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包装设计的形式语言,促进了我国包装设计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包装设计如不确定自己独特的文化定位与认同,将面临被消融的危险。这种文化认同的基础即一个国家的文化个性,象征着特定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是对自身作为人类文明一分子的文化生存权的肯定。
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大量涌入,使得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力、消化力和创造力逐渐退化。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经济行为,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样的思考中。包装设计以艺术手法与信息受众产生互动,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它蕴涵着合理的、可延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方面的内容,与社会现代化发展有着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特征,注重设计形式和本土人文精神内涵。因此,立足于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及审美意识,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具有民族气派和中国元素的包装设计更容易实现其传情达意的设计目标。
具有民族特征的视觉图形、色彩语言以及艺术形式以其强烈的生命力支撑着民族视觉艺术个性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细心剖析本民族独特而丰富的中国元素,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体系,以本国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吸取民族艺术精华,融古通今,拓展视野,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包装设计建立自主的设计立场和文化身份,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根本。
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
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进去,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期“意”传其“神”,让中国元素为现代包装设计注入新活力。以现代视觉造型设计来看,传统艺术创作的精简与传意力量已达到非常高的标准,并极具现代感。全球化进程强烈的刺激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神经,为传统文化的更生带来许多的思考和契机。所以,在认识和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成为现代包装设计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是塑造中国包装风格的必由之路。
包装设计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其目的不是怀古或恋旧,而是在对其合理的借鉴基础上进行现代性的改造,使中国元素不断获得与时俱进的动力。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符号、色彩等基础元素进行设计分析与再造想象,形成崭新的富有时代感的视觉审美形象,已成为现代包装设计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
时代在发展,包装设计运用中国元素,不是对传统文化直线性的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统中的扬弃,是在民族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再创造。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吸取外来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的包装设计;进而才能引发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真正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斯黛茜·金·高登.包装再设计——适应市场变化的平面再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3](美)玛丽安·罗斯奈·克里姆切克.品牌的塑造——从概念构思到货贺展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