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六部委拿出了哪些重磅利好新闻频道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又一政策文件出台。近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其中优质企业是领头雁、排头兵。工信部表示,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第一财经分析,《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就是明确了制造业优质企业的范围及梯度培育格局。而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有利于统筹整合政策资源,提升各项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政策传导效果,也有利于强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合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发展生态。

哪些企业将受益?根据《指导意见》,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是此次六部门发文重点支持的对象。

树立三类典型标杆企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近年来,我国优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总体上企业发展质量、影响能力等都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企业不分大小,只要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在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链中发挥独特作用,都是制造业优质企业。根据企业在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和规模,《指导意见》提出树立产业链领航、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三类典型标杆。

《指导意见》明确,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指导意见》从支持企业自身做强做优做大方面提出了六项任务举措,从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方面提出了两项保障举措,对企业培育发展予以支持。

吴琦告诉第一财经,制造业企业长期以来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较弱。基础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不足,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二是融资难题长期难解,经营成本负担较高。特别是对于民营制造企业、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融资渠道不畅。

“《指导意见》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明确了工信部牵头,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参与的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跨部门协调和联动机制,并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举措,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吴琦说。

对哪些行业带来利好

《指导意见》特别提到,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

工信部指出,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存在风险、企业发展韧性有待增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水平不够,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专业化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等。

针对上述问题,在支持企业自身做强做优做大方面,《指导意见》明确,加强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和开放;引导企业广泛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搭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一位汽车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近两年芯片危机的出现,让大家认清了“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关键核心技术不是花钱可以买到的,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发挥优质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各类企业做优做强,从而促进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日前在一场论坛上表示,中国在核电、高铁、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终端产品都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相比终端产品,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迭代更快、专业化程度要求高,产品的研发往往基于基础研究,市场竞争也更激烈,所以怎么在关键技术这些中间品领域形成创新能力,对中国的产业链安全也越来越重要。

“总体来看,《指导意见》中的政策已较为全面,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吴琦说,制造业更大的难题在于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建议出台鼓励制造业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文件,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水平大规模创造与有效转化应用。此外,鉴于当前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打造符合科技型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的产品体系,比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

支持“制造业优质企业”上市、并购、发债

资本市场支持方面,为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指导意见》要求,“组织领航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梳理,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完善金融财政政策措施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建设和上市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证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共394家公司首发上市,融资4670亿元,规模创十年新高;再融资9476亿元,并购重组金额达1.66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合计融资8.48万亿元;创投基金在投本金8877亿元,增幅近40%。

事实上,伴随注册制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IPO上市、债券发行等方面,一直在持续推进改革完善。

并购重组方面,据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郭瑞明介绍,为推动提高并购重组质量和效率,优化和调整注册制下审核机制和审核标准,证监会从严监管“三高”并购(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并购重组的制度环境得到大幅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IPO方面,各板块制度逐步完善,企业上市预期更加清晰。

科创板聚焦于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两年来运行平稳。据证监会主席易会满6月10日披露,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近4.1万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61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四成。

7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披露称,要稳步推进科创板建设,进一步完善注册制改革试点工作。“要坚守好科创板定位,助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应科尽科’。”上交所称。

创业板方面,去年8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改革后的创业板聚焦“三创四新”,即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聚焦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

债券发行方面,证监会曾于今年4月30日明确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严把发行准入关,支持更多优质企业融资发展。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项目落地,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形成示范效应。此外,还将深化债券品种创新,稳步推进绿色债、科技创新债、股债结合产品等债券品种,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交易所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到16.33万亿元,其中,非金融公司债券存量规模达到9.18万亿元,约占全国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券存量规模的40%。

THE END
1.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末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为3608家股票原董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境内股票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为3608家。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为上市公司数量前三甲。 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境内股票市场共有上市公司5346家,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分别为2263、2844、239家。分控股类型看,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公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OI04C50514R9KE.html
2.制造业有哪些上市公司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产品和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制造业上市公司有望取得https://ask.zol.com.cn/x/24978715.html
3.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近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数据显示,入围今年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最低年营收总额为146.12亿元。 从排名来看,恒力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营收总额达8117.36亿元,位居榜首;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g5MDM5NA==&mid=2247692456&idx=1&sn=1d64fbf5d982bb6b557c892d67f1dd50&chksm=e832a12f092646422516bf0fad1dad7ec3a302027c113e8dfbf26797a1e36c0e579010bc0ab5&scene=27
4.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有哪些?全国(西电偏重基建施工去了,而许继的相关业务全部在许继集团,将该业务弄进上市公司的重组计划又被无限期https://www.1633.com/ask/290439.html
5.先进制造业龙头股票有哪些?2022先进制造业概念股上市公司一览表先进制造业龙头股票有哪些?2022先进制造业概念股上市公司一览表 经济和政策观察:5 月25 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龙头股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6 月上海逐步复工后,本周上海、北京等仍有零星疫情,期待疫情控制后经济活动恢复正常。根据央行数据,5 月企业新增人民币贷款5551 亿,同比下降http://www.zdcj.net/xiazai/54448.html
6.佛山新能源行业有哪些佛山新能源上市公司不是很严重。据相关行业调查得知佛山新能源行业有哪些,佛山天劲新能源有限公司佛山新能源行业有哪些的工作岗位加班是有的,但不是很严重,员工可以自愿选择加班和不加班,每个月会有四天的带薪休假,员工平均工资在8000元左右。 佛山市天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专注锂电技术13年,该公司的加班情况会比较多,但是也就在一小http://www.jxtzc.com/post/4843.html
7.(五)张家口市商务局投资促进领域百问百答加强与行业龙头央企、境内外500强企业、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以及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挂牌上市的行业领军企业,对接通过主动邀请、登门拜访等方式,了解信息,探求合作。 13.如何加强重点企业招商? 有针对性地对接中国500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1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100强企业等行业领军企业,量身定制https://www.zjk.gov.cn/content/bwbd/197922.html
8.2023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排行榜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发布了“2023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榜单”。榜单显示,宁德时代、海康威视、上汽集团、中国中车、立讯精密、万华化学、通威股份、海尔智家、广汽集团、宝钢股份位列榜单前十强,成为2023中国十大制造业公司。下面小编已经把完整榜单整理出来,https://www.cnpp.cn/focus/3505622.html
9.请问贵公司子公司锴威特准备上市。对贵公司有哪些帮助影响!谢谢广东甘化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公司简称:甘化科工 证券代码:000576 所属地区:广东省 所属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公司官网 扫码观看 分享到: 路演厅首页 路演 互动 公告 媒体报道 公司概况 投资者 问甘化科工 (000576): 请问贵公司子公司锴威特准备上市。对贵公司有哪些帮助影响!谢谢!https://ir.p5w.net/question/000143208E438DB1480DBD6B97C3DE85153A.shtml
10.中国十大制造业行业第一的上市公司赚钱排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SZ.000333)是一家以家电制造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于2013年9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拥有美的、小天鹅、荣事达、威灵、华凌、安得、美芝等十余个品牌。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近30个分支机构。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照https://mp.ofweek.com/gongkong/a345693521496
11.饲料板块产业链解析:饲料龙头上市公司有哪些?“美神”种苗通过美国NSR认证,达到美国同步育种水平。集团位列饲料、肉类行业十强,跨入中国制造业500强。 8、中宠股份(002891) 中宠股份公司是一家全球宠物食品领域多元化品牌运营商,旗下有“Wanpy”、“Natural Farm”、“Dr.Hao”、“Jerky Time”、“爱宠私厨”、“脆脆香”丄Happy100等自主品牌,主要从事犬用https://www.jfinfo.com/news/4049998
12.中国上市公司协会:3月末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为3629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境内股票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为3629家。分行业看,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为上市公司数量前三位。 图为工作人员在智能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杨晨光 摄 协会统计显示,3月当月,境内股票市场新增首发上市公司10家http://www.xinhuanet.com/20240504/f89adbc88e034079953af7dc26beb89d/c.html
13.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有哪些?高端制造业股票名单一览新闻动态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有哪些?高端制造业股票名单一览 上市退市 制造业 合众思壮 中航光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4-05 13:28 来源: 股票论坛 1、中航光电:4月1日消息,中航光电资金净流入4844.59万元,超大单资金净流入3521.86万元,换手率0.91%,成交金额7.87亿元。 2021年https://aiqicha.baidu.com/yuqing?yuqingId=83a5f9f83ba8a40b1df7cf8bab3a3da8&type=
14.立方早知道新冠肺炎更名/中原环保44.2亿元大收购/平顶山一12月26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白皮书2022》。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0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313家,占A股全部的65.5%。其中,高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21家,占制造业上市公司的65%,相比于2017年底的1250家增长了69.7%。【详情】 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4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