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每个站在点餐台面前完整念出“我要一杯燕麦呼呼超绵芋和一杯燕麦呼呼超能栗”的人都会不自觉放慢语速,且略带尴尬神情。
试想一下,一个留着络腮胡的壮汉带着冷漠脸走进某奶茶店,淡淡来一句,“你好,我要一杯黑糖biubiubiu鲜奶”,点单双方多少都会有点子破防。
小红书@丸
连锁奶茶店尚且可以为了避免尴尬选择扫码点单,但校园奶茶店的名字也在走怪异画风,前有“蜜桃女孩、忧郁蓝莓”,后有“大奶狗、小奶狗”,主打一个念出口必社死,阿姨这是看了多少椰树直播。
小红书@Ayi
“珍珠奶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i星人点个奶茶,都得为爱做e了?
根据氢商业的观察,世面上的奶茶命名大致可以分为六种,每种有都其知名代表作品,可以达到在不同程度上让人社死的目的。
其中攻击力最强的莫过于叠词卖萌类命名。
百分茶的桑葚果茶叫“喵桑”,栗子牛奶叫“栗子奶奶”,而霸王别姬虽然带点文化,但几乎每个单品也得来个叠词:“春日桃桃,恋恋山茶,桂子飘飘”,不想卖萌都难。有时候点单干脆破罐子破摔,“嗨嗨小姐姐,一个栗子奶奶加冻冻多少钱钱?”
喜茶的芝芝芒芒、芝芝莓莓、芝芝桃桃更是重重叠叠到了一定程度,没个叠词做不了招牌了。
一点点的谐音远不止此,要说good抹柠读起来还算正常,那“芋霸不能”就显得有点猥琐,“柚心冻了”也有点难以启齿。
在奶茶界,谐音梗不但不扣分,还是要加分的,无论是茶话弄的桃芝夭夭,还是喜茶的只此青芋、百分茶的茉立绣窗,网友们喜闻乐见,大家一边感叹妙极了的创意,一边在店里老老实实扫码无声下单。
感叹的是创意,守护的是尊严。
小红书@黄昏sama我唯一的主公
弯弯绕绕的起名法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比如茶百道和书亦烧仙草就很简单,主打一个象形文学,随口就来。
桑葚加草莓的茉莉绿茶因为呈现深色被命名为“乌漆麻黑”,书亦烧仙草干脆叫“半杯都是橙子、半杯都是芒果、半杯都是葡萄”,见字如茶。
突然有点怀念曾经学校门口避风塘“珍珠奶茶、芋泥奶茶、草莓奶茶”等等简单易懂的时代,虽然香精兑水,但无论e人i人都可以大大方方喊出名字,不必在别人问“你这喝的什么?”的时候举起杯身皱眉慢慢回忆念出一个拗口的怪名字。
真是怪了,奶茶店到底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起点正常名字?
奶茶起名是越来越矫情了,但奶茶店赚钱也赚到麻了。“矫情文学”在奶茶界叱咤风云,拿起一份菜单,可以在里面窥到伤春悲秋的失恋,抑或是可可爱爱的童心。
这波怎么说?名字越怪,赚钱越多?
小红书@开奶茶店的小白
话说回来,尽管收钱到手软,但是奶茶店的命名仍存在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
类如coco的红果果小姐姐、茶百道的西瓜啵啵、百分茶的草莓牛乳宝宝,奶茶逐渐开始变得命名“低幼化”,但配上动辄20以上的价格,又属实暴露了真正的消费群体。让“不想当成年人”的打工人趋之若鹜,人手一杯“芝芝莓莓”。
另一种则压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在我第一次听到coco的百香果双响炮时,沉默了一会儿才问朋友,双响炮到底是个什么味道,难道是火药味?
听到解释后才知道是百香果的籽嚼起来比较清脆,配上丰富的配料颇有一种“噼里啪啦”的双响炮声音。
还有一种则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博眼球毫无下限。
小红书@PickyVicky
“双屎临门‘就不必说,类似的还有二者毫不搭嘎的“女王车厘子”等等生拉硬拽的名字。一个平平无奇的水果加上一个奇葩品种前缀,倒是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
而比较普遍的则是疑似学习法餐的越来越长名字。似乎名字越长,听起来越厉害。“茶冻芭乐柠檬遇冰沙”就比“芭乐冰沙”听起来贵了一倍不止。
图源果壳网
从咩噗茶到good抹柠,奶茶命名越来越难记,但也牢牢地在奶茶界站稳了脚跟,因为自身的独特风格被人记住。
这种让顾客自发产生联想的方式在奶茶界百试不厌。
如果加几个字产品就能翻倍卖,这买卖谁不做?
如今的奶茶命名越来越向法餐靠拢,死死地盯住原产地标识,如奈雪的福鼎老白茶珍珠奶茶、茶百道的大凉山桑葚系列。
其实,当今奶茶店还得谢谢法国路易十四皇帝。是他在巴黎的舒瓦西酒庄路过时做了一些加注菜品产地、菜品原料、烹饪方法、以及发明菜品宾客的名字。并将这个传统发扬到上流社会中,变成“卖得贵”的秘诀。
小红书@小樹
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语言学教授任韶堂在《食物语言学》中描述,他和团队收集了6500份菜单中的65万道菜名,并对菜名长度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菜品名中每增加1个字母,菜品就贵18美分。
我好像突然掌握了致富秘诀。如果此时此刻用奶茶粉泡一杯奶茶再放颗枣,也许也可以命名为“老北京氢商业手冲蜜枣香飘飘奶”。
就这名字,卖个25不过分吧?
也就不怪奶茶的名字越起越长了。
当奶茶命名越来越长、越卖越贵,其他品类自然也不能干等着。
咖啡界的影响尤为强烈。诺瓦咖啡出了樱花半熟芝士拿铁、0糖出马生椰拿铁,库迪则搞起了古早黑糖燕麦奶、抹茶茉香库克冰。面包界也不甘示弱,开心果红豆榛子碱水、三重抹茶司康、芋泥椰奶椰蓉碱水处处都是。
好利来更是明显,玫瑰花花马卡龙、蜜桃糖云朵芝士,只听名字风格我都误以为自己走进了喜茶。
当然,怪名字也有翻车的时候。一家面包店给产品命名为“千万不要买”,试图激发消费者的叛逆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被嘲“好矫情的面包店”。
小红书@Lia利亚
其实说白了,奶茶命名的初衷也是为了卖得出去。只是现在奶茶市场越来越卷,单单从产品本身来说很难脱颖而出。若想要火出圈,那必然需要包装和名头的辅助。而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引发共情。
低幼化的名字让“不想长大”的成年人童心泛滥,谐音梗的好运让打工人不喝也要买,名字越长则越与众不同,诗情画意迎合了当下流行的国风。
但对i人来说,走进店里念出一长串儿“矫情”名字无异于上酷刑。干脆麻烦自己扫码下单,实在不行,咱还能用动作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