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的命名,基本上离不开56个吉祥字,即“顺裕兴隆瑞永昌,万亨元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义中通全信义,久恒庆美大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此诗是近人朱小汀先生所作,充分彰显了中国人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形成独特的传统文化。当然也有些老字号如:六必居、都一处、鹤年堂、内联升等等,并不在这56字之中,它们名称的由来,大都有一段趣闻轶事和含义。
东来顺(1914年)涮羊肉
“东来顺”之名源于老板最初住在东直门外,每天从东面来京城做买卖,此名寓意每日顺东风而来,事事顺心。
内联升(1853年)鞋
“内联升”中的“内”指“大内”(即朝中),“联升”寓意连升三级,意为购买这家店的鞋可以做官高升之意,迎合了官场上求功名利禄的意愿。
鹤年堂(明代嘉靖末年)药铺
“鹤年堂”以创办人丁鹤年的名字命名,内含《淮南子·说林》中“鹤寿百岁,以极其游”之意,寓意“松鹤延年,长命百岁”。
张一元(1910年)茶叶
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创始人姓张,遂名为张一元。“一”和“元”都有第一之意,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意为在茶叶品质上力争第一。
同升和(1912年)鞋
北京同升和鞋店,在开业时,清朝大臣铁良赠送其一副对联:“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官冠戴财源多”,掌柜在获赠对联后,取其中“同升和”三字为名,寓意为“同心协力,和气生财”。
都一处(1738年)烧麦
意为“京都只有你们这一处”。相传乾隆十七年大年三十,家家团圆,许多店铺也早早关门上板,唯有“王记酒铺”还在营业。正巧乾隆进店吃饭,问其店名,掌柜答曰“小店没有名字。”乾隆生出几分感慨:“这个时候还开门营业,京都只有你们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
壹条龙(1785年)涮羊肉
光绪23年(1897年),光绪帝与仆人来到一家叫“南恒顺”的小饭铺吃饭,忘记带钱,第二天太监来到店里说是替皇上来付钱。在百姓眼中,皇帝乃真龙天子,于是“壹条龙”在南恒顺吃饭的事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人们便将南恒顺称为“壹条龙”。
瑞蚨祥(1893年)丝绸布匹
古人将“蚨”用来指铜钱,因为传说用青蚨的血涂在铜钱上,钱还会飞回来,即所谓“青蚨还钱”,“蚨”字再加上“瑞”和“祥”,象征着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六必居(1530年)酱菜
一说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之中,“六必居”除了不卖“茶”,其他六样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卖,故名“六必居”;一说“六必”是指酿造工艺的最高要求,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
吴裕泰(1887年)茶叶
月盛斋(1775年)酱羊肉
取“月月兴盛”之意,寓意生意兴隆。
龙门醋坊(1820年)醋
原址在河北省龙关县城,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山上有个牌坊,上刻“龙门”二字,山下有条小河,人称“龙河”,清辙透明,适宜酿酒和制醋。当年,龙关县一位姓齐的人,看中此处的优越自然条件,便在这里开设了醋坊。因山上有“龙门”,河中有鲤鱼,借“鲤鱼跳龙门”之意,故取名“龙门醋坊”,企望借水发财。
仿膳(1925年)宫廷菜
1925年,一批原御膳房的厨师合伙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
盛锡福(1911年)帽子
山东人刘锡三创建,“盛”字是希望买卖茂盛,“锡”字是取刘锡三名字中间的一个字,“福”字是因为刘锡三乳名叫“来福”,取祝福吉祥之意。
元长厚(1912年)茶
原名叫“永生元茶庄”,为求得茶庄买卖兴旺,财源不断,引喻了"一元复始、源远流长、庄底雄厚"的含义,改名为"元长厚茶庄"。
烤肉季(1848年)烤羊肉
烤肉季饭庄原名“潞泉居”,因店主姓季,俗称“烤肉季”。
丰泽园(1930年)山东风味
砂锅居(1741年)沙锅白肉
最早名为“和顺居”,取和和顺顺之意,因为它用一口明代的大砂果煮肉,肉味奇香,食客盈门,一来二去的北京人几乎都知道这里有个大砂锅,称其为砂锅居,店家索性把字号改成了砂锅居。
天福号(1738年)酱肘子
乾隆年间,店主刘凤翔在旧货摊上见到一块旧牌匾,上面写着天福号三个颜体,笔锋遒劲,刘氏开熟肉铺,正缺块匾,觉得是“上天赐福”便把它买回来作为牌匾。
全聚德(1864年)挂炉烤鸭
“全聚德”原本叫做“德聚全”,是个位于前门大街卖干鲜果品的店铺,由于生意不好,最终倒闭。清朝同治三年,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的小贩杨全仁将此店铺买下,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开店前,一位风水先生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可以标榜自己做买卖讲德行,于是便将店的名号定为“全聚德”。
柳泉居(1567年)黄酒铺
早年的柳泉居店铺后边有一个宽阔的院子,院内有一棵硕大的柳树,树下有一口泉眼井,井水清洌甘甜,店主正是用这清澈的泉水酿制黄酒,味道醇厚,酒香四溢,故取名为柳泉居。
便宜坊(1855年)焖炉烤鸭
明嘉靖时期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在朝堂之上严词弹劾奸相严嵩,但反遭严嵩诬陷内心苦闷。一日来到米市胡同,见一小店香气四溢,遂进店捡席而坐,点了烤鸭与些许酒菜,店主敬其刚直不阿,亲自伺候左右。杨继盛早把不快抛之脑后,叹谓到“此店真乃方便宜人,物超所值!”遂即俯案一挥而就三个大字“便宜坊”。
来今雨轩(1915年)饭庄茶社
典出杜甫七绝《秋述》前的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意谓“老朋友下雨还来,新相知则雨后却步”,后人因此把“旧雨”比作故交,将“新雨”喻为新知。轩名截取“旧雨来今雨不来”中间三字,寓意“故交新知,新老朋友,欢聚一堂”。
庆林春(1917年)茶叶
“林”是创始人林子训的姓;春字有两个含义:一是茶树春天生的芽最嫩最清香,二是冬去春来,万物萌发生长繁茂,人们都用它蕴喻其事物的兴盛;庆就是庆祝之意。即庆祝林子训开办的茶庄事业兴盛。
瑞珍厚(1917年)清真风味
瑞珍厚最早经营古玩玉器,名人字画。其名字含意是:瑞则吉祥、瑞香;珍则奇珍异宝,珠玉宝石;厚则宽容厚道,以诚待人。开业后生意十分红火,一时名噪京城。其间,店主为便于接待客人,交谈生意,店内设有茶座、餐饮。解放后,瑞珍厚古玩铺歇业,改营清真菜馆。
宝兴隆(1852年)古玩文物
宝兴隆最初主营钱庄业务,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宝兴隆转营金银器具及古董杂项,命名为宝兴隆金店,意为“持宝兴盛”。
丽丰祥(1924年)丝绸布匹
丽丰祥创办人孟觐侯是瑞蚨祥的东家孟洛川的堂弟,丽丰祥得名于孟觐侯的太太:因为孟太太的名字中有个“丽”字,“丰”字指容貌美好,“祥”字指吉祥,喻示生意兴隆、美满。
元隆顾绣(1936年)丝绸布匹
“顾绣”是指绣品沿用明代嘉靖年间顾名世绣法,因其所绣花鸟人物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故被称之为“顾绣”。“元隆”是取“吉祥、兴旺、发达”之意。
听鹂馆1949年宫廷风味饭庄
听鹂馆位于举世闻名的皇家行宫颐和园内,当时是慈禧太后和其宠臣们欣赏音乐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之优美动听,故名"听鹂馆"。
懋隆(19世纪初)外贸
正阳楼(1843年)螃蟹、涮羊肉
正阳楼的前身是个小酒摊子,掌柜的姓孙名小辫。小酒摊很受欢迎,几年之后,孙小辫有了一些积蓄,便想着找家铺面房。说来也巧,正好前门大街上有家小酒馆想歇业,孙小辫就托人把小酒馆给盘了过来,易名为正阳楼,意欲借正阳门之名,让自己的买卖像正午的太阳一样兴旺不衰。
老正兴(1862年)上海风味
清同治元年,食肆经营者祝正平、蔡任兴合伙开菜馆,以姓名中各一字命名为"正兴馆",因冒名者甚多,遂改名为"老正兴"。
白魁老号(1780年)清真
“白魁清真馆”原名“东长顺”,"白魁"本是当时店主的姓名,由于他制作的烤羊肉深得顾客赞赏,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把“东长顺”直接呼作“白魁”,而“东长顺”的名字反倒不为人们知晓。
同和居1822年山东风味
据说清室的一位皇亲为在宫外有个吃喝玩乐的方便去处,便邀来几个人,开办了同和居。起初生意一般,店也无名气。一日,一位掌管财政的王爷偶到小馆吃饭,店主百般殷勤伺奉,精心烹制了几个拿手菜,深得王爷欢心,因此,小馆生意便有了转机。为招揽生意,小馆常以客为友,使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便取“同怀和悦”之意,定名为“同和居”。
荣宝斋1894年字画
原名为“松竹斋”,后改名“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
西来顺(1930年)清真菜肴
西来顺创业人立字号的初衷,一是想借东边“东来顺”的名气,一切顺利;二是东西城相峙,谐音模仿而出名。西来顺最终赢得了“东来顺及西来顺,羊肉专家谁与竞”的口碑。
奶酪魏(清光绪初年)奶制品
清光绪初年,奶酪魏创始人魏鸿臣从宫廷里的御厨中学到了这门手艺,后来赢得了顾客的一片赞誉,得美名“奶酪魏”。
清秘阁(清乾隆年间)文房四宝
清秘阁,清,纯也,秘,稀也,其意为纯正稀少的书画宝物置于此阁之中。
发布者:徐霞
新闻爆料投稿热线:0771-2821023
地址:广西南宁市桃源路4号华声晨报社
邮编:530021
华声晨报网-华声晨报社唯一网站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