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会场周边酒店一览表2.摆渡车时刻表3.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申办办法4.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申办表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10月28日
【分论坛一】
【分论坛二】
【分论坛四】
【分论坛五】
【分论坛六】
【分论坛七】
【分论坛八】
【分论坛九】
2016国际智慧教育大会是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学术年会的第9分论坛,同时也是2016年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的主题论坛。此次大会将以“互联网+战略下的未来教育”为主题,立足于国际,聚焦于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未来教育趋势,以及国内外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及最新成果。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于教育,技术功不可没,但如何将有效的新技术运用到教育改革中,也一直是我们苦苦探索的问题,我们在追寻技术的脚步,也在探索教育的变革之路,二者怎么融合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且看此次分论坛的精彩纷呈——报告内容:
2016国际智慧教育大会
分论坛同期举办
组织单位介绍:此次分论坛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承办。《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是我会全资注册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主要负责《中国教育学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并以此为平台,通过多媒体应用,多方位整合发布教育资讯,沟通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引领舆论传播正确教育价值观,营造学术争鸣氛围,推进学术成果转化,是我会学术交流、理论研究、资讯传播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论坛十】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此次年会上,对课程建设的思考是一大亮点:A-Level、全域性、STEM,精彩纷呈!
在“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有什么影响?
钟秉林: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涉及到中考和高考,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次高考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三个:第一个目标是促进公平,尤其是入学结构公平;第二个目标是科学选择,根据人才的标准或者评价的标准进行选择;第三个目标是引导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二是增加高校招生的自主权。这涉及方方面面,这样一场改革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很深刻的影响,给中小学带来很深的影响。第一,教育教学的观念要进行更新,要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地发展;第二,评价方式要改革,如何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以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第三,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将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四,像上海、浙江高中现在的选课制度、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已经成为新常态,我们要适应这样的改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专业性要提高,能够适应分层教学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兴趣特长,指导学生选修课程,指导学生提高生涯规划能力。过去我们对这方面重视不够,今后需要大力加强。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使他们学会选择。
如何理解高考改革中“参考综合素质的评价”?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钟秉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到适合自己的高品质教育。人人成才,每个人都可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努力为每位教师更好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为每个学生更加优质、均衡有特色的教育提供机会,让我们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熊梅:希望开放式教育能够成为引领中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实践典范,能够促进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田间:我们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容适应未来的社会,我们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国家从容面对未来的时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公平优质,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好教育,是优质教育,是高质量的教育。经验来自地方、来自基层、来自学校。学校是教育的细胞,任何改革只有落实到学校,体现到老师和学生身上的时候才能最终见到实效。提高教育质量永远在路上,让我们管理者、研究者、校长们、老师们齐心协力,一起致力于中国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也实现总书记所要求的、老百姓所期盼的,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更更好的、更高质量的教育!
12月17日下午,在主题为“提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之本”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对话环节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查卫平、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史宁中、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俊斌以及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秦建云,围绕建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的意义和方向,开启了一段深刻对话。
试点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理念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进度如何?
为什么致力于将大学先修课程写入高中课标?
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是现实需要
秦建云:十一学校是从2010年开始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为什么要开设这个课程,是因为现实需要,不得不这样做。第一,我们发现有一些在学科素养非常好的学生在课上的效率特别低,原因很简单,教师教给他们的高考的内容,他们很快就会了。随着高中课程难度的逐渐降低,这类学生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帮助这些学生更有效地去学习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于是经过研讨,我们就把目标锁定在大学先修课程上。第二,自2010年开始,十一学校开始实施以目标引领学生的人生,但是我们发现,学生没有目标,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中学课程那些内容不足以引领他。我们想,必须有更好的内容来帮助学生们确定目标。第三,有些我们的学生考上高校再回来母校时,我们发现他们很痛苦,因为他们不知道到了高校怎么办,忽然间学习方式变了,生活方式变了,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我们意识到,应该给他们这样一个课程,完成我们对往高校输送学生的最后一公里。因而,我们2010年开始试点大学先修课程,在2011年,正式将其纳入了学校的教育课程体系之内。
大学先修课程的意义所在
张俊斌:第一,学习CAP可以让学生在中学的时候提前学到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如果CAP能够帮助学生在高中打下大学学习的基础,那么,他们对大学角色的转变就能够快速地适应。第二,现在高校里也在提素质教育,每年都有文化素质的研讨会、全国大学会等。我们如何能够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掘其特长,拓宽其知识面?我想,通过大学先修课程,使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提前学到大学中要学习的内容,到大学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第三,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高校进行人才选拔。为什么现在要在高校做大量的招生培养呢?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报考专业时很盲目,他们只根据分数报考专业,而不考虑与自己天赋更加匹配的专业,大学先修课程在高中阶段的开设可以让他们提前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另外,大学先修课程也能帮助高校对学生进行适合其专业发展的、恰当的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