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薄荷是电子烟中的基油,薄荷具有遮盖化学味的作用,加入一定比例的薄荷烟油,能够改善其它味道电子烟的口感。所以,薄荷味几乎是各家电子烟品牌必选的口味之一。但是,真正专注于高品质的薄荷烟油的品牌一直是市场空白。
好薄荷就好抽,坏薄荷脑壳疼。
好薄荷是层次,坏薄荷纯粹靠凉。
哪些口味的电子烟是好薄荷、哪些口味是坏薄荷?各位网友在留言中都提到了几款薄荷味的电子烟,抽一口掀掉天灵盖的、薄荷味道太浓太香甜的、草本薄荷天然雾化电子烟抽一千口也不咳嗽的。
网友留言
究竟什么是好薄荷?
薄荷味的大多数品牌都有,但是要做出自己的特点需要反复调配。大多数品牌的薄荷味要么甘油多,甜。要么香精放的多,味太浓,抽完后房间里都是香精味,久而不散。要么“冰”多,太凉,喉咙受到刺激。避开这三点“甜、浓、凉”的品牌不多见。
目前电子烟市场口味非常繁多,还在不断增加中。可以想想一下,电子烟有可能还原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味道吗?
有电子烟从业人员表示,“不是没可能做出上百种味道,而是有些味道的口感抽起来太差了。比如,椰子草莓味的电子烟就很奇怪。”
成都某烟店
目前的电子烟市场,在烟油口味的发展方面,重量而不重质,都是推出新口味、在做加法。在千烟大战的局面下,电子烟市场在口味上做减法才是最重要的。
定位理论有5个最重要的核心模式
1、消费者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
2、消费者只喜欢简单的事物,讨厌复杂的内容。
3、消费者普遍缺乏安全感,对新的产品感到担忧。
4、消费者对于品牌印象不会轻易改变。
5、消费者的心智,容易失去焦点。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单一要素和最小化其他要素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什么是单一要素最大化?聚焦某个要素,做到极致放大。
比如,《精益创业》一书中谈到,“重新聚焦在以前产品的一个功能上,把它放大为一个整体。”这个思想跟我们平时做大、做全的思想完全不一样。管理者经常会走入误区,认为顾客需要更多的口味、更多品牌和更多选择。也就是说,更多延伸的品牌。奇怪的是,比起总销量上升的品类,你总会在总销量下滑的品类中发现更多的品牌延伸现象。
iPod只有一个听歌功能
iPod今天因为它太成功了,觉得它是理所当然的。理性分析一下这个产品,它其实只是有一个功能——听歌。除此之外,什么功能都没有,连录歌的功能都没有,甚至后期连屏幕都没有以后,连调整听歌顺序的功能都没有。
我们对比另外一个跟它同期的产品,索尼出了一个产品,能听歌、能录歌、能看视频、能剪辑视频。还能当计算器用,什么都能做。
但是对于乔布斯而言,只是把这个产品的单一能听歌的要素拉出来,结果成了。
只要存在竞争,就没有任何企业能够100%地赢得某个市场。所以必须聚焦,聚焦必然涉及牺牲。
万宝路聚焦于男性的香烟品牌
万宝路聚焦于男性,成为唯一专门针对男性的香烟品牌。万宝路后来有多成功呢?它成了全球最畅销的香烟品牌。
就像一个橡皮圈,拉得越长,它就变得越细、越脆弱,直到断开。不要延伸、分散你的注意力,要保持你的核心品牌聚焦。
想要进入心智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单一要素最大化”。市场营销的要点就是要聚焦,收缩经营范围将使你强大,追逐所有目标将使你一事无成。
做多不如做精,做大不如做强。
专注聚焦的口味,才有可能是最好的品质。
在电子烟领域,是不是有机会做出“一款烟油闯天下”品牌?
确实有这样的新品牌在开始尝试。引发薄荷口味大讨论的徕米LAMI,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在各家开启口味数量大战,推出十多种甚至几十种口味的情况下。
徕米却只用6种口味入场,而且,其中四款聚焦在薄荷系列口味上,俨然徕米就是薄荷系电子烟口味的代表。另外两款味道,一款是零尼古丁产品,一款是经典的烟草口味。
按照常理看,后入场的选手往往会更大力的口味数量上追赶其他品牌。徕米却反其道而行之,一心扎在薄荷口味上,口味数量少而精,很容易让新的消费者一下就知道要选择什么口味。
选择极少极精的口味打入市场,这样的战略做法大胆而锋利,但是不无风险。
徕米代表的专精口味系,选择只满足一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而且努力在这个领域做到极致。
选择聚焦单一系列的烟油口味,专注于薄荷口味的打磨,而没有急于推出其他五花八门的新口味,这恰恰是技术研发团队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有一家品牌做出这样的选择,说明了他们在专业上投入的决心,也说明了对研发能力的信心。
是变幻无穷的招法可以赢?还是好像正在热播的漫画《一拳超人》里的“一招鲜”可以赢?所有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的,后来者居上,做得比别人更好。看来这次,真的是有人有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