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红茶花(《分类草药性》)。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光滑无毛。单叶互生,革质,卵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软骨质细锯齿,上面浓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平滑无毛;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红色,直径6~8厘米,近无梗;花萼5,绿色;花瓣5~7,近圆形;雄蕊多数,2轮;雌蕊1,子房长球形,光滑无毛。蒴果球形。室背开裂,径约3厘米,光滑无毛。种子近椭圆形,背有角棱,长约2厘米,直径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产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花朵多不带子房,全体卷缩成块状或不规则形,长2~3.8厘米,宽1.8~3.5厘米,黄褐色至棕褐色,花萼背面密布灰白色细绒毛,有丝样光泽,花瓣5~7片,基部合生,上端倒卵形,先端微凹,具脉纹;雄蕊多数,2轮,外轮花丝连合成一体。质柔软,有香气,味甘淡。以干燥、色红、不霉、花蕾长大尚未开放者(称宝珠山茶)为佳。
【性味】甘苦辛,凉。
①《本草经疏》:"味甘而微辛,气平而微寒。"
③《百草镜》:"味涩。"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麻油调敷。
【拼音名】ShānCháHuā
【英文名】FlowerofJapaneseCamellia
【别名】曼阳罗树、宝珠山茶、红茶花、宝珠花、一捻红、耐冬。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japonicaL.
采收和储藏:4-5月花朵盛开期分批采收,晒干或抗干。在干燥过程中,要少翻动,避免破碎或散瓣。
【原形态】红山茶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灰褐色,幼枝棕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15mm;叶片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2.5-6cm,光瑞渐尖而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叶干后带黄色。花两性,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或枝顶,大红色,径5-8cm;萼片5,宽卵圆形,外被白色柔毛;花瓣5-7,栽培品种多重辩,有白、淡红等色,花瓣近圆形,先端有凹缺,基部稍连合;雄蕊多数,外侧花丝基部连合,附着于花瓣基部,内侧离生;子房上位,无毛,花柱先端3裂。葫果近球形,径2.2-3.2cm,果皮厚,光滑无毛,室背开裂。种子近球形,有角棱,长l.88-2.5cm,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原产我国东部,现全国各地常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忌烈日直晒和干旱,寒冷山地不宜栽培。以上层深厚、疏松、肥沃的腐殖土或夹沙土的酸性土壤栽培较好,不直粘土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花蕾卵圆形,开放的花呈不规则扁盘状,盘径5-8cm。表面红色、黄棕色或棕褐色,萼片5片,棕红色,革质,背面密布灰白色绢丝样细绒毛;花瓣5-7或更多,上部卵圆形,先端微凹,下部色较深,基部连合成一体,纸质;雄蕊多数,2轮,外轮花丝连合成一体。气微,味甘。以色红、未开放者为佳。
【性味】甘;苦;辛;涩;凉
【归经】肝;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