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32分)
阅读下文,完成11一18题
1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寞:清静、寂静B.戒除:改掉
C.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D.奇崛:奇特突出。
12.下列人物,没有参与宋代古文运动的一组是【】
A.欧阳修、苏轼B.柳开、工禹偁
C.孙复、石介、穆修、苏舜钦D.韩愈、柳宗元
A.六朝以来淫靡浮泛的骈文占据文坛.改革的阻力甚大。
B.古文写作也趋丁艰涩怪僻,难以为继。
C.宋代散文建立了一种成熟的群体风格。
D.欧阳修打击僻涩怪诞的“太学体”古文。
14.下列不属于宋代文风革新的一项是【】
A.柳开、王禹偁等人首先对浮艳空洞的“五代体”发起攻击.提出复兴“古文”的要求。B.欧阳修、苏轼也倾向于保留“四六”骈文的风格。
C.孙复、石介、穆修、苏舜钦等人反对藻饰丰瞻、典重华贵的时文。
D.至欧阳修主持文坛,他的打击矛头主要是针对僻涩怪诞的“太学体”古文。15.对宋代散文建立“平易”这一成熟的群体风格所起作用最重要、最直接的一项是【】
A.唐代韩愈发动古文运动的影响
B.宋代文风改革得到封建朝廷的公开支持。
C.苏轼以形象透辟的语言道出了这群体风格的特点。
D.欧阳修利用知贡举的职权打击了“太学体”古文。
16.宋代古文运动主要的目的是【】
A.继承“韩柳”的风格B.反对淫靡浮泛的骄文
C.力戒艰涩怪僻的古文D.革新散文的文风
A.宋代古文运动并不否定骈文这种文体,而是否定骄文淫靡浮艳的文风
C.宋代古文家虽然也像唐代韩愈一样提倡古文,但文风与韩愈有所不同。
A.平易和奇崛两种文风B.酷愤时文之弊,力振古道
C.藻饰丰赡、典重华贵D.写作平易自然之文
2012年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32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8题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严格说来,它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我们不妨用“到自然去”四个字概括它的精神。欧洲大陆在l8及19世纪之交,深感自中古以来残留的宗教及文化的影响,不合时代,令人感到窒息。浪漫主义的作家脱离古典主义的羁绊,由各人自寻出路,以自己的情绪,作他们写作吟咏描画的引导线,因为如此,他们倒也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趋向。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是文人能自寻解放的时代,只是时局动荡,好多人觉得过去苦心孤诣学来的规矩方圆,到时全无用场,如此不如放浪形骸自求真趣:因为战事连绵不断,皇帝威信又名实俱亡,很多舞台上的角色已不受道德上的约束,于是趋利附势。他们自述胸襟怀抱,慷慨真切,全无腐儒气味。做起事来,也是畅快淋漓;陈寿《三国志》之原稿,分为《魏书》《蜀书》和《吴书》。因为缺乏一统的政治中心,所以作者就不需迁就某个固定官僚集团的逻辑。而这书又在南北朝时经裴松之集注,采用了很多当时公私著作,逐章逐节补充陈著之不及,也提出不少纠正及置疑之处。因为其中资料五花八门,常有我们在正史里不容易见到的传闻。由于选材不致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所以作史者可以有将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机会。
西方的社会学家,树立了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对立的观念。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小传统则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它采取大传统的精义,融会简化而有时稍微歪曲之,只要不南辕北辙则可。而且两者之交流也是相对的,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被大传统吸收。
中国之忠孝观念由四书五经阐述开来应属大传统。《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也算是这传统所笼罩的一部分。但是因其中资料分歧,离奇的事物汇集,很容易为小说家抽取裁剪补缀而成半创作型的大众读物。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后来又经过元明之间罗贯中等整理,便成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既称“通俗演义”,则照社会学家看来已属小传统之范畴。所以周瑜见杏黄旗而大叫一声、孔明祭东风、孙权与刘备剑砍石块成十字等更离奇的遭遗与真人实事混合以提高读者兴趣,都可以信口呵成。其方法则是将信史更派漫化。《三国演义》其译本标题为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三个王国的浪漫史)不为无因。而京剧跟随着以白脸表示曹操之阴脸.枣红面表示关羽之不可泯灭的忠厚,蝴蝶式的脸谱表示吕蒙之有心计,也是将历史传奇化和美术化。
1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趋向:快步走B.羁绊:束缚
C.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12、第四段“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一句中.“它”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