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上来说,酱香热的兴起首先归功于大量的资金(尤其是业外资本)的进入,资本驱动了行业热度,而行业热度又影响了消费人群的快速增长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然而为何资本看好酱香品类?这就得从酱酒热的根源和特性说起。
酱香品类总体概括为一超多强。一超:茅台(包括旗下各系列品牌)作为酱香品类的超级品牌,直接影响了整个品类的增长。多强:郎酒、国台、金沙回沙、云门、武陵等少数品牌,作为酱香品类头部市场的基本构成部分,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其他大量酱香品牌,尽管总体销量可观,但品牌高度分散和碎片化,占据了主要的长尾市场。因此总体品类格局呈现葫芦形(高端品牌高度集中,低端品牌高度分散,中间腰部市场非常的薄弱。)
图1:酱香品类葫芦形格局示意图
一超多强的格局使得一超直接影响了多强的发展,而多强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整个品类的发展。整个品类的发展使得底部碎片化的品牌逐步集中化,来补充和完善脆弱的腰部市场,从而使得整个品类能够合理布局良性发展。
2017年,酱香型品类占白酒比例约15%,但利润占比为35%,高利润比意味着高市场投入,搞市场投入意味着高成长能力。白酒市场足够的大,而酱香品类目前为止尚为狭小,因此在资源投入和运作得当的话酱香品类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茅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快速消费品,其高端稀缺性已经使得茅台被慢慢塑造成奢侈品。作为奢侈品,茅台价格的天花板被打开,有充足的上涨空间;但茅台的价格线却成了其他白酒香型相似功能或场景酒水品类价格的天花板。
酱香品类在酒水行业里面属于小众品类,目标消费群体较为固定,消费场景也较为固定。尽管酱香消费群体特征明显倾向于高端成熟,消费场景主要集中于中高端商务的小众性,但这也便于消费群体的区隔;这种区隔即保证了消费群体的稳定性,也保证了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和稳定增长。
酱酒有一定的门槛性,其浓郁的香味对初喝酱酒的人来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消费者一旦习惯了这种浓浓的香味,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感,这种感觉是持久和稳定的。
不仅如此,部分消费者一旦习惯了浓郁的香味后,往往对其他清淡香味的品类体现出不适应的现象,这就意味着高端和超高端其他香型酒水品类的塑造面临的窘境:不塑造没有增量市场,而大力塑造就有可能遇到被酱香酒俘获从而被别人搭了便车的情况,而且这个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
酱香酒的特性是资本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而资本更看重酱香品类的金融属性。
酱香品类的稀缺本质在于产能的限制,5-10年内的产能增长基本上是可预测的,中高端成品酱酒的总量是大体可控的,这就为资本的运作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保障。
白酒市场份额巨大,消费人群广泛,消费场景多样,中高端酱酒的流通性是很强的;多年来作为标杆的飞天茅台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情况,市场供求缺口巨大,这保证了产品的流通性和变现能力。
中高端白酒产品保质期厂,易储存,运输过程不易变质,加之酱香产品品质优异,这些都保证了酱香类白酒的可收藏性。
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酒龙头,是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酒水企业,这些都为其优质的酱酒进行了背书;而中高端酱酒的信用又为酱酒的金融属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股市角度来看,酒水、金融和医疗等行业相对来说抗跌性较强;从图2中看出,牛市中酒水行业长得慢;大熊市时几乎与大盘同速;但漫漫熊市中,酒水饮料行业的抗跌性表现得比较突出,白酒不少股票市值突破了2015年初牛市的最高峰,部分白酒企业股票价格是2015年最高峰的几倍。然而同样作为酒水行业的黄酒企业,不仅远远低于酒水饮料行业,甚至远低于大盘。
图2:A股上市公司白酒行业、饮料行业、上证A股和某黄酒企业的K线图
(备注:其中黄色K线为白酒行业,绿色K线为饮料行业,蓝色K线为上证A股)
不仅股市投资如此,2012年后酒水行业低谷期,大量业外资本涌入贵州省,收购了不少的企业和原酒,不少前瞻性的企业家提前进行了布局,成为了酱香热的重要收益者。因次,从结果来看,此次酱酒投资有效的对冲了这几年的金融风险。
然而,金融产品的特性决定了,酱香热不可能永远的热下去,那么当她冷下来后谁会是下一个“酱香热”?
高端一超多强,古越龙山作为龙头拥有巨大的品牌优势;会稽山、金枫、塔牌、沙洲优黄和即墨老酒等少数几强占了几乎一半的销量,剩下的上百个规模型黄酒企业仅占另外一半的销量;也明显地呈现出高端高度集中,低端高度分散,腰部非常薄弱的葫芦格局(见图1)。
顶部尚未有很明显的价格阻碍能够限制高端黄酒得定价。目前主流黄酒消费群体仍集中在江浙沪,主流人群仍为中老年人;如果运作得当,充分培育年轻消费群体,充分开发全国市场,黄酒市场的增长也非常有潜力;根源在于黄酒低度、健康、文化等属性使得市场需求是存在和巨大的。
黄酒目前为止仍为小众品类,全国每年黄酒总消费仅有二百亿左右,而且消费群体稳定,这为黄酒行业的发展建立了很坚固的根据地市场。黄酒行业,尤其是头部企业这些年来一直是稳定而缓慢的增长,市场培育也在稳步的进行;不排除未来全国黄酒市场能够突破瓶颈,迅速达到拐点而迅速放量的可能。
图3:中国A股三大黄酒上市公司2011年---2018年总营收数据变化柱形图
跟酱香品类相似,黄酒也是香味浓郁,初步接触的消费者的确有一个的适应过程。但是一旦消费者多次尝试并适应了黄酒的口味,其浓郁的香味和独有的口感会让习惯的消费者忠诚度很高。
尽管黄酒企业很多,而真正有实力的头部企业也就几家,而拥有大规模、专业储藏老酒的企业只有龙头企业---古越龙山一家;其储存的真实年份的原酒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
古越龙山中央酒库库存酒
中高端黄酒需要纯手工酿造且五年以上才有良好口感,而短期内黄酒企业的库存是有限的,其产能扩展总体也是可预测的,因此黄酒行业高端酒(包括原酒)也有一定的稀缺性。
首先,优质原酒是稀缺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产。其次,优质黄酒随着储存年份增加,其酒质更好,价值越高,有增值价值。再次,龙头古越龙山为国企背景;古越龙山、会稽山和金枫酒业又有上市公司作为背书,这些都为中高端黄酒的金融化提供了信用基础。
相比之下,黄酒行业拥有酱酒品类相似的特性,也拥有很广阔的发展潜力。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说葡萄酒也有相似的特性。的确,葡萄酒也有相似的特性,但国内葡萄酒毕竟作为一个舶来品种,其价格顶板受进口葡萄酒和洋酒的制约,发展空间也受海外进口葡萄酒的挤压,这是国内葡萄酒未来金融化需要突破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