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60年代,以黑胶为载体的「jazzkissa」(爵士喫茶)在日本风靡一时。酒吧老板边打碟边摇鸡尾酒,店里塞满了珍贵的唱片收藏,小吃咖啡酒类皆可供应。这些jazzkissa是人们聚在一起听最新西方音乐的唯一场所,比起一家酒吧或咖啡馆,它们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据点。
而像这样「唱片酒吧」的形态在国内也越来越多,正如我们采访的其中一家店铺老板Robbie向我们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对一个酒吧、咖啡馆甚至是一家小店来说,音乐会是这家店的灵魂之一,同样也代表了店的调性和个性,就如同每个人一样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一样。」我们今天就来为大家推荐一些以音乐为「卖点」的场所,看这些店铺老板如何将他们的音乐品味「贩卖」在酒里,将他们痴迷的音乐文化变成任何普通人的日常。
与此同时,我们还邀请他们为大家推荐了一张最能够代表店铺的唱片专辑或一首歌,并为这首歌搭配上一款店里的酒……
去年年末,几个与音乐有些「瓜葛」的饮客聚在一起,决定开一家以律动黑胶音乐、手工鸡尾酒为一体的空间。于是在今年上半年经受疫情考验的情况下,「DUFOUR」就此逆风诞生了。一个占地面积并不大,区别于其它「网红据点」,反而以黑胶音乐为特色的cafe&bar,真的能吸引到广大的顾客群吗?最终的结论是,DUFOUR做到了,而且几乎是每天人满为患。
走入DUFOUR,你可以看到它是完全敞开式的格局。浓浓的原始工业风,再加上墙壁上的一整面大镜子,反而给人一种很宽阔的感觉。米白色的墙体和原木色的桌椅相互搭配,又衬出清冷工业空间之下的日系治愈感。红色的灯光恐怕是DUFOUR最标志性的一个特点了,加上店铺坐落在上海「网红」地段的乌鲁木齐中路,也因此引来了许多路人拍照打卡。
白天在一楼咖啡店点上一杯咖啡,看着外面的人来人往,而到了夜晚7点,DUFOUR的二楼则摇身一变成为唱片酒吧,与白天完全是不同的氛围。而正如DUFOUR给自己的定位是「律动酒吧」一样,店铺里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那些以音乐灵感开发的手工cocktail了。甚至,连酒单都是黑胶唱片的设计,每种酒下面都解释了其背后的音乐故事。而在饮酒的同时,你还能看到拥有好品味的老板在他的黑胶收藏前亲自DJ打碟,氛围加倍令人沉醉。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DUFOUR吧。
DUFOUR算是一家社区酒吧和社区咖啡馆,但这个社区的概念不只是仅限于我们坐落位置周边的社区,而是包括各类喜欢音乐、时尚、年轻文化的群体。DUFOUR的包容性很强,大家给到DUFOUR很多的评价就是「轻松」,就如同在自己家的客厅一样,能与朋友们在一起玩起来。
店内音乐的话主要会是以各类律动音乐为主,在DUFOUR你能听到funk、jazz、soul、hip-hop、reggae、citypop、worldmusic等各类音乐的融合。DUFOUR会有很多复古音乐的播放,同时也能在这里听到很多最新的音乐。
开这样的店,有吸引到平时不怎么听音乐的路人吗,我知道现在DUFOUR已经变成网红打卡地了,哈哈。
DUFOUR有两层空间,一楼白天会是以咖啡饮料和葡萄酒为主,二楼的酒吧区域只有在晚上开放。当时我们刚开始营业的时候,二楼的酒吧空间还在调整,所以只是悄悄的开了一楼的咖啡区域。或许是我们的装修比较讨巧,就像你说的白天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打卡地点,很多女孩子会到我们这里来点一杯咖啡,然后拍很多照片。这也是我们一开始都没有想到的,哈哈。
其实会有很多客人来了之后,发现我们的唱片展示还有酒单设计,觉得非常有趣,就也会和我们聊起音乐的话题。很多第一次来的朋友都会觉得我们店里的音乐好听,酒也好喝,之后就慢慢成为了我们这里的常客和好朋友,几乎每周都会来几天。还有很多朋友表示每次来DUFOUR都会喝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觉得我们这里像个「魔窟」或者「黑洞」,来了之后就被吸住了…..这个我感觉只有大家来几次体会一下了:)。
你如何看待音乐和酒馆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酒吧的形式来「贩卖」音乐品味是你们的意图吗?
我觉得音乐非常重要,无论是对一个酒吧、咖啡馆甚至是一家小店来说,音乐会是这家店的灵魂之一,同样也代表了店的调性和个性,就如同每个人一样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一样。我们也没有特意要来所谓「贩卖」品味,觉得只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展示了出来。当然,好听的音乐也能促进消费,我自己就会经常被某家店的音乐吸引了之后就冲动消费了。
店里有没有比较特别的设计或陈列,是为了突出「音乐」元素的?
店里最明显关于音乐的展示陈列就是唱片展示了,DUFOUR店里的唱片数量不能算多,和国内其他以黑胶唱片或者Hi-Fi设备主打的酒吧或者店铺来比的话,我们的唱片数量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不是主打数量或者说是有多高端的播放设备,轻松愉快的氛围才是我们想要给到大家的。
如果要说一个特色的设计的话,DUFOUR吧台区域没有吧椅,这个其实是当初我们装修的时候一直没有选到合适的吧椅,后来有一天我们就商量干脆不要了,留出这个空间让大家可以站着喝酒,到现在反而成为DUFOUR的特色之一。尤其到了周末的时候,我们吧台小小的区域会被大家站着聊天跳舞喝酒围个水泄不通,也让我们感到欣慰,当初不要吧椅的选择没有错。
请你推荐一下最能够代表店铺的音乐,并为它配上一款店里的酒。
「呛一口海水」——搭配专辑:HaruomiHosono,ShigeruSuzuki&TatsuroYamashita–《Pacific》
「
青出于蓝」——搭配专辑:Madlib–《ShadesOfBlue》
DUFOUR店铺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中路243号-7咖啡营业时段:周一至周日11:00–19:00酒吧营业时段:周一至周日19:00–2:00
同样也是「逆疫开张」的RootDown则相对少了一丝「网红」的氛围,它的格局更接近于我们所说的「爵士喫茶」。RootDown不开在街面,而是藏在北京杰座大厦一个隐秘的角落里。当你敲开大厦门厅后右前方那间神秘的门,进入之后你就会发现一番别有洞天。
最受瞩目的便是那一整面的壮观的黑胶墙,木架子上陈列摆放了5000张左右的唱片。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家完全不以酒为背景,而是以黑胶唱片为背景的酒吧。不光是这些数目惊人的黑胶收藏,通过店铺内墙壁上四处张贴的图片——从大幅MilesDavis经典唱片《BitchesBrew》的封面,到爵士小号演奏家DonCherry的肖像照,再到Afrobeat之王FelaKuti、「KeystoneKorner」jazzclub和各类Salsa音乐活动的海报——你便能大体一瞥到RootDown挚爱的黑人音乐类型。而在如此的音乐氛围之外,RootDown采用的莫兰迪色墙面和复古木质地板也更让人感到沉静、温馨、放松。
据店铺合伙人透露,RootDown上海店也计划在未来两个月之内开张,店铺概念与北京店基本相同,不过面积会比北京更大,上海的朋友也不妨可以期待一下。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RootDown吧。
RootDown是一家主要以播放黑胶唱片和做一些小型音乐活动为主的酒吧,主要音乐风格以groove感较强的,包括jazz、funk、soul、hip-hop,worldmusic(Afro、Brazil、Latin)在内的黑人音乐。
开RootDown的初衷是什么?通过酒吧的形式来「贩卖」音乐品味是你们的意图吗?
最重要的确实是自己的爱好,也希望可以通过酒吧这样一个比唱片店更广涉众的场所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些类型的音乐和值得收藏的黑胶唱片,对我们的fRUITYSHOP(水果唱片店)也是一个市场推广。
酒和音乐只是存在形式不同,最终的目的都是差不多的,就是让人享受和放松。要做好任何事都取决于你对这件事的热情程度,对于做的事完全没有兴趣或是完全不能享受这个过程,那绝对做不好的。我们的意图就是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让大家享受高质量的音乐。
店里最主要的设计和陈列就是一整面墙的木架子,架子上除了近5000张唱片以外,还有一套McIntosh的功放系统和一组tannoy音箱,墙上都是世界各地淘回来的音乐海报。
店里面最值得被留意到的一个角落是?
店里面最值得被留意到的一个角落应该就是放在DJ台前面的Nowplaying唱片架了,每个顾客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都会走到前面,拿起唱片看一看。
「GrooveMule」——搭配歌曲:HeathBrothers–Smilin’BillySuite(PartII)(1976)
酒吧最具代表性的单曲是我们宣传片中用的「Smilin’BillySuite(PartII)」,这首歌收录在HeathBrothers《Marchin’On!》的专辑当中,这张专辑是美国黑人独立爵士的代表作,也被很多hip-hop歌曲采样,也被誉为groove的名专。而这首歌的感觉就像RootDownOriginal酒单中的「GrooveMule」一样,轻微辛辣又清爽。
ROOTDOWN
在成都最chill的生活区玉林,成立10年的本地独立音乐厂牌(兼酒鬼公司)「明堂唱片」开设了他们的第一家线下实体店「明堂士多」。与上述的多家店铺相似,明堂士多是一家集唱片、咖啡、鸡尾酒于一体的店铺,但它的氛围相比之下要更加chill。就像店门口写的「chillchillmyday」一样,士多更像是连接着街坊邻居间的日常生活据点,放松与随性是这里的关键词。甚至在开业当晚,由于生意太过火爆,还一度被路人误以为是火锅店。
走进士多,明亮的米白色和橙色为基调的色块映入眼帘,舒服的色调让人不禁快乐起来。而灰灰的砖墙跟居民楼融为一体,蓝白相间的卷闸下,散落三两张桌椅,里头空间不大,黑胶都满满当当塞在匣子里,从jazz、soul、funk到R&B、urban、popmusic任你挑选。据老板所说,这些唱片货架也成了顾客认识新朋友或与好朋友闲聊的据点,每晚都有一群人围在唱片货柜边上聊天。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明堂士多吧。
明堂士多是一家白天提供咖啡、晚上提供鸡尾酒的唱片店,一家融入生活的社区店,一家像好朋友一样让你chill的小店。店铺的音乐是以我们平常听的R&B、funk、soul、jazz为主导。
来到你们店里的顾客,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店铺有吸引到那些并不是因为音乐慕名而来的路人吗?
很多客人都很有意思,比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朋友的「头发乱糟糟1号」和「头发乱糟糟2号」。至于不听音乐的路人,hmmmm……有一只小黑猫,不知道它听不听音乐,但是每天都会来我们店上晃悠,会自己找一个舒服的椅子打盹儿,渴了知道叫两声,饿了知道叫三声,然后很多客人都以为它是我们养的店猫。有一天它咬着一只死老鼠来到店上,把我们客人都吓惨了,但是朋友说,这就是猫的报恩形式,哈哈哈。
只要音乐一放,品味就在那儿了!酒单方面,我们以5张明堂出品的首张专辑特别制作了5款鸡尾酒特调,它们分别是白天不亮的《时光幻游指南》、Lu1的《男孩》、Lu1与Cee的合作专辑《午夜列车上的告别》、地磁卡的《SearchForNothing》以及李丁丁的《冷酸灵》。
还有一款酒叫做《情人宝石LoversRock》是地磁卡以Sade的同名歌曲命名的,但是我觉得它像是MarvinGaye的《SexualHealing》。
当然是我们的唱片货架啦,除了是你发现我们精心挑选的好音乐的地方,也是认识新朋友或者和好朋友闲聊的绝佳位置,我们都非常喜欢围在唱片货柜上聊天,蜜汁魔力。
「时光幻游指南」——搭配专辑:白天不亮–时光幻游指南(2011)
杭州的这家cafe/bar藏在高高低低的写字楼下。对于唱片一直情有独钟的两位主理人Chopurmind和Jinn,相比于靠唱片赚多少钱,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实体的空间让唱片「流动」起来。于是他们选择了喜欢的杭州西溪路——它串联了市中心和杭州的景区,闹中取静且有着紧贴山体的现代建筑——决定在这里开一家让附近「社畜」都能听音乐喝酒的空间。
除了好听的音乐之外,LateCompany对于酒类也有严苛的追求。酒单上的每一杯酒,都是以历史贸易线上的某个国家,盛产的酒或是食材作为中心而延伸出去的,而酒架上满满一排的酒桶则是用来制作桶陈鸡尾酒的。可以说这里既满足了唱片发烧友的耳朵,也照顾到了对酒挑剔的客人。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LateCompany吧。
LateCompany是继BarLateMarket之后Late团队的第二家店。身后的山和杭州西边的生活经历让我们对西溪路的情有独钟。
白天的时候,咖啡店里的音乐会非常多样,从hip-hop到techno都会出现在店内的playlist上,每次有新的黑胶唱片到了,基本都会播放一遍新到的黑胶。我们的咖啡师小白非常崇尚经典的意式风格和近乎疯狂的统一出品标准。所以我们店不会有太多创新的咖啡。但是同样店内会有大约7-8种随机购买的单品手冲咖啡豆。这些豆子也是根据咖啡师和我们的爱好随机购买的。
夜晚的酒吧部分更像是我和Jinn在英国留学时期的Pub风格,附近公司下班的人会三五成群来到这里喝一杯。店里的音乐风格以80-90年代的摇滚乐为主。
你们是在同一个空间里划分出两种独立场景,两个房间内来光顾的顾客会有比较不一样的地方吗?
其实会有一些不同,但也有一些重叠。喝咖啡的客人的粘性非常高,几乎有好多客人能是一个礼拜来六天的,这比我们主理人的出勤率都要高了。而喝酒的客人更多会是一种社交需求吧,聊一些公司八卦,吐个槽,买个醉什么的。当然也会有一些纯粹的「文化消费者」,比如专程来买唱片和听音乐的。
开这样的店,除了喜欢音乐和慕名而来的人之外,有吸引到平时不怎么听音乐的路人吗?
无论是cafe还是bar,你们整个店面都是围绕着音乐和唱片。你如何看待音乐和酒馆文化的共生关系?
记得大约5年前我们开始在BarLateMarket做MellowThursdays(黑胶set+鸡尾酒)活动的时候,很多人是一种好奇和怀疑的态度。那时候其实鸡尾酒圈的很多「老师」都是秉承了日式调酒的那一套一丝不苟的调酒风格,在我看来有一些拘谨了。我们更愿意传达音乐、好喝的酒、和开心的人三者合一的氛围。在音乐方面也是,我们耳朵还挺挑剔的,但却一直又都是反Hi-Fi主义者。
最
近BarLateMarket上新了我们的新酒单,这本酒单是Jinn一直很想做的摇滚主题酒单,酒单上的每一杯酒都可以追溯到一首经典的,都是Jinn「小时候」听的摇滚歌曲,和调酒师们一起听歌、讨论、找出了一些味觉和音乐感受包括那个年代酒水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期致敬的酒单。墙上挂着的几幅插画都是来自于日本的JazzySport设计的JohnColtrane等的爵士音乐人系列,日历用的是Bluenote的周边,其他还有一些类似MPC2000鼓机,SP404采样器等经典的音乐制作工具也摆放在咖啡馆的公共空间里,这些主要是来自于我平时的喜好。
「ModernLifeisRubbish」——搭配专辑:CurtisMayfield–Curtis(1970)
你或许很难想象,在金华这样的小城市,竟藏着一家音乐品味如此之好的小店。他们白天主营黑胶唱片和美式理发,晚上又变身酒吧。wave店铺门口就是一个透明的窗户,透过窗户你能看到一个DJ台,时常有人会在这里打碟。
和DailyVinyl音乐厂牌主理人兼wave创始人之一的Endy聊起开店初衷时,他的「情怀」十分打动我们。他称在他读书的时候,在本地的唱片店买了很多CD,听到了很多不同的音乐,他也希望为金华现在的年轻人们创造这样的一个地方和渠道,如果他们需要,他们就来。
wave的店铺面积不大,人流量也并不算多。但是在wave,不管是男女老少,上班族还是音乐爱好者,都被欢迎在这里唱歌跳舞。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微浮吧。
Endy:微浮白天是一家唱片店、BarberShop,晚上是饮酒听音乐的场所,偶尔也会做做店内小型演出。除了摇滚音乐和过于晦涩的电子实验音乐,其它音乐店内基本都会播放。
开微浮的初衷或契机是什么?
Endy:我选择通过音乐和唱片来赚钱,所以我需要我的生活尽可能得亲近唱片,甚至我周围的朋友亲近了解唱片,我才能更多与音乐和唱片建立关系,理解更深,从而成为一个更为专业的人士。开一家唱片店是不错的选择。做事情主次很重要,逻辑清楚了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其实开这家店也有情怀在的,这个情怀就是金华。金华是我的家乡,如果我在外地建设祖国3分,我要建设我的家乡7分,且在很大程度上我可以不计回报,不计个人荣辱。我读书的时候,在本地的唱片店买了很多CD听到了很多不同的音乐,我也希望为金华现在的年轻人们创造这样的一个地方和渠道,如果他们需要,他们就来。虽然我们是小城市,虽然很多金华人最后都去了杭州、上海、香港、新加坡、美国,虽然讲起来好像这里没有必要要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虽然讲起来可能不被理解自讨没趣甚至被没有礼貌的人嘲笑,但我们最终还是可以有这样一个音乐爱好者的家,在金华。对金华人来说金华是家,wave就是家人的音乐场所。
Luke:当初开店是因为和Endy认识后他来理发,几次愉快的理发过程中就拍板这个事情了。对于晚上bar的营业部分,来过我们店的朋友一看就明白了不可能很商业得挣钱。Endy有那么多的唱片,如果只放放playlist那也太浪费了。
开这样的店,除了本身喜欢音乐的人之外,有吸引到平常的路人吗?
Luke:说实话在金华这个地方要去靠音乐去吸引客人来进店是非常难的,更多的是被我们店内「奇怪」的环境吸引进来的,进来看一眼就走的也是非常多。当然,也有很多本地人来过我们店里以后,就经常会来买唱片、听音乐,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惊喜。现在有固定一些客人好像只来我们这里,虽然地方不大人不多,聚在一起听歌喝酒聊天也是很开心。
你们如何看待音乐和酒馆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酒吧的形式来「贩卖」音乐品味是你们的意图吗?
Endy:这个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小时候一些大哥哥就告诉我,酒吧里最重要的两件事:音乐和女孩。女孩我没什么办法,音乐还是能搞定的。
Endy:我店里更多售卖的是我朋友的作品,尽可能去推荐和支持我珍惜的朋友。比如好友设计的服装品牌EarthGoodGraments、厦门之光a.t.Between、东京师匠CheeShimizu写的书,以及太多太多值得一说的黑胶唱片。店铺的设计大多是DIY,摆件的话,有一个我从东京PhysicalStore买的手工玻璃制品,很特别,我很喜欢,它折射出的光线是独一无二的,在我看来和变化万千的音乐世界非常搭配。这些朋友们的勇敢,坚强,智慧和决心,都深深鼓舞着我,我可以随时为他们热泪盈眶。
Endy推荐「TheMurray」——搭配专辑:AntonioCarlosJobim–wave(1967);Luke推荐「威士忌/highball」——搭配专辑:寺尾聪–TheStolenMemories(1987)
Endy:wave的店名就是这样来的,这是我从大学一直喜欢到现在的专辑。微浮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脑海里大概十年前了,这张专辑里的音符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脑子。酒的话我推荐我们店的澳大利亚自然酒TheMurray,产自我朋友在珀斯的自家酒庄FelixCasparWines。喝过的都说好,而且因为渠道关系,有点wave限定那意思。欢迎大家来wave品尝。
Luke:这个问题很难啊!我偷换下概念哦,推荐下自己今年喜欢的一首歌好了,寺尾聪的《TheStolenMemories》,标准日本那个年代编曲但是成熟稳重的诠释,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一次是听Endy放,开头就被吸引了,马上买了唱片。而且我在店里放大家好像都蛮喜欢的。日本老男人情歌就搭配个威士忌或者周边,最近店里合作的吧师调的highball不错,有个晚上我喝了五杯!
「Let’scelebrate天亮都还没睡奇怪的朋友在这里找到同类他喝得特别醉说感觉特别对这是条peaceway从来不止为了fame什么服务态度?没有服务态度很硬注意周围环境可别在厕所偷情墙上的tag都是野孩子的签名Youalreadyknow放的歌都特别dope他开了一瓶酒但是肯定还不够衣服都已经湿透却还说不够尽兴……」
——P.T.《FRIDAY便利店》
获取快乐有时候不一定需要有多华丽精致的休憩环境,简单的音乐、灯光和酒便能让你感受一种实惠的温暖。本着要做一个「街头Hood」的初衷,「FRIDAY便利店」就这样在贵阳诞生了。这或许是国内唯一一个在便利店里办party的场所了,人们在这里一起听音乐、喝酒、跳舞,可能只需要几块钱买瓶水就能感受到轻松的氛围。参加party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但当大家投入音乐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可以忘掉自己白天的身份,尽情享受在夜晚的音乐之中。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FRIDAY吧。
FRIDAY便利店最初是一间我们想象里的一个ghettohood,能够让生活在附近的人每天能有一个碰面聊天的地方。显而易见,我们音乐主要以hip-hop为主,每一个星期五我们都会开一些不同类型的party。而它本身就是一间便利店,你可以选择你任何需要的商品,可以随意停留休息,一切自助。我们想它就是一个无门槛的地方,只要你喜欢,随时都可以来。
我看过一部IceCube的一部hoodmovie《Friday》,它描述一个无所事事的星期五里ghettoboyz的日常,很粗俗很无脑又很chill,这也是FRIDAY便利店想体现的氛围吗?哈哈。
哈哈,我们就是用了《Friday》这部电影的名字做店名的!其实大部分的人们不都想口无遮拦的说话、停止动脑、Justchill吗?你来到FRIDAY,100%就可以这样。
开这样的店,除了喜欢音乐的coolkids之外,有吸引到平常的路人吗?
我们经常会把party办到街上去,大家都会在街上跳舞,结果吸引了附近的阿姨大妈小朋友们都会加入到party里面来一起跳舞喝酒,那种时候才发现原来这里真的是一个hood。
我们把《FRIDAY》这部电影的原声CD挂在了墙上,KOBE的球衣挂在墙上,把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挂在墙上。我们也跟不同的艺术家进行联名创作,也跟精酿啤酒品牌合作出了属于FRIDAY的啤酒。
「FRIDAY酒花拉格」——搭配音乐:Friday(soundtrack)(1995);FRIDAY便利店-P.T.(2020)
最代表店铺的唱片当然是《Friday》电影原声啦。单曲的话,大家可以搜索P.T.的《FRIDAY便利店》,它讲了关于我们店铺FRIDAY的日常故事。我会为歌曲搭配上店铺的特供酒「FRIDAY酒花拉格」。来过FRIDAY的朋友都知道,打开一罐「FRIDAY酒花拉格」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
最后,这六家店铺的老板们都想通过NOWRE转告大家,他们非常欢迎你们能够放松地来店里听歌喝酒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