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很多的酒类新闻中,年轻人都是出现最多的群体,这容易给大众造成一种印象:年轻人是喝酒最多的。
但事实上对中国家庭而言,中老年人才是饮酒的主力军。据《中国饮酒人群适量饮酒状况》的数据显示,76%的36~45岁男性每天至少饮一次酒,喝酒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
中老年人饮酒是很常见的事,而且相对于啤酒果酒他们更喜欢白酒,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国白酒销量常年保持第一的地位。
然而在这样的利好情况下,许多人为了利益不顾道德法律,设计了很多针对中老年人的酒品骗局,让人不齿。今天小林就为大家好好盘一盘,这些专门坑害中老年人的假冒伪劣酒是什么样的。
第一种:假牌子假噱头的假酒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酒类骗局。它本身是粗制滥造的产品,借了其他牌子的包装再创新一下就变成了“好像在哪里听过但记不起来的名酒”,用来骗见识不新,记忆又不太好的老人成功率很高。
而且这些酒基本从来不会在市面上流通,更多是基于熟人介绍,私下里交易的。
小林印象最深的是一款叫“老赖茅”的假酒牌子,这款酒就是典型的“真名假用”。
赖茅本来是茅台旗下的系列酒之一,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火,但后来商标出了点问题,许多小作坊就趁机浑水摸鱼,推出几款“开国大典·赖茅”和“老赖茅”这些假牌子,将赖茅的口碑破坏得乱七八糟,以致于现在很多人听到“赖茅”的第一反应还是:假酒。对中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假酒是很难辨认。
第二种:主打自然养生的假酒
好几年前,电视上曾宣传过一种“鲜竹酒”。就是将高度酒灌入竹节中,最后得到带有微量有益元素的“鲜竹酒”。
但事实是,竹子根本就承受不了高浓度的酒精,最后要么竹子被酒精烧死,要么酒精挥发掉。那些直播里倒出来的竹酒,都是欺骗消费者的。当时还有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呢,后来在政府的整治下,这类竹酒才没了影踪。
第三种:瓶装破旧的老酒
处于老酒越沉越香的观念,很多人在选择酒的时候都喜欢选那些瓶身包装泛黄,瓶盖旧的生锈的老酒。似乎这样的酒放了更久,也会更香。
在很多老人的房间里,有时候会有一个专门的角落放置老酒,等到有特别的客人到了再拿出来一起喝。
陈酒好喝的观念不能说全错,有些酒确实放久了会更好喝,但对于市面上的大多数瓶装酒来说,放久了只会变味和变质,根本不能作为收藏。
很多黑心商家看准了中老年人的这些想法,用酒体弄黄,瓶身弄脏,标注虚假日期这些手段哄骗喜爱老酒的中老年人,实则瓶子里面装的是廉价低质的劣质酒。这样的劣质酒极其容易影响身体健康,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卖假酒的每一个都应该被从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