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
林姓起源
林姓是中国人口较多的第十七位大姓,尤盛于闽台地区。当今林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07%,总人口大约在1300多万。
林的名义和图腾:
林姓的起源与演变:
子姓林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5000年之前的黄帝,直系远祖是商先祖契,商朝末贤人比干是林姓的始祖。商朝末,朝纲混乱,商纣王昏庸无道,政权岌岌可危。商王武乙之子比干是商纣王之叔,官拜少师,一直忠诚于朝廷。比干因直谏获罪被杀,比干的子孙和族人纷纷避难外逃并改姓氏,有改王、孙等姓。比干的夫人陈氏怀着儿子出逃朝歌郊区的长林山中避难,朝歌地处今河南北部淇县,比干的儿子泉出生于长林山中。周灭商后,周武王有感泉出生于林中,父亲比干坚贞不屈,于是赐姓林,名坚,食邑博陵,即今河北安平。这是林姓较重要的一支,子姓林的历史有3000多年。
姬姓林氏也是黄帝的后裔。姬姓林氏可分三个分支:第几分支,东周初,周平王的庶出之子姬林开,姬林开的后裔以其名为姓。第二分支,周平王之子为周桓王姬林,其庶出之子姬开以王父名为氏,遂称林开。第三分支,春秋时卫殇公之卿孙林父的支孙以字为氏。三分支姬姓林均出自周文王之后,其历史也有2700多年。
曹姓林氏出自东夷。春秋时林为莒国之邑,莒大夫食采于林,子孙遂以邑为氏。这支林姓人寡势弱,以后一直无闻,可能淹没于姬姓林氏之中。
外族基因的融入:
我国的林姓同其他姓氏一样,自南北朝开始,不断有其他民族基因的融入。主要的事件有:北魏孝文帝改移民河南的匈奴族丘林氏族为林姓,唐朝福建建州地区的以蛇为图腾的畲族林姓先民与南下汉族的混合,北宋金国女真族仆散氏族改姓林,清朝满洲八旗布萨氏、林佳氏等氏族改姓林。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后被同化为当地的汉民。
历史上林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进入东周后,林姓已经散布到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山东鲁国是林姓发祥的第几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鲁国得到较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氏。在随后的秦汉时代,济南林氏一直占据了林姓群体的主导地位。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板荡,五胡乱华,政权更迭,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四周迁移,林姓已经西南到四川,东南抵江浙,西晋末林姓已经渡过长江,越过南岭和武夷山,进入两广与福建。唐朝两次由河南出发的南下福建移民,大批林姓先民定居于闽南,林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林姓已经出现在台湾。
宋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十九位。福建为林姓的第几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三省,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二十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福建仍为林姓第几大省,约占林姓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广东、浙江,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三省,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林姓男女孩起名,林姓男女孩名字大全
林诗敏林灼林禹晨林海煜林芳秋林靖煊林欢彬林美锦
林诗恩林威辰林学成林义泽林泽秋林瑞晨林姿添林文蕙
林其兴林滕林群林弘煜林少春林彪林知环林森路
林思灵林腾林苍林义龙林加昌林焱林新水林子琪
林磊林尘林立林情林秋泽林熠林姿安林梅兰
林沁灵林丹歆林黑姑林远军林妙希林煜林瑞阳林桃
林精灵林歆徭林奎林义澄林苗希林祯林菲林正
林嘉林紫儿林国奎林义巍林可欣林吉海林姿锐林冰
林永灵林汝涵林国岳林晓慧林泽其林奕吏林姿铭林彬
林宸宇林威仲林雪颜林思祺林美泽林雁林铭姿林兵
林洪林潼希林健林国庆林子媚林铄煊林楚熙林夷
林继松林童舒林煜庭林松汶林嗣昆林慈毓林尚贤林一南
林曦灵林海希林士涵林领帝林曦林慈扬林熙翔林微云
林利华林集听林福强林思齐林娇娇林恋缀林金都林颐南
林文静林潭希林建林君巍林羽希林刈煊林彩治林斌
林征灵林塔希林岳林汶田林荧林小铃林冶钢林颐
林灵珑林志伟林雨葶林兴旺林玉希林楚灵林泽丰林兆伦
林情灵林培希林淑恋林国田林子财林慈煊林菲宇林晟
林锈灵林伊帆林海恋林果田林世豪林慈丹林业田林夷宾
林中琪林音希林继茵林皓南林灿林汝珊林常青林锋
林绎灵林雨希林姬殷林泓炜林熙延林雨霖林也田林灼刚
林臻灵林言希林先亮林诺涵林雨欣林令焰林晓茜林夷南
林锦灵林立希林孜殷林炜涵林炎炎林佩鉴林正田林恋新
林惠南林文希林心如林光耀林彩伦林焕林楚翔林恋煊
林忏灵林静静林品逸林海烨林伟征林琰林菲翔林恋
林旨灵林雪罚林紫殷林帝嘉林炎林力林文淘林睦
林晓凤林钢才林子圻林帝佳林晴林煊林恺伦林毓绫
林克奇林尹希林子垠林功积林秋林美伊林金田林粲
林勇林钢林子鄞林宇辰林秋雨林静林楚媚林龄
林皑灵林佳生林子胤林子俊林子晴林令儒林田野林钰峰
林聍灵林佳宝林子均林世杰林子彦林佳豪林菲扬林夷勒
林涛林钢材林子吟林宇豪林雨林正智林子翔林添添
林烁灵林烈锟林子殷林忠辉林蔚林上楚林铬轮林千卓
林瑞灵林品伊林子寅林书炜林治林方智林子然林千
林焙灵林沐音林子因林宗烨林雨霏林泽天林兰林天天
林晴灵林品音林子荫林宗根林可珈林已茜林子棱林千汐
林传根林泳安林庭锋林伟田林加奋林琨林铬伦林千沪
林智灵林弋墩林诗盈林炜林嗣沅林局林会明林千茫
林志灵林昭宏林子茵林伟杰林冠良林宏建林子叶林洁樱
林彦回林昭亘林紫茵林欣愿林清莲林玉营林小力林千燃
当代林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林姓的人口已达1300多万,排在第十七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07%。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林姓人口由79万增到1400多万,人口增长达18倍,林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至今1000年,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浙江、广西、山东三省,又集中了18%。福建居住了林姓总人口的23%,为林姓第几大省。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林姓在人群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福建、台湾、海南、广东东部和沿海地区,林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以上。尤其在闽南和台湾,比例达到8%以上,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居住了大约51%的林姓人群。在广西、贵州、广东中部和北部、云南东部、四川东南、重庆南部、湖南大部、江西、苏浙皖大部、山东东端、湖北东部、内蒙古东部、辽宁大部、黑吉西部,林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3%,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2.5%,居住了大约39%的林姓人群。
林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林姓的郡望主要有西河、南安、河南、下邳、济南等。林姓的堂号主要有九龙、十德、九牧、孝感、忠孝等。“九牧”堂号典出唐朝名臣林披,唐玄宗时林披明经及第,先后娶三房生九子,九子先后明经及第,并且官都做到州剌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他们也被称州牧,兄弟九人合美称为“九牧”。父子相继为官,世代显赫,家声广布,世泽绵延,在家乡福建一带独领风骚,时称“九牧林家”。
楹联重要的林姓楹联有以下五副:
九龙衍派;双鹤入云。
梅鹤风标;露鸟孝瑞。
金门羽客;和靖高风。
十德堂中深树德;九龙门内再腾龙。
励志禁烟,御夷留恨;血书求救,为夫解围。
家训格言林氏家训当首推近代著名清大臣林则徐了。林则徐是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道光年任湖广总督,缉私鸦片,卓有成效。林则徐的家书和家训充满了时代气息,他告诫子孙:“勿以稍吸为不足虑,更勿以暂吸为不足成瘾。须知此物(鸦片)之毒不减鸩酒。”他以“地位益高,生命益危”之心情,敦促夫人教诲诸子用功读书,谨慎为人,“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矣!”要求诸子:“持盈乃可保泰,慎勿以作官骄人,而用力之要尤在多读圣贤书,否则即易流于下。古人仕而优于学,吾儿仕尚未优,而可夜郎自大、弃书不读哉。”一再告诫:“切不可自满,宜守三戒:一戒骄傲,二戒奢华,三戒浮躁。”成家后要做到:“凡家庭间能守得几分勤敬,未有不兴;能守得几分和睦,未有不发。”,林则徐家训虽多切时务,然治家教子之道也足为后世效法。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林姓历代名人289名,占总名人数的0.6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八位;林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5%,排在第二十三位;林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2%,排在第三十四位;林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07%,排在第二十位。
发源于中原,发迹于山东,昌盛在闽台的林姓,3000年历史中出现了无数的先烈和名人。主要人物有:春秋时孔子弟子、鲁大夫林放,鲁大夫林雍、林楚;战国赵国宰相林皋;西汉平棘侯林挚,学者林闾翁;东汉徐州刺史林邈,晋安郡王林禄(是福建林姓的开山祖);北宋诗人林逋;南宋画家林椿;明朝诗人林鸿,画家林良;清朝史学家林春溥,文学家林昌彝,政治家林则徐,台湾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