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招幌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店铺招牌。如旅店门前挂“安寓客商”,当铺门外写一“当”字,盐店门外或影门墙上书写“盐”字或“盐庄”。二是堂号招牌。如丰县城里的药店“怀济堂”、“怀仁堂”,杂货店“太顺堂”,文具店“占奎堂”等。堂号、招牌置于店的正堂或店檐下。三是以姓氏作店铺或产品名称,如图3所示。
标志招幌有四种形式:一是商品象征性招幌。如药铺门外墙上展示一膏药图形,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纸上,有的画在木牌上;糕点铺门前悬挂折叠成三角形的包装纸;酒店门前悬挂酒壶;旅店门外挂灯。二是行业象征性招幌。如弹棉的门前挂一圆圈,周围带着棉絮;剃头铺门前挂一张弓,弓弦上系三绺头发;走乡串户剃头的,剃头挑子一端挂一荡匹。三是副产品作招幌。如酿醋的门前撒醋麸子,磨香油的门前晒麻糁等。四是象征性工具招幌。如买树的带一木锛,既象征木工工具,又可作丈量长度的尺子。
彩楼欢门是两宋时代酒食店流行的店面装饰,不仅指店门口用彩帛、彩纸等所扎的门楼;也指建筑廊间半月形雕饰的门,以木质杆件绑缚而成,结构大量使用在中国传统木作营造体系中不多见的斜撑、X型支撑、三角支撑以及绳索拉结等方式。彩楼欢门具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其形态明显与楼阁建筑的形态有对应关系,除了缺乏楼阁建筑的基座之外,其他建筑形态构成要素一应俱全;其次,结构做法与构成方式与楼阁建筑的大木作逻辑有明显区别,不但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绑缚而非榫卯方式,构件之间连接的逻辑关系也与传统大木作不同,没有传统抬梁或穿斗式的构件组成方式,甚至连残留的痕迹都没有,大量使用斜撑、X型支撑、三角支撑等在传统大木作方式中仅出现于隐蔽处的构件连接关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