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坊,是唐代长安城一百多个坊中的一个,也是现代大西安城的后街老巷,如同一位扫地僧一样,乍看毫不起眼。高楼挤着低矮房屋,飞檐斗拱的“古董建筑”见缝插针,把一千多米的一条路塞得满满当当。
在西安这样的老街多得很,一路被重点学校奶站胡辣汤小百货店水盆羊肉馆浴池便利店烟酒店占满,拿脚趟一遍也就十分钟。谁能想到这条街,竟然跟李白大有关系呢?
李白到底是在哪喝的酒
李白喝得多,写诗也好,大家对此似乎不应该有任何疑问,杜甫就在著名的EP单曲《饮中八仙歌》里以李白这位“酒中仙”压轴:
李白斗酒诗百篇
以唐代度量衡来算,大斗是12市斤,小斗也有4市斤,叫你4斤4斤喝,你啥想法?就算是低度酒,这会儿不憋着上厕所还有心思作诗,也确实是个牛人了。
这种低度酒,就是当时出自长乐坊的稠酒了。糯米酿成甜如蜜浆的浓稠,配上黄桂,在没有茅台和张裕的年代,就是顶尖佳酿了,即便发展到如今,也还是老少咸宜的土产,而当时贩卖此种甜酒的长安酒肆,就在如今的八仙庵里。
▲八仙庵内刻有“长安酒肆”字样的石碑
解决了诗仙到底能不能喝的这桩公案,小骏还在语文课上感受过另一个巨大疑惑: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直到看见长乐坊的景龙池,这事儿可解了。不管长安当年是不是个水城威尼斯,起码“天子呼来不上船”比“天子呼来不上车”有气势多了。所以根据小骏不负责任的猜测,这诗坛的摇滚爱豆李太白喝酒的地方,大约就是长乐坊了。
景龙池没有水,但有故事
在顶级流量辈出的唐朝,长乐坊就跟好莱坞比弗利山庄似的,住满了各种偶像。虽然现在的景龙池除了名字跟水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但在唐时,却是一片广袤的水域。在武则天时,此地有一口往外溢水的深井,如遇上下雨天,就会在隆庆坊形成一大片水域,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隆庆池,也叫井龙池。
公元701年,李旦的五个儿子就在这片儿住着,此间不断有人说那井里有一条黄龙出没,等到李隆基登位,大家顺理成章把这件事映射在了他的身上。李隆基登位以后,修建兴庆宫,为避名讳,就把隆庆坊改为了兴庆坊,被兴庆宫包裹着的一池水也改名成了景龙池。
“窦府巷”,雀屏中选的故事
在没了水的景龙池往东,有一横街小巷,叫“窦府巷”,据说是“雀屏中选”这个词儿的发源地。
“窦府”,是指唐高祖李渊的媳妇儿、唐太宗的娘——太穆皇后母家的府邸。据《新唐书》记载,窦毅家出了个貌若天仙的女儿,素有贤名。老窦琢磨半天,我闺女这么优秀,一定得择一个靠谱的夫婿。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靠谱的办法:在一扇屏风上画俩孔雀,让求婚者拿箭射孔雀的眼睛。谁射中了,谁就是他女婿。
咱也不知道射孔雀跟娶媳妇有啥关系,也不晓得为啥是孔雀不是狐狸猴子兔子,咱也没处去问——反正这个海选架势一拉开,来的人可真不少。大家叮铃哐啷一顿射,都没有中。
终于我们自带主角光环的李渊出场了,抬手就是两箭,全都射中了孔雀的眼睛。老窦高兴坏了,来来来,就是你了!于是,窦氏女成了太穆皇后,也有了别称“孔雀夫人”。
也有人怀疑这段故事的真实性。因为还有一些史料上说,窦府是在长安城宣阳坊南门以西,应该在今天的刁家村、李家村一带。但是窦毅怎么说也曾是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弄两套房应该不是多大的问题。
不管“雀屏中选”是不是史书给大唐皇室的美化,这么美好的传说,就让它流传下去吧。
八仙庵VS罔极寺
在长乐坊,也有道家和佛教的两处修行所在。
一是八仙庵。八仙庵在长乐坊中部,前头说了藏着“长安酒肆”的院子。
八仙庵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是唐代兴庆宫局部故址,也是全真教的十方丛林,据说这个地方实打实出过一位真神仙——吕洞宾。
彼时那位被狗咬过的吕洞宾还没有入道,逛到长安酒肆,钟离权老先生请他吃饭。煮的黄粱米还没熟,吕洞宾一梦睡醒,却已经历了状元及第、官场得意,极尽荣华后又惨遭妻离子散穷困潦倒。
钟离权告诉他,人的命如弹指一挥,得到的别急着欢喜,失去的也用不着惦记,反正人生不值得。干了这碗心灵鸡汤的吕洞宾,这就拜师钟离权,上终南山修炼去了。
真神仙已无踪影,八仙庵上一次与历史名人打交道的故事是当年慈禧太后“西狩长安”,这位正儿八经祸国殃民的老太太在这里许下过国祚永享的美好愿望,还与光绪皇帝一起在邱祖殿前留下了御笔匾额。
▲慈禧手书
▲光绪手书宝箓仙传
比起大慈恩寺,大兴善寺这些游人众多的地方,八仙庵才是许多老西安人眼中“灵验”的代名词。过年抢烧头香、高考时求个“金榜题名”,几乎已经成了老西安人的风俗。
看看门前这被摸得溜光水滑的石雕就能感受一二了。再过几年盘出包浆来也不是个事儿。
前几年要想进八仙庵烧柱香,需要跨越两层关卡。第一层是各式各样的乞丐,冲你晃着手里装钱的小碗,或哀戚或嬉皮笑脸,期待你跟里头供着的神佛一样慈悲为怀。
闯过了这一关,还有蹲在墙根下一排溜的算命先生等着你。他们大多脚蹬青云靴,身穿道袍,绑着牛心髻头戴混元巾,看起来有组织有纪律,另一些则挂着石头镜,除了看面相测凶吉看家宅给公司起名,还有挖鸡眼的野路子。
“来来来,我看你有缘,给你送一卦!”
除了这些,这里也曾是一个极有名气的古玩市场。市场上90%的东西要价在100元以下,另外10%要价在10元以下,摊子摆不下了能直接支到路中央,仙风道骨的同时也向你揭露吃饭需要钱的真相。
另一处唐代皇家寺院罔极寺就安静多了。虽然它身处的地段有个火爆的名字——炮房街,但是夹在大片老小区之后,古木森森禅音缭绕间,倒别有些安静的意味。这里没有神仙下凡给人算命,却成了闲人和老太太们的日常驻扎地。
在唐代,长乐坊是天家贵胄的宫殿和府邸,是万千读书人鲤鱼跳龙门飞黄腾达的终点,在如今,这里是熙熙攘攘的市井风情。冬天有人聚集打牌,夏天有食客光膀子撸串。曾经的鲜衣怒马、巍峨震撼,早已融进了各式各样的人生百态,让“仙气”和“神气”也成了一种别样的“地气”。
长乐坊,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浓缩和贮藏着许多种生活的模样。不管是追求道心,还是享受平安喜乐,都有许多出名不出名的人在此过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