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1-03供稿: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文标题:我与中国的故事讲不完
我与中国有许许多多讲不完的故事。在中国,有打动我的人,也有打动我的风景。
中国是一个很美丽的国家,我很庆幸自己能有机到中国学习和生活。和其他留学生可能不同的是,我在来北京理工大学学习之前就已经和中国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华裔的我,几乎一直往返于中美两国,可以说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
小时候,我被父母送回中国读小学,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也是我的母语。后来我又回到美国读书,转眼间,已到了读大学的年龄。在中国的那些日子渐渐地远了、模糊了,可是我却那么渴望再次回到故乡的怀抱。在申请大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只因我与中国,有许许多多讲不完的故事。在中国,有打动我的人,也有打动我的风景。
谈到我和中国的故事,不得不提到两个人。
母亲是我和中国最紧密的连接,是她教会我第一个汉字如何书写,怎么用中文喊“妈妈”。当我和妹妹闹矛盾时,她会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和家人更好地相处。是她带着5岁的我到中国游玩,我至今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到北京牵着她的手一起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场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开始,而我和中国的故事,就是由我的母亲开启的。
如果说我的母亲开启了我和中国联系的那扇门,那么引领我在了解中国的路上越走越远的则是我读小学时遇到的张老师。我很幸运小学是在中国读的,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带给我珍贵的友谊,还让我遇到了张老师,正是她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曾经的我并不爱学习汉语,那时候,我感觉一个个像豆腐块的字符十分复杂,读都不愿意读,更不要提书写汉字了。为什么要学习汉字呢?我常常这样问别人,反正我以后也是要回美国的呀!而且我小小的脑袋里也装不了那么多小方块。
许多老师都拿我没办法,但张老师却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她是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30多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透过镜片永远都能看到她温柔的目光。张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后,并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让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抄写汉字。相反,她每天下午放学后会把我留下来,然后拿出一本《西游记》的彩绘书和我一起看。没有哪个小孩子不喜欢色彩斑斓的小画书,我也不例外。一只拿着棍子、看起来无法无天的小猴子,胖胖的爱吃的小猪,这些角色都让我很是喜欢。但只看画面很明显不能满足好奇心爆棚的我,这时候张老师就告诉我,如果能够认真学习语文,便能知道这些角色更多的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张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汉语的兴趣越来越浓,慢慢地,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阅读了更多的书,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虽然现在我和张老师失去了联系,但每每看到那些学习中文的留学生朋友,张老师总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知道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多么幸运。
这便是我和中国的故事,我的母亲带我来到了中国,而张老师则让我爱上汉语,通过语言之桥,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她们都在我和中国的故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