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集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集市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道路两旁各种摊位紧密排列,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馓子和荞麦油圈等当地特色小吃、水果蔬菜、日用百货、衣服鞋帽应有尽有,商超、商城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广场侧方停车场停满了各式轿车。这个昔日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如今变成了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闽宁镇是全国唯一以两个省区简称命名的移民小镇,是闽宁协作的窗口,也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典范。20多年来,在福建、宁夏两省区的努力下,8000多人的闽宁村已经成长为6万多人的闽宁镇,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文化旅游、设施农业、商贸物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闽宁镇的集市不是天天热闹,只有尾号1、4、7的日期才赶集。我今天过来买些肉和蔬菜,孩子过年都放假了,一家人好好聚聚。”家在闽宁镇武河村的苏文兰说,过去商品种类有限,想要什么还要托人从城里带,现在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了,购物需求在家门口基本都能够得到满足。
苏文兰介绍,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他所在武河村的一些村民开始养牛,她从一开始的两头牛已经繁育至十几头牛,中间买牛挣的钱已达到十八万元。除此之外,随着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的机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集市数量及商品品质的需求逐渐扩大。乡村出现了“小镇外卖”,村民在家也能享受和城市里一样的美食上门服务。闽宁镇的集市也逐渐向村级发展,每逢尾号3、6、9的日期是闽宁镇武河村的集市,每逢尾号2、5、8的日期是闽宁镇原隆村开集的日子。附近十里八村的摊主们,每逢赶集日就要聚集在一起,从以前的隔几天出一次摊,到现在每天都出摊,每天都有生意。
家在闽宁镇原隆村的杨登权,天还未亮就去四季鲜市场批发蔬菜,他要赶在天亮时回村里摆摊卖菜。“今天批发了4000多元的蔬菜,大概有600多公斤,基本到下午五六点就能卖完。”杨登权说,他是从固原市隆德县搬迁至闽宁镇的,靠着卖菜的营生,他将之前卖菜的三轮车换成了中型货车,目前每个月收入大概五六千元,去年家里又新盖了两间大瓦房。
在集市红火的同时,闽宁镇原隆村禾美电商直播间同样热闹。“宁夏的特产八宝茶,喜欢的姐妹可以下单!”“巧媳妇”马燕在直播间向网友介绍宁夏特色产品。
2019年8月,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落户原隆村,在闽宁协作资金的支持下,禾美车间通过“电商+培训”“电商+农业”“电商+旅游”等一系列措施,搭建起产品销售平台,向全国销售枸杞、干果、牛奶等各类宁夏特色土特产。如今,禾美车间日订单超2000单,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带动当地近百名脱贫人员就业。
从固原山区走进工厂,坐上直播台,当起了带货“女主播”并成为团队的骨干,放在过去,这也许是马燕不曾想到的人生发展轨迹。“在家带娃种地、侍奉公婆,我以为我一辈子也就这样了。”马燕说,乡村产业和电商的发展为像她这样的人,提供了新的人生际遇,现在她的月收入大概有3000元,夫妻俩的年收入少说也有四五万元。
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文化旅游、设施农业、商贸物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是这繁忙景象背后的重要支撑,共同托举起闽宁镇村民的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书写了最生动的注脚。
即将入夜,闽宁镇鞭炮声响彻天空,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迎来新年,来年也将是一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