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06.23
提起上海的知名马路
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南京东路
其实在距离南京东路不远的地方
还有一条知名马路——金陵东路
在这条路上
有着全上海最集中的骑楼样式的建筑
是上海最具南粤风韵的街区
但是这条见证了
上海百年风云的马路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多少呢?
金陵东路外滩西望
金陵东路东起中山东二路,西迄西藏中路,长1402米。1860年筑,因法领事馆设于此,故称领事馆路,中文译为公馆马路,又称法大马路,1943年更名金陵路,1945年改名公馆马路,是法租界的政治和经济中心。1946年改今名。其路名和路上的骑楼,一个是历史,一个将成为历史。
网络照片:金陵东路外滩西望,那种人力车,上海称为老虎塌车
金陵东路外滩,江边
金陵东路,从闽广迁来的许多广东籍居民聚居于此,并修建起广东骑楼式建筑。这种骑楼既能挡雨又能避阳。据记载,这些骑楼于1912年至1929年陆续兴建。可以说,上海“骑楼”是南洋文化的一种传承。
书籍图片:20世纪金陵东路外滩
书籍图片:1880年法租界江边挑担的苦力
骑楼立柱不同的图案牛腿和雀替
金陵东路的骑楼很高大,一般都有二层楼高,而不是像东南亚那样只有一层楼高。再一个,所有骑楼的柱子,基本都是欧式的风格。这里的骑楼,比较高大,气派。廊柱上,装点着欧式不同花冠、花纹;牛腿和雀替也有不同的图案。可惜维修一次,破坏一次;装修一次,破坏一次。我遇到一位从广东专门来寻找骑楼的先生,对此情景一面感叹一面扼腕。
现在萧条的金陵东路,曾经是商铺林立的商业街。百货店、鞋帽店、绸布庄、绒线店、饭馆、食品店、文化用品店、烟酒店、五金电器店、银行、银楼、药铺随处可见。1940年,金陵路上有商号已有256户,1947年达到358户,成为仅次于上海南京路的商业街。法租界的扩充,淮海中路崛起,商业日趋繁荣,金陵东路才逐渐成为了法租界第二条商业街。
网络照片:早期金陵东路1
网络照片:早期金陵东路2
这里记录少部分早年的商铺,如:310-312号天宝银楼、
376号老云庆银楼、
388-390号宝庆银楼、
454-456号宝成银楼、
460-462号物华银楼、
490-492号老庆云银楼、
611号宝祥银楼
这些银楼还有存世作品,业内已经将这些作品作为文物看待,而不是普通的“银器”。你要是拥有,可不要看轻啰。
26-28号大公商业储蓄银行办事处、
38号同孚商业储蓄银行总分行、
160-162号恒利银行办事处、
428号中国实业银行办事处、
486-488号中央信托银行办事处。
139-141号恒源祥绒线店、
245-247怡源百货店号、
277-279号履泰昶绸布店、
315-319号德丰祥布店、
363-365号德盛祥布店。
16号孟亨登西菜社、
156号鸿运楼、
410-412号泰康食品公司、416号冠生园支店。14号元丰参行、
35号益大参行、
104-106王天福国药号。
一组金陵东路骑楼的照片。
现在几乎门可罗雀。
太古洋行建立于1866年,是以航运为中心的来沪较早的外国资本企业之一。总行设在福州路四川中路口,是旧中国屈指可数的外国垄断资本集团。1872年成立太古轮船公司后,太古洋行便以航运为业务中心终于成为中国航运业巨擘。
天地图:1948年金陵东路东段。太古码头赫然在目
网络照片:太古轮船金陵\\\\\号(第一代明轮型式)在上海
除了这里,金陵东路38号和59号也是客船售票处。三处发售的范围不同。2004年12月20日起,售票处搬迁至杨树浦路18号。之后,旧楼拆除,建了一幢上海人很不喜欢的新楼。
金陵东路1号周围
1847年,法国在上海设立领事馆,1855年法国驻沪领事馆迁至今金陵东路外滩处一幢旧宅第。1863年,法国驻沪领事及公董局董事再此筹建新馆,新馆建造由法国领事穆布孙主持,英国建筑师怀特菲尔设计,法商施密特承建,造价为8.5万两银子。1864年动工,1867年春竣工。但这幢四层法国混合建筑楼房,不久由于地层下沉而倾斜。1895年6月,法国驻沪领事馆委托巧劳脱建筑公司设计并进行翻建,经过半年多施工,1896年,重建后的法国驻沪领事馆大楼落成。此幢建筑的主楼为假三层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坐西向东,东向为一连续拱圈柱廊,带有栏杆式女儿墙,四坡顶屋面,铅皮料制作,清水砖墙。解放后,此幢楼一直作为黄浦区金陵中学的教学用房,1986年,为了批租土地建造“光明大厦”,这幢优秀的历史建筑因此而消失。
网络照片:法国驻沪领事馆
金陵东路2号还是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1859年3月31日,法国驻上海总领事敏体尼在法租界设违禁罪裁判所,审判各类华洋混合案件。1869年4月13日,法租界会审公廨成立,地址位于法国领事署内。上海道(或其代表)每周到领事署开庭3次,法国驻上海副领事兼陪审官。
金陵东路15弄与永安路13弄接通金陵东路17-19号、21-23号及以西的南面,商业网点和各种机构密布。如17-19号曾经是一家咖啡店,21号四川旅行社上海分社(1931年创办,原名川江旅行社。总社在重庆)、金陵路23号中法日报(1947年创办)。
金陵东路17-19号
金陵东路23-25号门前
金陵东路23号后面(南面)
金陵东路25-41号永安路1弄,圣亚纳公寓。圣亚纳公寓现为紫金公寓,建于1929年。建筑东部为四层,中间五层,西部七层。是骑楼保护的比较好的一处。其南面在永安路1弄(永安路原名永安街,别称纸行街)。
金陵东路25-41号东望外貌
荷兰领馆1852年馆址静安寺路169号,后迁金陵东路25号。1945年11月2日复馆,馆址中山东二路9号。3楼34室有余洋行(法商)。顾汉师1915创办。进口生产器材、化工原料、金属矿砂、纤维、日用品;出口麝香、羽毛、肠衣、蛋及制品。
金陵东路25-41号骑楼
金陵东路25(41)号3楼34室有余洋行。1915年顾汉师创办。进口生产器材、化工原料、金属矿砂、纤维、日用品。出口麝香、羽毛、肠衣、蛋及制品。
利名洋行又名雷米洋行,是上海开埠以来第一家法国洋行。雷米于1849年底在沪创立的企业。经营钟表、洋酒等商品的进出口,兼营地产买卖,是法租界颌列第一张土地许可证的外商,它掌握的土地包括今延安东路以南、金陵东路以北、中山东二路以西、四川南路以东的地域土地以及法国天主堂等。洋行于1934年结束。
金陵东路永安路西望
金陵东路8-14号
大楼于1912年完工,占地面积723平方米,建筑面积2168平方米。砖木结构,是一幢四层砖木结构体系大楼,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折衷主义风格。南立面中部入口装饰精美,二层为连续尖券窗洞,券壁内向斜凹,窗上有三叶型花饰,窗间柱头装饰复杂。三层窗檐部装饰简洁,窗楣为阶梯型。东侧立面为青砖墙面,红砖嵌饰。入口大门为木制。
金陵东路8号楼内楼梯
金陵东路8-12号是多家洋行的办事处:金陵东路8号嘉基洋行(瑞士商)。B.Britt1946年创办。进口化工原料、日用品;出口五倍子。金陵东路8~10号礼惠两合公司上海分公司(瑞士商)。亨斯勃勃1936年创办。进口生产器材、化工原料、矿砂、纤维、日用品;出口土产及制成品。金陵东路10号克昌洋行(菲律宾商)。克麦纳1945创办。进口化工原料、纤维;出口棉纱、棉布、猪鬃、羽毛、茶、生丝、五金、绸缎。金陵东路12号是“电梯房”,美大洋行(印度商)。S.M.Talati1936创办。进口生产器材、化工原料、纤维、日用品;出口丝、绸缎。
金陵东路10号
金陵东路10号门厅(正在维修)
金陵东路12号
金陵东路12号走廊
金陵东路10号二层及以上内厅
商务楼改为民居,实在委屈了居民:缺少配套的生活设施,消防隐患也大。恢复商务功能还是不错的。我看到有几间已经成为办公室。
约克大楼,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体系大楼,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装饰艺术派处理手法。该楼立面简洁,竖向线条强烈。西侧立面中间山墙较两侧为高,南立面纵向分为三段,上端檐口在西南转角处断开,窗上下沿墙面为红色虎皮墙面。西侧楼梯间宽敞,水磨石地面,木式栏杆。内部走廊为中走廊式,两侧墙面装饰有水平木条。后被刚开始经营房地产的贝润生购得。是办公室兼公寓的建筑,现在的叫法是商住两用楼。现名金陵大楼。
网络照片:密采里西式旅馆,清末
宽敞的浅褐色门厅,电梯和楼梯房分别设置,给人以愉悦感。民国时期的信箱保持完好。
约克大楼在四川南路外貌
约克大楼门厅
金陵东路53-71号是永安路到四川南路路南的建筑。59号是二三层住宅的出入口。
中法学堂创建于1886年,最初叫“法文书馆”,由法国人创办,是法租界公董局为教授中国人法语而设立的学校。同年2月26日开学,第一期招生100名,专授法文。夜间附设补习科一个班,专授法租界执勤各巡捕以初级法语。所有学生一概免去学杂费,书籍也由学校免费发给学生。1911年改名为“中法学堂”,由于校舍不敷使用等原因,迁移至宝昌路(今淮海中路),1913年落户在明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自建的三层校舍内。即今光明中学。
原为天主堂街支局(1911年8月14日在四川南路38号开设),1923年迁新址改名。大约是现存最老的邮电局之一。已经拆除的金陵中路支局在龙门路124号,则是早在1908年12月6日开设。邮局南面有有名的教堂,圣母院拯救堂及天主堂。
网络照片:50年代金陵东路53-71号
金陵东路53-71号
我见到的距今最近拆除的老邮电局,是建国东路426号的建国东路支局(1930年5月开设)。
金陵东路四川南路东望
朱葆三路1946年
金陵东路135弄住宅(2014年)
1927年,沈莱舟与人合作,在福州路开设“恒源祥人造丝毛绒线号”。创始人沈莱舟从小的商号起步,鼎盛时期亦工亦商,下属十家企业,成为国内绒线行业的龙头老大,人称“绒线大王”。1935年,“恒源祥”迁至现在的金陵东路139-141号(在金陵东路135弄西面。见上《百业指南》所示),换上了“恒源祥公记号绒线店”的招牌,批发兼零售,成为当时绒线业的大户。“恒源祥”与绒线店同行合资开办“裕民毛纺厂”,生产“地球牌”、“双洋牌”绒线。
金陵东路358号现貌
1956年1月,“恒源祥”及全市绒线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7月迁至南京东路711-713号;1966年更名为“大海绒线店”;1978年恢复“恒源祥绒线店”。1994年金陵东路358号恒源祥商厦全新揭幕。
金陵东路江西南路东望
金陵东路江西南路到河南南路路段北侧,旧建筑已经拆除。南侧到紫金路旧建筑尚留存。
金陵东路江西南路西望
清康熙六年始创于安徽歙县。1864年迁上海县城小东门。抗日战争前迁河南中路167号。1957年,工场迁南山路128弄30号。1968年,工场改名上海墨厂,门市部停业。1986年,定名上海墨厂(徽歙曹素功),门市部设金陵东路167号。门店现在福州路290号。
网络照片:金陵东路167号曹素功墨庄
曹素功(1615—1689),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原名圣臣,号素功,徽州歙县岩寺人
江西南路74弄
金陵东路紫金路东望
金陵东路紫金路北面现在可以看到延河大楼和华商纱布交易所
清道光年间,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创立。宣统年间,毁于火灾,在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156号重建。二层楼房,楼下各厅称厢房,楼上各厅称花楼,中间大院子可搭台唱戏,同时可摆近百桌酒席,有举行婚礼仪式的礼堂、新娘化妆室、更衣室和来宾休息室等,为上海规模最大、专办喜庆宴席的酒家。1965年歇业。(来自《上海通志》)租界向西延伸后,这里逐渐冷落,鸿运楼也消失。解放后旧址经修理后曾经是黄浦区人民法院。上世纪90年代拆除候建起高楼。现在,鸿运楼牌子还在。
书籍照片:鸿运楼内貌
金陵东路156-162号现貌
金陵东路259-265号川香调味商店2014年时
金陵东路金门路东望
金陵东路277-285号2017年(285号及以西建筑看来要拆除)
1862年4月法租界成立公董局。七月,建新楼于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黄浦区公安分局所在地),这是一座两翼为2层楼房,中部为3层,带有圆形屋顶的砖木结构建筑物。英国建筑师克内威特设计,魏荣昌营造厂承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一月落成。(来自《上海地方志》)这幢楼外表壮观,可是内在质量不好,没多久墙壁就有裂缝。世纪20年代后,大楼严重倾斜。1934年,临时分迁于淮海中路1212号和常熟路230号,1936年10月15日,迁淮海中路375号。公董局由董事会和具体职能机关组成。1934年6月,公董局迁离后,新建了大楼,赉安公司设计,1935年年底大楼建成,继续由麦兰捕房使用,楼前建有麦兰铜像。1943年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接收公共租界,接管麦兰捕房。麦兰捕房改为上海特别市第三警察局麦兰区分局。同年11月1日,与中央分局(原上海公共租界中央捕房)合并为上海特别市第一警察局黄浦分局。现为黄浦公安分局。
网络照片:金陵东路174号公董局院内
金陵东路山东南路西望:西南角是德丰祥绸布号
宝兴里弄道
金陵路300弄7号
金陵东路310-312号天宝银楼(此路段北侧骑楼到282号截止)。锡帮商人所开办。
金陵东路310-312号现貌
金陵东路389弄住宅
金陵东路浙江南路西望
骑楼延伸到永寿路
永寿路以西:
金陵东路388-390号宝庆银楼(总店在南京)旧址。现为群力草药店。
广东路433号
金陵东路的永寿路到广西南路南侧
金陵东路的永寿路到广西南路北侧
冠生园,冼冠生于1918年,在南市九亩地(现大境路处)创办。1923年,冠生园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次年,“生”字商标注册。此后,冼冠生不仅把他的冠生园又开到了南京路,而且上海的主要街道都有了冠生园的商店。产品也在陈皮梅、牛肉干的基础上增加了月饼、罐装果酱、杏仁露、杏华软糖、鱼皮花生等产品。1937年“8·13”事变爆发,冼冠生捐出了大量食品犒劳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上海沦陷后,冼冠生将工厂迁往重庆、贵阳等地继续生产。直到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到1949年,冠生园在全国各地设分店37家,已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
网络照片:冠生园80年代门店,位置在555号
金陵东路414-416号现德兴面馆
金陵东路416-428号
“天香斋”,是一家老店,除饭菜外,还供应面点。浇头面以及包子、糕团都十分出色。他们也擅长本帮,汤卷、糟钵头是招牌菜。砂锅大鱼头也颇受欢迎,有时门市还有炸透的熟鱼头卖,拿回家去直接使用,或者放些粉皮煮食均佳。80年代初,在“天香斋”吃阳春面,一碗面2两粮票9分钱,比60年代只涨了1分钱。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点心很出名的小笼包与众不同的是折裥在底部,小笼包配肉松厂正宗肉汤一碗。可惜杳无音信的消失了。
中国实业银行,北洋政府财政部筹办,1919年4月正式成立。主要发起人为前中国银行总裁李士伟、前财政总长周学熙、前国务总理熊希龄、钱能训等人。总行设在天津,1932年迁至上海,改为总管理处。上海分行于1920年设立。该行名为“实业银行”。同年获准发行钞票,由于发行过滥,准备空虚,1935年上半年发生挤兑,国民政府财政部乘机对其进行改组,迫令原总经理龚仙舟辞职,另派中央银行国库局局长胡祖同任该行总经理。不久,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取消了该行的钞票发行权。1937年3月,进一步对该行改组,派傅汝霖为董事长,周守良为总经理,正式宣布为官商合办银行。
金陵东路云南南路东望
金陵东路云南南路到西藏南路北侧有:宝成银楼分号(454-456号)、物华银楼(460-462号)、金银业凝仁堂(金陵东路460号,1956年归口于市工商联)、老庆云银楼分号(490-492号)、中央信托银行办事处(486-488号)和鹤鸣鞋帽商店(500号)。记得我小时候,在鹤鸣鞋帽商店隔壁,有一家蛮大的瓷器商店(可惜不记得店名了),再往东是一家很大文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