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全国学联新媒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全国学联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和加强全国学联与国内各级学生组织以及海外中国留学生组织的联系和交流。
孩子的成长
是一场和父母渐行渐远的离别
成年后的我们
展示个人生活的朋友圈
他们往往不能懂得
我们常用常新的“梗”
或许还会隔着代沟创作出
人间清醒型
细致观察型
苦口婆心型
体贴入微型
但这些或许略显笨拙、强势
又有些无厘头的话语
却也正承载着父母对我们
深深的牵挂……
你的父母是“圈外人”吗?
虽是牵挂
可朋友圈里事无巨细的关心
本可避免的误解
老生常谈的说教
和一些争执不下的话题
或许也会让人感到有点压力
有人选择减少朋友圈更新的频次
有人还会选择将父母屏蔽or给TA分个组
某互联网企业一项调查显示
在18~29岁的年龄段中
有52%的用户选择将父母屏蔽在“圈外”
这里面,有没有手机屏幕前的你?
朋友圈屏蔽与否的背后
是我们和父母沟通方式的问题
其实我们明白,大部分的误解
也都出自于父母热切的关心
诚然,我们都希望自己有独立的空间
不希望再像小孩一样被家长管束
也不希望家长对我们过度担心
可是
一定要通过屏蔽父母才能解决吗?
设法改变无果?
不如尝试着融入他们
语言不通、沟通不畅
最大的原因在于缺乏了解
其实也是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走近你
而你,又是否想过走近他们呢?
有网友们对于是否应该屏蔽父母
进行了讨论
↓↓↓
“我只为父母开了朋友圈”
“只有在他们面前,我才最真实”
“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关心你更多”
……
和父母聊聊最流行的“梗”
耐心解释一下自己最近遇到的困惑
其实就会让父母对我们的了解
更进一步
或许
我们还可以选择“反客为主”
无法改变他们
那不如就“加入”他们
用别样的方式让他们也感受到
我们的“存在感”
网友们直呼内行
大家get到了吗~
其实我们不妨想想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总是把爱笨拙地展露
而我们也在逐渐摸索着
与父母相处的节奏
让父母离我们近一点
再近一点吧
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现状
别让他们错过我们的独立和成长
用力向前奔跑的同时
别忘记回头看看身后的父母
不要冷漠拒绝他们炽热的挂念
试着去理解那些唠叨
因为他们目光所及皆是你
在追赶你成长的岁月里
尽管已经不能再像幼时一样庇护
他们却一如既往
在我们生命的某处默默守候
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原标题:《完美融入爸妈朋友圈文案:“用微笑开启全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