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烟叶生产大国,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地位。2012年,全国种植烤烟2118万亩,收购烤烟273.7万吨,烟农户均种植16亩,户均种烟收入4.45万元。从最近几年的烟草种植情况来看,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基本稳定的生产态势。目前,中国烟叶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1.5%。其中,烤烟约占世界烤烟总产量的59.9%。我国烟草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量18.26亿亩的1.11%,占全国总播种面积23.5亿亩的0.86%。我国烟叶生产明显在向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河南等地的贫困山区集中,烟草种植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从烟草农业的比较收益来看,在粳稻、玉米、油菜籽、马铃薯、烤烟5类作物中,烤烟的现金收益最高,实现替代种植的难度较大。
樊雪志
我国是世界第一烟叶生产大国,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地位。从最近几年的烟草种植情况来看,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基本稳定的生产态势,但年际间略有波动。2012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8649.39亿元,上缴国家财政7166.62亿元;全国种植烤烟2118万亩,收购烤烟273.7万吨,收购均价21.5元/公斤,烟农总收入586.9亿元,烟农户均种植16亩,户均种烟收入4.45万元。目前,中国烟叶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1.5%。其中,烤烟约占世界烤烟总产量的59.9%。烟叶生产向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河南等地的贫困山区集中。从烟草农业的比较收益来看,在粳稻、玉米、油菜籽、马铃薯、烤烟5类作物中,烤烟的现金收益最高,烟草种植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我国烟草农业概况
“十一五”时期,我国烟叶年均产量275万吨,烤烟年均产量252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在90%以上。因此,本报告把烤烟作为中国烟草农业的主要研究对象。2010年,中国烟草种植面积为2018万亩,占国内耕地总播种面积23.5亿亩的0.86%,总产量为3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5%。其中,烤烟产量为273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91%,占世界烤烟总产量的59.9%;卷烟总产量23752.7亿支,接近全世界卷烟总产量的40%。因此,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烟草消费市场上举足轻重。但中国大陆烟叶和卷烟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例都不大,是典型的烟草贸易小国。
我国烟草农业的发展脉络
——烟叶生产的数量演变
我国烟叶生产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从1949年到1966年,我国烤烟种植面积逐步扩大。1965年,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接收了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的烟叶收购业务,供产合一的烟草托拉斯管理体制正式建立。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中国烟叶生产迅速发展,烟叶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1966年烤烟收购量达到60.2万吨。
二是从1967年到1976年,烤烟生产受到影响,烟叶生产波动起伏。1967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约623万亩,收购量59.6万吨。1970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下降到437万亩,收购量下降到38.2万吨。
三是从1977年到1987年,烟叶种植控制在2000万亩以内,最高产量超过240万吨。
——烟叶生产的区域演变
我国烟叶生产一度以黄淮流域和东北地区为主。新中国成立后,黄淮流域的河南、山东、安徽一度是我国烤烟产量最大、质量较好的产区,三省占全国烟草种植面积的59%,产量占57%;另外两个烟草种植大省是云南、贵州,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8%;东北的辽宁和吉林两省种植烟草也较多,面积占全国的8%。这样,河南、山东、安徽、云南、贵州、辽宁和吉林7个省份的烤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5%,收购量占全国烤烟收购总量的99.7%。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南、山东、安徽、辽宁、吉林等5个省份的烤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3,形成了以北方地区生产烟草的种植局面。
——烟草农业的制度安排
近年来,在国家整体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烟草农业的制度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二是烟草的收购合同制。针对1997年发生的烟叶严重供过于求、生产经营单位普遍亏损的现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为了克服生产的盲目性,制定了“市场引导,计划种植”的生产原则,主要体现为,卷烟企业与烟叶产区签订烟叶购销合同,烟叶转向按市场订单量进行生产。为了强化订单的严肃性,2000年开始实行烟叶工商会员。会员单位在签订当年的购销合同的同时签订下一年度的烟叶购销协议。合同和协议数量就是产区的烟叶市场需求量,成为国家下达计划的重要依据。由于各产区市场份额已经确定,产量超过市场需求量即意味着积压,烟草公司开始自觉地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1998年开始,我国烟叶生产和收购中普遍推行合同制,对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质量发挥了显著作用。基本做法就是,通过烟草公司与烟农签订收购合同,规定种植面积和交售量,严格按市场需求量组织烟叶生产。
合同制已经成为组织烟叶生产收购的重要措施,成为烟叶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践证明,收购合同制的推行和普及,对烟叶的产销平衡和衔接、烟叶生产水平特别是烟叶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收购合同制建立起烟草公司与烟农稳定的产销关系,国家计划通过合同制分解落实到农户,烟叶生产规模得到有效调控。收购合同制强化了烟草公司对烟农的服务,提高了实用技术到位率,推进了烟叶质量的改善。收购合同制促进生产布局的调整,巩固科技户和种烟大户,稳定了烟叶生产的中坚力量。随着农户种植规模的扩大,合同农户数量逐渐降低,但烟叶的合同收购量一直在稳步增长。2009年,我国烟叶合同种植农户从2000年的541万户下降到151万户,户均种植面积从2.7亩上升到11.2亩,合同收购量从157万吨上升到257万吨。收购合同制及时传递市场信息,有效推进了烟叶等级结构的优化,提高了烟叶的有效供给水平。收购合同制通过烟草公司与烟农诚信履约,建立起烟叶生产收购有效的秩序,规范了烟叶生产的市场化进程。
我国烟草农业的现状分析
——烟草农业的就业吸纳
就烟草农业的就业吸纳而言,难以获得准确的数据。2009年,全国有合同种烟农户150.61万户,按户均劳动力3人计算,合同种烟农民大概为450万人。我国烟农户均种植11.2亩,亩均用工37个,按照2010年烟叶种植面积2018万亩计算,全部烟农大概有180万户。考虑到烟叶生产的实际,在种植、收获、烘烤、交售4个环节中,都要有大量的人工投入,一般情况下,农户还会有一定数量的雇工,同时还会有一定的专业化种植和烘烤服务。综合来看,烟叶生产从业人员大概在600万人左右,约占全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7931万人的2.15%,占乡村就业人员41418万人的1.45%,占全国总就业人口76105万人的0.79%。
——烟草农业的资源消耗
2010年,我国烟叶种植耗用耕地2018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量18.26亿亩的1.11%,占全国总播种面积23.5亿亩的0.86%。按我国粮食亩产330公斤计算,相当于挤占粮食产量133亿斤。此外,每亩烟叶还要耗用燃煤0.3吨,全国共计烤烟用煤605万吨。每亩烟叶耗用化肥70公斤,总计141万吨。每亩烟叶耗用农膜5公斤,总计10.1万吨。每亩烟叶生产耗用柴油2公斤,总计4万吨。
——烟草农业的比较收益分析
从全国烟叶生产情况来看,2009年我国烟叶平均亩产达到296斤,均价每斤7.2元,亩均产值2131元,烟农户均种植11.2亩,户均毛收入23867元。为了考察烟草替代种植的可能性,本报告选用云南省曲靖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曲靖市的数据来看,在粳稻、玉米、油菜籽、马铃薯、烤烟5类作物中,烤烟的现金收益最高,为1250.75元。只是由于投入的劳动力成本比马铃薯多,使其净利润略低于马铃薯。考虑到马铃薯价格年际波动较大,而烤烟属于合同种植作物,收益更为稳定,从而农户种植烤烟是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
我国烟草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控制烟叶产量增长难度大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依靠额度管理,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总量平衡。但这种控制和管理具有明显的刚性,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调控难度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依靠额度计划分配,不利于区域间的利益分配,也阻碍了烟叶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和烟叶质量的稳步提升。
——烟叶定价机制不灵活
我国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趋势
——宜烟地区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近年来,烟草行业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进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2005年至2009年间,烟草系统累计投入资金299亿元,为宜烟农村地区修建机耕路1.7万公里,桥梁1274座;沟渠4.1万公里,管网15万公里,水池19万个,小塘坝1.2万个;为烟农提供农业通用设备3.6万台,提供烟草专用设备5.4万台;新建改建密集式烤房72万座,标准化晾房21万座,实施土壤改良工程2694项。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增强,烟农增产增收得到保障。改善烟叶种植区水利等基础设施之后,也提高了其他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民的各种联合与合作,是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性条件。烟草系统立足于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推动烟农持续增收,促进土地流转,积极发展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引导烟农成立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对烟草农业生产经营的体制机制进行反哺。户均种植面积已从2006年的4.84亩,提高到2009年的11.2亩。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专业合作社,重点解决烟农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的环节解放出来,实现减工降本。
关于我国现代烟草农业与控烟的思考
我国烟叶生产主要分布在22个省的518个县,其中有18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烟叶合同种植农户150多万户,吸纳就业600多万人,户均毛收入23867元,户均现金收益14008元。按户均3个劳动力计算,人均现金收益4669元,而同期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842元,也就是说种烟农户仅靠种烟获得的现金收益是其1.6倍。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种烟农户的现金收益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1%。可以说,烟草种植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中国控烟政策及其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