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的“开门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
酒业家曾在中指出,今年以来,消费端需求持续疲软,经销商出货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库存及现金流压力之下,大多数渠道经销商已不再愿意接受酒厂压货做业绩,酒企靠渠道塞货做业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也使得2025年酒企“开门红”正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白酒行业向来有“开门红”打款的传统,即名酒企业往往会要求经销商在一季度结束前,完成年度回款任务以追求更优异的业绩表现。以往这个时候,已有酒厂开始暗示甚至催促打款,但今年,酒业家调研发现,大部分头部酒企仍然在斟酌“开门红”政策,甚至有头部酱酒企业已经弱化“开门红”概念,而部分已出政策的酒企打款比例也下调10%-20%。
与之相对应的,是经销商对2025年“开门红”打款态度的变化。不同于往年害怕不打或打的少,厂家会收回名酒代理权,今年经销商在库存及现金流压力之下,显得更为谨慎,更有经销商直接放弃对低周转产品的打款。
“大家的库存都很大,没钱打款,烟草今年1月的‘开门红’都可能会黄,你让白酒经销商怎么打款?”河南酒商陈平(化名)说出了当前白酒经销商的窘境。
库存、价格与现金流压力之下,酒商对于今年“开门红”大多持谨慎的观望态度,或选择性放弃对低周转产品的打款。
山东渠道代理商杨丰(化名)近期正忙着出某名酒产品,尽管一瓶就得亏40元。“就算我不出货,别人也会出,少赔一点也比库存积压好,毕竟还有仓储和人工成本。”杨丰直言,以后除非是高周转产品,不然不会打款。
“以往大家不打款,或者打款比例过小,会担心来之不易的名酒经销商权被厂家收回,但现如今,大部分产品价格倒挂,经销商不赚钱,还在忙着还贷,对于‘开门红’打款也就越加谨慎了。”广东经销商陈婷(化名)说到。
酒业家注意到,下半年催款“遇冷”以及近期与经销商的深度沟通,也让酒企开始重新审视“开门红”。
“我们代理的某头部酱酒品牌已经传出要取消‘开门红’,但根据实际接触的情况,是将打款比例从40%降至30%左右。”河南酒商张天(化名)告诉酒业家,品牌方已经在弱化“开门红”概念了。
这并非个例。安徽经销商崔东透露,虽然部分浓香白酒企业还没有发文公布政策细节,但有可能也会下调打款比例,不会像往年一样要求完成年度任务的60%,“这样压力太大了。”此外,酒业家调研获悉,部分区域名酒也将打款比例下调10%-20%左右。
减轻经销商打款任务之外,很多品牌也在主动放慢“开门红”步伐。截至目前,大部分头部酒企“开门红”政策仍然在制定中,而部分已经发布政策的酒企也不再催促酒商打款。
另据某区域名酒渠道反馈,在部分地区,该公司也给予经销商一定的回款自由度,确保货品供应充足且库存处于可控状态。
虽然厂商都正在重新审视“开门红”,但大多数经销商认为,“开门红”不会取消,仍将长期存在。
有券商在调研中提到,为了渠道库存健康,有的酒企2024年目标进度到80%-90%左右就停止了。因此,从年初以来的目标达成率来看,大部分酒企的实际目标达成率相对较低。对于大部分白酒企业而言,可能在十二月中下旬甚至月底才开始回款。尽管如此,基本所有酒企对明年春节的“开门红”仍然有预期,并且已经从十二月中上旬开始准备。
“现在与其逼经销商打款,倒不如从C端战略以及市场动销上想办法。”陆天表示,原来几年市场非常好,”开门红“有利于厂家把任务指标分解下去,但在当前市场背景下,原先的开门红政策不太合时宜了。
与陆天观点类似,广东某大商也在公开场合表示,白酒库存和压力都转嫁到经销商身上,这种压货式增长,脱离了实际消费需求,注定不能持久。今年的白酒纷纷破价,价格倒挂,即是消费市场对这种泡沫的无情戳破。
“如今酒企也意识到不能为了账面上的数据漂亮,一直通过向经销商压货、强制打款来获得发展,而是纷纷采用停供、保价等政策,来为经销商减负,以改善厂商关系。”该大商如是说。
“酒厂应该重新正视厂商关系了。”山东酒商肖听(化名)提到,一直以来白酒的主导权都在厂家手上,渠道的话语权相对较小,小商更是没有谈判的资格。但在行业调整时期,双方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双方应合力撬动动销。厂家应该与经销商商量打款,而不应让经销商仅仅成为厂家的仓库。
“厂家可以因为不打款取消我的代理权,我同样可以因为赚不了钱取消与厂家的合作。”肖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