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特色习俗:轧蚕花(轧,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琏、德清县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庙会祭拜蚕种的习俗,其中多有民间艺术表演,规模盛大。
每年从清明节(俗称“头清节”)开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
除本省蚕民外,更有从江苏吴江等地,及苏州和杭州的游人,纷纷涌向含山,大多是蚕乡农民,多达七、八万人。
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时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蚕花喜气,得“蚕花廿四分”,因此,蚕民把含山作为“蚕花圣地”。
蚕姑们踏蚕花前都要先到山顶蚕神庙进香,争购彩纸蚕花戴在簪头上,有的在甘蔗上插几枝蚕花,意为“甘蔗(甜)节节高,蚕花养得好”;年长者身背红布包的种蚕,称“蚕种包”,上山绕一围,可让蚕种染上喜气。
湖州房屋旧时城市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
豪门富贾有前厅、中楼、后花园或3进5进,间以回廊、小院、天井,并“五匠精工”(泥、木、石匠外,加雕花匠、漆匠)。
闹市区,多建高大风火墙。
乡村中上人家是砖墙楼房,中下人家是泥墙楼房,平民较少。
一般多取前后有附檐式,前附檐一侧间(东边居多)隔出为灶间,其余为走廊,可以从走廊进入灶间,后附檐为猪羊棚。
若两兄弟3间(或5间),另一侧亦设灶间,兄弟各占l间(或两间),中间为“人家屋”,往往为父母和祖父母所住。
民国初,农村也有微州式楼房,即无前附檐,但大门推进约1米为前廊。
大门外,另置一对随手开关的矮门,以防鸡、鸭、犬入内。
十地贫瘠的丘陵区多草棚,普遍为外籍(如温州、平阳、安徽、河南、苏北等地)贫穷移民所居住。
解放后,城市多建钢筋水泥三四层楼房,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楼房多四五层楼,通常一户为1间或数间,农村在70年代前变化不大,进入80年代,开始兴建西欧田园式别墅,俗称“西洋楼”,但为数不多,大都是仿照城市住房模式,设有阳台栏杆等。
湖州饮食习俗饮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番薯、六谷等。
解放前,由于城乡居民生活贫困,也有以瓜、菜和杂粮代之的。
今一般一日3餐,1稀(早餐)2干(中、晚餐)。
德清县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丁家弄传奇:丁家弄是德清乾元镇上的一条具有江南特色的古老巷子,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包括乱世姐弟的传奇人生等。
3.防风神话:防风神话讲述的是古代洪水泛滥时期,防风氏作为首领,带领人民修建堤坝,成功抵御了洪水的故事,体现了先民们英勇抗争的精神。
4.余不溪传说:根据《今县释名》的记载,德清县得名于境内的余不溪,这条溪流清澈见底,寓意着人们希望生活平静、纯净的愿望。
5.四时歌白苎池上舞前溪:这是描述德清当地民间风俗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四季更替和自然美景的热爱。
6.白鹿洞讲学:明朝开国文臣宋濂曾在德清的白鹿洞讲学,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诗篇。
7.莫干山的历史遗迹:德清县内的莫干山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如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曾在此居住并进行过重要的会谈。
这些典故和故事反映了德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风情。
德清新市蚕花庙会德清县新市镇的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越国范蠡送美女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给养蚕的姑娘嫂子送过鲜花,祝愿她们风调雨顺,蚕茧丰收。
此后,方圆百里的当地蚕农为纪念西施,每到清明时节,都要举办盛大的蚕花庙会。
蚕花庙会在新市民间也叫“轧蚕花”,与含山蚕花节的“轧蚕花”相仿。
为祈求蚕茧收成好,蚕农总要在养蚕之时祭拜“蚕神”和“蚕花娘娘”的习俗。
久而久之,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形成到觉海寺祭祀的蚕花庙会。
庙会期间,由德清县各乡镇评选的“蚕花娘娘”在新市镇上大巡游,沿途向人们抛洒蚕花。
届时新市镇上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争相目睹“蚕花娘娘”的风采。
同时带有地方特色的铜管队、腰鼓队、武术队、唢呐队、舞龙队等纷纷闪亮登场,到千年古刹觉海寺举办祭祀活动,以求风调雨顺,得到蚕花廿四分。
晚上还有蚕花庙会灯会,当夜幕降临时,各类造型别致的景灯、花灯组成蚕文化灯展交相辉映,栩栩如生,反映出桑蚕文化的丰厚底蕴。
德清新市蚕花庙会,在根据民问习俗的基础上,为推陈出新,弘扬蚕乡文化,德清县旅游局和新市镇人民政府于1999年联合举办首届蚕花庙会。
此后每年一届。
至今已举办七届蚕花庙会,吸引了海内外数十万宾客和群众前来观看。
目录一、德清简介(1)二、下渚湖“三道茶”风俗(1)三、下渚湖一带节日风俗(3)四、蚕花庙会(5)五、乾龙灯会(5)六、所感所想(6)家乡德清的风土人情一、德清简介德清县位于浙江北部,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处长三角腹地。
总面积936平方公里,现辖9个镇、2个乡、151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
德清因濒临余不溪,取政德清明如水之义。
宋代诗人葛应龙《左顾亭记》道:“县因溪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故号德清。
”在近1800年的建县历史中曾有永安、永康、武康、武源、临溪等名。
唐天授二年(691)分武康东境17个乡置武源县,后改为临溪县;天宝元年(742)改临溪为德清县。
宋至清,武康、德清两县相沿。
1958年武康县并入德清县,并置武康镇。
德清有千年古刹云岫寺、宋代石桥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还孕育了沈约、孟郊、管道昇、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德清“五山一水四分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名山之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之美誉。
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古代防风文化和瓷文化。
境内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江南最大湿地、防风古国故里下渚湖,东部千年水乡古镇、素有“千年古运河、百年小上海”之誉的新市。
德清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全县11个乡镇有7个乡镇与杭州接壤,是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县(区)之一。
杭宁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104国道、09省道、宣杭铁路、京杭运河、杭湖锡线航道穿境而过,杭州K588公交车直通县城武康。
武康距杭州市中心仅半小时车程,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距上海、宁波、南京均在2小时车程以内。
随着宁杭高铁的加快建设、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和轻轨的规划,德清临杭近沪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二、下渚湖“三道茶”风俗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人生雅事,莫过如此……江南灵秀之地德清,山水清嘉,历史悠久。
德清习俗作文Deqing,asmallcountylocatedinZhejiangprovince,China,isknownforitsrichculturaltraditionsandcustoms.(得清县,位于中国浙江省,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而闻名。
)Thesecustomshavebeenpasseddow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shapingtheidentityandheritageofthelocalcommunity.(这些习俗代代相传,塑造了当地社区的身份和传统。
)Thesefestivalsarenotjustoccasionsformerrimentandfeasting,butalsoserveasopportunitiesforfamilyreunionsandstrengtheningbondsbetweenrelatives.(这些节日不仅是欢庆和盛宴的场合,也是家庭团聚和加强亲属关系的机会。
)Forexample,duringtheSpringFestival,familiesgathertomakedumplings,visittemplestoprayforgoodfortune,andsetofffireworkstowardoffevilspirits.(例如,在春节期间,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到庙里祈求好运,放鞭炮驱走邪灵。
德清的风俗作文800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我的家乡德清的一些风俗。
德清元宵节的风俗作文德清元宵节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灯会,德清县城的灯会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多样,远近闻名。
元宵节当晚,德清的大街小巷都会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照亮整个夜晚。
灯会以民间艺人们手工制作的特色彩灯为主,它们形态各异、花样繁多,有红灯、青灯、翻花灯、灯笼等等。
这些彩灯时而代表吉祥的动物,时而象征幸福的符号,时而是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形态。
每年的元宵节,德清县城的灯会都有不同的主题,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除了灯会,德清元宵节还有许多其它的特色活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元宵龙灯舞。
元宵龙灯是一种由芦苇皮和彩纸等材料制成的巨大灯笼,形状像巨龙腾空而起,有数十米乃至上百米长。
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举办盛大的龙灯舞活动,将这些巨大的龙灯从街头巷尾挂在竹竿上,然后由数十个人一起舞动,形成绵延数里的龙灯舞队伍。
这个场面非常壮观,人们齐声呐喊,热情高涨,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龙的力量和神奇。
德清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猜灯谜。
在元宵节时,德清的街头招牌旁都会悬挂着一张张醒目的灯谜,它们以节日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人们可以组队或者个人猜灯谜,接受智力和文化挑战。
猜灯谜不仅考验着人们的智慧,也增加了人们的乐趣和互动。
每年猜灯谜的活动都非常吸引人,大家都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地破解灯谜的谜底。
另外,德清元宵节还有一些其它有趣的活动,比如舞狮、舞龙、放烟花等。
德清的年轻人还会组织起来,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如歌舞、小品等,为人们带来欢笑和娱乐。
元宵节也是德清人民传达祝福和寄托心愿的时刻。
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拜祭祖先,感恩神灵,祈求平安和幸福。
元宵节期间,德清的餐桌上会摆满各种传统的汤圆,人们用汤圆表达家庭团圆的寓意。
总的来说,德清元宵节是一场热闹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德清过年风俗作文哎呀呀,德清的过年风俗可真有趣啊!哈哈!在除夕那天,大人们会一起做年夜饭,满屋子都是酒肉的香味。
嘿呀,我最喜欢吃年夜饭了,有好多好吃的呢!而且,男人们还会一起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对了对了,在德清,过年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吃糯米肉圆。
这可是我们德清的特色美食哦!一个个肉圆外面裹着一层糯米,咬一口,软软糯糯的,可好吃了!嘿嘿,每次我都能吃好几个呢!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要给长辈们拜年。
我最喜欢拜年了,因为可以收到好多红包呢!哎呀,想想就开心!还有还有,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会一起猜灯谜、看花灯。
那些花灯可漂亮了,五颜六色的,真让人眼花缭乱啊!嘿呀,我还猜对了好几个灯谜呢,厉害吧!德清的过年风俗真的很特别,我很喜欢。
每次过年,我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
哈哈,真希望每天都能过年啊!。
德清的风俗作文800字德清的风俗作文。
德清是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县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
在这篇作文中,我将用两种语言回答关于德清的风俗。
德清的民俗仿写作文德清的民俗风情。
听!那茶馆里,几个老伙计正在侃大山呢,声音洪亮得连路过的游客都忍不住凑过去听听。
他们说的啥?哦,原来是些陈年旧事,还有那些关于德清的趣闻轶事。
这边刚说到兴起,那边就有小伙子嚷嚷着要买糖葫芦。
糖葫芦甜吗?看着孩子们吃得一脸满足,就知道肯定甜!哎,你看那边,一群小孩在巷子里捉迷藏呢,跑得满头大汗,但脸上都挂着满足的微笑。
这不就是咱们小时候的样子吗?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哎呀,天色不早了,河边的灯光都亮起来了。
看那边,有人划船来了。
船夫唱的歌真好听啊,是不是?不知道他唱的是啥,但听起来就是让人心情舒畅。
晚上了,广场上可热闹了。
大家都出来跳广场舞了,音乐声、笑声、聊天声,混在一起,这就是德清的夜晚,热闹又温馨。
怎么样,想不想来感受一下?。
德清过年风俗作文**德清过年风俗**InDeqing,theNewYearcelebrationisavibrantandcolorfulaffairfilledwithvariouscustomsandtraditions.德清的新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充满了各种风俗和传统。
FamiliesbegintheirpreparationswellbeforethearrivaloftheNewYear,cleaningtheirhousesthoroughlytosweepawaybadluckandmakewayforgoodfortune.家庭在新年到来之前就开始准备,彻底打扫房屋,扫除霉运,迎接好运。
ThesoundoffireworksandfirecrackersfillstheairaspeoplewelcometheNewYear,symbolizingtheexpulsionofevilspiritsandtheinvocationofpeaceandprosperity.人们燃放烟花爆竹迎接新年,象征着驱除邪灵,祈求平安和繁荣。
Theelderlyaregivenspecialrespectandgreetings,andchildrenreceiveredenvelopes,knownas"hongbao,"filledwithmoneyasatokenofgoodluckandblessing.长辈们受到特别的尊敬和问候,孩子们则会收到装满钱的红包,作为好运和祝福的象征。
德清习俗作文哎呀,说起咱德清的习俗,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呐!四川话里头说,德清这儿的人过年过节,那讲究可不少。
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挂灯笼,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
吃年夜饭的时候,那桌子上可是摆满了各种好吃的,麻辣火锅、回锅肉、水煮鱼,哎呀,想想都流口水。
贵州话里头,咱德清人可喜欢唱歌跳舞了。
过节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唱山歌、跳民族舞,那场面真是热闹得很。
还有啊,德清的小吃也是一绝,像什么糯米饭、豆腐脑、羊肉粉,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陕西方言里头说,德清这地方的人可实诚了。
过年过节,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那感情可是真挚得很。
大家一边咥着羊肉泡馍、臊子面,一边聊着家常,那气氛可真是温馨又和谐。
北京话里头说,德清的习俗虽然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但也融合了各地的文化元素。
比如说,咱德清人过年也要放鞭炮、贴春联,但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比如舞龙舞狮、打年糕等等。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咱德清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咱德清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呢,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如果你有机会来德清走走看看,那可一定要好好体验一下这里的文化风情啊!。
湖州德清端午农家乐菜肴评价湖州德清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农田和乡村风情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菜肴,让人流连忘返。
德清的农家乐菜肴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地方特色而闻名。
这里的菜肴大多以当地的农产品为主要材料,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水产成为了农家乐菜肴的主角。
而且,在烹饪过程中,农家乐主人们注重保持原汁原味,不使用过多的调料,使菜肴更加健康和营养。
在德清的农家乐,你可以尝到各种家常菜,比如清蒸鲈鱼、红烧狮子头、炖鸡汤等。
清蒸鲈鱼鲜嫩可口,肉质鲜美,是德清农家乐的招牌菜之一。
红烧狮子头则是一道传统的徽菜,肉质鲜嫩,味道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而炖鸡汤则是德清人民在农忙时期的必备食品,它既美味又营养,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能量。
除了家常菜之外,德清的农家乐还推出了一些特色菜肴,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比如德清农家乐的腊肉,经过特殊的腌制和烹饪技巧,肉质鲜美,口感酥脆,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块。
另外,德清的农家乐还有自家养殖的鸭子,它们生长在自由放养的环境中,饲料天然无污染,所以鸭肉鲜嫩多汁,带有一丝甘甜的味道,非常受欢迎。
在德清的农家乐,除了美味的菜肴之外,还有各种特色的农家活动等着游客们。
比如可以参观农田,亲自体验农耕活动,欣赏农田的美丽风光。
此外,还可以参观农家乐的果园,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而且,德清的农家乐还会举办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比如包粽子、赛龙舟等,让游客们感受到浓厚的端午节氛围。
总的来说,湖州德清的农家乐菜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以当地的农产品为原料,制作过程注重保持原汁原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除了美味的菜肴之外,农家乐还提供各种特色的农家活动,让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亲身体验农耕生活。
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和朋友聚会,德清的农家乐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不管是品尝家常菜还是尝试特色菜肴,你都会被德清的农家乐深深吸引,流连忘返。
德清习俗作文说起德清的习俗,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咱们今儿个就来摆摆龙门阵,用四川话、陕西话和北京话,一起聊聊这些有趣的传统。
咱们四川人说话喜欢打比方,那德清的习俗,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一样,辣中带着香,回味无穷。
就说德清的新年习俗吧,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忙得热火朝天。
扫尘、祭灶、贴春联,一个都不能少。
那扫尘啊,就像咱们四川人打扫屋子一样,里里外外都得弄得干干净净,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好运。
再来说说陕西话里的德清习俗。
陕西人讲究实在,那德清的习俗也是实打实的。
就拿端午节来说吧,德清人可不像咱们四川人只包粽子那么简单。
他们还要挂艾叶、菖蒲,驱邪避疫。
这就像陕西人过年贴对联、放鞭炮一样,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吉祥。
而且啊,德清人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就是赛龙舟。
那赛龙舟的场面啊,真是热闹得不得了,就像咱们陕西的秦腔一样,高亢激昂,让人热血沸腾。
最后咱们来聊聊北京话里的德清习俗。
北京人说话讲究个儿化音,那德清的习俗在他们嘴里,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就说中秋节吧,德清人除了赏月、吃月饼外,还有个特别的习俗——走月亮。
这走月亮啊,就像咱们北京人逛庙会一样,都是图个热闹、喜庆。
大家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那场面别提多温馨了。
总的来说啊,德清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既有咱们四川人的热情火辣,又有陕西人的实在淳朴,还有北京人的讲究热闹。
这些习俗啊,都是咱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咱们好好传承和发扬。
目录一、德清简介(2)二、下渚湖“三道茶”风俗(4)三、下渚湖一带节日风俗(7)四、蚕花庙会(9)五、乾龙灯会(10)六、所感所想(12)家乡德清的风土人情一、德清简介德清县位于浙江北部,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处长三角腹地。
东苕溪、古运河流淌不息,曾孕育像唐代诗人孟郊、当代红学大师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厚德载物,名扬天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德清,人且尚德,如水至清,民风古朴,茶事清雅。
比如下渚湖畔的“三道茶”风俗,就深深烙有古代茶道遗风。
“三道茶”,古老而淳朴的迎宾待客之礼数,在千年后的今天,在德清城乡坊间,仍得到完美的传承与弘扬,令无数观光游客心仪神往。
春夏秋冬,四时佳节,或走亲访友,或谈古论今,主人都会端上“三道茶”招待宾朋与故旧。
这古老的“三道茶”习俗早已融入寻常百姓人家日常生活起居,特别是下渚湖一带民间一直延续这种“三饭六茶”之茶礼古俗。
“三道茶”分甜茶、咸茶和清茶三种风味迥异的茶道,当您一一品尝过后,或许唇齿留香,或许一生难忘。
有俚歌云:“洪钓一转天为云,纸薄冰莹鸭羽轻,看似平常最珍贵,只馈产妇与亲朋。
”这是指一种用糯米做成的食品:镬糍,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农家特产,“三道茶”里泡甜茶用的。
镬糍是人工挞出来的,颜色乳白,完整的宛如大碗,碎裂的则像天上片片云朵。
镬糍既可干吃,也能加几小勺糖,冲入开水泡软吃,甜甜的,香香糯糯的,入口即化。
观赏优雅的茶艺表演是一种美的享受,茶艺讲究谦、静、和、美。
茶艺者彬彬有礼,一名煮水人,一名泡茶人,一名持果盘。
泡茶人温杯净手,煮水人点头摇扇。
将片片雪白镬糍轻轻拨入茶碗中,加白砂糖,玫瑰点缀其中,色香味俱佳,在清静祥和的氛围中品尝第一道可口的甜茶,不经意间勾起了我们儿时的回忆,今夕是何年。
第二道咸茶,为下渚湖最具特色的“防风神茶”。
三合乡方圆百里为夏禹时代治水英雄防风汪芒氏故国。
当地民间以配料独特的烘青豆咸茶为饮,家家户户浸润古老的乡土茶俗“打茶会”,世代相沿,令世人叹为观止。
这道江南咸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
将新鲜青毛豆剥壳,入淡盐水煮熟,炭火焙烘,加工成绿如翡翠,松脆上口,咸淡适中香而鲜美的烘豆。
橙子皮与柑橘同属芸香科,取其皮切成细丝条,加盐腌制,有理气化痰,健脾胃之功效。
草本植物圆珠状的紫苏籽、细细的野芝麻冲泡时浮于水面,齿嚼而碎,余清香,提神醒脑,健脾开胃。
胡萝卜干丁有健脾养血之效,这些均称之为茶礼果。
上好绿茶叶也不可或缺。
三名端庄文雅茶艺者身着唐装,温婉轻盈,手端茶盘,演绎防风神茶冲泡过程。
茶礼果被请进茶盏,称为五子登科,若使茶香可口,润茶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茶艺者将茶簪放在茶盏中轻轻转动,茶礼果开始慢慢地在水中融化。
高提茶壶,凤凰点头,水在碗中转,果在水中游,翡翠般碧绿的烘豆在热水的浸泡下膨胀起来,胡萝卜干色泽鲜艳,芳香四溢,一碗香喷喷,咸滋滋的烘豆茶冲泡完毕,请诸位品尝。
防风神茶的吃法颇有讲究,头道,先品尝茶汤原汁;第二道,才吃烘青豆。
吃茶者左手举茶盏至胸前,盏口朝里作45度倾斜,右手掌底轻轻叩击盏口,叩一下,茶盏底部的食物往上推一点,再叩再吃,如此再三,直到全部吃完。
饮者举止有礼,主客皆大欢喜。
三合杨坟一带独特的乡村茶道“打茶会”,早在十余年前,已被央视制作成茶文化民俗纪录片而声名远扬。
有道是:一碗满口甜,二碗精神爽,三碗促膝拉家常。
当我们品尝了甜茶和咸茶以后,再来吃第三道沁人心脾的“清茶”,才算功德圆满。
这“清茶”产自清幽的莫干山高山区莫干黄芽,为稀有的黄茶珍品,其品质可与安吉白茶、长兴紫笋等名茶媲美。
莫干黄芽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群山连绵,生态绿色,吸露吞雾,纯手工炒制自然深受世人青睐,现已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商标“注册。
莫干黄芽茶香馥郁,汤色清澈,茶味鲜醇,回味甘甜。
茶被誉为神奇的“东方之草”。
形成茶叶色香味的茶多酚具有保健功能。
饮茶不仅有助于清除人体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固齿消脂,清肝明目,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
常喝一杯茶,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茶为国饮,名不虚传。
下渚湖畔三道茶,新朋故友四季春。
“三道茶”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陶冶人的淡泊、博爱、谦和、善美和刚强的襟怀。
到下渚湖吃茶去!三、下渚湖一带节日风俗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届时,无论外出工作或经商者,一般都回家团聚,以叙天伦。
旧俗初一早晨,家家吃甜汤圆,又称顺风圆子,意为一年顺利,一年甜到头。
清晨开门放迎新鞭炮,人不分老幼,都穿新衣服。
这一天不扫地、不洗衣裳、不做家务,大人小孩不准说脏话。
遇见亲朋好友或熟人,抱拳为礼,言必“恭喜发财”。
节前,自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过节气氛渐浓。
二十三日,小年夜,准备跌盘三果(豆腐干、千张、油豆腐、苹果、桔子、梨子)送“灶神爷”上天。
用饴糖涂抹灶神嘴巴,不让他到天上说家人罪过。
二十四日,家家“掸悬尘”(即搞卫生)迎新年。
二十五日,吃豆腐渣,当天吃素,吃芋艿、山芋等。
二十六日到二十九日,各家随选日子“拜利市”祈求来年发财。
年三十(除夕)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菜肴丰盛,都寓意吉利。
如笋干(节节高),元宝蛋(招财进宝),虾圆、肉圆(团团圆圆),全鱼(吃剩有余)等。
当晚灯烛不熄,大人聚居一起,坐谈到子夜,称为“守岁”。
长辈将新衣帽放置孩童床前,枕边放有桔子(意为开口吉利)、寸心糖(一寸长的芝麻糖,取“称心如意”义)及小红包(即压岁钱),深夜接灶(神)。
初一,人们喜用春联、年画把家里装饰一新。
早上放开门百响,走喜神方。
这一天一般不出门做客人,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孩童发拜年钿。
初二起开始走亲访友,互道恭喜,至亲轮流请吃“新年饭”。
农村此风更甚,戏称新年饭要吃到正月半,以此使亲戚关系融洽长年不断。
初三广安灶,把灶君放人灶堂,祈求终年平安。
初四,一般家庭都用活鲤鱼接“财神”。
贫苦人家过节的排场要简单得多。
初五商店开门营业。
解放后,改革了旧俗,春节为国定假日,放假三天。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除夕年夜饭比较丰盛。
有些人家到饭店包宴团聚。
饭后家人围坐电视机前,欣赏“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伴随新年到来。
随着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许多人家放焰火、爆竹,全镇彩焰蔽空,蔚为壮观。
大年初一,早点有面食、顺风圆子、汤团、小笼包子等繁多品种。
自此后几天内,访亲拜友,以握手代替抱拳,互祝新年,各单位门前彩旗招展,七彩珠光炮映亮夜空。
各娱乐、体育场所,活动丰富多样。
街上车流、人流滚滚,人们穿着流行服饰,喜迎新年来到。
2.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各家门前悬挂纸灯,乡里百姓扎制各式花灯,入夜举灯游行,观灯人涌如潮。
吃年糕汤,闹元宵锣鼓:解放后,镇上曾多次举办元宵灯会。
有沿街夜游的,有在镇工会球场展出的,各类花灯玲珑剔透,别具匠心,受到群众称赞。
近几年,流行灯谜,集灯展与娱乐于一身,颇受广大群众所喜爱。
3.清明节清明日,旧时家家备有冷餐、香烛去亡亲坟头烧祭,清理墓地杂草,称“上坟”。
解放后,殡葬改革后,多数家庭到亡亲骨灰安放地或公墓扫墓,迷信色彩基本杜绝。
清明日“踏青”之风,自古沿袭至今。
浔地百姓喜到小莲庄、藏书楼踏青游览。
农村家家户户做清明团子、裹粽子。
清明节前和清明日,镇区单位、学校则组织团员、少先队员、师生、职工到南浔烈士陵墓祭扫、敬献花圈、悼念、明志,已成为本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风尚。
近几年,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增设了烈士事迹展览室,以教育后代。
4.立夏日农历四月立夏日,旧俗有秤人习惯,无论老幼都要秤体重看增减。
秤体重表示一个夏天不落肉之意。
立夏日,饮食店和农家要做“麦芽塌饼”,人人都吃麦芽塌饼。
这一天,不少人家还吃咸蛋和新蚕豆。
此俗沿至今日。
5.端午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民间传统节日,含有悼念屈原和消除各种病、虫辟疫之意。
民居门旁插艾叶、菖蒲、大蒜头,是为“辟邪”,饮黄酒,吃炒豆、咸蛋、黄鱼、黄蟮和粽子。
小孩额头上用“雄黄”写“王”字,穿“虎头”鞋,戴虎头帽,身上挂内装有樟脑、芸香之物的用红绿丝线绕成的三角形饰物,以辟邪免灾疾。
各家用苍术、白芷、芸香薰室内以除邪驱虫。
解放后,除吃端午粽外,有些旧习渐失。
6.天贶节农历六月六日为天贶节。
俗言“六月六猫狗洗蓬浴”,大人、小孩在这一天都要洗个澡。
有家猫家狗等家畜的,要下河冲洗。
因时值黄梅天已过,进入伏天,阳光曝厉,这天也是晒书画、衣被等物品的日子。
农家则晒蓑笠等。
迷信者说这天是土地菩萨的晒银日,百姓为图吉利,倾家而晒,实为伏天曝晒,驱霉杀虫。
六月六,还有吃馄饨的习惯,以示伏夏避瘟。
此俗延至今日不改。
南浔人有“六月六,买碗馄饨落一落”之说,镇上居民这一天赶早市,买皮子买肉裹馄饨,甚是热闹,形成风气。
7.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旧俗“七月半请上祖”。
民间做羹饭素食祭祖,寺庙里点香烛、烧纸人纸马,称谓“放焰口”。
夜则沿河放水灯(莲灯)叫做“盂兰盆会”。
此俗今已废。
8.地藏皇生日农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皇生日,晚上家家在庭院里及沿街石板缝里插点燃的“地藏”香(棒香)。
根据民间传说,张士诚举兵造反,占领江南,建都平江,在南浔驻军囤粮,因张士诚赶走“元军”,军纪严肃,施政廉明,故为南浔人所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