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包,各式各样混杂其中,武汉的传统菜式注重刀工与火候,对于配色和造型的掌握炉火纯青,尤其是煨汤的技艺更是不差分毫。
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小吃的地方便是天堂,享誉全国的热干面,极受当地人欢迎的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小桃园的煨汤合称武汉四大小吃。
蔡林记的热干面,面弹酱香作料全,以上世纪30年代创立的蔡林记为代表,这是武汉人最珍贵的味蕾记忆。1983年前为三个品种,1996年重张后扩大为8个品种,如今,在保持传统产品热干面的同时,“蔡林记”增加的小吃品种达4大类40余种。其面身筋道,晶洁爽口,拌上秘制浓香芝麻酱,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
20世纪三十年代初,老汉口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武汉长堤街关帝庙一带以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年三伏的一天,异常炎热,好多汤面都未卖完。李包担心面条发馊变质,亏了老本,便按照房东太婆的建议,将面条煮熟沥干,晾在大案板上,不时手摇大蒲扇,扇风降温,驱赶蚊蝇。由于劳累,李包伏在案板边上迷迷糊糊走了神,蒲扇碰到案上的油瓶,香喷喷的芝麻油全淋在了面条上。李包懊恼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与油拌匀,重新抖散晾放,瞪着大眼守了一夜。
次日清晨,李包抄起面条又闻又尝,竟然未坏,不禁大喜,随手抓起一把丢在开水锅中,烫了几下沥干入碗,把拌凉粉用的酱油、香醋、葱花、姜末、辣椒酱、芝麻酱、榨菜丁和大头菜粒都调上一点,趁热搅匀后,试着吃上一口,五脏六腑都美滋滋的。谁想到因祸得福,无意中居然整出了“伟大的发明”!李包麻利地收拾好笼担,哼着小曲,乐悠悠来到关帝庙,大声吆喝:“快来过早啊,又热又干的香面。”
这时,庙内外藤椅竹床上露宿的人刚刚醒来,在芝麻酱香味诱惑下争相购买,几袋烟功夫,就面光料尽,得胜还朝。接连几天,他都如法炮制: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热干面”的名声便响遍了当时武汉最繁华的汉正街。从此,李包专卖这种面,每天限额只做100碗,武汉三镇的人都赶个大清早前来品尝,还有不少食贩向他拜师学艺。这中间尽管也有“李鬼”之流出来假冒,但李包终究还是发了小财。
又过了一些时日,一位叫蔡明伟的老板,看准了热干面中的商机。雇了几个心灵手巧的伙计,在汉口中山大道车水马龙的满春路口,开设一家热干面馆,取“集木为林,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走南闯北的蔡老板是个有心人,用了好几年功夫对热干面工艺反复加以改进,例如选用上好的精白面粉,和面时控制准下碱量,变手工擀面为机器压面,反复轧成筋道光滑的细圆长条;面条小批量用旺火猛煮,刚熟就捞起,随即抖开吹凉,拌匀芝麻油,薄薄摊放8小时;烫面时用小笊篱,一次二两(100克)左右,在沸水锅中来回浸烫,抖动五六次,使之熟透滚热;佐料中再添加小虾米和叉烧肉丁,用白胡椒粉取代辣椒面,芝麻酱用小磨香油调匀,还要浇点香卤汁,并且用上了当时价格昂贵的味精。
这样一包装,蔡林记热干面就鸟枪换炮,今非昔比,档次跃上一层楼:面条纤细秀美,根根筋道有咬劲,黄亮油润爽口,香醇鲜美耐饥。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还有别于捞面,成为中国面条家族中一个风味特异的新成员。解放以后,蔡林记迁移新址,并且增开了几家分店,对生产工艺进一步规范,制订了标准,在职工中评定了技术等级,还开发出一些新品种。经过潜心修炼,70年代,蔡林记热干面一直是“武汉人过早”中价廉物美的主打小吃。它还流传到豫南、陕南、赣西、皖西、湘北和川东,以及京、津、沪、渝等地,很快便与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拉面、北京炸酱面、广东伊府面和四川担担面一起,合称为“中国六大名面”。热干面与三鲜豆皮,也和黄鹤楼、归元寺一样,变成了武汉市亮闪闪的“城市名片”。
老通城的豆皮坐落于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后期改名为老通城甜食店。豆皮本是黄陂的乡土风味小吃,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人称“豆皮大王”。
离“老通城”不远的江汉路口附近,有一家叫“四季美”的小吃店,被武汉人誉为“汤包大王”。其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四季美的汤包制馅讲究,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1958年,毛泽东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接着光临过“老通城”的名人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及外国元首金日成、西哈努克等。
如果要想品味一下武汉的煨汤,“小桃园”是最好的选择。这个小店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人称“煨汤专家”,是来自湖北美食之乡黄陂的祖传秘方。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甲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著名,其原料为产于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将鸡块入油锅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