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也随之诞生并迅速发展,1999年马云创建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随后淘宝、聚美优品等诞生与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目前作为电子商务中一个重要部分的跨境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初期。
尽管处于发展初期,但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许多跨境电商平台也随之发展起来:①2011年,洋码头从跨境物流服务商转型进入跨境电商市场,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涉足跨境电商业务的创业公司;②从2013年开始,从事跨境电商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包括小红书、蜜淘、蜜芽宝贝、笨鸟海淘等众多跨境电商公司;③2014年2月,天猫上线“天猫国际”,在模式上复制了一个海淘版的“天猫商城”;④2014年12月,聚美优品上线“极速免税店”;⑤2015年1月,网易和顺丰相继涉足跨境电商行业:考拉海购和顺丰海淘;⑥2015年4月,京东正式上线“全球购”,采用B2C的方式做自营跨境电商;⑦亚马逊也积极布局针对中国市场的跨境电商,从2014年开始相继上线了直邮、海外购、进口直采和国际精品店等多项业务;⑧不久前,360奇酷副总裁高铜良宣布离职,与前TCL副总裁王彦新一起联合创业,成立跨境电商平台悦海购。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但是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比,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无论是在政策环境还是在技术水平上仍然处于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阶段,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随着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推动和行业产业链的快速完善,我国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到2017年将会达到22.2%,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可能达9万亿元左右,2011-2017年,将从1.8万亿元增长到8.8万亿元,年均增速近12.8%。
三、跨境电商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跨境电商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二)跨境电商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产品销售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虽然在质量和性能上比其他国家的产品要好,但是境外消费者却不知,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可以让更多的国外消费者了解我们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地促进产品的销售。
(三)跨境电商利于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增强我国进出口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利润率。跨境电商的发展省去了中间商的成分,企业以国外消费者为核心,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利于增强我国外贸的竞争力,有利于外贸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四)跨境电商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五)跨境电商利于消费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检验机构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迅猛,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利。据统计,2014年,全国交易额达到3.75万亿元,预计2015年交易额将达到2478亿元。按品类排名,海淘服饰、鞋包、奢侈品等消费品的需求量第一。但是,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存在诸多质量安全隐患,消费者质量安全维权困难重重,而检验监管由于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监管盲区,无法适应跨境电商新业态高速发展。
1我国检验机构的现状
预防和降低质量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检验的职能所在。如何发挥检验职能,完善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与电子商务较好的融合,是现阶段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检验机构要抓紧完善监管措施,为跨境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检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制度不健全,监管有盲区
目前,针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只是出台《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缺乏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及配套的制度,没有明确具体监管措施和操作要求,使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监管缺乏科学性,无法完全跟上跨境电商发展趋势。
2.2执法尺度不一,存在灰色地带
目前,各地检验机构在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监管方面因缺乏现有法规和制度的支持,执法的标准不统一,让跨境电商入境假冒产地、假冒品牌的消费品有机可乘,给消费者带来隐患。而且,跨境电商贸易纠纷解决机制尚未完善,跨境交易的维权渠道不畅,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3信息化建设滞后,没有全口径数据
检验部门尚未建成与跨境电商平台无缝对接的信息化系统,对入境消费品的品种类别、货值、消费信息等情况,不能完整准确掌握,因而难以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实施风险评估和全面有效监管。
3完善电商入境检验措施的建议
3.1建立完备的检验机制
检验部门应结合消费品特点,建立和健全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机制,加快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及其配套制度,如:制定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以及配套的风险布控查验制度、质量安全追溯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并应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的“源头可溯、责任可究、风险可控”的有效监管。
3.2对消费品实施清单分类管理
各检验机构利用国家质检总局和直属检验局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等级结果,建立禁止入境类清单、重点监管类清单和一般监管类清单,对入境消费品实施清单分类管理。并根据国内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测状况信息,及时进行重点监管类清单的动态调整。
3.3对经营主体实施备案管理
针对跨境电商(B2C、C2C)入境消费品品种多而杂的特点,检验机构以对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备案管理为主,把经营主体的身份证明、质量诚信经营承诺书及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备案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系统内共享。
3.4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
3.5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3.6加大公众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公众大力宣传检验有关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规定,帮助消费者提高对入境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意识,让消费者明白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消费品买了要自担风险;提高公众对检验的认知度,引导社会全员共同监管,共同守法。将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没经检验而在市场上流通的危害性及风险广而告之,加大查获的案例公开报道力度,使公众能直观生动地意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检验公正严明的良好形象。
4结语
我国检验机构的现状表明,只有建立完备的检验机制、对消费品实施清单分类管理、对经营主体实施备案管理、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以及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才能真正地使得检验机构与电子商务融合。
参考文献:
[1]田建红.新形势下我国检验机构管理存在问题简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5).
[2]闫浩春,石新勇,陈璐.检验机构的专业化发展思路[J].中国建材,2011(08).
一、发展总体思路
坚持“一突出”(突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三并举”(坚持跨境电商贸易和境内电商贸易并举、一般跨境贸易和保税跨境贸易并举、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与专门化的电子商务发展并举)、“三多”(多区域、多主体、多模式)发展原则,依托航空一类口岸、铁路一类口岸、邮政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海关监管场所,以信息平台、商业模式、供应体系、电商主体、仓储物流、快递配送、电子支付等环节构建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报关、报检、结汇和退税等管理机制,扩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拓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链体系。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为引领全面推进郑州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成果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组织保障
(二)启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2013〕89号)要求和广州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实际需要,我市启动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手开发公共信息服务及数据交换、海关业务辅助监管和检验检疫业务辅助监管等三大子系统及退税、结汇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升级与对接。公共信息及数据交换子系统依托广州电子口岸,初步具备了与海关、检验检疫检疫等数据实现交换、共享的功能;海关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网购保税进口子系统已完成系统联调测试,可以实现企业备案、商品备案、电子账册、电子清单核放、税费管理等监管及服务;检验检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模块研发成功并对接了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可通过广州电子口岸实现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数据交换,B2C邮件快件进出口系统联调测试进展顺利。
(三)有序开展业务测试,验证通关创新设计
三、未来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打造工作合力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更好发挥领导小组在工作推进、加强沟通等方面的作用,制定试点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各成员单位间有效沟通和协调的机制,及时汇总进展情况,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二)制定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
编制试点技术、业务实施方案,编写《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础信息标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数据交换报文规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和标准,为试点工作提供依据。
(三)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制定、政策指引,引导企业开展业务
根据试点业务开展情况和国家政策动向,适时编制和出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保税进口、零售进口、保税出口等业务政策指引文件,明确企业备案、监管流程等事项,确保企业开展业务有章可循。
关键词: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跨境交易,其供应链相对于传统贸易中的供应链更为复杂。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跨境物流、信息不对等、通关繁杂、跨境结算等问题。
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现状分析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在出口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增长亮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9-2020》统计,2019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商品总额达到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在海关和云南省商务厅的数据统计中,交易额实现1.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020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额达到1.12万亿元,同比增长40.1%,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加63.3%。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中心,衔接上游中国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国外零售商、客户。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协同管理整合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涉及到产品原材料采买、制造商生产、产品通关、国内外物流、资金跨境收支等活动。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各节点企业主要包括国内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国外零售商、最终消费者,其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问题分析
三、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对策
关键词:出口;新优势;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打造支撑江苏经济发展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编号:2015SJD8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日
据海关统计,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牛比2014年1月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同期,江苏省进出口总值455.7亿美元,比2014年1月下降4.8%,其中,出口284.0亿美元,下降1.7%。据海关统计,2016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8万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同期下降9.8%,其中,出口1.14万亿元,下降6.6%。其中,2016年1月江苏进出口总值为2,630.9亿元,从出口方面来看,1月份江苏出口1,679.3亿元,下降3.4%。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整体趋势走低,江苏作为外贸大省近两年的出口下降由1.7%增加到3.4%,降幅倍增。连续出口低迷现象,原因在于全球总需求不振、贸易摩擦增多,同时传统优势弱化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江苏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低成本出口优势正在消失,加之一些后起的新兴经济体,提供更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低成本要素,这使得江苏这样的外贸大省面临极大的竞争挑战。因此,在新常态下,推进以“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为目标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江苏新的出口竞争优势,有利于稳固国际市场竞争力,使出口继续支撑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培育服务贸易出口竞争新优势,支撑江苏经济发展
二、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外贸发展新优势,支撑江苏经济发展
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培育江苏出口竞争新优势
总之,江苏更高水平的开放注重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国际深层次合作的开放,急需引进与江苏产业可对接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事实证明,产业的竞争优势决定外贸的竞争优势,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培育需要从生产要素、产业集聚、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等层面开展。培养企业研发管理能力、营销服务能力、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及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优化新型贸易方式,延伸和拓展孵化器链条;优化政府资源,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抓住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出口,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使江苏优势产业走出国门。形成全方位出口竞争新格局,以此提升江苏外贸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红.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东北亚研究院,2015.
[2]戴翔,张二震.服务业开放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益――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冀芳,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