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12年警察,办过的刑事案件凤毛麟角,到过的案发现场也屈指可数,当年如赤川次郎笔下的倒霉刑警“片山义太郎”般傻得可爱的谢鑫没有想到,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在另一个领域成为一名出色的大侦探。谢鑫说,好在我从来都是耐得住寂寞的,甘愿做板凳队员的性格让我等到了另外一个当“英雄”的机会———通过写作侦探小说,当个“纸上的大侦探”。
谢鑫的少年侦探小说是建立在这几年从日本传过来的“本格推理”基础之上的。所谓本格推理,也是传统的推理探案模式,就像角色扮演游戏,让每一个阅读者都充当侦探,随着书中的主人公不断探索真相。这种角色参与创作模式,也是这套系列图书大受孩子们欢迎的原因之一。
现在很多家长反映,很难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谢鑫看来,其实这个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少一点阅读功利,多一点自由和包容,让少年侦探小说这样从孩子天性出发的文学类型成为一个作家与孩子共筑的舞台———阅读习惯培养的突破口可能正在这里。虽然少年侦探小说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也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提高考试分数的效果,然而它作为一种通俗文学,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它把握住了孩子“好奇”的天性,通过丝丝入扣的推理故事,把他们引领入一个快乐阅读的殿堂。
德国专门研究全民阅读的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到了13岁或最晚15岁,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窗户会永远对他关闭。”少年侦探小说的故事性、娱乐性、探索性,正是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吸引他们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元素。
侦探小说是减压读物
记者:目前,儿童侦探小说可能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一种以专业侦探小说的形式出现;一种以侦探为主要线索,兼以冒险、魔幻等元素,您的侦探小说主要是哪种类型?
谢鑫:两种类型的侦探小说我都有尝试,这是因为儿童侦探小说不同于成人阅读的侦探小说,它还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富有幻想的儿童文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儿童侦探小说也有与幻想结合的分支类型,虽然侦探小说的正宗,或者我们常说的“本格推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文学,是不能够怪力乱神的,但当它与儿童文学结合时就应该“入乡随俗”,将儿童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话虽如此,将科学的世界与非科学的世界融合在一个世界里,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我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我认为既然科学知识无法在有幻想元素的儿童侦探小说里体现,那么侦探小说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逻辑性,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遵从魔法原则的同时,强调逻辑与理性。在我的作品《洛克王国·魔法侦探》《章鱼哥派出所》等系列作品里都是这么安排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而我的另外一部重要作品《“课外侦探组”系列校园探案小说》(目前已经出版19册)则是遵循“本格推理”的要求,展现科学、理性、逻辑的少年侦探世界。另外,我创作的《冬巴拉侦探社》系列微推理故事集,同样遵循本格推理的要求创作。
记者:您以前写过童话、科幻小说、校园幽默小说,以及漫画脚本、动画剧本等等,是什么契机让您专注写作少年侦探小说,和您曾经的职业有关?青少年阅读侦探小说有何好处?
谢鑫:我做过12年警察,受过正规的警校教育,对侦探小说里有关警察工作、生活的细节描写很有帮助,但这不是我从事侦探小说创作的主要原因。我小时候经历过一次落水事故,惨痛教训让我对外面世界充满恐惧,吓得很少出门,我的母亲为了让我待在家里也不会无聊,从图书馆借了好多故事书、图画书给我,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画,感受着那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我心中的恐惧慢慢消退,并且喜欢上了阅读。因为很喜欢读科学智力故事,所以为今后我创作侦探小说埋下了种子。创作之初,我主要写科幻和童话,后来在我的好朋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鹏先生的鼓励下,我开始了少年侦探小说的创作。
记者:把《课外侦探组》拿给上三年级的孩子看,他非常爱看,书中案件悬念一环套一环,节奏紧凑,最难得的是,语言也是孩子们的语言,并且十分贴近生活,其中涉及很多孩子在学习成长中的一些小烦恼,您平时是如何了解孩子的世界的?
谢鑫:我的妻子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从她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青少年的有趣故事,另外我有个可爱的女儿正在读小学,我们无话不谈,她经常给我讲他们在学校的故事,她也经常带小朋友来家里玩,我和她的许多同学也非常熟悉,这让我对孩子们的生活和思想非常了解。还有,我每年都要在全国各地开展公益巡讲,与孩子们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当然,平时我总是通过网络与小读者们交流。
记者:《课外侦探组》中的小主人公米多西、马威卡和欧木棋个性非常鲜明,给人很深的印象,您在刻画他们时,是出于什么样的灵感?
谢鑫:一部分来自我的童年回忆,比如我自己的经历和对童年小伙伴的记忆,一部分来自我阅读的文学作品。我有一位童年玩伴,学习成绩好,人特别聪明,在我眼里他就是“聪明的一休”,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他长大后一定会成为科幻小说里经常描写的那种睿智的科学家,不过他的生活轨迹没有按照我预想的那样去发展,他在读完硕士后加入了警队,专门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一名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警官。米多西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人物。
儿童文学要“儿童本位”
记者:一些儿童作品的作者会不由自主地把成人世界里的某些规则写到作品中去,在您看来,儿童文学是否有必要展现现实社会的生存法则或者阴暗面?您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过需要刻意回避的东西?
谢鑫:儿童侦探小说比之其他儿童文学可能更加难以回避这个问题,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儿童侦探小说的真、善、美,首先是“真”,它不但要追求真相,还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真实地揭示社会矛盾。但我们不能像成人阅读的文学作品那样深入地描写社会现实与阴暗面,所以创作中必须有个“度”。比如描写谋杀案件,对作案情节一笔带过,对犯罪现场轻描淡写,着力点在于对谜团的破解,对犯罪者心理的剖析,对社会矛盾的揭示。
记者:对您影响较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哪些?
谢鑫:对我影响较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有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杂志、叶永烈的科幻小说集《丢了鼻子以后》和金明探案系列、郑文光的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程嘉梓的长篇科幻小说《古星图之谜》、秦文君的儿童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等。
记者:您认为儿童文学最应该满足孩子哪些方面的需求?如何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
谢鑫:孩子们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有探索欲望;孩子们有自己的情感和烦恼,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孩子们有倾诉发泄的权力,他们更应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儿童文学是最美的文学之一,在满足他们要求的同时,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作上坚持儿童本位和不断创新,推广中注重寓教于乐,丰富读书活动,有助于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儿童侦探原创小说还有哪些不足?努力方向在哪里?
谢鑫:虽然图书市场上有不少打着侦探幌子的所谓儿童侦探读物,但实际上真正的儿童侦探小说寥寥无几。我一直强调要遵从“本格推理”的创作原则,就是要与那些伪儿童侦探小说划清界限。我们欢迎杂糅幻想、冒险、魔法等等元素的儿童侦探小说,但归根结底还应该是侦探小说,而不是其他什么类型的小说。我国的侦探小说创作起步很晚,民国时期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儿童侦探小说更是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以我们的小读者心目中的名侦探都是外国的,这种局面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有志于儿童侦探小说创作的作家们共同努力。纵观当代原创儿童侦探小说,我们会发现不注重故事的逻辑严密、人物刻画简单肤浅、主题不够深刻等等常为诟病。我自己在创作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还是那句话,静下心,沉下来,以严谨的创作态度为孩子们写作。
作家简介:
谢鑫,中国原创少年侦探小说领军人物。出版童话、科幻小说、校园小说、侦探小说90余本。所著图书《课外侦探组》荣获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洛克王国魔法侦探”系列图书荣获桂冠童书评选2011年度“文学童书”大奖。儿童侦探小说《蝴蝶标本飞了》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侦探小说研究”丛书。
作品简介:
“课外侦探组”系列校园侦探小说以小学生米多西、马威卡和欧木棋,三个喜爱推理探案的孩子为主人公,因为共同爱好,他们组成了一个叫“课外侦探组”的小团体,在米多西当刑警的表姐麦洁支持下,经过仔细观察、缜密分析、冷静推理、大胆假设、果断行动,最终破解各种扑朔迷离的谜题。(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