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阳的两大商圈之一,王家湾在热闹程度上似乎比先富起来的“老大哥”钟家村更胜一筹。就人流方面而言,同样都是坐拥两条线的换乘站,从王家湾站一窝蜂的人群就是比钟家村多些。
汉阳不再是曾经的汉阳,王家湾当然也不再是从前的王家湾。如果你印象中的王家湾还是土味又萧条的模样,那现在时髦又洋气的王家湾绝对会让你刮目相看。
一个地方到底怎么样,气场可说明一切。从没想王家湾会今天这般利索敞亮,要知道上次来王家湾这里还阴沉得不得了,全没现在这般热闹气派。
“武汉,每天不一样”这句口号,王家湾人自然是深有体会的。
▼
偌大的王家湾地铁站有ABCDEFGHJKLM总共12个出口。
若以地面上的汉阳大道作为分界线,这12个出口中,通向玫瑰街方向的M、L、K三口在大道一侧,指向摩尔城方向的其余9口则在大道另一侧。
每天有七八万来自武汉各地的人在这里交汇,又从这12个口子分流到不同的地方。
王家湾地铁连缀着大洋、摩尔城、汉商、海天欢乐购四大商业体,又有好美家、中部名居家私广场、工贸家电等多个家居产业,还有诸如玫瑰街、王家湾夜市、简食街这样的逛吃去处……
出口的分布倒也规矩不算复杂,但想要玩转整个王家湾,把十几个口子哪到哪搞清楚能明白,还是要花点功夫。
E出口
去沃尔玛的、遛娃的和爱逛快时尚的,请麻溜地穿过ABCDFGHJ这8个出口一直走到头,别瞎跑。
摩尔城是王家湾潮流与时尚的挥发器,如果没了摩尔城,王家湾的洋气指数至少削减三分之一。
还在装修中的负2楼是大型网红店集合体;负1楼是德华楼、蔡林记、想时吻等扎堆的美食城;人气非常高的沃尔玛超市也在这儿。
1楼驻扎着汉阳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稻香和小米之家。中庭蓝色游乐场深受孩儿妈孩儿爹孩儿爷和奶的喜欢,夏天没有比这更舒服的遛娃地了。
像H&M、MUJI、UR、优衣库、C&A……等快时尚品牌都在这里,家门口就能买到。
C出口
要去大洋百货的,请认准出口C。
作为武汉三家大洋之一,大洋百货龙阳店深受汉阳嫂子们的圣宠,经久不衰。去星巴克的、买鞋子、买珠宝的、去摩尔城没找到停车位的,大洋百货欢迎你。
负一楼还有汉堡王,以前从来不去C口的,但天椒皇堡给了我动力。
B、A出口
这俩出口可以去到开了好些年的好美家居城,以及王家湾夜市。
B口出来逛苏宁很方便,除了苏宁外,还有可多卖鞋的门面,适合淘货。
B和A都能通到王家湾夜市,B口有一小片,去夜市的多数还是会选择A口。这里白天大门紧闭,晚上贼热闹,吃的穿的都有,小玩意儿很多。
逛夜市最重要的是捂好包包,不知有多少人在这丢过手机;记得讲价,一百来块不到能买一身。
D出口
从D口出,您是要坐公交回家呢还是去酒店呀?
要在地面换乘公交的,可以在D出口前面的公交站等公交。不回家的,旁边小马路往后走,有可多酒店宾馆。
逛的地方的话,除了国美和滔博以外,好像也没啥了。不过夹在C口和E口之间,无论是去摩尔城还是大洋都挺方便。
H、J出口
H出口和J出口出来的主要是逛汉商家乐福的。
汉商21世纪购物中心,王家湾地标一般的老牌商场。经过好几轮改建扩建后,如今的汉商越来越大气,布局也越来越合理,吃喝玩乐一条龙,依然是大家最爱逛的地方之一。
汉商可多吃的,各种馆子,好多人来着主要是吃饭。除了艳阳天外,还搬过去了渝家小馆,听说是原来天津路那家的原班人马,可以期待一下。
这么多年了,王家湾的家乐福依然热闹,作为汉阳第一家家乐福,这里是王家湾人最爱逛的生活超市,沃尔玛也取代不了它的地位。
G出口
G口出来,旁边就是人多到堪比光谷广场的公交站,每天早晚高峰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人,车子刚靠边,人就海水一样涌过去,让小编回忆起被光谷广场公交站支配的恐惧。
简食街是条夹混在汉商里头的小吃一条街,说真的,这条街上的吃的真的乏善可陈,能吃的很少,大多数都不大好吃。
F出口
F出口出来只有个4S店,没事不用往那边跑。
M出口
M口出来是中部名居家私广场,里面卖家具,一楼临街有很多吃东西的地方。
这里是原来的金马国际家居广场,格调上比好美家高大上,然而生意一直不好,坚持了蛮久后还是换老板了,变成了现在的中部名品家居广场。
K出口
同样和地铁无缝对接的海天欢乐购怕是这一带生意最冷清的商场,占着这么好的地段却就是火不起来,反而越来越萧条。
负一楼好多店都搬空了,即使周末这里也是行人寥寥。记得刚开业的时候还是挺热闹,商铺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就迷路。
倒是晚上外面的小广场还是挺热闹的,经常看见一家子出来乘凉散步的。
出地铁想立马上厕所的,请出闸直奔K出口。
L出口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王家湾L口走到E口的距离。去帅府车友饭店和玫瑰街的请看这边。
吃货的夜晚,属于玫瑰街。即便是极少极少去汉阳的老汉口、老武昌也知道,汉阳有这么一条名唤“玫瑰”的美食一条街。从地铁L口出来,不出三百米就能走到。
如果食物分地域的话,能代表汉阳的应该是这道猪弯弯。弯弯火锅城是许多慕名前来觅食弯弯的首选之地。
点的时候,可以点全是猪弯弯的,也可以点拼配锅:一半是弯弯,另一半则有牛蛙、虾子、牛肉等可选。
弯弯吃的是个原汁原味,端上来就是几大块净料猪弯弯,满满都是胶原蛋白的既视感。好笑的是,同行的摄影师表示不大会吃这玩意儿,筷子夹半天夹不起来,直接用手来就好多了。
王家湾最火的鸭子不是周黑鸭,而是被推荐烂了的黄毛鸭脖。
这种主打咸鲜味的卤鸭颜色红彤彤,与周黑鸭的酱油色不同,辣味不燥不烧,很容易压下去。吃惯了周黑鸭再吃这个,觉得还蛮特别。
论过早的话,这条街上只认罗氏热干面。第二届热干面大赛的冠军店家,粉面俱佳,尤其喜欢喜欢他家的宽粉,质感无敌,真正的粮食与手工的味道。汤头对得起鲜美入味四个字,配个面窝绝了。
△图片来自@大侠
△图片来自@紫雨寒冰_3755
尤其是夏天,万万不要错过这家王记糍粑冰粉,简直是肥宅救命冰。一碗招牌冰粉,配料超多,小的糍粑元子口感很好,喜欢红豆的一定要多加红豆。趁冰拌匀,夏天就是要这种清凉味道。
△图片来自@咕叽咕叽咕哩
玫瑰街最受欢迎的吃虾地儿,一个是四妹,一个是一棠。
四妹餐厅从前是大排档路边摊,现在是门面店,是玫瑰街上出名的巷口美食。他家的虾子个头大,肥,虽然虾价每年都在涨,不过他家依然受欢迎。
△图片来自@CICI老阿姨
图片来自@易兮兮兮
宵夜小吃的话,推荐七七饺子和小王汤包烧烤。
七七饺子位置很显眼,美多多巷子里黄毛鸭脖对面。他家是个半敞的门面,当街现做的感觉很有趣。锅贴仅有四种馅料可选:韭菜,牛肉,三鲜,虾仁。焦焦脆脆,馅料满满,趁热吃能爆汁儿。
△图片来自@萌九同学
小王汤包烧烤在我吃过的汤包里不算惊艳,总体味道还是可以。汁水很足,皮儿算韧不容易破,价格也很实惠。
△图片来自@圆滚滚的好吃包
此外,这条巷子里还有好多烧烤,味道也不错。这一带好吃的太多了,玫瑰街的另一头还有家跛子烧烤,也很出名,有心人可以去找一找。
如你所见,如今的王家湾确实是越来越好,整个商圈的繁华与喧嚣,你夸他是汉阳第一也不为过。
好多人说,突兀耸立于王家湾商圈中央的立交桥无比失败,其实换个眼光看,这座立交反倒给这个添加了别样的景致,一眼望去,竟然有几分壮丽之感。
汉商门口拿着刻章字样的小贩恍然有种老街巷配钥匙的感觉;穿过临街的豪华楼宇,躲在后面的是低矮斑驳的老社区,诉说着王家湾成长的蛛丝马迹。
也许这就是真实的王家湾,新与旧错落,洋气与市井并存,繁华又斑驳。那些老的、破的、旧的……就像是一圈圈年轮,见证了王家湾从冷清到热闹,从黯淡到经打磨之后的熠熠生光。
我相信,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来的王家湾,会变成更好版本的王家湾。
@麦兜宝宝:住这附近把王家湾都逛烂了,超市基本去沃尔玛和家乐福,买衣服去大洋,21世纪,摩尔城,蛮方便。从武昌嫁过来的,现在基本都不去汉口武昌了,哈哈,生活方便。
@sweet敏敏:以前没有结婚的时候就住十里铺邮局,现在邮局拆了,听说也不会再建房子了。记得以前这里有个家乐福,每天都去逛一下,也就只有这个地方消遣一下。现在的王家湾发展得比钟家村好多了,真的是10年的变化随都想不到的。
@钟钟1986:对王家湾有特殊感情,第一份工作就在王家湾工贸家电。07年开始,做了将近7年,期间结婚生子。王家湾的发展也挺迅速的,地铁是我看着修起来的,上个礼拜还带孩子去王家湾溜溜弯,从汉口过去也方便多了,希望越来越好吧。
@呆萌君他媳妇:09年在汉阳读书,毕业住在王家湾,现在住百步亭,但是新房买在四新。读书的时候最爱逛家乐福、汉商,现在过去都不认得路了。
@大简猫:作为汉口搬过来的,这边的老破小比汉口真的好多了。路面宽平,基础设施看起来干净整齐。但听到满耳朵的蔡甸话、经开话、汉南话,还是有点不适应啊,感觉自己是外地人,他们才是本地的。
@Veterna:12年报的江大专科,结果被安排到财校上课,唯一开心的便是下午没课时一群人走到王家湾逛街吃好吃的。如今已工作,公司在钟家村附近,虽说也热闹,但依旧及不上王家湾的繁华。14年从汉口搬到汉阳,见证了王家湾从破到美,从堵到通,现在的我也能很自豪的和朋友们说,我是汉阳人。
有奖话题
你对王家湾有什么印象或记忆?
小编将每人赠送《小偷家族》电影票2张
2018年8月2日(本周四)20:00
东京高楼林立的大厦之间,残存一个破旧平房,里面住着年迈的母亲柴田初枝(树木希林饰)、治(中川雅也饰)与信代(安藤樱饰)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子祥太(城桧吏饰),和信代的妹妹亚纪(松冈茉优饰)。这家人依赖初枝的老人年金过活。当年金不够用时,就会靠在外头顺手牵羊来补贴家用。
虽然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但每天依然快乐地生活着。某个寒冷的冬日,治在周边的公寓发现了一位被冻僵瑟瑟发抖的小女孩(佐佐木美雪饰),并将她带回了家,照顾起居,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直到有一天,一个意外的事件使得原本融洽的家庭逐渐四分五裂。彼此心中隐藏的秘密与内心深处暗藏的愿望,也逐渐摊在阳光底下……
《小偷家族》获得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将于2018年8月3日在中国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