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沿街店招标牌在改造中出现样式千篇一律的问题,南京近年在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中明确“一户一案”原则,即根据不同建筑风格、不同经营业态、对店招标牌进行个性化设计。在南京,店招标牌的“规范管理”与“彰显特色”如何实现共存?每家商户的店招标牌与街巷整体风貌协调的同时,又能充分表现个性?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可
【现场探访】
店招与街巷风貌协调,式样、字体、颜色各不相同
2020年起,南京每年选出200条街巷进行精细化整治提升,该项工作也在最近两次市人代会上票选为当年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记者注意到,南京的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中,往往都会涉及到沿街商户店招标牌改造。
位于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南湖片区的街巷精细化整治提升项目——“南湖记忆”一期、二期分别于2021年、2022年打造完成。南湖作为南京大型集中生活区有40余年历史,因此该项目将上世纪80、90年代街巷风貌作为设计主题。记者走访看到,沿街商户店招标牌的“背景板”往往采用灰色或淡黄色的水泥面、红砖墙式立面、瓷砖面等不同风格,营造出年代感,而“背景板”表面的店招则有油漆招牌、独立立体字、整体立体字、长方形发光灯箱等不同式样,字体、颜色也各不相同,视觉上呈现出“琳琅满目”的效果。
南湖东街改造后的店招标牌
秦淮区大光路街道的蓝旗街则是2023年完成精细化整治提升的街巷。蓝旗街于清代是正蓝旗衙门所在地。因此整治提升中,对非机动车泊位、路灯杆、店招标牌“背景板”等公共设施主要采用蓝、绿、灰色系,具体到每家商户的店招标牌设计,字体、式样也各不相同。
【焦点三问】
法律条例是否要求店招设计“整齐划一”?
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城管部工作人员尚伟告诉记者,目前南京沿街商户店招标牌管理执行的是2014年实施、2017年与2018年两次修订的《南京市店招标牌设置管理办法》。对于门口店招如何设计,《办法》中并没有“整齐”“统一”“一致”或类似表述,而是采用了“协调”“合理”等说法。
例如《办法》第六条规定,“设置店招标牌的位置、形式、尺寸、色彩、图案等应当与所依附的载体以及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得影响、破坏依附载体的整体效果和街景特征。”第十条规定,“店招标牌版面和造型应当与建(构)筑物风格、自身店(门)面装修和设计相协调,色彩搭配合理,字体规范完整。历史风貌区、特色街区的店招标牌设置应当与历史风貌、街区特色、传统格局相协调。”
“依据《办法》,在‘南湖记忆’项目中,我们确定了一个大范围,即沿街店招标牌的设计符合街区‘年代感’主题,”尚伟说,“在这个范围内,鼓励商户自己设计、选择店招设计,展现个性化。”
店招如何设计,商户们有多大“发言权”?
蓝旗街改造后的店招标牌
例如在今年开展的秦淮区蓝旗街精细化整治提升中,店招标牌的改造设计方案,需要经过商户本人同意确认后方可更换。蓝旗街一家眼镜店原先为独立的立体字,在改造后采用的是白底红字的灯箱店招。店主张女士告诉记者,最初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图是白底黑子,觉得不醒目,就提出修改意见。后来又改了三、四稿,自己才满意,做招牌的字体也是自己挑选的。“制作后看到实物,发现店招灯箱的透光效果不佳,我们也提出了意见,很快就更换了材质重新制作,现在的效果很满意。”
南湖东街一家水果店的店招改造后采用的是绿色瓷砖面底加红色店名。店主骆先生说,有浓浓的怀旧风格,也能体现他家店在南湖经营30多年的历史,自己很喜欢。“第一稿我们就同意了。”
改造后的店招谁负责维护?可以再更换吗?
街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对店招标牌进行改造后,店招标牌也会随时着商户搬入搬出、商户经营业态的变化,甚至是商户个人喜好的变化,自然而然发生更换。新的店招如何设置,同样依据《办法》中的要求,向属地街道办理备案即可。
【专家观点】
把群众等各方共识作为店招标牌改造的前置条件
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徐立认为,店招标牌是城市背街小巷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升城市形象与街巷环境品质,发掘展现区域历史文化底蕴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店招标牌‘规范管理’和‘彰显特色’,是对立统一的。”徐立解释说,如果一味追求“一致性”,就必然会造成店招标牌“千篇一律”;如果只强调个性,也会造成管理失范、杂乱无序。因此,店招标牌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很能体现出基层治理工作的效能。
如何实现“规范管理”与“彰显特色”的有机统一,避免出现街巷改造后沿街店招“清一色”的现象?徐立建议,要把“多方参与”“协商议事”的原则落实在店招标牌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