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广州芳村大大小小的茶叶市场之中,证券时报记者发现,“投资”“收藏”“回收”等字样不断出现在一些茶叶店招牌上。这个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多年来还有着另一个响亮的名称——“茶叶华尔街”。
“‘昌世茶’的爆雷在芳村是史无前例的。近些年在芳村跑路的品牌很多,‘昌世茶’在今年也不是第一家。”在一位参与“昌世茶”炒作的茶商看来,炒茶与炒股并无区别。
随着“昌世茶”的喧嚣渐渐散去,芳村正在恢复平静,但新的“昌世茶”却在暗自生长、酝酿。
回归平静的芳村
12月初,“‘00后’收割5亿元后跑路”“5万元一夜间跌到3000元”“众多茶商围堵‘昌世茶’门店”……这一串串令人震惊的数字,揭开了芳村“金融茶”的冰山一角,也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普普通通的茶叶价格居然也能高达数万元,而且在以数亿元的规模进行交易、买卖。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实地探访“昌世茶”门店所在的广州芳村古桥茶街:偌大的芳村茶叶市场人并不多,古桥茶街更是颇为冷清,“昌世茶”门店也早已被塑料布整体遮住。对此,现场的一位茶商表示,“主要是这个事影响太坏了,前面几天每天都有很多人和自媒体过来拍照、打卡,为了避免麻烦,市场管理处就把‘昌世茶’门店给遮了起来。”
在走访多位茶商后,记者发现在芳村有着完完全全不同的两类商户:一类是视“金融茶”为洪水猛兽的茶商,数十年如一日就靠买茶、卖茶为生,所售茶叶单价多在数十元至数百元间;另一类则是认为“金融茶”存在即合理,在正常经营茶叶生意的同时,还兼职炒作“金融茶”赚钱。此外,另有一些人则是专职炒茶。
刘鹏则是属于第二类茶商,他的门店就在“昌世茶”门店的正对面。他告诉记者,他这一次也购买了十几万元的“昌世茶”,在爆雷后也很干脆地认赌服输,以4000元~6000元一提的价格把手里的“昌世茶”卖掉了。
不过,另一位参与“昌世茶”炒作的茶商陈丽(化名)则对舆论上认为他们活该的观点极为愤怒。陈丽也是在高点买入“昌世茶”被套,她表示,“我不是说我一定是受害者,但是我周边确实有很多受害人,他们肯定有预谋地来做这个局。现在外界可能都认为茶叶市场老板比较有钱,现在有人盯着他们的钱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有人有预谋地去做这个事,他们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是反过来指责我们这些受害者。”
交易平台
助推“金融化”
除了对现货茶的炒作,“金融茶”还发展出了期货市场。在期货模式下,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商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商再卖给下一个茶商,如此循环往复、“茶炒不喝”。其中,当然也免不了“自己卖,自己买”的抬价手法,导致普洱茶的价格暴涨、暴跌,“金融茶”的名声也由此而来。
在芳村的一处茶叶市场中,记者看到,该市场在一块宣传栏上也明确写着:“支持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创新茶叶拍卖、引入直播新业态搭建网络平台经济、期货等交易模式……”。
目前,无论“金融茶”本身是否合理,经过多年发展,“金融茶”在芳村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或者说炒作链:从茶叶的源头厂家、各大茶叶品牌,到为数众多的经销商、加盟商,再到数量更为庞大的散户买家群体,以及不时出现的茶托等各种中间角色,正是他们构成了炒作“金融茶”的主体。
同时,这些平台还能给炒家们提供互动交流、交易的模块,“找茶”“出茶”的买卖双方都能十分顺畅地查看产品涨跌以及寻找到交易对手。甚至交易平台上还能看到不少对一些新品牌或一些“金融茶”的介绍、行情趋势分析等众多内容。
这些平台还有一个关键的功能,能为交易双方提供“严格验货、正品鉴定、专业仓储”服务,这一服务完全打消了“金融茶”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信任度问题,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茶”交易的兴起。
行走在法律边缘
在“金融茶”这一场击鼓传花的大戏中,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昌世茶”爆雷的教训已极为深刻。
对此,浙江百和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蒋华勤表示,在这场“金融茶”的炒作“游戏”中,如果没有爆雷,参与者只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应该是民事法律意思自治原则所允许的。如果“游戏”操盘者违反游戏规则,造成其他参与者实际损失,其他“游戏”参与者索赔的话,可能要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法律责任。“游戏”失败,导致参与者血本无归(即通常所说的爆雷),那么要看操盘者的主观故意以及资金流向来判断案件的性质,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
“针对这类案件,我个人倾向涉嫌集资诈骗罪。因为‘游戏’操盘者一开始就是以非法占有他人钱财为目的来操作‘游戏’的,压根就没有让投资者获得回报或得到清偿的打算。‘游戏’的最终结果就是全体或部分参与者血本无归。如果所获资金是用于挥霍的话,那就完全符合集资诈骗罪的所有构成要件。”蒋华勤说。
不难发现,无论操盘方将茶叶包装得多么华丽,在整个“金融茶”的交易环节中,无可避免的会触及一些法律红线或灰色地带,甚至开始不断向更大范围蔓延。
但可惜的是,近些年来“金融茶”爆雷屡见不鲜,部分炒家赔得血本无归,但依然有大量的人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刘鹏坦言,“金融茶的炒作,一方面是操盘方钻法律漏洞,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人的贪性。从受害者而言,有些可能也明显知道他们会出事,但一路看着飞涨的茶叶价格,很难不心动、不参与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