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知名大型白酒企业,公司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绵竹市。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便是酿酒宝地,剑南春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前身剑南烧春作为唐代宫廷御酒,被记载于《旧唐书·德宗本纪》中,成为载入正史并至今尚存的大唐名酒。
多年来,剑南春产品销量处于行业前列,品牌影响力、品牌美誉度有口皆碑。在1979年、1984年、1989年由轻工业部举办的全国评酒会上连续三届蝉联“全国名酒”称号。公司的“天益老号”酒坊遗址2004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剑南春首家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纯粮固态酿造白酒认证标志”。2008年,“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司主导产品“水晶剑南春”是中国老牌八大名酒之一,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也是质检总局认定的“原产地保护产品”。“剑南春”、“东方红”和“绵竹大曲”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剑南春及其系列品牌30年典藏剑南春、剑南春15年年份酒、剑南春10年年份酒、东方红、剑南老窖、绵竹大曲等30多个品牌,上百个品种,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省级质量奖。“剑南春”140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奖项,畅销全国并外销海内外及港澳台地区。
从古代皇室的宫廷御酒,到现代社会的名酒精英,剑南春以质量为基础,以诚信为准则,以文化为动力,多年来用匠心传承千年大唐御酒,持续打造中国名酒金字招牌。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
在巴蜀大地上,有一条成U形的名酒带,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座落在这条名酒带的绵竹,酿酒历史已有四千余年,广汉三星堆蜀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酒具和绵竹金土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罍,提梁壶等精美酒器以及东汉时期的酿酒画像砖等文物考证以及《华阳国志·蜀志》、《晋书》等史书记载都可证实:绵竹产酒不晚于战国时期。剑南春传统酿造技艺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始终得到继承和发展。
在唐朝,百业兴旺,绵竹成熟酿酒技艺下诞生的“剑南烧春”(唐代,绵竹属剑南道而得名)倾动朝野。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对天下名酒记载道:“酒则有……乌程之若下,剑南之烧春……”,另据黄葆真《事类统编》载曰:“为生春,《德宗本记》剑南贡生春酒。”剑南烧春作为宫廷御酒而被载于《旧唐书·德宗本记》。这是被载入正史的宫廷御酒,也是中国至今尚存的唐代名酒。
时至宋代,绵竹酿酒技艺在传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酿制出“鹅黄”、“蜜酒”,其中“蜜酒”作为名酒被列入宋伯仁所著的《酒小史》中,其独特的酿酒法被收于李保的《续北山酒经》。明代徐炬《酒谱》中记载:“西蜀道士杨世昌造蜜酒。”蜜酒鹅黄的出现,不仅形成了一个名酒系列,而且为中国文学史,也为中国酒文化史留下了千古美谈。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绵竹道士杨士昌的趣闻,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等许多文坛佳话蕴于其中。
在宋代,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影响和作用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同时还为南宋抗金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宋会要》记载:南宋初年,为了筹集军费抗击金兵,时任川陕巡抚处置使的绵竹人张浚从绵竹兴旺发达的酿酒业和大额的酒税上得到启发,于建炎三年(1129年)实施“隔槽酒法”,鼓励民间纳钱酿酒,次年便使四川酒税由过去的缗钱140万缗猛增至690万缗。此法前后施行了七十余年。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不断,人口锐减,导致了绵竹农业荒芜,经济萧条。依附于农业发达而生产的酿酒业受到了威胁,直到清康熙年间(1662—1722)才逐渐恢复,出现了朱、杨、白、赵等较大规模酿酒作坊。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厚,色洁白,状若清露。”乾隆年间太史李调元,宦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自谓“一笑市人谁知我,醉来高卧酒家楼”,并夸口尝尽天下名酒,是个十足的饮酒行家。他说自己“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
清末,绵竹酿酒作坊已有上百家,著名大曲坊已增到18家,绵竹商贸因此更为昌盛,出现了“山程水陆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直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清诗人李锡命《咏绵竹》)的繁荣景象。
历史跨入20世纪以后,剑南春酒的发展又有了一番新的风姿。
1911年,绵竹大曲首获四川省劝业会头等奖;1928年再度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等12家大曲酒作坊的产品,又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1932年,四川省举办第一次名产品展览会,绵竹提供了多种产品送展,其中“恒丰泰”酿造的绵竹大曲酒首次被批准使用注册商标,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引起一番轰动。当时一诗人曾为绵竹的酿酒家题词:“百里闻香绵竹酒,天下何人不识君。”据《绵竹县酒类调查表》记载:至1941年,全县酿酒作坊已多达200余家,产酒二百余万公斤。从1913年绵竹“义全兴”大曲坊在成都开店销售绵竹大曲,至1949年,专门经营绵竹大曲的酒庄、酒行、酒店已达50余家,绵竹大曲被称为成都“酒坛一霸”。而且还销往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中国台湾地区的《四川经济志》称:“四川大曲酒,首推绵竹。”
蜜酒歌瓶叙
宋·苏轼
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比。
不知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吐鱼沫,二日眩转春光活。
三日开瓮满香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国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酿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摘自:《苏东坡全集》上卷242页,黄山书社出版。
坡仙友人杨世昌
宋·陈石桥
道人管领苏祠久,生前定是坡仙友。
武都山人杨世昌,箫吹赤壁同饮酒。
骑鹤果从绵竹归,试访人民是耶非。
袖中务带仇池石,为我墙头补翠微。
注:眉山三苏祠陈石桥道长作此诗,记述宋人苏轼与绵竹道士杨世昌的友谊,以及苏轼对绵竹酒的赞赏。
绵竹青社酒楼品酒赋诗
清·李调元
一笑世人谁识我,醒来高卧酒家楼。
枯肠得酒高兴发,亦自舞起如巫娘。
群儿拍手父老笑,此翁无乃今日狂。
编者注:李太史酒醒后,酒家问他:“此酒如何?”太史脱口而出:“天下美酒皆尝尽,独爱绵竹大曲醇”,并即兴吟出青社酒楼品酒诗。后来在他的《涵海》著作中曾写到:绵竹清露大曲也,夏消暑,冬御寒,能止泻,除湿及山岚瘴气……”。
杨世昌
清·赵敦彝
几载庐山住,松花满衲袍。
形如孤鹤瘦,人比大苏豪。
酿酒留先醉,吹箫待月高。
共谁游赤壁,清兴寄波涛。
李芳谷诗四首
请·李芳谷
一、绵竹大曲酒
叙州酒有缘荔枝,只因道远少举杯。
眉州酒有玻璃春,今日无缘未沾唇。
何如绵竹出大曲,美超中江与丰谷。
功同人参效益兼,朝饮三标不厌复。
我生斯土十余年,性酷漫酒如青莲。
有时飞觞醉明白,恰似长鲸饮百川。
况逢佳酿出邑中,岂令金樽日日空。
沽来花前相对酌,漫道当时之郫筒。
曾访酒家问酿诀,妙造此酒何清洁。
佳法不妨仔细谈,彼为余言从头说。
水取西门清可用,得水其法任操纵。
熟蒸五谷曲蘖和,倾下地窖宜郑重。
七日来复酒气香,烤出佳汁似琼浆。
出山更比在山好,越境风吹扑鼻香。
吁嗟此酒莫与京,愿学酒仙借浇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因恩竹林刘阮辈,升华卓卓传几代。
饮酒尚论古之人,举杯当与古人对。
对酒亮歌聊复尔,醉翁之意不在此。
每日昏昏酿梦中,何忍醒眼看俗扉。
二、大曲酒
帘标绵竹号,水酿墨池良。
御麦原名贵,成都味不香。
备仪称土物,却病比参强。
户独余见小,三焦不敢尝。
“天益老号”老窖池
窖龄越长,其香越幽,其味越正,其品越高,绵延了千百年的老窖池——天益老号生生不息,其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的微观生态环境,对剑南春基础酒的品质起着关键的作用。
剑南春甄选川西土地上,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优质粮食为原料,传承绵竹千年酿酒技艺的精华,科学配比,发挥五粮独特酿造优势,成就经典纯粮滋味。
独特的制曲模式
剑南春使用的是依靠天然微生物接种制作的大曲药,在用曲之道上,剑南春融汇众长,反复锤炼,其酿制之酒,得曲之神韵,既保证了产量,又保证了酿制过程中各种复杂香味物质的生化合成。
独创的经典工艺
剑南春的传统酿造工艺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古老酿艺的同时,
剑南春独创了中国传统浓香型白酒生产的经典特色工艺——“一低、二长、三控、四适当、五精作、六结合”。
陶坛贮存老熟
乔天明,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四川省绵竹市,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高级经济师,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级专家,现任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连续多次被授予省市优秀企业经营者,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先进管理者,德阳市突出贡献经营者和杰出的企业家,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先进个人。
匠心坚守,从酿酒学徒到中国酿酒大师
乔天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该技艺传承谱系第十代传人。乔天明于1982年进入剑南春酒厂工作,从一线酿造工作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凭借其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不断地对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进行总结和提升,多菌纯粮固态发酵的剑南春酒酿造技艺是中国白酒典型代表,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乔天明在传统酿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走访调研酿造技艺传承人、技术专家,整理成册,并主持绘制了剑南春工艺流程图,使剑南春酿酒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规范,同时开创革新,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手段,将酿酒技艺中的制曲技艺进行不断升华,不仅保证了剑南春酒的出酒率和出品率,更保证了糖化发酵中各种香味物质的生化合成,使剑南春酒具有更加独特香醇的风格。
乔天明改进的“复式工艺”技术,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2011年荣获“中国酿酒大师”称号。
乔天明主导并完成了“混回醅酸、醇酯化工艺的研究”、“曲酒交替发酵新工艺”、“剑南春丢糟配套工艺”、“利用生物技术对酿酒生产副产物处理与再利用工艺”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并荣获各项科技进步奖。此外,乔天明重视人才、实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培训制度,开展“师带徒”传承活动,对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乔天明带领的技术团队开创的酒体风味物质量化控制和尝评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优化升级了剑南春酒的质量控制体系,也为中国白酒行业年份型白酒分级评定建立起了技术标准。
中国年份型白酒鉴定法——“挥发系数鉴别法”的问世,突破了行业年份酒鉴定的世界性难题,奠定了酒龄鉴定技术基础,获得了国家专利局发明技术专利。这项技术不仅成功破解了困扰行业多年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年份型白酒从此有了可靠的鉴定依据,也为中国白酒行业年份酒建立技术标准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白酒行业长远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填补了国内外年份酒鉴定标准的空白,让年份型白酒的鉴别手段从“模糊识别”阶段走向数据化的全新时代。乔天明带领的剑南春人以卓越的白酒酿造技术、杰出的行业贡献,确立了其在中国白酒领域内的行业地位。
徐占成是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谱系中第二十一代代传人,是该技艺的代表性传人。
1969年8月在剑南春酒厂参加工作,历任剑南春酒厂酒库主任,剑南春酒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四川剑南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现任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咨询师,中国著名酒体设计大师,中国著名酿酒大师,中国酒业“仪狄奖”获得者,“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酒界科技领军人物称,1985-2015中国白酒历史杰出贡献人物奖,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杰出贡献科技专家,中国食品工业首届优秀企业家。先后担任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酿酒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全国白酒专家高级顾问组专家,中国白酒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酿酒协会副会长。被业界誉为“中国酒体风味设计学之父,中国酒体形态学之父”,为中国酿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法培是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谱系中第二十四代传人,是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1979年1月在绵竹剑南春酒厂参加工作,先后任酿酒组组长、车间副主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科长。1995年3月任四川剑南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1998年8月经公司第二次党代会选举任党委委员。2001年2月,任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2004年4月,经公司第三次党代会选举任党委副书记。现任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德阳市第5届人大代表。方法培于1979年开始从事剑南春酒的传统酿造技艺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从事酒类酿造与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任生产班组组长、车间副主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科长、生产部部长等职务,从2001年2月至今,任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生产和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
方法培通过认真学习、研究酿酒生产工艺技术与管理,全面掌握了酿酒生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白酒生产工艺技术的管理与控制方面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得到同行专家们的广泛认可,为剑南春创新生产工艺、推动科技进步、实施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培训技能人才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9月被授予全国食品行业“先进科技带头人”和“四川省酿酒大师”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