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审议通过,
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
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
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
共九章132条。
01
什么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02
保护未成年人
有哪些原则和要求?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03
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
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生存权
包括生命安全权和生活保障权。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生存状态,但也有个别父母严重侵犯儿童的生存权。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构成犯罪的、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溺婴及弃婴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发展权
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其主旨是要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受保护权
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每一个儿童将得到平等对待;保护儿童一切人身权利及关于处于危机、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脱离家庭的儿童保护。对怎样保护儿童,我们还缺少明确的认识,常常无意识地造成对儿童权利的忽略和侵犯。如对儿童照料不周,对儿童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让孩子承担过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利用、剥削儿童这些都是没有尊重儿童的权利。
家庭保护篇
一、父母不得用“棍棒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
有的家长总是相信“棍棒教育”,认为“自己的孩子,想打就打,别人管不着”。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应当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正确教育。如果对孩子有打骂、关禁闭、限制人身自由、强迫过度劳动这些损害身心健康的行为,就不是在正确履行监护职责,而是虐待。虐待是违法行为。
二、父母外出要找“代家长”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在确定被委托人时,应当综合考虑其道德品行、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与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联系等情况,并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
学校保护篇
一、老师不得辱骂和体罚幼儿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老师直接针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实施伤害行为,例如老师直接打身体、扇耳光、让学生直接互相殴打、拿粉笔砸头或脸以及言语上的辱骂等,都是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师的这些行为不是正确的管教,是在实施法律明确禁止的体罚行为。体罚造成严重伤害后果的,实施体罚行为的老师会构成犯罪。
二、学校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
学校应当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进行登记并劝返复学;劝返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学生,不得因家庭、身体、心理、学习能力等情况歧视学生。对家庭困难、身心有障碍的学生,应当提供关爱;对行为异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帮助。
社会保护篇
一、娱乐场所不得放行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未成年人是禁止进入歌舞娱乐场所的,他们还处在认知世界的状态,人生观还未树立,涉足歌舞娱乐场所,会影响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容易滋生事端,诱发各种违法犯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二、烟酒不得出售给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控烟成为全球共识,所以《烟草专卖法》总则也有明确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未成人一旦染上吸烟,对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做出上述规定及要求,目的是为了保持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让下一代远离烟草,不影响学习,有助于身心健康。
司法保护篇
一、政府部门必须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残疾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
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将其送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受教育权是各项权利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因此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将其送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二、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是什么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及时受理、转介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鼓励和支持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平台、服务热线、服务站点,提供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咨询、帮助。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即12345,受理、转介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