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摘要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制造
2、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thestatus,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abstractmanufacturingisanationalimportantmanifestationof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andcomprehensivestrength,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anufacturingindustryisofgreatsignificancenoton
3、lyforthecountryseconomicconstruction,andimprovetheproductivityandanimportantpartofpeopleslivingstandards.manufacturinginchinaatpresentstagecomparedwiththedevelopedcountriesintheworld,therearemanyproblemstobesolved,includingthepoorinnovationabilityandirrati
4、onalindustrialstructure,enterprisetaxburdenisoverweight,andthecostincrease,aseriesofproblemssuchaslackofinternationalbrands.inthispaper,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ofchinasmanufacturingindustry,startingfromthepracticalproblemsofchinasmanufacturingindustry,
5、thedevelopmentofthereferenceofforeignsuccessfulexperience,putforwardscientificandrationaldevelopmentstrategiesforchinasmanufacturingindustry.inordertoimprovethe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asthefoundation,taketherightindustrydevelopmentstrategyasthekeypoint,red
6、ucethetaxburdenlevelandcost,createinternationalbrandmadeinchina,makechinasmanufacturingindustry,niceandfastsustainabledevelopmentinanall-roundway.keywords:manufacturing;technologyinnovation;industrialstructure;self-ownsdbrand目录0引言11制造业概述11.1制造业基本概念11.2制作业的作用22我国制造业的发
7、展现状42.1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42.2工业体系齐全、产值相对高52.3中国制造走向世界53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3.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63.2产业结构不合理73.3企业税负过重、成本增加83.4缺乏中国制造品牌94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分析104.1全面加强自主创新104.2调整产业结构114.3减轻税负、降低成本124.4打造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品牌12结论14致谢15参考文献16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0引言纵观现代工业强国,制造业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70%-80%的经济财富来自制造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和主导作用,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物
9、于重要的发展历史机遇时期。中国制造业要敢于面对挑战并且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有效化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和制造业强国的建设。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环境,提出一些符合中国制造业情况的建议与发展对策,从而使中国制造业抓住发展机遇,打造制造业强国。1制造业概述1.1制造业基本概念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
10、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1。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制造业属于门类c,共分为31个大类(见表1),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2,本文主要从整个宏观上对制造业进行分析。表1中国制造业31大类代码及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13农副食品加工业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4食品制造业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6烟草制品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7纺织业33金属制品业18纺织服装、服饰业34通用设备制造业19皮革、毛
12、、政治、文化的运行与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很重要,如果没有制造业,农业就没有了生产的工具设施,也就谈不上农业的发展和进步3,先进的制造业可以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业化程度,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同时,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就是第三产业,比如手机制造后,就需要一系列的售后服务,创造出许多就业岗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2009年到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2.8%、32.5%、32.0%、31.1%、31.5%,另外,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
14、.2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沃麦科出的改变世界的机器曾经畅销全球,作者在开篇就说:“一个国家要生活的很好,首先必须生产做好。”这句活深刻的表达出,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程度对这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根据国际惯例,制造业也是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将受到严重威胁;只有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国才可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20%以上,70%-80%的财富来自制造业,国际上最大的跨国公司
15、100强中,80%集中在制造业当中2。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导致世界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世界工业体系中的扮演角色位置和核心竞争力,美国、德国、日本是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制造业国家,他们也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制造业水平。因此,中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使之达到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水平。1.2.3制造业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实践载体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载体,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制造业,科学技术就无法存在与创新;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
17、产力将极大地提高制造业水平,中国必须重视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强国战略,使中国科技水平达到或超越发达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工业化强国。2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2.1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制造业增长率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使制造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水平与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表2可知,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只占到全球的1.4%,为美国的1/15,世界排名未进入前十名;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2255亿元,占世界制造业比重的7.0%排名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位居
19、系齐全、产值相对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清政府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重视农业而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在之后的历史里因工业力量薄弱任各国列强欺负和宰割,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真正重视和发展制造业,进行三大改造,举全国之力发展制造业。经过6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国制造已经硕果累累,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到门类多样化、由低级制造向中高端制造开始发展,建立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齐全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航天航空、生物制造、巨型计算机研发、海洋工程、先进铁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出现迅速多元化局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按照
20、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产量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造船、服装、集成电路、手机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例如,中国钢铁产量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四个国家总和,水泥、煤炭产量也几乎达到全球产量的一半,还有家电产品等等。从制造业的地区分布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大量引进外商投资,许多国际制造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占到整个引进来制造业的70%以上,电子制造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制造业形成“阶梯式”空间分布。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进行产业升级改造,
23、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已经下降到100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是外商投资额的10倍以上。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向世界,对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纵观世界制造强国历史,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86%的研发费用投入、90%的科技发明专利10。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增加值虽然已经居世界首位,由于一直坚持“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在制造技术的发展上存在着重引进轻创新的思想,许多行业只看到短期收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主研发的努力7,直接依靠外国先进技术进口,造成中国制造业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远低
24、于世界水平,缺乏具有强大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许多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在重要技术产品上不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及出现技术附加值高的设备必须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口不利局面。重要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达50%,高端装备进口率达到60%,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弥补自身的不足。中国许多主要工业产品供过于求,但是在关键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还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导致缺乏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美国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201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12%,制造业研发占整
25、个研发的75%,全国研发人员的60%从事制造业,制造业拥有一半以上的专利。对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与生产学习、研发设计活动密切相连,而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企业所不能相比的,客观上导致中国制造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的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面对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中,中国制造企业大量引进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和资源密集型高耗能等工业体系,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实际转移进来。中国制造业基本上在低、中技术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相反在中、高技术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则是瓶颈处于劣势。归结到底在于制造业内部自主创新力度弱、核心技术少,特别是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8。另外,企业不
26、能主导技术创新,缺乏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配合,产学研各自为战条块分割,尤其是中小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术环境,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3.2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制造业自身因素导致产业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产业结构从“十五大”以来进行了调整,并且已有很大改善,但是整体上产业结构还是存在严重不合理,中国制造业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导致制造业发展比较缓慢。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中低端产业领域竞争激烈,先进技术产业严重落后,从制造业人均产值看,中国仅为美国的12%左右。虽然许多产品都是中国
27、生产的,但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品牌,利润大都被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发达国家拿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要融入世界潮流,最好的发展路径是由简单的oem(委托代工制造)到odm(自主研发设计),最后是创立企业品牌(obm)11。从图2可知,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处于组装、制造阶段,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许多先进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12,中国的制造业只能受制于发达国家,许多制造企业只能获得很少的加工费用,企业获利有限难以长足发展。另外,制造业企业不能很好的完成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基本处于仿制、委托代工的低级阶段,不能形成自主创新的制造方式,有些先进技术还要不断
28、的重复引进。图2微笑曲线中国制造业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时必然选择。根据国际经验,当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低于90%时,表示设备闲置增多,出现“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于81%时,为严重的产能过剩13。中国制造业平均28%以上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传统产业钢铁、汽车、纺织、水泥等,就是太阳能、电子制造等朝阳产业也严重“产能过剩”,例如,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2010年末我国炼钢产能8亿吨,2011年新投产炼钢产能约8000万吨,考虑到淘汰落后产能约3000万吨。另外,一些政府为了提升政绩,盲目引进制造项目,引进的项目还没有完工就已经是产能过剩项目,虽然这些项目短
29、期内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但是从远期来看是浪费资源的重复建设。过剩产能就是落后产能,而解决落后产能就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中国制造业无法避免的战略抉择,我们期待中国制造业未来会更好。3.3企业税负过重、成本增加一个国家的税负是指政府的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表示税负,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从2012到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分别达到22.6%、22.7%、22.0%的高税负水平,政府的财政收入占了整个gdp收入的1/5以上。按照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税务负担指数报告”,中国税负指数排在世界第二,这样的税负结果只能造成竭
31、,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进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制造与组装等低级生产方式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取利益,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一系列内外部原因,中国制造业受到严重威胁和冲击,所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钢铁企业上半年盈利收入22.97亿元,上交税收397.9元,企业平均利润率0.13%,每吨钢铁获利0.43元,一吨钢铁的收益连一双袜子都买不起。另一方面,2002年到2011年,制造业的年均工资从11001元涨到了36665元,在这十年,制造业每年工资上涨了14%,明显快于gdp和企业收入增长的
33、像富士康、三星、西门子公司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14。据统计,在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里,只有36%的企业对自己的品牌给予全面的保护,而大型企业对品牌没有全面保护的比例达到了84%,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企业所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较少,而且不注重品牌的保护,国际影响力非常有限。总的来说,品牌问题关系到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却没有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品牌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存在感,却是一个企业经营理念、产品认可度的集中表现,因此不能小看品牌形象的价值重要性。从国际知名品牌发展历程来看,优秀的产品也需要宣传,否则再优秀的产品无人知晓;产品是企业的根基也是企业的利益点,以产品为基础将品牌形象
34、放在重要的发展位置,才能够保障企业的全面、长足发展,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也就显现出来了,制造相同的产品,竞争的主体还是企业品牌。中国许多制造产品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产品质量、新颖性和创新性等方面都相差不大15,甚至有的产品就是中国制造使用国际知名品牌,由于没有品牌形象,利润收入却相差十几倍到上百倍;没有品牌,就更不用说市场占有和控制,创新成果也很难转化为产业活动。因此,中国非常需要从国家高度上正视和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才会做大做强制造业。4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分析4.1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将制造业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无论任何情况下,一个国家要拥
35、有国际先进技术依靠引进来是不可能的,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在技术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思想等方面建设,减少低水平产业链的重复建设,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制造业实际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6,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业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先进技术的引进可以大大缩短中国制造业学习的进程,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的时候,平均花100美元引进技术,就会花700美元消化、吸收;但是中国只看到短期的眼前利益,平
36、均花100美元引进技术,却只愿意花70美元用于消化、吸收。因此中国不能完整的完成一次先进技术学习过程,不但没有真正的去追赶上国际先进技术,也没能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导致中国制造业长期受制于外国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积极先进技术引进,又要及时吸收、消化。自主创新是长期的而且艰辛的路程,创新成果能够成功转化为产值更是少之又少,自主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科研经费。一旦成功转化为产值,所掌握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收入18。因此,政府要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机制体系,合理的规划制造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优先发展具有核心装备、先进技
38、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势是必然的选择。首先,中国制造业要转变发展模式,从只追求单一的规模经济效益向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快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降低低端产业比重,加强中、高端制造产业建设。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低、高耗能、收益差的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制造业的科技附加值,协调好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关系,推进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制造企业的制度改革19。最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有利于延长制造业产业链,企业也更加了解市场需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
41、高税收执法效率和规范水平,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最后,尽快落实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制度,统一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税收制度,不因税负水平差异扰乱企业的经济决策,特别是降低中小企业税负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效果。成本是制造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决定企业的收益水平。当前,中国制造业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一系列国内外因素,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面对着一系列问题,要改变企业以规模效益来获取利润方式,从价格竞争为主向技术竞争模式发展,实现从低利润生产制造领域向具有高利润率的技术、品牌
44、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完善的品牌管理经验22,积极进行品牌创立、保护、创新等一系列的发展措施,提升自身品牌国际知名度。第四,品牌竞争,人才是关键。培养一大批专业的、高素质的具有品牌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成立专门的国际品牌研究团队,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及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提供品牌业务咨询和增值服务,开展全方位的品牌公关活动,为企业品牌国际化提高智慧支撑,指导和引领企业走向国际化。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必将享誉全球!结论未来十年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成为制造强国的机遇期。制造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和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必须坚定不
45、移的大力发展制造业,因此本文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全面研究中,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第二,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薄弱和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成本增加、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品牌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相差很远,必需从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打造制造业强国。第三,虽然制造业做大做强任重道远,但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减轻
46、税负,降低成本,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最后,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合理规划制造业,积极引导统筹兼顾,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和道路,避免走弯路,共同把中国打造为可以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制造业强国。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制造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只有解决好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制造业的明天才会更好!致谢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大学四年一晃而过,伴随毕业论文的完成进度进入尾声,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首先要感谢给了我毕业论文很大帮助的何育静老师。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的最后定稿,何老师一直都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用她的亲和力和负责任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修改过程中,何老师作风严谨,精益求精,及时指出了论文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许多的改善意见。在此,谨向何老师致以最衷心的祝福和最诚挚的感谢。其次,还要感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