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内绝版老香烟大盘点:看完以下内容,各位烟友对香烟的种类会有更全面了解。
金鹿牌香烟,是由青岛卷烟厂生产的,烟盒的正面有一只正在奔跑的雄鹿,看着很是生猛,青岛的老烟民应该不陌生,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这款香烟相信很多70、80后都不陌生,记得小时候我还帮我的舅舅买过呢
这款香烟的名字很有时代感,经济牌香烟,过去都是经济计划时代,抽烟都得有票才行。
这款香烟叫雪梅,是当时比较畅销的一种香烟,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可能才几毛钱一包。
这款公字香烟,在烟盒的正面写着一心为革命、一切为人民,可以说很多人在买这款香烟的时候都是冲着这两句话的。
这款茅庐香烟可以说是河南非常有名的一款香烟,因为它独特的味道而让人们喜爱。
这款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呢。
伞塔香烟是当时开封非常有名的香烟,虽然一次没有抽过,但是它的名字确实常常听。
这款花果山香烟,不知道勾起了多少老烟民的回忆,虽然已经停产了很多年,但是没有人会忘记它。
金马牌香烟,一款产自昆明卷烟厂的老香烟,现在已经没有了,如果谁有珍藏的话,那价值就非常大了。
红山茶香烟,七八十年代非常火的一款香烟,烟丝光滑润泽,余味津甜。
红梅香烟,1972年开始生产,红塔集团的主销品牌之一,原材料是来自云南玉溪的优质烟叶。
蝴蝶泉香烟,1990年前后非常火爆的香烟品牌,蝴蝶泉牌的烟标如今是收藏爱好者们的最爱了。
刘三姐香烟,曾是广西代表香烟品牌,停产应该有二十多年了。刘三姐牌香烟采用广西上好烟叶,过滤嘴含罗汉果爆珠,口感堪称一绝。
阿诗玛香烟,正所谓"广西有刘三姐,云南有阿诗玛",阿诗玛是云南玉溪卷烟厂著名品牌,也曾是烤烟型香烟中的经典。
牡丹香烟,到2005年左右就几乎停产了,很难买到。不过如今推出新牡丹牌香烟,味道与老牡丹差别很大。
芒果香烟,用水果名做品牌名,这款烟还真是相当特别。大绿色的包装,中间一颗金黄的芒果,包装也是如此有特点。
凤凰香烟,这一款烟,小编了解的很少,不予置评。
黄金叶香烟,1951年创立的品牌,迄今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史,非常老牌的香烟。
红塔山香烟,1956年创立的品牌,口碑一直很好。采用享誉世界的玉溪烟叶为主要原料,口感柔顺、自然。
婴孩牌香烟,它是民国时期由上海大昌公司发行的,大世界娱乐城老板黄初九创办。当时很是火爆,不过以前人们的维护产权利益的知识不强,以至于很多小厂牌也会来生产。
哈德门香烟,在清未和民国时期,哈德门在北京十分驰名,外国人多称为"哈达门"香烟是由英商设计,于1924年在我国注册的。作为民国第一神烟,鲁迅可以说说是它的免费代言人了。走红了很多年之后消失而后又面世国人,再度成为品牌。
老刀牌香烟,可谓是谍战剧标配的香烟,它在中国历史较为悠久,最初是由英国生产的,而后上海受到委托之后便开始代销,再到后来华商收购了它,就成为国货了。有部剧《胭脂》当中就出现过很多次它的踪影。
大刀牌香烟,据说在60年代部队里只有排长以上人员才能享用,简直太夸张了。
黄金叶香烟,听名字就比较猛,几经改革,现在已经跻身于名烟行列了。
太行山烟,这就是"师职干部上太行"的太行山烟,要托关系才买得到,可见当时有多受欢迎吧。
金钟香烟,这种香烟,据说要营一级才能吸上,不知道是真是假。
金猴牌烟,这款香烟的烟纸盒是很多小伙伴
喜爱收集的,可能和当年看《西游记》有关系吧,哈哈。
金凤牌香烟,记得好像是细长,棕色烟卷,外皮舔起来有甜味。
凤凰香烟,这种味道很香,属于外香型的,隔着二里地都能闻见香味。
碧鸡牌香烟,很多人都说碧鸡烟的香味和上海凤凰一样一样的,不知道有没有共同感觉的朋友呢?
这款也是南阳卷烟厂生产的品牌卷烟,当时的价格是两毛钱一包,这款卷烟的命名使用了耸立在市郊区的一座小山的名字,此山名叫独山,以盛产四大名玉之一的独玉闻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说当年的和氏璧就是利用独山玉石雕琢而成的。
这两个烟盒不能小瞧了,这是那个时代南阳最高档的卷烟,当时大家习惯称为南阳绿和南阳红,这个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抽的,工薪阶层甚至是干部和一些高收入的人们才有机会抽,那时候是身价的象征,办事送礼的话,只要带一条其中的一种,那就是很不错的大礼了,只要对方收下,一般的事情都等于八九不离十了,可见当时这两款烟在南阳的作用有多大,其实现在看来也不贵,不到六毛钱一包。
见到这款卷烟的时候,我已经开了零售店,也是我见到的第一款带有过滤嘴的卷烟,当时的生活水平已经有所提高,这款六毛一包的卷烟很受大众的欢迎,包装也已经加上了塑料薄膜,防潮效果很不错,外条采用硬盒包装,烟盒还是软包装,口感很爽口,后来一直不断的涨价,从六毛上涨到一元一包的时候,才逐渐淡出市场。怀念这款卷烟是因为当时在小店是畅销的主打卷烟,给我的小店带来不少利润和人气。
这款软包双龙也是当时和顺和一起比较畅销的卷烟,是南阳卷烟厂生产的,因为包装是红盒,比较喜庆,大家习惯称为红双龙,这款卷烟当时是一元三角一包,价格适中,不过,在农村也算是同时期比较高档一点的卷烟,刚开始,大家只有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才购买,后来也逐渐成了大家消费的首选,特别是遇到娶媳妇嫁闺女这样喜庆的事情的时候,都首先这款卷烟做为待客的必备。最后涨价到一元五角一包,持续流行了好多年,直到南阳卷烟厂被河南中烟合并后,才停产,让南阳的烟民很是失落了一阵子。
这款软包硬条带过滤嘴的卷烟,包装上有《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精彩插图,因为南阳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款卷烟的名字群英会的来历应该和这个故事有关,卷烟味道很纯,刚开始上市的时候,价格是一元六角一包,后来供不应求,一直涨价到一元八角一包,还时常断货,这款卷烟的销量相当可观,几乎在南阳是家喻户晓的节奏。很遗憾,这款卷烟也随着南阳卷烟厂的改制而退出了历史舞台,让零售户和烟民失落了很久。
这是两款软包过滤嘴卷烟,也是当年南阳卷烟厂的品牌卷烟,"南阳卧龙岗,西蜀子云亭",是说南阳和西蜀的两个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有名的地方,南阳卧龙岗就是当年诸葛卧龙隐居躬耕的地方,现在还有当年的草庐遗址,南阳诸葛庐又名武侯祠,俗称诸葛庵,为豫西南名胜之首,驰誉中外,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里卧龙岗上,是后人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南阳而兴建的。相传,诸葛亮曾居于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大家习惯用茅庐或者诸葛庐来称谓诸葛亮的躬耕地南阳卧龙岗,这两款卷烟应该是沿用这种称谓,把茅庐和诸葛庐作为卷烟的品牌,是对诸葛亮隐居躬耕南阳的纪念。
这两款卷烟当年的销量不错,价格也很亲民,不少顾客都很喜欢,遗憾的是,也随着南阳烟厂的改制而停产。
硬盒茅庐是南阳卷烟厂生产的比较高档一点的卷烟,这款卷烟包装盒采用诸葛庐和群英会的图片,看着就有一种亲和力,价格也适中,两元五角一包,在当时应该是很不错的卷烟了,城市工薪阶层是这个卷烟的主力消费人群,农村也只有比较高贵一点的客人才有机会抽到主家招待这样的卷烟,一般的时候,没人舍得购买,不过,后期也成了畅销卷烟,那个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不错了,消费水平也大大提高。
有钱没钱都吸彩蝶,彩蝶烟的流行程度,所有的河南人有目共睹,几乎所有90年代吸过烟的人,都对彩蝶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彩蝶雄踞第一位,没有任何异议。
邙山也被称为黑骨碌,烟纸为黑色,烟丝也较一般香烟色深,劲大,烟味特别,厚重不失质朴,物美价廉,是资深烟友之首选。知名度极高,雄踞第三!
红喜梅、黄喜梅、花喜梅,三款喜梅系列香烟。最先出现的是红喜梅和黄喜梅,花喜梅是96年以后出现的一个喜梅新品种,花喜梅在没有坚持几年,就随着喜梅烟的停产而消失。喜梅香烟是彩蝶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口感适中,符合大众口味,当时卖2块一包,比彩蝶贵2毛。有人喜欢吸喜梅,有人喜欢吸彩蝶。
丝绸之路系列,分白丝绸和黄丝绸。丝绸之路烟劲其大无比,和邙山不相上下,白色劲最大,黄色次之。此烟特立独行,以刚烈、辛辣为主要特征。是香烟中的另类,抽此烟者必有个性。后白丝绸停产,又出现丝绸变种,香烟盒子设计也改变(见第一个丝绸),味道柔和了许多,但却失去了丝绸原来的个性。
春雷最早以模仿万宝路起家,后来又改了包装,驻马店卷烟厂出产。当时卖1快5一包,春雷烟劲道适中,价格较低,在中低端香烟市场,还是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的。上图第一个为新包装,第二个为老包装。
红彩蝶,96年左右出现,话说当彩蝶烟出现两条金线以后,红彩蝶天生就带着两颗金线向我们翩翩飞来,可惜没有几年就夭折了,习惯的力量是很难以改变的,仍然是吸黄彩蝶的人多。
中原、钟鼎、舞蝶、黄金叶。
武林、绿野、汴京、红艺、云河。
鸿禧和两种如意,95年出现的烟,都卖一块钱一盒。
洛烟
许昌系列
洛阳牡丹系列
从96年横空出世以后,一直作为中高档烟流行。95年生产的老红旗渠遇见发时达,河南成了红旗渠的滑铁卢。发时达以迅猛的姿势,占据了本来属于老红旗渠的市场,甚至整个焦作地区都成为驻马店卷烟厂的特供市场。当时有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发时达烟盒下面的小耳朵有数字,从1到100不等,谁能集齐这100个数字,有的说能换彩电,有的说能换摩托,还有的说能换1万块钱。在营销概念贫乏的年代,发时达打了一场漂亮的"事件营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