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成都春季糖酒会,注定将会成为很多人多年后的一次难忘的回忆,很多企业成长之路上一个关键的节点。
首先,是三年的疫情,消磨了许许多多人的需求和创业的动力,很多人的生意赔了钱,很多人虽然没有赔钱,但是不敢再花钱,很多人投资没有收获,不敢再追加投资,对很多人来说,这届糖酒会是寻找机会、寻找伙伴、寻找信心的一次大会。
前面几天的酒店会场,已经人山人海,主会场世纪城展区,12号上午,人多到要限流,排队等了20多分钟才进去。现场的气氛,比21年的春糖更热烈。
如果我没有遗漏的话,上市公司的高管,能做到如此重视现场的,只此一家。
所有照片都是我随手拍的,没有摆拍,你看那红牛就知道。
十分值得一提的,就是酒鬼和荣宝斋合作推出的文创酒。之前看了海报,就觉得很惊艳,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上手的效果更佳。
这样的酒,摆在专卖店里,摆在直播间里,摆在酒柜里,摆在家里,摆在餐桌上,可以说,就是一件艺术品。特别是那个葫芦,把齐白石的作品立体化,然后在镂空嵌入酒瓶里,这个瓶子是我见过艺术感最浓的酒瓶,没有之一。
师牛用的是很深邃的蓝色,瓶体感觉非常厚重质朴,现场摆的是空瓶,里面装上酒更有感觉,虽然是玻璃瓶,但是完全没有廉价感。
竹子这一款,上手的釉色非常柔和细腻,手机实在是拍不出来...
水晶板金内参也是特别有质感,把内参原有的瓶体的凹凸造型应用在外壳上,既有钻石的切割面折射感,还保留了原有的风格。
我特意问了郑总,这次和荣宝斋推出的联名款,是荣宝斋那边设计的,还是咱们自己团队做的,确认了是团队自己设计的。
别管大股东是哪的,只要做中国白酒,赚中国人钱,脱离中国文化是不现实的。
三、简单而又直接的舍得
现场看下来,风格简约、现代、直接。
这俩小姐姐看我干啥...
这次舍得重点推的是藏品十年,只是现场还没有酒,只有包装盒和空瓶。金色磨砂瓶体非常有质感,作为千元酒的包装,绝对过硬。
小姐姐介绍说,这款酒用的主体基酒就是十年老酒,再加上十五年基酒进行勾调,还特意和内参做了对比,意思就是这款酒和内参大师都是真年份的,但是舍得藏品用的基酒年份最少也是十年,加权平均年份也有十二年,而且售价1499,所以还是很有优势的。
而且,舍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就是开始加强了沱牌的招商。原本定位中低端的沱牌,现在也开始产品升级,比如这款沱牌特曲窖龄30。未来沱牌很可能推自己的中高端单品。看起来好像是品牌内耗,其实这是充分利用了沱牌的群众基础,打双品牌。和玻汾一样,舍得还是厚积薄发的思路。
老窖和去年一样,搞了三款国窖1573调制的鸡尾酒,现场有求必应,无限量试饮,我忍不住每种各尝了几杯。个人最喜欢加咖啡和红茶的那款,然后是茉莉花的。小姐姐热情洋溢,说已经在向酒吧供应中高端酒,专门做调酒用。
五、其他酒:品牌创意是亮点
兜兜转转走了一圈,有几个品牌印象还是很深刻。
《上阳台帖》原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历代名人皇帝的印章密密麻麻,最显眼的就是清印宗乾隆。我第一反应是:这也可以?直接把文物的图片拿来做包装?好像还真可以,只要能做得起来就行。
我说这酒是你们自己的酒厂生产的吗?
回答是不是。为什么自己不建厂呢?因为他们只想做优质酱酒,如果建厂了,还要搞很多系列酒。
既然如此,主要还是打文化牌和圈层牌了。该说不说,包装是真好看。
我和老邓忍不住买了2个50毫升的小酒伴,50块钱一个。晚上吃火锅的时候喝了,是口感很纯正的茅系酱酒,就是市场价一千多,有点小贵。
然后就是光良酒。这款酒把主要数据列在瓶子上,毫不遮掩,简单粗暴,可以说是反面版的江小白,不讲情怀,就列数据。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主打性价比,因为主动舍弃了文化溢价,对经销商和地推团队要求还是挺高的。但是好处就是,对那些酒质一般般,还喜欢讲情怀的企业来说是一种冲击——我没有说江小白啊,我说了嘛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尝过光良59以后,我的感受就是,如果要花钱买酒喝,这款我不会考虑。建议公司对比一下古井、老窖的低端酒,同样是浓香酒,做的太寡淡,是有点对不住消费者的。
不管怎样,光良为年轻人第一次喝白酒提供了一种尝试,就和江小白一样,好喝不好喝可能是其次,至少先入坑再说。
三款定制酒,有声有色
国台致敬大师和礼语,21年糖酒会见到过。致敬大师的口感不错,大几百的价格可以接受,礼语要弱一些,作为酱酒入门的话,口味的厚度不够。
然后是丹泉的两款,匠心和初心。丹泉的酱酒风格和茅系区别挺大的,后面酸味轻苦味重,整体来说味道更厚重,就是已经咽下去后,在舌头上咂一咂,味道一直在的那种感觉。初心还是不错的,现场有几个经销商在询价。
酒体比较烈,感觉还是在用中药的味道在提口感。
虫草酒
这款虫草酒,估计主要切入的就是老年养生需求者,同时又爱喝酱酒的群体。这公司主要是做虫草的,估计是看最近几年酱酒热,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去茅台镇搞点酱酒来,然后搭配着虫草一起卖。
好玩的地方是,虫草和酒还是分开的,客户买回去自己泡。工作人员说泡一个月再喝最好,喝完了,还可以再续酒。
虽然感觉有点怪,但是想到很多大爷大妈,去听什么养生讲座,然后几千几万地花退休金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款茅系酱酒加虫草,好像也挺良心的。
泡好以后就是这个状态,尝了下,中端酱酒的味道,除了颜色有变化,喝不出虫草的味,卖一千五是有点贵了,不过虫草本身也不便宜。估计当保健酒卖,会有老人买单。
会稽山推出了兰亭酒,一升装的黄酒卖一千多块钱,令人咂舌。我尝了2小杯,感觉就是味道特别柔和醇厚,一层一层地在舌尖化开,好喝是好喝,但是再好喝也是黄酒啊,卖一千多咋可能呢?工作人员也说,喝这种酒的人肯定不是自己花钱买的。
真把王羲之的字印上去了。
今年春糖,像这样散着卖酒的确实少了很多。老板们渐渐趋于理性,这样也有助于整个行业对劣质酒的出清。
这个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就是专门对接酒厂和品牌方,把OEM做得更透明更清晰,思路也不错。
然后,我想说说当前大家担心的白酒行业内卷的问题。白酒行业卷不卷?答案是肯定的。不光是生产酒很卷,落后产能要慢慢淘汰出清,慢慢整合,慢慢技改升级,卖酒的更卷。
在糖酒会走了一天,不断有发小卡片的人往我的背袋里塞。回来后一看,厚厚一沓,全是卖酒的经销商名片。各种名酒,各种系列,应有尽有。
大家试想一下,厂家参加糖酒会,一方面为了招商,一方面为了品牌展示。那这些经销商进来发小卡片,为的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周转。
需要钱的提供酒,需要屯酒的开价格。大家互通有无,加快酒类的流通效率。缺钱的经销商甩货,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整个白酒市场的大环境下,品牌方和酒厂,是总的供给端,喝酒囤酒的消费者,是总的需求端,这点永远不会改变。
二者之间,大大小小的经销商和专卖店,既是行业的晴雨表,也是搬运工和润滑剂。酒卖得好,春江水暖鸭先知,经销商一定是第一个提价的人。同样一瓶酒能赚100没有人会只赚50。
但是,春天并不是鸭创造的。归根结底,在于供给和需求端。从供给的角度讲,把品质精益求精,把口感丰富强化,把概念讲清楚,把故事说到消费者心里,这是上游的厂商该做的事。
从需求的角度讲,经济回暖,货币投放加大,流通速度变快,人们对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更强烈了。自然会喜欢喝内参、喝1952、喝古20。
经济蓬勃发展而消费持续萧条,古今中外,没有先例。要么经济依然萧条,要么是消费被抑制了,这就是当下的一道判断题,没有第三个选项。
毫无疑问,消费因为信心不足而被抑制,才是目前消费板块不理想的原因。既然如此,那等到信心满满恢复,又会怎样?
有的小伙伴说,信心要是一直没有恢复呢?如果大家都去搞半导体,搞AI了呢?
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勒紧裤腰带搞原子弹的中国了。放眼全球,当今时期,要发展科技,必须投入重金,光靠情怀是没有用的。既然要干活要创新就要砸钱,那么,拿到了钱的人要不要消费?敢不敢消费?只要人们对这个国家有信心,他们就会用钱再投资,或者拿出一部分去享受生活,一旦他们这样做了,市场就活了——拿钱投资,等于把钱交给其他人去做事,去采购,其他人拿到了钱,再决定是继续投入还是消费,慢慢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为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从事高科技行业,但是他们一样要吃饭,要生存,要现金流,如果不能给他们事做,再强大的国家也会从内部坍缩。
而消费,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最终方案。
这家火锅面,现场煮了尝了,特别劲道,而且口感不腻不粘,非常爽口。
水塔牌的20年手工陈醋,大几百块钱一瓶,但是喝起来是真香,就像老酒一样醇厚、细腻,甚至有种窖香味。现场我喝了好几杯。
田野说胡萝卜汁,是先把胡萝卜蒸熟然后榨汁,特别稠,而且是0添加的纯胡萝卜汁,就是真的很贵,一小瓶十块钱。目前主要做青岛市场。
德和黑猪午餐肉,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主打产品是90%含肉量,用黑猪肉加云南火腿做成的,现场尝了,非常香。价格也是贵,零售价一盒39。
蜀中桃子姐,这家店很大气,现场冷吃兔肉各种口味放开品尝,而且发抖音视频还有小礼物,工作人员热情互动,一点也不嫌大家贪吃,人特别多。
最关键的是,真的很好吃。
这个新疆的番茄汁里面还有大块大块的番茄果肉,一瓶零售8块,但是那种酸甜的口感还有嚼劲真的很舒服。
蜜雪冰城也开始卖饮料了,但是这两款气泡水真的特别难喝,我还是选择大窑!
很快就到了散场的时候。每年参加糖酒会。我最惬意的,就是散场时,背着满满一袋各种宣传资料,看着大家稀稀拉拉往外走的场景。
如果一个人,连这样的最基本的幸福需求,都持悲观的态度,那整个国家的经济,在他眼里,还有什么值得希望和未来可言呢?
还有人觉得,我们只要有硬核科技就够了,有芯片军工人工智能,吃吃喝喝没什么搞头,这话的意思等于在说,中国人不应该少喝点液态法白酒,不配多喝点品质酱酒,中国人没资格多吃点有机食品,也配不上多吃点精酿的手工醋,不需要口感更好口味更丰富的调味品,也没权利享用更多优质的进口红酒。仿佛我们大家都节衣缩食,去买点含科量高的股票,美好的生活就近在眼前,就业什么的也不用担心,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