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茶上新之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3月底正式批准发布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其中针对茶叶的包装层数由“不得超过四层”调整为“不超过三层”,第2号修改单部分内容发布即实施,其他新增和修改内容实施过渡期为12个月。
茶叶包装需注意6个变化
针对茶叶,此次修订的新国标第2号修改单需要注意六个变化。
一是包装层数由现行标准的“不得超过四层”调整为“不超过三层”。
四是在包装质量方面,茶叶、茶制品、调味茶的商品包装质量应不大于内装物质量的8倍。
六是修改单实施日期(2025年3月1日)前生产的符合GB23350—2021的商品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在2021年12月31日前已上市且在保质期内的或免除标识产品保质期的商品可继续销售。
据了解,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21年8月修订发布了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于2023年9月1日起实施;此后,针对月饼和粽子过度包装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22年5月发布了GB23350—2021的第1号修改单,已于2022年8月15日实施。此次发布的第2号修改单,主要针对的是茶叶过度包装问题。
促进重“颜值”转向重“品质”
理应≤30%的包装空隙率,实际却高达83.75%;理应低于售价20%的包装成本,却占比高达29%;理应不超过4层的包装,却被封装了5层……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第四批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典型案例,曝光了一批不重“里子”重“面子”、不重“品质”重“颜值”的违法行为。
此次通报的典型案例共20起,涉及包装空隙率超标、销售包装成本超标、销售包装层数超标等未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的违法行为。其中,17起典型案例中出现包装空隙率超标问题,部分产品的包装空隙率甚至超过70%。如,天津市红桥区市场监管局纠正天津市红桥区雅香缘茶行销售包装空隙率超标茶叶行为案例中,当事人经营的“福香颂白牡丹”茶叶包装空隙率为76.78%;湖南省安化县市场监管局纠正湖南省千秋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包装空隙率超标茶叶行为案例中,当事人销售的“无疆·十年千两茶棒(黑茶)”包装空隙率为8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市场监管局纠正昌吉市爱佳名烟名酒店销售包装空隙率超标茶叶行为案例中,当事人销售的“碧螺春”茶叶包装空隙率为83.75%,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中“单件净含量Q>50克,包装空隙率≤30%”的规定要求。
据了解,自去年4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开展为期一年的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已先后通报4批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案件的教育警示作用,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倡导绿色节俭、反对浪费。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坚决重拳出击、严肃整治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对月饼、粽子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混装要求等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多次组织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力整治过度包装乱象,全力营造绿色低碳包装、简约适度的消费环境。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关于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的部署要求,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茶叶消费回归理性和提质升档,广东、新疆等市场监管系统通过教育提醒、劝导示范、警示告诫、行政提示、行政指导、责令改正等形式,坚决遏制茶叶过度包装现象,促使茶文化回归本源,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