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间的央视3·15晚会,让售价高达5万多一瓶的听花酒再度“出圈”。
有区级市场监管局人士对记者指出,各地监管局各自辖区内听花酒是否涉及报道中的违法宣传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判断。
直击听花酒成都两大门店:一家关门一家正被调查
听花酒听由上市公司青海春天独家经销,生产方为宜宾听花酒业,其总部在成都。央视3·15晚会报道推出后,四川省内各级市场监管局也迅速反应。
听花酒在成都有两家门店,分别为在锦江区的听花酒旗舰店和在武侯区的听花酒体验店。在位于桐梓林地铁站的听花酒体验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6日上午9点40左右在现场看到,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管局正在门店进行现场执法,店内有工作人员和听花酒员工,外人不得进入。调查持续了至少半个小时。
(市场监管人员16日上午在成都听花酒体验店,21记者摄)
而位于人民南路和新光华街路口的听花酒旗舰店已经关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店外巨大的听花酒标志已被遮盖,店门也已上锁,而店内还能看到听花酒的产品。
(听花酒的标志,上图为16日实地拍摄,下图为以往招牌的情况,21记者摄)
(已关门的听花酒旗舰店店内能看到仍有听花酒的产品,21记者摄)
而针对央视3·15报道提到的违规宣传、专利仅是提交申请、凉味剂为薄荷提取物等问题,青海春天也进行了回应。
对此,听花酒表示,在央视3.15报道中,听花酒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产品时,提及了听花酒健康功能和客户案例,而在食品酒类推广时介绍健康功能是法律所禁止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听花酒称,已经连夜召集市场销售人员,规范用语,严格要求在产品推广时遵守法律法规。对此,向公众及广大消费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此外,央视3·15报道记者还走访了听花酒业生产厂址和位于四川成都的总部,均被工作人员拒绝进入和采访。根据央视的报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听花酒的健康性是有国际专利的。
听花酒还于2022年申请了国际专利,名称为《酒精和凉味剂的组合物在调节性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肿瘤、提高免疫及睡眠质量上的用途》。
此外,根据央视报道,专利人员还回应了听花酒的凉味剂,称“就是薄荷,我们以前爱喝薄荷水,它里面就是添加的这种凉味剂,反正里面肯定有些物质。”
青海春天业绩前景如何?
此次央视报道后,对听花酒和青海春天的业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听花酒于2021年推出,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青海春天的酒水销售已经出现一定下滑。
2022年,在听花酒热销的带动下,青海青天的酒水业务年收入9364万元,同比大涨268.75%,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原来招牌的虫草业务连续下滑,收入减少到6000多万元。
此后青海春天还推出了读花酒。然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其酒水快消品业务收入约3426万元,同比下滑了约53%,拱手让出了第一大业务板块的位置。
对此青海春天表示,原因在于上半年青海春天和听花酒业决定对听花酒产品全面进行品质升级,新产品三季度才会上市,此外上半年还进一步加强了市场规范工作,对经销商进行了优化、调整和规范,对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
截至3月15日收盘,青海春天股价6.57元/股,市值约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